APP下载

我们内心的冲突

2024-03-11吴文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脑科学

吴文凤

关键词:脑科学;内在冲突;自我对话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5-0044-04

【活动理念】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麦克莱恩(Paul MacLean)提出了“三重大脑”理论,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边缘系统)和理智脑。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爬行动物的时代,演化出了爬行脑,也称为本能脑。本能脑是最原始的大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到了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它们的大脑里有独特的情感區域,脑科学家们称为情绪脑。直到距今约250万年前,大脑前额区域终于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7万至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称为理智脑。理智脑负责思维、认知、语言、想象力等高级功能,通过经验进行学习,非常依赖后天的教育环境。本能脑和理智脑的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大脑内部常常会发生冲突,人们日常的行为、情绪等问题,比如拖延、犹豫、焦虑、抑郁,往往都源于内部的自我冲突。

本课基于三重大脑的理论,旨在引导学生从脑科学的角度认识内在的自我冲突是如何发生的,并通过体验自身的内心冲突理解情绪内耗的产生过程,最后通过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技术来解决内心的冲突。

【活动背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脑(边缘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但理智脑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这意味着学生用理智控制本能反应的能力比较弱,但已经有了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他们常常与父母或老师发生冲突,出现厌学、抑郁、焦虑等情绪,这其实是大脑在整合内部混乱信息的过程,是他们自我的内部冲突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从三重大脑的理论入手,指导学生识别内心的冲突并掌握自我对话的技巧,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内心的冲突,让本能脑和理智脑实现共赢。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从三重大脑理论出发了解内心冲突发生的原因,学会识别消极的内心对话。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接纳内心的冲突,接纳自我的情绪反应,进一步实现自我接纳。

3.技能目标:掌握积极自我对话的技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自己内心的冲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消极的内心对话。

难点:掌握积极自我对话的技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自己内心的冲突。

【活动方法】

讲授法,故事分享,观看视频。

【活动对象】

中职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8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老师内心的小纠结

师: 同学们好,老师最近有个小纠结,我看到很多人通过近视手术成功摘下了眼镜,我也很心动,想赶紧安排时间去做手术。可是我心里又有声音在说,万一失败了就会变成盲人,还是不要去了吧,所以我很纠结。同学们,你们有类似的纠结经验吗?

生1:考试前复习的时候觉得好无聊,不复习又怕挂科。

生2:减肥的时候看到好吃的忍不住,可是又怕继续胖下去。

生3:睡觉前老提醒自己早点睡,可是手中的手机一直在不停地刷。

师: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哪里?这就得从我们的大脑讲起了。

教师播放视频1《三重大脑》。

视频简介:

该视频介绍了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提出的三重脑模型,分别是理智脑、情绪脑和本能脑。(见图1)

我们的大脑其实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随着进化由不同模块组装成,如同一台电脑。主板是老的,显卡是旧的,中央处理器却是新的,所以他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

师:大家刚刚说的,关于考试前要不要复习,减肥时面对美食的诱惑,以及对于手机的难舍难分,就是我们本能脑和理智脑发出来的两个声音。当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谁会赢呢?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暴露引出学生真实的内心冲突场景,接着播放视频介绍三重大脑的理论,结合三重大脑理论解释学生的困扰,搭建解释内心冲突的框架。

二、展开阶段——阿呆的内心冲突

(一)阿呆的内心冲突

师:下面我们通过阿呆的故事来了解一下本能脑和理智脑到底谁更强。视频中小心脏代表的是我们的本能脑,而紫色的大脑代表的是我们的理智脑。

教师播放视频2《阿呆的内心冲突?》

视频简介:

男主角阿呆是一个上班族,他的身体里有一个控制本能脑的小心脏及一个控制理智脑的大脑。视频以阿呆一天的生活事件为线索,呈现了本能脑和理智脑在面对各种诱惑时的不同表现。

(二)自由联想

师提问1: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本能脑(心脏)和理智脑(大脑)的特点。

学生回答。(见表1)

师提问2:刚才的视频中有哪些阿呆的本能脑和理智脑发生冲突的情境?每一次冲突的结局如何,谁赢了?

学生回答。(见表2)

(三)小组讨论分析阿呆的内心冲突

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冲突激化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冲突的建议。

部分学生回答。(见表3)

(四)小结过渡

教师总结,指出内心冲突的原因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本能脑和理智脑存在差异,本能脑追求快乐,像小孩子;理智脑成熟稳重,控制欲强,像父母。

第二,理智脑和本能脑的关系要动态平衡。

第三,理智脑和本能脑之间消极的沟通方式会产生更大的冲突。

总之,本能脑和理智脑的冲突是正常的且难以避免,关键是彼此要平等尊重、和谐友好,并且应展开积极的内心对话,创造出一个解决冲突的空间。

设计意图:选择动画的表现形式,为本能脑和理智脑赋予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呈现阿呆的内在对话,对冲突场景进行复盘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冲突的产生原因和过程。

三、深入阶段——我们内心的冲突

(一)了解我们内心的冲突

师:请写下曾经或现在的内心矛盾冲突,并用内在对话的方式写下本能脑和理智脑说的话,制作内在对话记录表。

学生作业见表4。

(二)缓解内心冲突

师:请大家仔细看自己的内在对话表,是否存在大量的消极沟通?(提示:命令、批评、指责、否定、威胁、恐吓……)

师:当产生内心冲突的时候,说明每种选择的背后都有利弊。要么通过合作,彼此妥协,要么达成共识,接受任意选择的后果,彼此站在同一阵营,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要等冲突发生的时候才建立关系,而要通过平时的聊天互动了解对方的脾气,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聊天的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选择3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来做一些练习。

教师呈现本能脑和理智脑的聊天话题。(见表5)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能脑的个性像孩子,理智脑的个性像父母,当发生冲突时,父母的主动会让沟通更顺利。因此,理智脑要主动承担引领积极对话的角色,认真倾听本能脑的诉求。当诉求被听到,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本能脑也会慢慢配合理智脑的指挥。

在沟通冲突话题前,可以先开启一段对话。(见表6)

师:至少有一方会沟通、会说话,冲突就会化解。

师:在沟通冲突话题时,理智脑可以采用下面四个支持句式,让沟通更有效。即: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请原谅。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想法/感受。

对不起,我刚才在评判/批评/否定你。

我觉得你有你的道理,你希望我怎么做呢?

师:大家可以试着用老师刚才教的积极自我对话的技巧重写、修改或者补充刚才的内在对话。

(三)小结过渡

师:解决内在冲突的最好局面是双赢,当理智脑愿意用积极的内在沟通技术与本能脑对谈,双方互相接纳,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时,才能获得双赢。

设计意图:以学生写的内心冲突事件为例子,引导学生制作内在对话记录表,描述本能脑和理智脑的对话,学习积极的内在对话方式。

四、总结阶段

师:希望同学们在遇到纠结的问题时给自己更多的心理空间和时间,使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技术把纠结梳理出来。像陪伴最好的朋友一样陪伴自己,像渴望理想父母对待自己般对待自己,像自己期待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

布置课后作业: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每天花10分钟进行内在自我对话并记录下来。话题可以从“本能脑和理智脑的聊天话题参考”中选取。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后,通过布置作业让课程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反思】

首先,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深度。中职心理课一般授课时间为2个课时,课堂容量比较大,可以深入呈现一个主题。本节课呈现了内心冲突的来源,借助三重大脑的理论模型为内心冲突的产生原因提供了一个科学、中立、客观的内部视角。

其次,本节课选取的视频素材和主题完美贴合,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他人的内心冲突是怎么产生的及内心冲突激化的原因。把比较抽象的脑科学知识解释得通俗易懂,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再次,本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与自己进行积极的内在对话,培养他们有意识地成为自己的观察者、倾听者、陪伴者。

最后,本节课的挑战在于,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脑科学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比较考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取贴合主题且生动活泼的视频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通过每日作业布置强化学生的自我练习,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

[1]陈向群. 具身认知为何是内感受的?——评《具身認知心理学:大脑、身体与心灵的对话》[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10(9):574-576.

[2]刘艳丽. 与“大象”对话,做自己的骑象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3):35-37.

猜你喜欢

脑科学
从STEM到STEAM:脑科学基础及教育启示
《学习力脑科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脑科学和教育之间关系密切
脑科学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一一从睡眠、营养、运动与大脑的关系说起
中小学脑科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浅谈脑科学素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影响
脑科学改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