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的运用研究

2024-03-11李妮娜

科教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时政思政内容

李妮娜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时事政治,由“时事”和“政治”两部分构成,其中,时事指近期内发生的大事,政治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时事政治,可理解为近期发生的大事及其治理情况[1]。时事政治简称为“时政”,通常指最近时间段内国内国际所发生的有影响力的事件,以及政府、政党应对事件的举措。时政内容往往作为社会热点存在,以新闻热点的形式传播,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热议,产生一定的舆论影响,同时,时政内容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时政内容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研究内容,也被列为升学考试中思想政治科目的考试内容。

1 时政内容内涵

对于时政内容,人们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仅限于将时政内容认定为热议话题,却对其缺乏全面的认知。

1.1 时政内容的组成

一般来说,时政内容由时政事件、时政背景、时政观点、时政对策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时政事件,通常是对近期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的描述,包括事情的产生、事情的进展、事情的影响等,是对发生大事全面、客观的认识;第二,时政背景,通常指时政事件的渊源,包括自然、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了解时政背景,能够更好地分析时政事件的产生、发展和影响;第三,时政观点,通常指各方对时政事件的解读,包括对事件背景的解读、对事件原因的分析、对事件影响的评估等,是最具争议的部分;第四,时政对策,通常指政府、政党应对时政事件的具体举措,来解决时政事件产生的问题,引导时政事件向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方向发展。

1.2 时政内容的特点

时政内容主要基于客观大事的发展,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真实性。时政内容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描述时政内容时,应尊重客观事实;第二,动态性。时政内容是随时发展的,应动态地看待时政内容,不轻易下结论,持续关注;第三,丰富性。时政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治、民生、生态等多个方面,包罗万象;第四,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时政观点,因知识背景不同、所在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各方对待时政事件的观点也不同,有时也存在着对立和争论。

2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运用的重要作用

目前来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时政内容,有如下三点重要作用。

2.1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社会视野

不可否认,即使是信息化时代,高校依然具有一定封闭性,高校学生很多时候与社会处于“绝缘”状态,其因此缺乏社会经验,在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时显得能力不足,这对大学生认识、了解并融入社会不利。时政内容是近期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是社会的热点,与一般的思政内容相比,其更贴近于现实社会,具有开放性特征。时政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解社会,为学生打开一扇观察社会的“窗口”,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社会视野。

2.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相对固定。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仅将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学”,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时政内容来源于国内、国际真实的事件,且是当下发生,是理论内容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动体现。通过分析时政内容,可展现理论内容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让学生通过时政内容将理论知识和当下实际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

2.3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乏味,是目前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思政内容理论性强,属于成熟的知识体系,可探索、互动、可展现的内容少,使得学生大多数时候只能死记硬背。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持有者,学生则是接纳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部分学生排斥思政课,甚至厌课、逃课,部分高校不得不将“到课率”作为重要教学评价指标。

时政内容作为丰富多元、动态发展的教学内容,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社会问题、参与热点讨论、表达自身观点,增加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感[2]。同时,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时政内容,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具情境性、互动性,增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3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运用的主要问题

时政内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来看,在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的运用依然不充分,也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1 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时政内容的意愿不强

思政课教师是运用时政内容的主体,若教师运用时政内容的意愿不强,思政教学中时政内容的运用效果自然不佳。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未将时政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未将时政内容融入具体教学,也未依据时政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未认识到时政内容的重要性,也未认识到时政内容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忽略时政内容的运用。另一方面,实施能力不够。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虽具有时政内容运用意识,但往往力不从心。思政课教师需提炼、整合时政素材,才能形成适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时政内容,但部分教师出于畏难心理,或受困于精力所限,或是找不到提炼、整合时政内容的办法,无法有效将时政内容运用于思政课教学。

3.2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融合程度不高

目前来看,思政课中运用时政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政课中开展时政教育的专门课程“形势与政策”课;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理论课程。在这两类课程中,均存在着时政内容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很多教师仅仅按照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下简称为“要点”)实施教学,不做拓展与更新。但实际上“要点”内容往往是在学期前下发,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不按照国内国际大事的发展进行内容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失去时效,变得僵化[3]。另一方面,在理论课程中,部分教师认为时政内容仅由“形势与政策”课负责,未主动、有计划地将时政内容融入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只是将时政内容与理论内容机械组合、简单地举例,时政内容与理论课程融合程度不高。

3.3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呈现方式陈旧

在思政课教学中,如果将时政内容作为单纯的讲述性内容,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呈现,和理论内容同等对待,往往难以发挥时政内容的优势。事实上,时政内容有两点优势,可以帮助思政课教学提升实效性。一方面,时政内容是发生的客观事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时政内容是很好的实践教学素材,这也意味着,可以在思政课教学中以时政内容为载体增加实践环节[4]。另一方面,时政内容作为社会热点,往往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从而形成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具有多媒体的特征,除了文字信息,还有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时政内容多媒体化,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

4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运用的建议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时政内容,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提升时政内容的运用水平,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4.1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时政内容的意愿

加强思政课教师运用时政内容的意愿,是加强思政课中时政内容有效运用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时政内容的运用意识,让思政课教师认识到时政内容对于思政课教学、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调动思政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思政课教师主动运用时政内容,将运用时政内容作为一种教学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运用时政内容的能力,可以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从时政信息中提炼、整合时政内容,并将其融入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同时,鼓励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分享时政内容的教学心得、积累时政内容的教学经验。

4.2 提升高校思政课内容与时政内容的融合程度

提升思政课内容与时政内容的融合程度,要从内容改造、内容整合等方面入手,促进思政课内容与时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要以“要点”为指导,关注国内国际的时政事件、了解时政背景、分析时政观点、介绍时政对策,及时更新时政内容,让“形势与政策”课中的时政内容动态调整,更具时效。另一方面,在理论课程中,要及时提炼、整合与理论知识点相关联的时政内容,融合到理论课程中。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理论课程中融入时政内容,要把握灵活原则,时政内容除了作为案例内容之外,也可以作为导入内容、练习内容,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时政内容对理论内容的补充、拓展作用。

4.3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时政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创新时政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时政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一方面,除了将时政内容作为讲述性内容(如知识内容、案例内容)外,还可设计实践环节,如讨论环节、情景表演环节、辩论环节、演讲环节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好时政内容这一鲜活的教学素材[5]。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时政内容的多媒体素材,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用来丰富时政内容的表现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

5 结束语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时政内容,可让思政课教学在时间上与社会发展同步,在空间上与社会发展联通,在内容上与社会发展衔接,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时政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