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过程中加强财务规范与优化会计业务流程的对策探讨
2024-03-11莫见萧
莫见萧
(广东袋鼠妈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5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IPO企业的数量逐年攀升。现阶段,IPO已经成为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募集资本、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主要手段。然而,部分企业IPO未审核通过,其中,财务和会计业务流程缺乏规范化是其被否定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IPO需要加强对财务规范化和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探讨。
一、企业IPO概述
IPO指首次公开募股,即企业第一次将股份向公众出售,企业进行IPO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IPO上市后,会获得很多股民以及财经媒体的关注,使企业的知名度得以提升。其次,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IPO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企业募集到资金。企业在获得资金后,可以改善自身的财务情况,并将资金用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当中。再次,规范企业的运作流程。IPO企业要想顺利上市,在运作、管理上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所以,企业必须规范运作流程,完善管理体系,增加自身的透明度。最后,吸引并留住人才。IPO企业成功上市后,可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吸引和留住有经验的、优秀的员工[2]。
二、企业IPO过程中面临的财务规范性问题
企业在实现IPO过程中,会面临一些财务规范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盈余管理缺乏规范性
企业通过加强盈利管理,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信誉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IPO企业为了达到《证券法》对上市财务指标的具体要求,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不合规的方式来调节自身利润。例如,部分企业在年终时,通过人为手段对该年度的营业收入时点进行调节,导致本年企业收入出现虚增的现象。又如,部分企业通过商誉科目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企业财务规范管理操作的要求。可以看出,部分企业为了达到IPO的要求标准,会发生一些不规范的盈利管理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企业IPO的难度,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誉度。
(二)确认收入时点方面的问题
利润表的主要指标之一是销售收入,是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确认收入一直以来都是企业IPO重点的审核内容之一。新收入准则更新了收入的确认方式,对于拟上市企业,确认收入的方法要达到上市审核的具体标准,对于IPO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报酬转移要进行严格的考察。根据不同的经济交易情况,分析不同交易的实质,并对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风险进行判断,对企业是否保留所有权、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进行判断。但是,现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拟上市IPO企业并没有全面评估和考虑有关数据确认问题,简单地以产品的销售发出、开具发票的时点作为收入的确认时间,这严重影响了核算收入确认时点的准确性,给企业IPO审核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
拟IPO企业日常经营有序开展的核心动力是具备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人才,这样才能保障财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只有企业拥有充足的财务管理人员储备,才能提升IPO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拟IPO企业在人力资源分析、财务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还有待于提升,拟IPO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数量也比较匮乏,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主要原因是拟IPO企业在申请上市之前并不具备较高的财务业务能力和水平,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也不高,只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日常核算经济业务、编制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等工作能力即可,导致这部分财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IPO的审核标准以及与IPO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部分拟IPO企业财务人员的薪金水平和福利待遇不合理,存在财务人员“老龄化”的问题,缺乏对新“血液”的吸引力,造成大量财务专业人才流失[3]。
三、企业IPO过程中加强财务规范与优化业务流程的对策
(一)提高盈余管理的规范性
为了防止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企业管理者应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首先,企业的董事会要对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的监控,设置独立审计监督机制,要对业绩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灵活运用平衡积分卡等相关评价工具,将企业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进行平衡;其次,拟IPO企业需要应用会计纠错方法,及时调整与修正在前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财务行为,进一步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最后,拟IPO企业要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契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自身财务核算内容和核算形式进行规范,防止财务不合规的情况发生,避免通过任何形式来粉饰财务报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IPO的进程。
(二)优化收入的核算流程
营业收入是利润表的重要科目之一,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如实的反映。在上市发行的规定中,营业收入是主要的指标,收入核算需要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过程中,收入与销售密切相关,企业资金、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收入核算产生直接的影响,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这是拟IPO企业顺利通过审核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拟IPO企业要对收入核算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结合实际的经营情况保障收入确认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如果拟IPO企业销售的产品需要进行安装,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收入确认的时间为购买方接受商品并完成检验安装,对于产品安装简单并且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关风险的商品,要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简化;如果商品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要在完成安装流程后,根据购买方验收的具体时间节点作为收入的确认标准。
(三)培养或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企业在实现IPO的过程中,管理者要认识到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对财务规范和会计流程优化的重要性,注重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聘请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水平,使其业务能力能够胜任IPO岗位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可以适当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薪金水平和福利待遇,这样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避免出现财务人员老龄化或人员结构断档的问题。
(四)减少关联交易
IPO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该坚持对投资人负责的态度,防止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方法对利润进行人为调节的违规行为出现。在IPO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复杂的关联方交易问题,这就要求IPO企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将保证股东合法权益作为基本条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公正、客观地向外部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同时,IPO企业也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关联交易,在经营业务方面防止关联交易的发生。
(五)提高管理会计专业能力和政策水平
企业在完成IPO之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坚持可靠、有效、客观的基本原则来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而不能为了满足IPO的规定,对会计政策进行随意变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规定来选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收入确认等方式方法。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财务会计职业操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政策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进一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IPO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也需要企业对财务工作和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以保障企业能够顺利通过IPO审批流程。因此,企业应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措施,提高财务的规范性和优化会计业务流程,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达到IPO标准,最终达成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