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企业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4-03-1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国资监管信息化

赵 立

(正孚信安(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工作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也在持续加强。在此背景下,中央企业需要积极推动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央企国资监管力度,依靠大数据技术汇总现有的信息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监管体系,不断改善监管方式,实现对关键性国有资产流动等重要流程进行实时性、动态性监管,以保证国资监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一、央企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国资监管是央企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财务监管是国资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国资监管工作需要数据作为支持,其中,财务监管信息数据是各级领导以及部门决策分析的关键依据。国资监管过程中的规划管理、业绩考察以及改制重组等各项工作的财务信息数据均源自财务监管信息数据。因此,央企国资监管必须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强化财务监管信息数据的处理,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即时性、精确性,并确保对信息数据分析的有效性,这是推动国资监管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所在。

第二,央企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监管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规范化的信息数据以及业务操作程序,整体性地展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数据流,高效强化监管工作过程中的管理能力以及控制能力。

第三,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电子政务、提升行政水平的关键途径。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保证相关信息更加全面、精准且及时,高效规避了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保证了监管者、经营管理者以及决策者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缩减距离以及时间成本,保证了工作整体效率。

二、中央企业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要素分析

第一,数据治理。一方面,通过数据流推动业务流、服务流,改善国资监管。国企监管信息化建设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问题,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存在十分显著的信息壁垒,大幅减少了国资监管平台的实用性、亲和性以及时效性。另一方面,因为各种业务数据需求不同,无法构建统一的评估标准,需要利用完善的数据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建立业务指标池,动态化地提炼数据,为央企国资业务监管提供稳固的数据支持。

第二,信息赋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牵涉多个部门、业务,由于公开信息相对复杂,或是公开部分信息数据必须承担对应的责任,所以许多单位主动参与系统构建的热情较低,使得国资监管平台所提供的数字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向相关部门开放,因而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与价值。开放共享信息数据资源,可以有效处理信息数据但是不能应用数据的现象。

第三,智能化应用。信息具有的时效性以及真实性是监督管理以及决策的基础。因为信息技术的约束以及信息数据传输相对困难,原有的风险防控措施已经不能做到预先识别,令风险管理延展至业务端、投资端难度更高,所以国资监管平台需要依靠人工智能以及优秀的分析决策工具,了解并挖掘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实现对信息数据的高效的管理以及应用。

(二)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国资监管平台建设理应遵照小应用、大系统、富生态及强安全的基本建设路径。

第一,小应用。将产权、投资以及财务等各项业务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不断推动国资监管工作向即时性、动态性监管方向转变,保证国有资本投资监管工作能够即时跟进。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一是建立产权管理平台。完成针对监督管理企业产权登记、产权交易的即时性备案以及具体操作;二是建立关键的投资平台,完成对关键投资事项的线上填报、实时调节以及关键性追踪;三是建立资金管理平台,完成对监督管理企业资金流的动态化监管,强化事中以及事后的动态化监督。

第二,大系统。国资监管信息化构建必须历经从点至面的流程,需要结合业务实际需要以及单位实际状况开展顶层设计,严格依照程序开展系统构建,基于时效性以及重要性的考量,将产权管理、财务快报、运行预估以及关键性投资作为重点,同时以此为基础,将资金管控、董事会平台以及法务系统等作为后续的关键内容。积极推动移动化开发,经由多个研发周期,使得国资监管平台系统成为要素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第三,富生态。一是建立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讨论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经由对信息数据的有效筛选、汇总以及分析,使得央企内工作所形成的信息数据与第三方信息数据等实现有效融合,基于“三重一大”的关键性决策,深入分析信息数据的内涵,实现事前预警;二是建立征信大数据系统,供应关联图谱研究,为央企提供必要的征信数据,尽可能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让国资监管信息化系统逐渐发展为科学辅助决策的关键助力。

第四,强安全。一是改善网络拓扑,结合安全规定以及业务的实际需求,健全央企内网结构;二是不断升级网络设施,定期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重要节点的网络设施以及安全策略予以更新;三是进行安全评估,定期针对网络安全状况予以全方位评价,保证信息化构建的安全性、有序性。

(三)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模型结构

国资监管平台结构基本可以汇总为一个云平台、两项服务以及两个系统。

第一,云平台。云平台是监管信息化系统构建的根本,主要通过私有云服务平台构成,构建统一的大量信息数据保存以及分享平台,完成资源的动态化配置,建立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易管理性等的网络系统,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第二,两种服务。一是国资监管服务,属于国资委制定决定的主要基础体系,通过该体系完成从上到下的穿透性监管,为国资监管提供辅助支持;二是企业性服务,为监督管理企业提供大数据征信以及对标服务,针对征信大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由此为企业制定商务决策提供信息辅助,利用对标绩效平台,使得企业可以横向对比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两套系统。一是风险监管与预估系统,针对监管企业开展全面的风险预估以及监管。利用收集的监管企业财务信息数据,构建指标体系,设计科学的阈值,通过“红黄绿”等予以风险预估;二是建立安全防护系统,严格制定安全方案以及制度,确认规范的通讯接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系统设计、建立及运营提供相应的依据,经由科学分配安全方案,保证云平台以及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

三、结语

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不管是中央企业内部国资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还是国资委的监管需求,均需要央企不断提高国资监管水平。因此,国资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通过主要要素、完善路径等措施,有效推动国资监管工作向信息化方向迈进,从而提高国资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国资监管信息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监管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
监管和扶持并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