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家李运江 大朴不雕 大巧若拙
——李运江的水墨花鸟画

2024-03-10常安郑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人画国画水墨

◆常安( 郑州 )

李运江先生知名于油画,因长期从事美协、画院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笔墨应酬多,故也兼从水墨花鸟画的探索与创作。他性格平和、诚朴,不喜张扬,却崇尚奔放与率真,因而他选择了大写意。

李运江出生在大连。大连的秀美及北方豪放的人文风尚对他的性格和艺术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他的油画或国画,都散发着一种贴近自然、贴近大众的平和与素朴。他的国画从西方艺术中摄取不少精华,但更多的是受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滋养和影响:简淡、率真、朴拙、自然,可谓画如其人。

首先,说其“真”。“真”或“天真”“率真”,皆为赤子之心所现,乃是一切真正艺术家必然的素质,故而也是一切艺术品应有的品格。无论从庄子的“解衣磐礴”,或历代艺术家,都毫无例外地崇尚天真。尤其是传统的文人画,将其作为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不假雕琢、顺其自然,或“兴之所至”。同时还要求面对自然要有所感,形成纯真质的情思意境,以写出画中之诗,画中之我。否则就是矜持造作,无病呻吟。观运江的画,第一感觉即“率真”。“真”是指其心性,即感情真实;“率”即率意,指表现手段。“率”乃建立在“真”的基础之上。运江的画与传统的文人画有着某种共通的旨趣,主张“直写胸臆”,他在创作过程常进入一种类似于禅悟的无意识状态,获得某种超然的经验,摆脱了种种世俗的烦虑,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既不受传统画法程式的束缚,也没有悦人的功利目的,真正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他说:“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因为已过知天命之年,我越来越厌恶纷繁的闹市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清心寡欲不知不觉地已成为我心所向。我向往淡淡的生活,无欲、无争,每天看看书,画画画,不图结果,只求过程,静静地过着日子,用画画来修炼自己,用画画来获取内心永恒的安详。”这就是他内心的“真”。运江的精神境界则高在:“一任心性地画下去,始终体会水墨带给我的无穷乐趣,是我终生所愿。同时,我也愿在快乐中日益精进,并悟出水墨以外的属于自己的人生道理。”和古人一样,他并没有把绘画视为“存貌遗形”的工具,而是视之为“技进乎道”的载体。因此,他的风格乃他自己的灵心、心态及其丰富的阅历所凝成,跟时风相较,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他的花鸟画虽受文人画的影响,但又不同于文人画,他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一种入世的、积极的,用普通人的眼光、心态来看周围的生活。现今不少画家局限性就在于只求文人画之表,而不求文人画之实。运江的画,没有旧文人的那种潇洒,也不同于现代流行性文人画的模仿,更多的则是平实自然、纯朴率真。由于其自然和率真,便透出雅拙的风味来。

喜寿图 国画 李运江

李运江的画,明显是雅拙一路。原始艺术由于条件限制而往往形成雅拙的风格,其主要特征就在于生命真实和形式粗率的合二为一。但传统文人画的生拙则有所不同,它是从简约之为雅或中和之为美的审美观出发,克服工巧、消除甜俗之气而形成的。明人顾凝远说:“生则无莽气……拙则无作气。”随后又指出工与拙的关系:“工不如拙,然既工矣,不可复拙;唯不欲求工,而自出新意,则虽拙亦工,虽工也拙矣。”(《画引》)就是说生拙既可出于无意,即“熟而后生”,也可有意为之,即“熟外生”。明代书法家傅山更是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里虽指书法,画亦然。运江的画,正体现了这种精神。无论草木花卉、鸡鸭虫鱼,其笔墨、造型、色彩和布局,稚拙而不事经营,可谓天真烂漫得近乎“儿童画”,而此也正是其可责之处。

事事如意 国画 李运江

其次,说其“简”。尚“简”之风,在我国古代极盛,此主要反映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我国最早的美学著作《礼记·乐记》中主张:“大乐不易,大礼必简”,老子《道德经》也指出:“少则得,多则惑”,都说明了少取或可多得,贪多反而受惑的处世原则。于是,简约的概念也进入了文艺实践和理论之中,而绘画上有意识地主张简约之风应始自唐代的吴道子。吴氏继承张僧繇的笔法,进而“离披其点画”“时见缺落”“笔虽不周而意周”,因此成为“疏体”的开创者。其后,南宋马远、梁楷,元代倪云林,明代郭诩、吴伟,清之八大、郑板桥、任伯年,近之齐白石、崔子范等一代大家,皆尚简。如马远将山水结构简化为“一角”,使简约之风终于形成。但简中能见我者,应该说是元人。入元后,倪云林笔墨渐趋简率,曾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到了清代,几乎把“简”作为评判绘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的郑板桥就说道:“八大山人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人言八大山水画乃残山剩水、地老天荒,正说明他以简约、空灵取胜。更如清代戴熙所言:“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显处。”运江钟意于八大、齐白石、崔子范,并心研手摹。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人画近乎抽象的简化造型,其实是对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内在性格的高度概括。因此,他对笔下的描绘对象,努力捕捉其内在特征,创造出与客观自然拉开距离的单纯而富于情感特质的审美结构。他基本上放弃了对事物形的肖和质量感的追求,而着眼于结构与动态的基本特征和强化对象的性格化情态,尽量把与个性情感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多余处删除。他的画,章法虽常常随笔而走,不加经营,却若东坡作文,泪汩流出,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总之,在其意象造型艺术的探究中,他既注意把握表现对象的特征,又有意识地追求传达出物象及形式自身的审美趣味,并取得相对单纯(但不一)的形式与复杂内涵的统一。传统的写意画在高度程式化以后,会出现攀仿的流弊,唯有从复杂的自然中提取新的单纯造型,才会赋予绘画以新的生命。否则,就会走向一味重复别人或重复自己的歧途。运江正是以此来警诫自己的。

李运江在中国画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他的成功更多的是依其悟性以及长期的演练,为了弥补不足,他业余时间潜心传统,读书写字,用心不辍,以待厚积薄发,想必天长日久,会真正达到“大朴不雕”“大巧若拙”之境界。

2003年10月于虚静斋

赏菊图 国画 李运江

猜你喜欢

文人画国画水墨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水墨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国画欣赏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