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世南:人物写意的美术大家

2024-03-10史鹏钊张思懿

美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美术

史鹏钊 张思懿

1940年11月,李世南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柯桥镇湖塘乡。父亲李向阳,母亲单月娟。儿时的他,母亲教他读书画画,《国朝名画集》《芥子园画谱》之类的书,都是家里书橱上的喜爱之物。临摹费晓楼和不知名画家的工笔仕女画,是他的教科书之一。费晓楼原名费丹旭,1802年生,清代著名肖像画人物画家,以仕女画闻名,其画深得家传,于坡石、流水、杂草等无不得精到,画作形象秀美,设色淡雅别具,代表作有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风月秋生》,描绘的主题是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中学时期,李世南跟着楼上的邻居李平野学习素描。李平野1931年生,比李世南大9岁,17岁考入上海美专,从师刘海粟,后所画虎、马、牛等匠心别具。中学时的李世南,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入美术学院这座神圣的殿堂进行深造。可是命运总是捉弄人,他因家庭出身等原因未能如愿。

1956年,位于古都西安的西安电力公司下属的机械技术学校招生,这可是让李世南眼前一亮。十三朝古都,东有临潼华清池,南有大雁塔,东郊的纺织城,城中心还有明代的钟楼,这座城市背靠秦岭,渭河汤汤,就是这样,吸引着这个在江南失意的年轻人。坐上火车几个夜晚才到了西安。走向学校时,夜幕降临,颠簸着的汽车弱光下,西稍门外荒凉的黄土,小冢般的坟头,让这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顿时心里难过起来。既来之则安之,走在这片黄土地上,他迷上了粗犷的秦腔和陕北民歌,这成了他内心表达的声音。

1958年4月,李世南到工厂实习。有一位喜欢木刻的实习生,来自于不远处的西北工业大学,这时他跟着学习起了版画。实习结束后,李世南被分配至西安高压电瓷厂金工车间铣工组当铣工。铣工是个苦差事,可是艺多不压身,李世南被调到厂党委宣传部办厂报。他除了是厂报的记者外,还要画报纸上的插图,这使他十几年的爱好一下子派上了用场。他除了编印报纸,还以身边的生活为原型,就地取材画了不少漫画和版画,部分还发表在了《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和《工人文艺》等报刊上。

作为一名文艺青年,他不忘自己的學习,经常到工厂区的“土门俱乐部”的美术训练班里画素描。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乐此不疲。在“土门俱乐部”,李世南遇到了蒋雄影和张志超。蒋雄影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师承刘海粟、钱铸九、吴作人等,抗战期间在重庆工作,解放后曾任西安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等职。张志超1923年5月生,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历任《人民西北》杂志美术编辑、西安市艺术馆美术创作员等。蒋雄影将李世南引荐给张志超,张志超教会了李世南用宣纸水墨画素描。

1962年,李世南被西安群众艺术馆的蒋雄影领到何海霞那里,何海霞教他“三日一山五日一水”地在宣纸上用水墨临摹自己的作品,李世南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何海霞1908年生,去世于1998年,为国画巨匠。他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1934年从师张大千学画,随其游历山东、四川。何海霞随张大千习画期间,饱览了中国古代名画并大量临摹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真迹。1951年,由重庆迁居西安,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任专业画家。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等一起切磋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1961年,他曾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在该院授课两年,培养了一批中国画人才。1983年调至中国国家画院任专业画家。

1968年3月23日,沪上运动中的激进人物于会泳在《文汇报》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提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口号。李世南被借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历史画创作组,创作主题性作品。

1970年被借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在诸多古代书画真迹面前,作为一名虔诚者如痴如醉,如饥似渴地抄录画论,临帖线描作品,潜心做起了学问。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世南痴迷上了汉画像石,在临摹、拓片等方面功夫至深。

1971年,何海霞因“文化大革命”被下放至陕西富平庄里劳动,以画瓷为生。在走之前,他把李世南领到石鲁那里,他给石鲁说:“我只给您介绍这一个学生。”何海霞一再嘱咐石鲁:“石公必传。”由此,李世南开始追随石鲁,进入了一个中国画的新天地。李世南在十余年的苦心摸索和对中国画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问题,于此时遇到石鲁,如久旱逢甘霖。他在石鲁的指导下完成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东汉流民图》《寒女织锦图》等国画作品,开始在写意人物画上摆脱素描造型的局限,完成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

石鲁原名冯亚珩,生于1919年12月13日,于1982年8月25日去世。他是位极具灵气和创新意识的画家,黄土高原和陕北风情既寄寓了石鲁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深情回忆,也表现了他对美和美的价值的全新理解。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他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反传统色彩的一代大师。1996年6月,李世南著《狂歌当哭——记石鲁》一书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他作为石鲁的授业弟子,在长达十年的生活中的真情回忆。

1977年,李世南调入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在此前,他有机会去乾陵唐章怀太子墓去临摹壁画。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武则天死后的第二年,李贤的遗骨从四川巴中迁到乾陵陪葬,1971年7月起开始发掘,为期7个月。章怀太子墓中壁画共50多幅,计400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其中《迎宾图》《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和《观鸟捕蝉图》等壁画中的人物,都比例匀称、和谐、准确,造型逼真,技巧圆熟,显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度水平。李世南临摹壁画,如同朝圣者般虔诚。同是李家人,千年情依依。

1975年,与画家刘继卤、任率英等人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连环画《投降派宋江》。期间创作大量没骨水墨人物小品,受到前辈艾青、张正宇、吴冠中、曹辛之等赞赏。

1978年,38岁的李世南来到道教圣地陕西周至楼观台,老子说经之地,画了一系列真人写生的老道肖像,如《老道》。

197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正处于恢复前期,石鲁的好友叶坚组织成立了“春潮中国画研究会”,包括王子武、江文湛、崔振宽、赵振川、李世南等人。他们在“一手抓生活,一手抓传统”的艺术主张下办画展,获得极大成功。

1979年,由陕西美术家协会组织的“陕西十三人画展”在全国巡回展出。李世南的作品以写实和捕捉人物深情以及厚实的笔墨功底,赢得了掌声。在武汉展出后,湖北美术家协会正在以轰轰烈烈的姿态参与中国画新潮,流露出了欢迎李世南加入湖北的意向。

1980年8月,李世南四川、云南写生画展在西安美协展览时展出,共有彩墨作品和钢笔速写80余幅。这次画展,为他赢得了“长安画派”后起之秀的赞誉。

1982年夏天,李世南由西安丰登路居所迁往西郊马军寨。马军寨村原名丰盛堡,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驻扎解放军骑兵部队而更名为马军寨。另有一说,是因古时屯兵得名。贾平凹曾写道:“长安城西郊,有一荒野村落,曰马军寨,古屯兵军训之地。”据史载,村中曾有崇圣寺。隋朝时为济度尼寺,唐更名崇圣寺,在京城内义宁坊,明改为崇仁寺,后不知毁于何时。清乾隆时由陕西巡抚毕沅重兴,修建殿宇,并建五百罗汉堂,当时殿宇三百余间,规模颇盛,改名崇圣寺。道光以后,又名崇仁寺、全胜寺,或称西寺。相传唐玄奘法师由印度取经回归,在崇仁寺晒经,故也被称作亮经寺。因历次战事和其他人为破坏,现遗迹已渺不可寻。马军寨于1980年,集体统一修建了二层楼。1982年开办豆制品厂,村组为每户村民购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成为莲湖区当时最早的电视村。在李世南居住时,该村还被农田土岗所环绕,如今已经城中村改造,成为马军寨新苑社区,周边高楼林立,为莲湖区桃园路街办管理范围。

1983年年底,李世南收到周韶华从湖北寄来的信,两人谈了关于调往湖北美术家协会的事情。李世南欣喜不已,裁纸泼墨画了一幅画,并在右幅边上题了长短两行字:“长明红烛照天烧,送却猪年迎鼠跃。”“得韶华手示癸亥年末喜写之。”从这句话中,能够反映出李世南加入湖北美协时的欣喜之情,更加说明当年在陕西期间的情不顺意和留恋之苦。周韶华1929年10月生,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1981年当选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

1984年6月,在多次到陕西白水煤矿写生后,李世南把手中的笔伸进了矿工的真实生活中,创作了《开采光明的人》。其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成为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重要作品之一。

1985年3月16日,李世南迁居至武汉,工作单位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时年45岁。他进一步对传统笔墨的形式进行大胆创新,成为新的水墨语言的代表人物。就在这一年,“中国画新作邀请展”在武汉展览馆揭幕。这次展览成为中国美术史上轰动的一件事,展览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宣告了中国现代艺术在中国画界的觉醒和崛起。李世南作为牵头人之一亲自组画,并展出了自己加入湖北美术界后的第一批新作,包括《长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杀48周年祭》《巫山梦》《楚骚4号》等。这个时期的作品,没有了在西安期间的温文尔雅,却有了楚文化的神秘和不安。

我看到的这些书信,是诗人荒芜与画家李世南在80年代初期的通信。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百废待兴、充满理想、激情燃烧的时代。时过四十多年,看着这些信件,这是一个文化时代的缩影,也是两位各有建树的文艺家之间心灵的碰撞。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手写的书信就越来越少了,已经很少有人在灯下一笔一划地写信了。荒芜和李世南的通信,是80年代文艺界的真实记录,也是80年代文艺界的断代史,为一幅画,为一首诗,是一代文化人的情怀书写,给我们以启迪和感悟。

书信,因其私密性、个人化的特质,是对一个人经历、情感、想法的真实体现,而在这种去创作化的写作中,一个人的文字也往往会在原有的风格中,显现溢出创作常态的有趣变化。荒芜与李世南何时认识,在我还未见到李世南老师之前,还暂无结果。我看到的这27封信中,是画家李世南从西安迁往湖北武汉前后写给荒芜先生,为荒芜先生生前所收藏,至于如何流入他人手中,不得而知。画家李世南在写信的过程中,和萧乾先生一样,落款只注明月日,未有年份。阅读的过程,也是考证的过程。考证的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我大量地去读书,去查阅有关资料,书买回来了一捆捆,可能就是为了一个准确的年份,这也是作為写作者的艰难。

1983年,李世南已迁居西安西郊马军寨的第二个年份。这一年,《江苏画刊》编辑、国画家叶维到西安给予热情的支持,首先在画刊上发表贾平凹的文章《画家李世南剪影》,并介绍了作品,影响极大。这一年,31岁的年轻作家贾平凹认识了李世南,还写了报告文学《苦恼者——记画家李世南》,但因受所在单位领导刁难而未能发表,两年后发表于武汉一家刊物。我读到的这篇报告文学,收录于潘凯雄、杜建国编的报告文学集萃《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一书。这本书于1986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我从网络上花费29元买来扫描版,一口气读完,感受颇深。

1983年7月10日和20日,荒芜连续给李世南写信两封。7月24日,李世南给荒芜回信,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十日及二十日来信均收悉。最近刚刚搞完全国美展的作品,稍稍松了口气。文汇报上刊登的画印得很清楚,您的诗也配的好,尤其是配屈原的诗,真是妙极了,可谓痛快淋漓,使正人君子者如骨鲠在喉,咽不下又吐不出,这样的诗才是真正有价值而可传后世的。我觉得我的画与您的诗,有一种内在的相通,我相信以后有机会您如看到我配抒发感想的一部分习作,一定会诗兴大发的。

我的古诗人画卷在发表时,建议:一是如果一个一个诗人单独抽出来发表时(如文汇报选用的)请注明“长卷局部”,否则画面不完整,令读者看了有点莫名其妙,特别是这次印的“李白”,背后正好是杜甫的脊背,不知是啥东西了。二是将来全图刊登时,请把诗句在我上次表示的空白处题写上去,因为我在每一个诗人周围都故意留下了题诗的位置,诗题得恰当,高低错落,可以将人物串起来,形成完整的布局,而且为画面增色不少。书体无所谓,谁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也要盖上题诗者的印章。另外,请题个卷首,发表时最好有一个全图的小样,然后再分诗人局部,让读者既看到全图的布局,又看到局部的笔情墨趣。

您来信中提到近代诗人的那几位,我已找了一点材料,龚自珍、苏曼殊、秋瑾较熟悉,黄遵宪的材料还待再找。另外,我还想把他们画成图卷的一部分,将来可与前面那些连起来,您看好吗?

西安天气甚凉快,真是难得,想到以后搬到“火炉”去,不知是一番什么滋味。为了事业,只好做些牺牲了。

近来准备为明年去泰国的个人画展做准备,泰国方面已与中国国际书店洽谈,由国际书店主办我的画展。

其他再谈。顺祝

夏安

世南  7.24

画家李世南的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届全国美展。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于1984年10月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作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美术界的成果的总检阅及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与前五届美展比较做了比较周密的准备。这届美展展出作品3724件,分15个品种在南京、沈阳、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广州、长沙等全国9大城市同时举行。同年12月至1985年1月又将各展区优秀作品集中在北京展出,同时增加港澳台特邀展,并由朱宣咸先生负责编辑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大型美术文献画册。这届美展是第一次除大陆地区外有了真正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作品参展的“全国美展”。在写这封信时,李世南正在为参加美展的作品而努力创作,并就两人合作在《文汇报》发表诗与画的方式进行交流。

7月的西安,正值夏季,但是李世南心静自然凉,精心创作,还向时年67岁的荒芜表达了自己将来去武汉天热的苦恼。武汉的夏季被称为“火炉”,历来已久。原因是武汉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直到四十多年后今天,武汉“火炉”的称谓,还依然名声在外。

1984年4月,由泰国收藏家、泰国陶松斋艺术中心主席曾春朝先生编辑,泰国陶松斋艺术中心出版《李世南画选》,书中扉页收有泰皇和皇后肖像图的画作,该幅作品作于1983年夏月,泰国皇帝和皇后欣然接受李世南的作品《消夏图》。在信中李世南给荒芜说准备为明年去泰国的个人画展做准备,应该包括这些作品。

1984年5月,李世南和荒芜在西安遇面。5月14日,荒芜已返回北京。李世南还收到了荒芜的家书,他正在为1985年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创作。见信如下:

荒芜兄:

想必已顺利返京。您走的那天,接到您家里寄来的信,已来不及转交给您,所以寄回。

我这两天搞体育美展的创作,累的筋疲力尽,画了好几幅,勉强交稿。

再谈。顺致

双安

世南  5.14

1985年4月16日至2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全运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行,是用美术的力量反映和宣扬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文化艺术活动。李世南的美术作品名列其中。

1984年11月25日,荒芜写信给李世南,告知已为李世南画作《街头所见图》题诗完成,并将寄出。30日,李世南回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25日来信收到。《街头所见图》题诗请先勿寄,我元月初要到北京参加美代会,我们还能在北京见面。

最近忙于安排明年的创作计划,分会又要创刊一份“美术思潮”,将于元月初公开发行,所以大家都忙忙碌碌。过几天我要回西安去,15日又得回武昌来参加“美术理论座谈会”,20日以后再回西安。

近来无新作,等明天开春迁居之后才能安下心来。

再谈,即颂

笔健

世南  11.30

荒芜题李世南《街头所见图》(并序)收录于《荒芜旧体诗新编》(花城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并序内容为:文化大革命毁灭了整整一代人,创巨痛深。画家李世南作《街头所见图》,从一个人反映一个时代,大笔卓识,读之憬然,因题长歌一首。

在当时全国的美术刊物都比较少的情况下,《湖北美术通讯》发布了大量的活动信息以及简单的理论讨论,对活跃湖北美术界的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前期积累下,湖北省文联为迎接“85美术年”,想要打造一个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集聚全國的力量,造成思想解放运动的大气候,因此1984年底湖北文联首先创办了《美术思潮》杂志的试刊号。1985年1月,由湖北美术中心出版发行的理论月刊《美术思潮》试刊号正式发行。主编彭德,副主编鲁慕迅、周韶华。《美术思潮》是全国80年代的艺术理论和思想策源地,强调刊物的青年化。1987年底停刊。

就在这时,李世南虽人事关系还未完全到位,但是已经开始了湖北美术家协会的相关工作。在西安和武汉之间,进行“双城记”,陇海和京广铁路成为画家往返的征途。

1984年11月10日,李世南给荒芜回信,告知了自己的近况,对诗人荒芜寄来的诗作表示欢欣。并告知了自己月底计划去北京参加全国美代会的事。具体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十一月八日寄来的大作拜读,十分风趣,结尾又意味深长。这幅画我还要回去加工,墨色平了一些,画面想做旧,使人感到有墙面的斑驳漏痕,增加时代特点,等您书写好一起装裱后再拍照。

我回武汉后忙于写几幅约稿,刚刚写完,还有一些工作要研究,所以估计月底才能回西安。您将诗书写好,如来得及就寄到武昌,来不及就于下月寄西安。

十二月底我要到北京参加全国美代会,咱们又可见面。如有诗要配画,早些寄来,我配好画可带到北京。

祝您愉快。

世南  11.10

碧野住在另一处,平时也不来上班,凑空我再找他。

在信中,荒芜和李世南提到的作家碧野,生于1916年2月,为现代著名作家,1960年调入湖北省文联工作,历任湖北省丹江口水利工程生产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等职。1986年,湖北省曾召开姚雪垠、徐迟和碧野三人的创作讨论会,曾轰动文坛,从此这三人被推为湖北文坛“三老”。碧野和荒芜相识于1947年,是多年的老友,碧野和李世南又同在一个大院工作。老友之间,相互捎话问候,情深弥久。

上封信刚去不久,荒芜又写信来,寄来的还有自己《赠张学良将军》(五首)的旧体诗,请李世南作画。这时,李世南刚参加完湖北美协组织召开的美术理论探讨会,返回西安。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来信及和张学良将军的诗收到。我刚从武汉开完“美术理論讨论会”回到西安。

您的诗极有意思,可惜我手头找不到张学良将军暮年的照片,否则可以画一幅好画。您如能找到他的照片,我到北京后给我做参考。

我约五日左右到京。

即颂

双安

世南  12.23

1984年12月,湖北美术家协会组织召开美术理论探讨会,邀请了本省及外省市中青年美术理论工作者参加,就当下大家所关心的美术理论问题交换意见,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全面讨论当下美术界状况的理论性会议。

由于全国美协的会议时间一直拖延,李世南去北京的计划在搁浅中推后。李世南向荒芜说了自己的近况,尤其是在年后要离开生活了29年的西安,举家从马军寨迁至武汉东湖。马军寨的日子,是他艺术生涯中最为艰难,也是最为重要之时期,画家从探索中西融合之法转为对传统中国画的潜心研究,倾心于梁楷、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并以花鸟画法入写意人物画,自出机杼,成一家之言。见信如下:

荒芜兄:

新年好!由于美代会延期至三月一日召开,我近期不到北京,春节后要迁居武昌,是否准时参加美代会,还要看具体情况。故近期来信仍寄西安即可。

“诗书画”报不知出版没有?

再谈。

即颂

双安

世南  元.9

李世南在信中说的美代会,是全国第三届四次美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将于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还有,他知道荒芜要和一群兴趣相投的人办起了《诗书画》报,很是关心。万事开头难,何况是编印报纸呢。组稿、排版、印刷、发行等等,都是一堆事儿。好的是《诗书画》得以出版。还在第一期第四版刊发了李世南甲子冬写时客居京华的作品《胎芽》。不好的是,仅仅出版一年就停刊,在本书已有记述。

1985年的春节刚过,2月13日荒芜就给李世南去信,同时寄去了稿费等。经查证应为《诗书画》第三期刊发李世南画作《遛鸟图》,为诗人牛汉诗歌《遛鸟》配画。要离开自己生活了29年的西安,李世南提前开始收拾要搬家的物什,尤其是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见信如下:

荒芜兄:

春节过得好。十三日来信及汇款,侨汇券均收到,真麻烦您了。最近忙于准备搬家,估计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能离开西安。

《街头所见图》尚未定稿,因为原稿是写生的,写生时注意形象多了,笔墨趣味少了。自己很不满意。后来带回武汉时又加工了一次,现在还不满意,说不定还要重画一遍,等我定了稿,一定拍照寄您。

泰戈尔的诗,我选两首画了再寄您。

美代会听说三月份开,我觉得去开这种会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多画几张画,所以我写信给湖北美协,请他们另选一位同志去,他们又不同意,现在尚未定,等我搬了家再说。到北京来开会,当然可以与您又见见面,是件非常向往的事,但一想到去画圈圈,实在难受,而又有不少人争着要去当代表,我把位子让给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再谈。即颂

双安

世南  2.22

对于当选湖北美协的参会代表,从李世南的内心来说,是抗拒的。他不善交流,更希望在有限的时光里潜心作画。因为他是个用作品说话的人,更是以作品赢得尊重的人,这也是他性格所致。

1985年3月16日,李世南一家迁入武汉,爱人的工作也同时调动。刚到武汉,李世南就开始筹备自己的画展事宜。这一时期,湖北美协在思想解放运动的鼓舞下,画家们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精神,湖北美术的创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对于李世南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作时代。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我于三月十六日迁居到武昌,现在一切安排就绪,最近忙于准备我的《首次回顾画展》,正在选作品,设计目录等等。展览定在五月五日在汉口展出。以前留在您那里的一幅“竹林七贤图”,如尚未题卷首,请先寄我装裱,以便参加展出。

等我将展览筹备就绪,再腾出手来画您要的泰戈尔诗意画。

这里环境幽美,最适合您写诗了,希望你能有机会来小住片月,我家里有地方住。我们可以吟诗作画,不亦乐哉!

再谈。顺致双安

世南  1985.4.1

1985年5月5日,“李世南回顾画展”在武汉开展,为期半个月。展出的50余幅画作,是李世南70年代末至1984年的代表作品,包括他曾寄给荒芜用于配诗的《竹林七贤图》。后来,诗人荒芜作题李世南《竹林七贤图》一诗,洋洋洒洒三十九行,写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也借古喻今,读来朗朗上口,极具讽刺意味。

1985年4月10日,李世南接到诗人荒芜的来信,说他要来武汉参加黄鹤楼诗会,真是令李世南高兴。老朋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荒芜能来武汉,李世南虽刚到武汉定居数月,但是地主之谊更是少不了。两个朋友之间,一个人作诗,一人画画,真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就如金玉镶嵌,给人以精神享受。古人文房四艺,友人之间相赏或写字作画,真是美不胜收。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六日来信收悉。真高兴您能来武汉,而且又是我画展开幕之前,希望您能在武汉多住些日子,除了参加诗会,您抽几天时间住到我家里来,现在家里较宽敞,孩子又不在这里,咱们好好玩上几天,写诗画画,岂不乐哉!您看如何?

我的《回顾画展》已定五月五日开幕,展出半个月,场地很小,展作品五十余幅,是我七八年到去年为止的作品。《竹林七贤图》能够有您的长诗,当然会深刻多了,还是百忙中抽空写一写吧,仍用对开四尺宣纸横条来写,展出以后,我再将诗画裱成手卷,展览时可以用一个大镜框,上面是诗,下面是画。您能在本月二十五日左右来汉的话,就随身带来,如果行期推迟,就寄给我。别忘了,您来的时候把您的图章带上,我有的画上,或许还要请您题诗呢。我还有一本描写我这两年生活的册页,也等着请您题诗。

东湖的屈原像还在,您又可来凭吊一番,住在我这里,十分钟就到东湖了。

如果您提前来汉,先到我家住几天,就打个电报给我,写清楚几日到,几车厢,我来接您,电报要早点打,以免邮差送晚了。

见面再谈。

祝您一路顺风。

世南  4.10

1985年4月27日至5月11日,前往武汉参加黄鹤楼笔会的荒芜,写诗一首《武汉东湖赠屈原》。全诗如下:“东湖更比西湖好,水阔山低似画图。只怪先生心地窄,投江之后又投湖。”诗人荒芜为何作诗说“投江之后又投湖”呢?这还有一段缘起。武汉东湖西北岸的行吟阁前有一座屈原雕塑,是东湖乃至武汉的显著标志,雕像于1956年建成。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损毁扔到湖中,换成三位“工农兵”塑像。直到1979年4月,叶剑英游览东湖,行至行吟阁时,提笔作诗:“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正因此诗,重建屈原像被提上日程。1979年7月初,屈原像复原完成。

荒芜从湖北回到北京后,正好自己的译著《天边外》(尤金·奥尼尔剧作)出版不久,收到后便给友人李世南签赠。在信中,他还向老友索李世南于1984年出版的《唐代文学故事》连环画,这本书于1984年9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7060册,定价1.90元。我作为爱好者,收藏有一本。李世南的个人回顾展结束后,就前往了外省市进行交流,回到武汉后画债缠身,很是繁忙。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谢谢您寄来的译著。

来信收悉,我刚从山东、江苏回来,看了不少汉代画像石,也和当地美术界进行了交流。

回来后忙于应付各种来函和索画,没有搞什么创作。六月初打算去湖南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两个月。

您提到的那本“唐代文学故事”连环画,是早在前年出版的,我在其中只画了几则故事,现在看来也水平平平。因为出版社只送了我两本样书,送去一本,自己只有一本留底了。

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画集,将发行。等收到样册后,一定立即奉赠。

有空来信。顺致

双安

世南  5.8

在信中,李世南提到的即将在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李世南画集》,于1986年5月由工人出版社画家陈幼民编辑出版,编入画家李世南1979年至1984年的作品57幅,美术批评家皮道坚、彭德作序《李世南的艺术世界》,印数3000册,定价12.00元。

1985年6月27日,当李世南从三峡返回武汉给荒芜回信时,荒芜已经写来了三封信。荒芜送给了朋友市面上刚出版的《金瓶梅诗话》和自己的诗论集《纸壁斋说诗》,还要推荐给李世南出画集。热心肠的荒芜先生,尤其在朋友之间,慷慨热情,互为帮助操心的为人方式,在文艺界颇有名声。李世南在这封信中,给荒芜说了自己最近创作的任务,但是不可放松的就是,荒芜如有诗稿需要配图,就随时寄来,他抽时间也要加快完成。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我昨天刚从三峡回来,您前后三封信和寄来的诗稿,报纸、《韶音》都看到了。您在武汉此行中写的这几首诗,都十分精彩,读到幽默处,忍不住要笑出来,真佩服您的笔力和胆量。

关于您想为我出专辑,现在伤脑筋的是拍照问题,在这里要找个拍照的朋友,实在难。所以我想拖晚一点,九月份或十月份,有个杂志要来拍我的作品,到时候我再请他们代劳,您看好吗?评画的文字倒有几篇现成的,到时候寄上。既然要搞,就搞得精彩些,时间拖晚一点无妨。

洁本《金瓶梅》蒙相赠,感激不尽。您的“纸壁斋说诗”也收到了,装帧设计干净利落,又庄重大方。

这两个月,我的创作任务不小,所以只好在武汉冒暑作画,因为要换个地方,一大摊工具搬来搬去太麻烦。九月下旬,深圳要搞首届美术节,邀我参加展出。七月下旬我们要办探索画展,又要拿手作品,所以任务很重。我现在是在为要参加展览而画画伤脑筋,但吃了这碗专业饭,有什么办法!

如果您有需要配画的诗作,可寄来。我一定抽空完成。另外,《古代诗人图卷》的卷首题字,还望兄抽空跑一趟。

另外,我想给自己的画室取个斋号,您能否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取一个,或者您提出几个,给我参考一下。

再谈,此祝

双安

世南  6.27

1985年2月,荒芜的诗论《纸壁斋说诗》由三联书店出版,收录了荒芜十九篇谈诗的文章。该书为“今诗话丛书”之一,还包括牛汉《学诗手记》、谢冕《诗人的创造》、绿原《葱与蜜》、公刘《乱弹诗弦》、邵燕祥《晨昏随笔》、邹荻帆《诗的欣赏与创作》、流沙河《隔海说诗》、罗洛《诗的随想录》、彭燕郊《和亮亮谈诗》和曾卓《诗人的两翼》等。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到1988年,全国第一、二、三届《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徐州、扬州召开,促使了 “金学”研究走向繁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5月,由兰陵笑笑生著、戴鸿森校点的《金瓶梅词话》(三卷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版1印1万套,对购书者的要求相当严格,对象限定为全国作协会员和古典文学工作者,并凭證、凭卡购买,且每部书还编了号,购买时要进行实名登记。俗称“洁本”,删除字数19161字。“洁本”指的是删去了比较露骨的性爱描写的版本。原版《金瓶梅》近100万字,作为“禁书”能够在1985年再版实属不易。在当时的氛围下,荒芜能将“洁本”《金瓶梅》送给李世南作为礼物,实属不易。

1985年4月27日至5月11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武汉作家协会联合举办黄鹤楼笔会,全国80余名作家、诗人和书画家云集武汉。诗人荒芜在列,写诗达12首之多。返回北京后,荒芜就将其中六首旧体诗寄给李世南,请其配画。7月5日,李世南在完成画作后写信给荒芜,见信如下:

荒芜兄:

6月25日示悉。

弟已为“江汉纪游六首”配画,不知是否达意?因考虑在报刊上发表,故未着色。

近日此地天气意外地凉快,故尚宜作画,如需配画的诗,仍可寄来。

“古诗人画卷”之卷首题字,还望代求之。

收到此信后,望来信告知,以免担心遗失。

顺致

双安

世南  7.5

1985年7月8日,荒芜来信。复信时,李世南请荒芜邀著名诗人艾青题写“中国古代诗人图卷”。艾青生于1910年3月,是当代文学家、诗人。他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曾在中学课本里学习过。1985年,艾青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邀请夏承焘题写“竹林七贤图”。夏承焘生于1900年,1986年5月去世。是当代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代表作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等。为了题写,李世南还寄上了宣纸四条。见信如下:

荒芜兄:

八日示悉。这里寄上宣纸四条(一式两份),请艾青写《中国古代诗人图卷》,请夏承焘写《竹林七贤图》。字的大小由两位老先生随便,因为艾翁写的字较小,不能勉强他去写大字,但也不能太小了。字的位置由他们自由安排,如果写短了,我可以裁去一段,不要紧。字要由右向左写。

将来您为竹林七贤图题的诗,也用这么大小的纸来题,到时候我再寄纸给您。

寄来的《金瓶梅》已收到,谢谢。可惜经过我们的邮局,好端端的新书又潮又皱,实在可惜。过去我看过没有删节的本子,觉得色情的描写的确过多,但语言生动,是社会的风俗图卷。对这样的作品乃至美术方面的人体画,过去都是禁看的,也难怪老百姓有好奇心,总想看看里面到底写了点啥,而那些贵人们,倒可以人手一册。

我最近有感于楚文化的浪漫精神,开始画一些胡思乱想的画,画风大变,恐怕更让人接受不了了。已完成《南京大屠杀》《巫山梦》等,我打算画它一批这样的大画,以后拿出去又要吓人一跳。您有何新作要配画,可寄来。

即颂

双安

世南  7.12

1985年7月12日写完信,7月15日发出后,7月21日又继续给荒芜去信,说了湖南美术出版社创办刊物《画家》的事情。《画家》第一期(试刊号)于1985年11月出版发行。分“文”和“图”两部分。“文”设有“画家谈画”“画坛漫忆”“当代画家”“当代美术批评”等栏目;“图”设有“画家新作”“女版画家作品”“连环画选萃”等栏目。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十五日给您寄去的信和宣纸,想已收到了吧。

这两天湖南出版社来人拍画,他们办了一份画刊,叫《画家》。大小8开,从今年十月份创刊。他们决定在明年的第一期上重点介绍我的作品,要配合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已约稿美术理论的朋友撰写,还要一篇由文学家来写的文章,他们要求文学性强一点,写的随便一点,有点趣味。因此,我想到了您,他们也很高兴由您来写。我想,就写写咱们的诗画交往吧,写写咱们的忘年之交如何?您的文笔,我是特别欣赏的。因为他们要在八月中旬以前定稿、排版,所以只好请您挥汗执笔赶一篇,字数在一千字左右,八月十五日前寄给我,用挂号。

因为刚好凑上拍画的机会,我也就遵嘱为《诗书画》报拍一点,等底片冲出后,再寄给您。

就这样,再谈。

即颂双安

世南  7.21

在1986年9月出版的《画家》第三期上,在“当代画家”栏目刊登了李世南作品10幅,刊登了彭德的《风格 感情 个性——与表情主义画家李世南对话》的理论文章。彭德1946年5月生,擅长美术理论,1984年调至湖北美协。1988年调湖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为一级美术师。曾主编《美术思潮》《 楚艺术研究》《楚文艺论集》《美术文献》等。彭德于2014年撰文说:“八五新潮时期,我为李世南写过多篇评论。1985年的一篇对话,发表在李路明主编的《画家》,我把李世南的大写意命名为“表情主义”,预言这种泼墨形态会风靡中国画坛。中国画坛是个跟风学舌的山寨,这个预言被我言中。李世南奔放的画法,不适合和他性情不同的人物,可是至今成了无数模仿者的表象,同精致而空洞的画风充当着当代中国画的两大外壳。”

1985年8月4日,荒芜给李世南写信,并寄去了《诗书画》及《古今联话》。8月8日,李世南复信如下:

荒芜兄:

八月四日示悉,寄来的《诗书画》及《古今联话》一页均收到。夏老的字,大小问题不大,请艾翁题字时,请用我寄给您的纸,纸宽与画幅尺寸一致好些,字小一点,四周宽一些也可以的。

湖南《画家》画刊请我约您写的千字文,最好在八月十五日左右寄给我,他们要在月底排好版式。为《诗书画》拍的底片,尚未搞好,等到手后,我再寄您,文章到时候也约人再写。

近几天武汉最热。所以我也不干什么,每天赤膊在家,顶多看看书了。

再谈。即颂双安

世南  8.8

我查阅了《诗书画》报,应为本年第11期,第一版刊发了李世南的画作《屈原》,淮南(荒蕪笔名)配诗,为五言八句。“诗书画”编辑出版仅一年,共出版报刊24期,就因各种原因而被迫停刊,是诗画界的损失。正值仲夏,武汉炎热,李世南请荒芜写千字文,我在《画家》刊物未能查到,甚是遗憾。9月8日,荒芜又写信给李世南,复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九月八日来信收悉。我将于本月二十五日去武汉省美协。十月一日以后出发到南京、上海、北京、沈阳参观全国美展,到北京的时间约在十月十五日之后,若您不外出,就能在北京相见了。

如有信寄武汉,请寄:武汉市武昌区东湖东亭二路特号 省美协(在文联大楼内,所有的协会都在一起)

祝艺安

世南  9.14

另:上次西安的田卫华同志到北京来看您时,我托他带给您看的《竹林七贤图》,意在请您题诗或题个卷首,不知此图是否题了?因您这几封信未提及此事,顺便问一下。

田卫华是花鸟画家田登武之子,为鉴藏家。田登武生于1916年10月,早年拜画家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田卫华去京见诗人荒芜时,李世南托付他带去了自己的画作“竹林七贤图”,请荒芜为其题诗。

1985年9月16日,荒芜给李世南写信,告知他已请诗人艾青题字等。李世南于9月23日复信,表示还没收到题字,并告诉荒芜他将赴深圳参加首届美术节活动的事情,并将画作《嵇康》呈上。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

十六日来信收悉。艾公题字没有收到,如果是挂号寄出的,可能到手的时间迟一点。但愿不至于丢失。

我明天动身去深圳参加首届美术节活动,因此今天接到来信,匆匆画了一幅嵇康送上。

我也刚从南京、上海出差回来,是为十月份的“中国画邀请展览”,选择画家和作品去的。

我约十月初返回武汉。

再叙。即颂

双安

世南  9.23

1985年9月24日,李世南应邀前往深圳参加有当代32位著名画家参与的“深圳美术节”。由深圳市文化局主办,以《团结 交流 探索》為题的深圳美术节于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深圳特区举办。这次美术节邀请的32位著名画家,大多为中年,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浙江、广东及香港等地,均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前往深圳参加作品展览并进行了学术研讨。美术界领导关山月、吴冠中、周思聪等做了讲话。在座谈会上,大家从中年一代的历史使命谈起,谈到中国绘画以及中国美学的发展前景等。大家一致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对中年人提出的挑战,认识到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大家对西方现代派问题,对艺术中的“抽象”问题,打破画种界限、广泛汲取营养问题,以及继承传统与时代感等问题各抒己见,获益匪浅。在美术节期间,李世南等画家还参观了深圳特区的建设,参加了联欢笔会等活动。

在参加完深圳首届美术节活动返回武汉后,李世南又前往上海。上海是李世南的出生地,他在这里曾上了五年小学,经历了人生学习的启蒙阶段。从小时离开上海,断断续续回去过几次,甚至连上海的路都记不清楚。他在信中告诉荒芜,自己十月到京可多住几天,两人可以诗画切磋,并告知了在上海期间的通信地址。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我于今天乘船由武汉到上海,住在家里。中旬到南京、沈阳参观美展,约十月下旬二十五日左右到北京,不知您是否会外出?

“诗书画”想已办妥。如这次到京能多住几日,我打算抽空在京给您的诗配点画,这样更好随画随商量。

来信请寄:上海胶州路398弄5号。

请即复为盼。

顺致秋安

世南  10.4

收到荒芜的信和艾青的题字,李世南甚是欣喜。本月月初以来,他一直在参与并组织“中国画新作邀请展”的事。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我刚由深圳参加美术节回来,收到您九月十六日的信和艾公题词,十分欣喜,谢谢。

您的题竹林诗尚未收到,不知何时寄出的?

我回来后又要忙于本月二十日即将开幕的“国画新作邀请展”和理论讨论会,接待国内的一些画家。目前,国内画坛比较活跃,创新的浪潮几乎席卷全国,各地的展览、讨论会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再谈,即颂双安

世南  10.11

1985年以来,李世南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传统笔墨的形式大胆变革,其《贵州系列》《灯系列》等一批泼墨、粉墨作品极具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表现性质,在中国画向现代转换过程中,在不改变传统笔墨趣味的基础上,锐意探索水墨画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新的水墨语言的代表人物,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这也是他在信中说画法和风格大变的原因所在。见信如下:

荒芜兄:

13日手书收悉,《竹林诗》寄上。“竹林图”还未拓裱,不知该怎么办。

我从深圳回来,至今忙于协会的画展,这次我展出四幅作品:《长河》《南京大屠杀》《巫山梦》《长安的思恋第四号》——悼念石鲁”。画法、风格大变,听听反映再说。

听说北京学生闹事,不知详情如何?近来形势令人捉摸不定。

多保重!

即颂

双安

弟 世南  10.15

1985年10月20日,李世南开始参与组办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画新作邀请展”以来,反响强烈。“中国画新作邀请展”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画范畴内具有探索性和前卫性的最早的一次大展。此次展览由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主办,共邀请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陕西、四川、广东、香港和湖北的25位艺术家参展。不同地域的文化熏陶,老中青三代的年龄跨度,再加上画家们自身理解的区别,使这些画家对中国画艺术价值的思考、求变的方式、作品的面貌都呈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中国画新作邀请展”的成功之处。李世南参展的作品是新作《长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杀四十八周年祭》《巫山梦》《楚骚四号》。

忙忙碌碌的1985年已去,1986年2月7日,李世南又给荒芜写起信来,告诉了自己去年12月陪着周韶华去长白山地区讲学和考察的事情。回到武汉后,又临近春节,带着一家人对西安29年的情感,在西安度过了团圆的新春佳节。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约有两个月没有给您写信了。我十二月初和周韶华同志去吉林长白山地区讲学和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元月中旬才回到武昌,回武昌不久,我又和全家一起回到西安过春节。我约到三月上旬回武昌去。

不知近期生活如何?早已听说《诗书画》停刊了,其实办得不痛快,不如不办。今年文艺又有新的精神了,您最近在写些什么?多保重!

我去年画了几幅探索性的作品,今年打算继续搞下去,但暂不想拿出去,今年也不想再参加什么画展了。

等回武昌后再谈。

祝全家春节愉快。

世南  2.7

王纯信先生生于1939年,他是长白山非遗保护工作前驱者、田野工作者,一生致力于長白山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传承、开发及长白山民俗山水画的探索。1979年他组织创立了吉林省第一个画会——长白山国画会。80年代,他带领年轻画家深入生活,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等方式,将李世南、周韶华、高峡、黄秋实等一批知名画家请到通化来示范讲学,同时带领大家去全国各地采风体验、拜访名家,不断拓宽年轻人的视野。

80年代中后期,湖北美术界敢为人先,但是传统的、现代的、当代的势力形成有张力的结构,革新派、激进派和传统派、保守派之间在历史现场进行着激烈斗争。李世南也给老朋友诉说着这一切,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我目前刚从西安回来,春节前去的,一住便是将近两个月。回来后见到您前后两封来信,慰甚。今年来时,文艺界又传说纷纭,这也不足为奇,不过还是保重为好。

美术界去年来创新的争辩,本来这是学术问题,但新春伊始,大有围剿、讨伐之势,中国的学术争论,常常变成人身的攻击,甚至动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实在是风气不正得很。

我五月中旬以后要去湖南苗族地区体验生活,也想在湖南多看一点楚文化古迹。

再谈。即颂

双安

世南  3.21

1986年6月,李世南前往湖南,贵州苗、侗族地区写生,途中作《门》《山妖的舞蹈》,水墨风格颇具表现色彩。后因病而返。

1987年,荒芜已经是过了70岁的老人。春节刚过,李世南就给荒芜写起信来。去年只接到荒芜的一封信,但是李世南的挂念之情依然在心底。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元月十日手书读悉,去年几乎没有接到您的信,想必是很忙的,弟常在思念之中。

我昨天刚从西安、郑州回来,是去过年,探亲访友,开开心吧。去年一年,我也大半时候在外面跑,山东、江苏、贵州、湖南、江西,接连出差,心都跑野了。在文联大院里,总觉得闷得慌,人际关系淡薄,久而久之,连画都画不出来了,所以得空就往外窜,自己找些乐趣。去年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跑了一趟,还在途中病了一场,住院七天,创作半途夭折。画的很少,但去年发表的倒是很多,画集出了一本,因尚未到手,不能及时寄给您。等寄到后,我马上邮给您。

今年不打算搞什么名堂,只想画画自遣,或出去玩玩算了。有可能的话,还想去美术学院进修一下,不是图文凭,也不为镀金,只是想躲到学校里去,再打打基础。这只是自己在做美梦,不知能否实现。

书和新诗都读了,您总是这样幽默,愿您长寿,一定会的。

好吧,暂写到此。

即颂

双安

世南  2.25

1987年1月,由朱正担任责任编辑,荒芜的《纸壁斋续集》(诗与对话)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就在此前不久,湖南人民出版社因违纪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中文首版,多人受到查处,开印首日即被征订36万册,但出版不久即被列为禁书。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者为D·H·劳伦斯,其中译本1987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2010年,时值D·H·劳伦斯逝世8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劳伦斯三部曲《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987年8月17日,李世南给荒芜写信,告知了自己这近三个月以来的行程安排。见信如下:

荒芜兄:

我五月十二日离开湖北,十五日随画家代表团去泰国访问,六月十五日回到广州,因家母病重,又匆匆赶到上海,一住便是一个半月,本月九日才回到武昌。您寄来的“续集”拜读,您真不愧是个铮铮硬汉,是我们民族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湖南出版社的社长据说被撤职,因为出版了三本“性”小说,有胆量出您这本书,也是可敬可佩的。我相信,像这样的律诗,是不会过时的。封里的肖像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神气倒画出来了,但不够夸张,太写实一点,与您的作品不太谐调,等以后有机会见面时,一定为阁下作速写。我很欣赏黄永玉为艾青诗集作的肖像和插图,简洁、生动,文学性很强。

我的画集将为您寄上,因为去年出版,等了一年,才寄给我,而外面早已卖光,这种拖拉作风,何时得了。

我最近在为我的速写专集整理作品,不得不赤膊冒暑作画,苦甚。

这几年都未曾到北京,非常想念您。失去了多少请教的机会,以后一定是要后悔莫及的。明年争取一定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好好玩玩。

有空来信。

即颂

双安

世南  8.18

1987年5月,李世南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泰国,应邀在泰国艺术学院作现场示范。

在信中,李世南提到自己正在整理速写专集。《李世南速写艺术》于1988年8月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印数10000册,定价7.00元,由皮道坚作题为《感受世界与人生的独特方式》的序。皮道坚生于1941年,1981年湖北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史论专业毕业后留校,专著有《楚艺术史》《楚美术图集》等。

皮道坚在序言中写道:“看世南的速写,如同欣赏他的写意画一样,你仿佛在与一个情绪激动的,或喜悦、或悲哀、或兴奋、或感伤的人交谈。在这样的对象面前你不可能无动于衷,哪怕他沉默,那种沉默也充溢着热情,也会感染着你。沉默也是一种表述,一种更动人的表达。世南把自己的写意画称作‘情绪化。我想他的这些速写,这许许多多记录着他的生涯,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的小小画幅,显然也是可以称作‘情绪速写的,他的这些速写与他的写意画有着共同的气质和品格:率真、坦荡、无拘无束、恣肆汪洋……”

1987年8月21日,李世南在收到荒芜的信时就回复。荒芜为李世南写了文章,李世南稍微作了修正。因为刊物用稿时间较紧,未能去信给荒芜说明情况,在寄出稿件后便在信中进行说明。见信如下:

荒芜兄:

您好!

寄来的文稿收到,您百忙中顶暑为我写了文章,实在感激。文章中有几处我稍有增删,因来不及再征求您的意见,只好自作主张了,但只是很小的改动,题目稍嫌一般了些,因此我改為“我和世南的诗画像”,因为全文是用您的题诗贯串起来的,这样更切题一些,您看好吗?文章我已经抄清寄去了。

那幅《街头所见图》自从北京带回来后,我想加工加工,染了一些背景,结果反而画蛇添足,弄得灰溜溜的,纸也撕破了。想重画,而又没有画,因此一直掷在边上,只好等以后去收拾它了,所以一直没有拍照给您,真抱歉。这也是一个教训,当场写生的尽管有些缺点,但总是比较生动,回来七改八改,反倒弄巧成拙。

我听说《诗书画》停刊了,果真如此吗?是否谣传?像这样一份规矩的报纸,我想是不会在清扫之列的。

若真的停刊了,望告知。

顺致

双安

世南  8.21

李世南问询的《诗书画》,在1985年底就已停刊,本书前章已有记述,此处不在赘述。

1988年,荒芜已是73岁的高龄,身体尚好。这时的李世南正在整理自己作品,计划由湖北文物商店出版。见信如下:

荒芜兄:

久不见信,不知身体如何?念甚。

我春节找你回西安去过,初八回到武汉。目前正忙着编我的画集,这本画集将由湖北文物商店出版,八开精装,收入我的作品近百幅,大部分是没有发表过的作品。选择文物商店出版,在选稿上可以由我作主,省去审查,这样作品可以选得更自由些。

我想请您为画集题上一首诗,放在扉页。如果用毛笔写不方便,就用钢笔写,签名即可。(横写)如果你有时间写上一篇短文配以诗,当然更好,以您的身体、体力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前言已由何海霞先生写来,他是我的老师。这本画集我将题上献给石鲁,因为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

画集下月初开始排版、画版式,请及早寄来为盼。如身体不佳写不成,也请来信告知。来信寄给我的爱人:武昌东湖湖北省文联戴丽娟收。因为我已住进宾馆编画集,信可由她转来。

这本画集争取下月中旬排完版,下旬去深圳印刷。

我仍如前,还是一心一意在探索中,基本谢绝社交,十分孤独、寂寞,我也深知自己的这种脾气吃不开,但无法改变本性,我行我素。

好,再谈。即颂双安。

弟 世南  3.25

李世南的两位老师,一位是何海霞,一位是石鲁。李世南请自己的老师何海霞为这本书作序,还要将这本书献给自己已经去世长达八年的老师石鲁,因此异常看重对自己作品的筛选。石鲁对李世南的影响,用李世南在《狂歌当哭——记石鲁》一书里扉页的话说:“谨以此书寄托我对先师石鲁的思念。”就在争取《中国当代水墨画家李世南 1978——1988作品集》书号时,他从荒芜处听说画家林锴因病致癌,见信如下:

荒芜兄:

近好!前后两信均悉,谢谢。画集尚在争取书号,现在办事真是十分艰难。

惊悉林锴兄患癌,真是不幸。我母亲也是得的膀胱癌,起初采取保守治疗没有全部切除,结果又扩散,幸好第二次手术决定干脆全部清除,连同膀胱周围的一些组织都扫光,做得比较干净,虽然平时生活不方便,十分痛苦,但总算拖了十几年,现已七十八岁高龄。所以,如果林锴是采取保守治疗,就要劝他果断地全部切除,免留后患。他是不幸的,如果生活今后不能自理,他那位夫人能有那份耐心么?

如见他,向他问安,代我劝他彻底根除为好。

我们一切均安。多保重!

我爱人戴丽娟的电话是813328,你若来信,打电话给她。

即颂

双安

世南  4.6

林锴生于1924年1月,去世于2006年5月,1950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得国画大师黄宾虹、潘天寿诸前辈亲授,为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发行有《林锴画选》《林锴书画》《林锴书画集》(台湾版)《墨花集》《苔文集》(诗集)等。林锴自1988年退休以来,身患痼疾,仍旧工作不辍。

荒芜和林锴也是老相识,两人共同的爱好就是写旧体诗。1975年时,林锴对旧体诗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旧体诗完全可以反映新时代。于是又重新捡起曾经荒废了二十多年的旧体诗,继续写作。中断了好多年的篆刻也逐渐拾起来,这是书法的根底及艺术的素养。

由湖北省文联图书编辑部编辑、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深圳华新彩印制版公司制版,中国环球(蛇口)印务公司印刷的《李世南画集》于1989年12月初版第一次印刷,定价140.00元。书的内页写道:“谨以此画集,献给已故的卓越的美术家、文学家、诗人石鲁。”李世南的老师何海霞于1988年2月于北京作序。美术评论家皮道坚,诗人、文艺评论家鲁萌分别作题为《孤独的超越者》《情绪是水墨画走向现代的内在契机——李世南其人其画的启示》序言。我收藏的这本画册,150元淘自旧书摊,意义非凡。

李世南是当代大写意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承继梁楷、徐渭、石鲁一脉,丰富发展了泼墨、泼彩大写意人物画,开拓了人物、山水、花卉的打散与融合,在半个世纪里,他坚定着自己的艺术道路,成绩卓著,影响深远。

祝愿李世南老师身体康健,艺术事业长青。

(责任编辑:马倩)

史鹏钊 1980年1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著有长篇非虚构散文《出村庄记》《大国小村》《红柯年谱》,长篇小说《离婚诉讼》等。

张思懿 女,2005年4月生,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2022级学生。

猜你喜欢

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不朝西方走,朝哪里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