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东方山水库险情

2024-03-10查俊华

美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险情大坝水库

2018年8月初的那个周末,风恬浪静,天高云闲,一个极为平常的周末。鄂东大地除了炎热,没有任何异常。但是,异常往往在极度平常中发生。午餐,饭菜刚端上桌子,手机响了。

东方山水库大坝发生了渗漏险情。

8月,鄂东还处在主汛期。这天早上,水库管理员老陆照例巡堤。东方山水库的坝脚有一口泉眼,水库大坝建筑前后一直存在,泉水清亮透明,甘甜爽口,曾经是下游村庄的饮用水源。老陆发觉今天泉眼里的水有些异常,不再清澈明亮,增加了浑浊度,还挟带泥沙,流量也比往常稍大了一些。仔细观察,泉眼侧面的草坪湿漉漉、水汪汪的,哪来的水?他去旁边山坡采摘一节树枝,往草坪上使劲捅了几个窟窿,顿时有浑浊的活水漫溢出来。凭他三十多年的经验,和对水库大坝的了解,这绝非好兆头,泉眼与其他流體有串通。他将树枝做上印记,插到渗漏口的水槽里,当坐标观察水势变化。

老陆沿水库大坝巡查一周,其他地方并无异常,返回渗漏点,发现流量还在缓慢上涨,浑浊度也有增加。老陆没有再犹豫,用手机向当地水利部门报告了大坝渗漏情况。

水库安全无小事。鄂东丘陵地区的水库众多,每一个大垅、大畈、平川的上游几乎都有水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待解决的是人的温饱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修水利,成为头等大事。水库往往都建在半山腰,像大巴山区妇女身上的背篓,悬在腰间,这样才能直流灌溉,水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地头。受到滋润的庄稼,挺起腰杆子茁壮成长,把丰收回馈给辛勤的劳动者。

水库大坝有渗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渗漏的水质突然浑浊,夹带泥沙,表明坝体内有异常现象发生。

太阳刚偏西,接到险情报告的省水利厅专家、长江委专家先后抵达水库大坝。一个由市级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多位专家参与的抢险指挥部迅速组成,长江委的杨启贵也在其中。杨启贵是受委派作为国家防总的专家组组长,专程到现场协助地方指挥抢险的。杨启贵是中国工程勘测设计大师,长江设计院总工程师,他在滑坡、病险工程治理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先后参加过西藏易贡堰塞湖、四川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堰塞湖、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等30多个国内重大灾害抢险工作。

专家们在水库大坝见面,相互省去了常规的嘘寒问暖,下车就直奔渗漏点,对大坝进行“望闻问切”。专家们细心观察渗漏点水流的浑浊度,含沙量;让工作人员对坝内与坝外的水温进行定时检测,关注是否有差异,细致观察大坝迎水面是否有漩涡,若发现,立即报告;用木棍敲击大坝上面的护砌块石,听声音是否空虚,审察有没有石头“冒汗”;在专业检测仪器没有抵达之前,他们用耳朵贴着坝面聆听,坝体内部是否有异常响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专家们像医师对待急诊病人,悉心问诊,但没有找到能够“确诊”的原因。

渗漏的水流,时清时浊,时大时小,给专家组研判带来困惑,也表明,坝体内部的异常运动在持续。

东方山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它像深山里的老人,饱经沧桑,又倍受冷落,这一次迎来了那么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切,大坝两端和上山的道路都圈起了警戒线,派专人护守,它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向我们撒娇、撒野。

临时指挥部设在大坝南端的社区用房,第一次会商会议在这里召开。因为场地狭小,有一部分人只能沿着四周墙体站着与会,其中有地方负责人,也有年轻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记者。场地简陋、空间狭小并不影响会商、决策,防汛抢险过程跟战场有相似之处,站在大坝上、雨林中会商,实属常态。杨启贵大师2008年在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坚守了7天7夜,会商全部在坝上进行,就是在那种环境下,他提出的高危堰塞湖抢险方案,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在渗漏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会商会议决定先采取四项应急措施。一是迅速转移下游的二千多居民和几家企业的职工,水库与下游村庄落差有一百多米,一旦溃坝,对建筑物和人畜都是摧毁性的,不可有丝毫懈怠。二是用最快的速度减少库容,降低水位,少一立方水,就少一分威胁,安全水位线定为212米。三是用大块雨布贴着迎水坝地毯式铺设,以控制渗漏量无限扩大。四是采用专用仪器设备,加强坝体变形监测。

第一次会商会议结束后,专家组让当地水利部门提供大坝建设的施工图纸,便于分析渗漏原因。

站在门旁的老陆说,没有施工图纸哩。

一位年轻的专家顿时站起身质疑:没有图纸,大坝怎么建起来的呢?

杨大师抬手示意年轻专家坐下,他知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水库,大多都是“土法上马”的“三边工程”,哪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考量那个时代大坝的质量和建设程序。

杨大师问,老陆,你参加过东方山水库的建设吗?

老陆说,当然,我家就在山脚下。水库下游曾经有一万多亩农田,每年汛期发山洪时,庄稼被大水冲得一塌糊涂,汛期过后,庄稼需要水的时候,却天干物燥,没有水灌溉,庄稼只能望天收,政府才下决心在这里筑大坝,建水库。大坝是1975年冬天动工的,连续八年,数千名民工农闲的季节轮班上山筑坝,我是其中一员。这里三面环山,大坝刚好建设在豁口处,当时市政府与水利局的人踏勘了地形,水利局的工程师用木桩定了界址,画了两张草图,随后就动工了。大坝还没有筑起来,图纸就成渣儿了。

杨大师问,你能介绍一下大坝基础部分的建设情况吗?

老陆风趣地说,大坝两端是两座凸出的山峰,全是石头,将两边的山峰引爆下来,大坝的基础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开会的这个地方,就是削去了山峰留下的平台,当年建设了两间水库管理房,社区的工作室是后来建设的。大坝筑了一截,汛期到了,山洪暴发,才发现大坝根本关不住水。

杨大师听到这里,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欣喜,说,请稍等一下,你能确定大坝基础部分都是石头吗?

老陆说,肯定,石头大的有两人高。因为山上没有黏土,山体表层都是风化石,为了解决大坝渗水问题,民工用板车从山下运黄土上来塞石头缝隙,在迎水面筑了一层很薄土墙,以防渗。大坝建设自始至终没有使用过一台机械设备。

杨大师嘘了一口气,一边点头一边对大家说,老陆就是一张活图纸,水库坝基是“堆石体”,整体崩溃的概率就低多了。

会场一阵唏嘘,紧张的气氛顿时舒缓了许多。

夜幕降临,水库大坝灯火通明。驰援的水泵,陆续搬进水库的溢洪口,有从当地矿山企业调来的高压水泵,也有省防指紧急调配过来的专业泵车,一车六泵,自带发电装置。水库溢洪口像社区诊所里的输液室,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输水管依次排列开来,全部开足马力往坝外抽排水。

专家测算,按照现有设备的抽排能力,水位降至安全线212米,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大坝扛得住吗?

午夜,大坝渗漏量增加至最大值0.866立方米/秒,表明渗流已经跨越阈值,渗透对坝体的破坏在继续扩大。指挥部立即启动另一道应急预案,通知所有在大坝做观测、监测、抢险施工的人员,随时做好快速撤离的准备,以三声枪响为信号。公安局长佩戴的手槍子弹已经上膛。

省防办救援队的水上探测仪一直在水面盘旋,搜寻渗漏点。潜水员与水上探测仪相互配合,在水下搜索。找不到渗漏点,犹如战场上将军没有摸清敌情,不知道挥师何处,犹如医生不知道病人病根在哪里,无法施术,只能干着急。

大坝上机器轰鸣、灯光闪烁,不时惊扰栖息在茂密丛林里的鸟儿,一阵阵躁动、纷飞、惊鸣。东方山无眠,东方山的鸟儿无眠,都不离不弃,仿佛要陪同我们历险。

潜水员在岸上焦急的等待中终于露出了水面,从他挥舞的手势,大家断定:有好消息了。他果然发现了风险点,大坝北侧有一个塌陷的孔洞,孔洞直径约一米有余,深度已经达到10米。专家组判定,渗漏孔洞的底部,正是堆石体与上游侧土坝的结合部。

在场人员无不感叹:“小型水库,如此大的渗漏险情,实属罕见!”

虽然是盛夏,水库的水温仍然寒彻刺骨,潜水员摘下面罩,脸色铁青,身体抑制不住地哆嗦,医务人员递上姜汤,为潜水员驱寒。

专家组在坝上迅速会商,制定堵漏方案:抛投袋装碎石充填漏洞,然后用黄黏土封堵闭气。

一直在大坝两端待命的几百名突击队员,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公安武警、消防队员、基干民兵、工人突击队,各司其职,对渗漏口进行抛石封堵。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抛投了70多立方米的袋装碎石,漏洞被成功封堵,水库水位逐渐向安全线靠近。

东方山水库经过三十个小时抢险,转危为安,实现了“零伤亡、零损失”,不能算作奇迹,但可以算作成功的范例。

8月6日早晨,初升的太阳跟抢险队员的眼球一样通红,布满血丝,也流溢着暖意和喜悦。

来自各方的专家、技术人员、救援队员,悄然撤离。他们并肩作战了几十个小时,有的是老朋友、老战友,有过多次合作抗洪抢险的经历,有的是第一次相识、合作。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来时没有握手寒暄,分手没有依依难舍的告辞。他们彼此有很多话想说,却什么都没有说,也许是一言难尽,想说的话像浑浊的洪流,需要沉淀、过滤一阵子,才能说得清楚明白。

东方山水库险情被阻断,有惊无险,社会关注度却没有立即减退。险情发生之后,上级行业部门、媒体记者,纷至沓来。

那天,我以市防办主任的身份,接受了一家媒体记者的电话访问。

记者:我从媒体报道知晓,东方山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水库等级怎么划分?

答:我国大、中、小型水库等级按照库容划分。大(1)型水库:库容10亿立方米以上(含10亿立方米),大(2)型水库:库容1亿至10亿立方米(含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至1亿立方米(含1000万立方米),小(1)型水库:库容100万立方米至1000万立方米(含100万立方米),小(2)型水库:库容10万至100万立方米(含10万立方米)。

记者:东方山水库属小型水库,发生渗漏险情却惊动了很多高层级的领导、专家,杨大师都亲临现场指导抢险,水库的特殊性在哪里?

答:这可不是小题大做,杀鸡用牛刀。东方山水库虽然是一座小(1)型水库,由地方政府管理,但发生渗漏险情之后,一直是市级主要领导在坐镇指挥抢险,部长、省长都十分关注并电话过问险情,原因是水库大坝人命关天。鄂东属丘陵地区,水库是防汛高危风险点之一,本市登记在册的小型以上的水库有288座,平均一万人拥有一座还多。水库基于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几乎都建在村庄甚至集镇上游的山谷间,有的山区水库,直接建在村庄的“头顶上”,我们称之谓“头顶库”,风险无时不在。水库渗漏是非常可怕的险情,抢救不及时,导致溃坝的可能性极大。青海的沟后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由于坝体渗漏,1993年8月在水位低于汛限水位的情况下,发生溃决,导致280多人罹难,失踪40人,小型水库酿成大事故,并不罕见。法国东部的马尔帕塞水库,1959年发生过溃坝事故,造成400多人死亡,100多人失踪,主要原因是坝基渗漏,没有及时除险而形成管涌,导致大坝溃塌。

记者:水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既然风险那么大,为什么还建那么多?

答:水库,顾名思义,我认为是拦洪、蓄水的仓库。

全世界的水库建设出发点几乎都一样,初期目标主要是灌溉、纳洪,以保障粮食安全,特别是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时期,更是如此。东方山水库也不例外,下游有大面积的农田,老百姓赖以生存,上游如果没有一座大坝拦洪、灌溉,庄稼十年九不收,百姓难以安居乐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水风险日益提高,防洪仍然是水库大坝的重要功能。三峡大坝蓄水之后,已经经历了4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峰,洪峰流量达到75000立方米/秒。杭州西湖的容量约1429万立方米,以这个流量,仅需3分半钟就是一个西湖的水量,武汉东湖容积约8150万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只需18分钟就可以将东湖灌满。过去长江中下游防汛,最害怕的就是这种超强洪峰过境,如果与当地河湖的洪水相遇,就容易造成洪灾。现在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拦洪削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还需要科学精准的调度作保证,三峡大坝如果拦洪水位过高,就会威胁到上游重庆朝天门码头,拦洪太少,泄洪太大,下游荆江河段吃不消,江汉平原及至大武汉将受到威胁。过去没有三峡大坝,遇上特大洪水,为了保大武汉,就只能启动分洪,而分洪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分洪区里生活着几十万人口,还有大量的耕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当然,水库的功能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进入工业化阶段,发电成为重要目标,全球电力相当一部分来自水电,加拿大、美国、巴西、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水电大国,五国的水电占全球水电的一半,还有城市供水、旅游、生态等,水库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三峡水库就是兼顾防洪、灌溉、发电、生态、旅游、城市供水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大坝,综合效益巨大。

记者:发达国家也大规模建设水库吗?

答:是的。美国将水库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巨大。美国的大型水库建设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和西部地区普遍发生水灾和旱灾的形势下,三十年间修建了44000多座水库。特别是罗斯福政府用于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更大,投入资金占年GDP的百分之三四个点。到1970年工业化末期,美国水库的库容已经达到年均总径流量的60%,人均库容达6000立方米。此后,美国的洪水灾害损失一直控制在当年GDP的0.5%以内,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安全保障作用。

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都有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过程。二十世纪初,英国大坝建设的数量相当于全球的总和。荷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完成了防御水灾害的基础设施。

实践证明,水患不除,发展就没有保障。中国古代就有“治国必先治水”的经验总结。

记者:湖泊与水库相比,水灾的危害哪个更大?

答:“天然洼地,瀦水成湖”,这是湖泊的成因,当然不包括极少数的高山湖泊。由于湖泊是“天然洼地”,发生洪灾的频率远高于水库,水往低处流嘛,但只要实施有效防御,造成人畜伤亡的概率要小很多。湖泊遭遇洪水的特征是漫溢,泛滥成灾,而水库绝大多数都是人工筑坝,选址在水源充沛,便于拦截山洪,又能够对下游形成自流灌溉的山谷间,大坝遭遇特大洪水,就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破坏性不言而喻。

1889年美国约翰斯莱特水库垮坝,死亡近万人。

记者:能透露东方山水库发生渗漏险情的原因吗?

答:专家组已经形成书面的结论,无须保密,主要原因三点。

首要原因是大坝质量先天不足。东方山水库属典型的“三边工程”,历经多次续建和加固达到现有规模。渗漏险情之后,专家组对坝体进行了解剖,确认大坝为土石混合坝,大坝212m以下为堆石体,堆石体断面较大,上游侧壤土、砂壤土作为大坝的防渗体,防渗体断面偏小,渗径较短,材料不均一,渗透系数偏大,渗透比降大,存在渗透变形隐患。其次是白蚁危害是造成渗漏的重要诱因。因为大坝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大坝上游土体受白蚁侵害,遇水渗透,并在短时间内不断扩大。其三是设计、建设、管理都存在不足。比如蚁害,东方山为白蚁危害重灾区,历年的白蚁普查表明,东方山水库大坝一直受白蚁侵害。水库已运行30余年,难免有成年蚁巢,2011年除险加固时对白蚁进行了灭杀,但未根治。

记者:恕我直言,白蚁有那么厉害?

答:古训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鄂东地区是白蚁的温床,白蚁被称为无牙的老虎,它的危害范围十分广泛,尤为喜欢在人工堤坝筑巢,方便获取水源,大坝两端又是山体,有白蚁喜欢的树木和枯枝落叶等食物。白蚁生活在“地下世界”,它在泥土中、木头里筑巢,垒筑隧道,危害却不易被人察觉。防治白蚁是防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水库大坝和长江干堤上都挖出过蚁巢,最大的蚁穴,成年人可以在里面做操,简直就是一座白蚁“地宫”。白蚁一旦筑巢,蚁路不斷蔓延,四通八达,直至穿通坝体,水一旦进入蚁道,堤坝就会产生散浸、渗漏,有的发生跌窝,造成管涌、滑坡等险情,处理不当会导致溃坝。

四川会理县的大路沟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因白蚁危害,2001年10月发生垮坝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他们进行过白蚁普查,全县110座水库,其中99座存在蚁害侵蚀,与鄂东南地区的情况极为相似。

前天在东方山水库大坝南边的山坡上,工作人员又找到了一处蚁穴,洞穴高处有一人多高,一米多宽,“蚁王”和“蚁后”都留做了标本,眼见为实,建议你去现场感受一下。

记者:这次险情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东方山水库成功排除险情,过程惊心动魄,经验和教训都十分深刻,如果一定要从中总结经验的话,东方山水库成功除险,关键是四个字“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四个第一时间,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到,都有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教训不言而喻,十分深刻,暴露出了水库大坝的隐患,不仅仅是东方山水库,而是所有的水库,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水库基本上建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像东方山水库这样的小型水库,大坝建设质量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它像残疾婴儿,存在先天性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1954年至2006年间,我国共有3498座水库发生垮坝事故,其中1954至1990年,3260座;1991年至 2000年,227座;2001至2006年,35座。水库溃坝有二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技术手段越来越精准。二是小型水库,特别是小(2)型水库,占溃坝比重达半数以上,这也告诫我们,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是今后地方水利工作关注的重点。

东方山水库险情成功排除,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受到政府嘉奖,老陆是拉响险情警报的第一人,受到了最高奖赏。地方媒体对老陆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老陆在东方山水库默默无闻当了三十多年的管理员,是名副其实的水库安全卫士。

截然相反的意见也随之而来,上面业务部门要求严肃追责、问责。奖罚分明,胡萝卜和大棒都用上,未尝不可,只是问责机关方法与实际有点偏差,下来调研的同志揪着大坝质量不放,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天调研组的同志找到老陆,了解大坝建设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指明要从中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请老陆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老陆眨巴着绿豆大的小眼睛,直言不讳地说,大坝是下游的几个村的民工,用八年时间挑起来的,去追究他们的责任吗?有近一半人已经见阎王爷去了。说完,一甩手走了。

调研组的同志与我沟通时,我说老陆说的是一句大实话,可别介意,这些水库大坝建设的时候没有使用过机械,它像天生有基础疾病的人,平日尚好,一旦遇上疫情感染,就容易危及生命安全,这恐怕正是我们急需要考虑的事情——对小型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至于问责,蚁害是客观存在,防治不力却是人害,理应问责,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打算。

我没有心思在这方面多纠结。现在进入了一个责任明晰的时代,水库出了这么大的险情,问责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小惩大诫。东方山水库发生渗漏险情,我感觉像人在林荫道里悠闲散步的时候,被不明的飞来物在头部猛然砸了一下,警醒过后,诘问自己:水库隐患知多少?

东方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相传东方朔曾来此地游历,并在此地域读书、讲学,他的两个儿子灵子、妙子都有读书堂,迄今仍然保存着多处遗址和遗迹。南朝梁代人顾野王的《舆地志》和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均有记载。东方山有三座相连的主峰,分别命名为马坪、曼倩垴、览胜垴,其中曼倩垴即以东方朔之字命名。“东方山下一片陆”,陆姓在这一带是大姓,《陆氏家谱索引》记载:在龙衢湾通往山上熊家境村的入口处,古时立有石坊,石坊有三门,正中门楣正面额书“上古仙踪”,背书“岁星瑞桃”,以纪念东方朔。

南宋绍兴状元王十朋,有《题宏化寺》诗云:大冶迢迢接武昌,西征逾月到东方。白莲智印蟠桃朔,仙佛同归一道场。诗中“蟠桃朔”即东方朔 。当前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为该寺第七十三代传人,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在这里创建了药师道场。东方山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当地政府致力于将东方山打造成中国佛教的第五大名山,与鄂西的武当山相呼应,在湖北形成“问道武当,拜佛东方”的宗教文化旅游格局。东方山水库像一颗灵动的珍珠,镶嵌在旅游景区之间。景区管理处对大坝进行过认真“装饰”,背水面用浆砌块石做了旅游拼图,还授予东方山水库旅游专用名词“东方天池”,坝顶刷黑,两边麻石护栏,迎水面有石质的亲水平台。殊不知,水库的外表像一个潇洒的模特,体内已病入膏肓。

水库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是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利剑,有专家认为,水库的危害大于海啸、地震和局部战争。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史可鉴。法国玛尔帕塞水库发生垮坝,死亡421人;巴西奥罗斯水库被洪水冲垮,死亡1000人;意大利瓦伊昂拱坝水库溃坝死亡2600人;1979年,印度曼朱2号水库垮坝,死亡近10000人。美国1976年蒂顿土坝,由于坝肩渗漏导致100米高的大坝溃决。我们通常称洪水猛兽,水库大坝一旦溃决,十倍百倍于猛兽。河南驻马店的“75.8溃坝纪念碑”上记载着那一个不堪回首的时刻,1975年8月8日,河南南部的淮河流域,受台风莲娜影响连日降下特大暴雨,驻马店板桥水库大坝溃决,洪水傾泻而下,更恐怖的是驻马店地区的水库都没有经受住暴雨的冲击,五十几座堤坝全部溃决,九个县一个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前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有记载:洪水中死难人数超过2.6万人。

东方山水库险情排除后,专家进行过专门分析,一致认为,如果没有老陆及时发现大坝渗漏,并报告险情;如果大坝基础没有“堆石体”;如果缺乏及时有力的指挥抢险,四方驰援,也许大坝很快就会崩溃,水库积蓄已久的百万方液体也会瞬间变成猛兽,奔泻而出,下游的生产生活将受到冲击,人畜性命将受到威胁。

每年汛期之前,我们对辖区内的水库都要例行检查,防办的“文书匠”表述为“拉网式”检查,表明检查的彻底、全面。我说,只是看个外科,观察一下皮毛,五脏六腑如何,根本不清楚,不要文过饰非。水库大坝与人的身体也有相似之处,年纪越大,体能越弱,需要经常维护,去年身体好,不能代表今年的身体仍然好,需要经常体检。《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库在不断地经受着风雨的侵蚀,白蚁的侵害,人畜的伤害,随时都会引起坝体病险发生,值得我们提高警惕,警钟长鸣。

我常想,我们无法避免天灾,但必须拒绝人祸,力求兴利除弊,切不可让水利成为水害。东方山水库险情发生后,我们切实组织了一次“拉网式”检查,虽然仍然只是看“外科”,还是目睹了一些揪心的场景。有的水库大坝杂草丛生,没有及时清除,一位参加检查的技术人员形象加讽刺地说,“草丛藏得住老虎了”。这种大坝环境,若发生类似东方山水库的渗漏,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我国某地曾经有一座水库发生倒坝事故,洪水淹到下游老百姓家门口,才知道水库垮坝了,没有给百姓留下避难的时间而扩大了损失。我们这里也曾有过教训,有一座尾沙库凌晨垮坝,二十多条生命在睡梦中被夺走。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一座水库管理房大门和窗户已经有了蜘蛛网,网上挂着干草、枯叶,设备有了锈斑;有一座水库溢洪道发生过滑坡,滑坡体没有清除,已经被杂草覆盖,虽然不在主汛期,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水库如此管理,相当于人体有病不医,迟早会酿成灾祸。还有一座水库,大坝一端矗立着醒目的防汛公示牌,上面是水库“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的内容。检查人员当场给“行政责任人”打电话,责任人对水库的情况却不甚了解。给“巡查责任人”打电话,是一个错电话,差点被人家骂一顿。

放下电话,心往下沉,像水库里面那块浸泡时间太久了的木头,难以托出水面。我们在东方山水库举行现场警示培训会,结合东方山水库险情,将那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披露,有的与会者,见到PPT展示的照片,头低了下去,再没有高昂起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不久看到一则值得欣慰的报道,湖北编制的新一轮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湖北拥有“三江千湖、四屏一山一平原”,让湖北汇集起了区域发展优势,但丰沛的水资源,也意味着水安全风险高,水环境压力大,这始终是湖北发展中的隐患。还指出:“治荆楚必先治水。”

把水的危害、风险评估充足了,风险反而就降低了。新的发展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刚性要求,只有在安全前提下的发展才是有效的,守护水安全底线,是整个社会的命题,不是一个水利行业的事情。曾经一度,为了解决口粮难题,工农商学兵齐上阵,背上铺盖,自带干粮,筑大坝,修水渠,建大闸,水利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命脉,让一代人懂水、亲水,善待水、尊重水、敬畏水。

而今,基层管理者凭侥幸过日子的还不在少数。缺少粮食的年代,只要提及水库、水利设施,人们马上联想到防洪、粮食、灌溉、饮水,能唤醒人们的底线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现在提及水库,他们像听某处遗址、文物、名胜的名字,只有景仰、赞美,而缺乏敬畏,对待水库大坝像对待家中神龛上的祖宗菩萨,他们按照爷爷奶奶的要求,每天给菩萨礼拜、上香,但从不动手为菩萨掸去身上的灰尘。特别是三峡大坝投入使用之后,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很多人还没有经历过水旱灾害之痛,品尝过水患之苦,他们像不懂电的人,不知道电是“不长毛的老虎”,他们敢于把电线当草绳去拿捏。他们疏于水库管理,甚至轻率地把短板效应应用到水库管理上,无视水库功能要求,轻而易举地将水库溢洪道降低,从而减少水库库容,让水库“高枕无忧,万事大吉”。

这让我想起某年、某地、某医生做的一台手术,这位医生给一位结婚不久的女子做阑尾炎切割手术,很利索地将女子的输卵管给切除掉了。至于后果,只能另当别论,因为当这位女子三年后,实施自己的育种计划的时候,才知道早已经被“绝育”了,一切都为时已晚,无论那位医生如何身败名裂,无论那家医院赔偿多少损失,女子遗恨终生的结局,已经无法挽回。

(责任编辑:李雪)

查俊华 湖北大冶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黄河》《延河》《散文选刊》等,短篇小说《虬川河长》获2018年全国河长制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著有散文集《鸟语》。

猜你喜欢

险情大坝水库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河北销售备战险情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出山店水库
白沙水库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出山店水库
帮海狸建一座大坝
大坝
基于模糊理论的拦河闸病险情分析及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