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相融 涵铸品格
2024-03-10桂林
桂林
[摘要]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科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和灵活运用,以优秀文化作品为滋养,增强文化自信;以时代素材拓展为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以信息辅助教学为方法,铸就良好品格;以中外经典文学为载体,促进人格成长;以问题探究思维为引导,厚植爱国情怀,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培育道德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立德树人;学科德育
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完成对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鉴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文”与“道”相融的路径,触及灵魂,涵铸品格,从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终身发展奠基。
一、夯实根基:以优秀文化作品为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底蕴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根基。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要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内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透过语言的外壳去感觉、体验语文深处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授《涉江采芙蓉》时,教师以“寻美”为主题串联起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设计了一次“寻美之旅”。寻美第一站:探寻整首古诗的结构美;寻美第二站:探寻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美;寻美第三站:探寻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美;寻美第四站:领悟古诗中的意蕴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深刻理解和感悟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将自身情感借助景色所表达出来的手法。如此,当学生结束“寻美之旅”后,不仅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语言美,还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美。可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不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这样做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时代引领:以时代素材拓展为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
通过对近些年的新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相关要求,能够清晰地看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具有当下的时代特色。对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以各种各样的时代性素材拓展为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鲜明的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现代文阅读习题为例,在素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民生、国家大事,如“遵守法规与人相处”“网络中的言论自由”“诚信与变通”等话题,从而有意识地融入正确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引入各种社会热点,如各行各业中的能手、感动中国人物、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近况等,学生通过认识和思考这些内容,可以开阔自身视野,还能从这些事件和人物身上学到优秀的精神品质。教师通过对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将各种时代素材融入教育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三、数字教育:以信息辅助教学为方法,铸就良好品格
数字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灵活采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活动,进而完成优秀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词,并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与思想感染,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了知识延伸。教师将《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减字·木兰花》整合在一起,同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深刻感悟。随后,抓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重点诗句,引导学生去感悟毛主席青年时期积极参与革命事业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深刻感悟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良好的精神洗礼。
四、经典品读:以中外经典文学为载体,促进人格成长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悟、汲取营养,进而实现品格提升。教师应借助中外的经典文化,带领学生去品读,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润泽学生心灵,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每周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各种书籍,既有励志方面的,如《平凡的世界》《摆渡人》等;也有德育方面的,如《红岩》《童年》。此外,由于教师的推荐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打造“读书角”,让学生自由分享和交换各种书籍。学生在阅读各种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精神得到了滋养,人格不断健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经典品读”,以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润泽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阅读”上升到“悦读”,在品读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的过程中,让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促进学生的优秀品格的塑造。
五、任務驱动:以问题探究思维为引导,厚植爱国情怀
高中语文的育人功能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日常教学中,更要重视对教育活动的巧妙设计,以问题探究思维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提升教学效果,落实课程育人,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发展。
例如,在《拿来主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连串的任务,以此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整篇文章的段落结构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方式进行写作?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问题提出后,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讲解;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看待”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理性思考,培养了辩证认知能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使之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了课程育人的有效实践,涵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德育的重要渠道。当前,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快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并将“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挖掘并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因素,从而更好地育人成才。
[参考文献]
[1]狄潜.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J].课外语文,2022(07).
[2]梁丽娜.探索高中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J].求知导刊,2022(19).
[3]郑煦,苟强.课程思政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初探[J].中小学班主任,2020(08).
桂 林 江苏省姜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