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以微课联合护生标准化病人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3-09苏晓云贺继平李红梅杨芯雨师先锋张晓宇

黑龙江医药 2024年4期
关键词:精神科学习态度护理学

苏晓云,贺继平,李红梅,杨芯雨,赵 敏,师先锋,张晓宇

1.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2.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精神科护理在临床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机体、心理、情绪及精神等多方面的护理要求均较高,因此,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在精神科护理的教育和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部分教师的精神科护理授课方式局限,学生们很难理解精神科抽象的概念,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给专业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精神科护理实习的安排方面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精神科护理见习和实习的难度,进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对护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也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1-2]。以微课联合护生标准化病人(SSP)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较新颖且较好地满足了后疫情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3-5],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尤为必要。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2018 级和2019 级护生实施的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结合当前精神科护理教学的现状等,探寻后疫情时代精神科护理教学新方法,以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给其他同类课程的教改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2019 级的470 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观察组,2018 级490 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19名,女性471 名;年龄17~23 岁,平均年龄(20.16±0.93)岁。观察组中男性15 名,女性455 名;年龄18~24 岁,平均年龄(20.21±1.01)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护生所学专业为护理,学制均为4 年。《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开设时间在大三第2 学期。在学习《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之前,两组护生均已完成了所有医学基础课程及大部分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

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所有护生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3)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4)能完成《精神科护理学》全部课程学习。排除标准:(1)累计缺席3 次课程(课时共计6 学时)。(2)有严重的躯体疾病、人格障碍或精神疾病。(3)因休学、退学、留级等原因,要求退出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教学准备情况 课程授课由护理人文教研室的同一名教师担任。教材均选用刘哲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科护理学》第4 版教材。教师在开课前完成所有精神科护理课程素材、微课录制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1.2.2 教学实施安排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按照“学以致用,服务基层”的原则,选取本次研究的教学内容,并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所有课程的课时共30学时。课程在开学初的5周内完成。

对照组护生进行传统教学加小讲课,对每次理论知识进行细致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同时指导护生进行操作实践。观察组护生进行以微课联合SSP 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1)学生自主学习,要尽可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可及性,充分发挥在线教学资源的优势。由精神科护理学教师团队拍摄微课以及教材相关疾病的动画教学视频,借助精神科护理学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微信、钉钉等向学生推送,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强迫症、儿童孤独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帮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随后再推送课前小测验,以便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同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以8 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中测验成绩>80 分且成绩最高者扮演SSP。(2)编写SSP 培训剧本,邀请当地医院精神科临床专科医生及护士作为指导者,与授课教师共同参与剧本编写,在精神疾病案例库中,选择典型的、适合的案例辅助授课老师进行SSP 教学。(3)SSP 的培训参考由绳宇[6]主编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实用教程》2019 版,结合精神科护理最新版的教学大纲,所有的SSP 需要熟记各项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项目及内容。初步进行SSP 的演示,模拟精神疾病患者相应症状和体征,并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网络在线课程的教学视频、模拟问诊等方式,使SSP 模拟精神疾病更加逼真。(4)技能考核,由护生扮演护士角色,由SSP 按照病例及剧本的要求,模拟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并接受护生询问病史及进行精神检查,允许护生与SSP 进行互动与交流,SSP 也可以现场咨询和提问护生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护患交流,最终录制成微视频,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1.2.3 教学效果的评价 评估、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生教学后的理论评分、实践技能评分、教学前后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量表、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1)理论考核评分:教学后采用试卷考核的形式,对全体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理论考核内容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内容。考核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80分表示优良,60~79分表示及格,<60分表示不及格。(2)实践技能评分:由授课老师对两组护生教学中SSP 操作实践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评估,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80分表示优良,60~79分表示及格,<60分表示不及格。(3)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量表:量表共包含16个评估条目,主要从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及专业认知4 个方面进行评估,采用1~5 级评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习态度越好[7]。(4)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用于针对性地评估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共28个评估条目,包含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3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10个、11个及7 个评估条目,每个条目均为1~5 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好[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的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教学后理论评分情况

两组护生均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后,观察组护生精神科护理学理论的考核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教学后理论评分情况 例(%)

2.2 两组护生教学后实践技能评分情况

教学后,观察组护生SSP 实践技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后实践技能评分情况 例(%)

2.3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学习态度量表评分情况

教学前,两组护生学习态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护生学习态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学习态度量表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学习态度量表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学习兴趣教学前10.63±1.56 10.75±1.60 1.176 0.119学习体验教学前11.10±1.35 11.08±1.26 0.237 0.406教学后13.26±1.71 15.63±1.89 20.389<0.001教学后对照组(n=490)观察组(n=470)t值P值13.69±1.80 16.26±1.90 21.520<0.001学习习惯教学前10.06±1.39 10.11±1.50 0.535 0.296教学后12.52±1.75 15.06±1.93 21.377<0.001专业认知教学前11.26±1.36 11.30±1.50 0.433 0.332教学后13.65±1.61 16.11±1.76 22.611<0.001

2.4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情况

教学前,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情况(±s) 分

表4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90)观察组(n=470)t值P值自我管理能力教学前18.65±2.21 18.73±2.16 0.566 0.285教学后22.76±3.36 28.63±3.61 26.091<0.001信息能力教学前20.76±2.63 20.90±2.56 0.835 0.201教学后25.95±3.30 30.03±3.96 17.369<0.001合作能力教学前19.38±1.95 19.41±2.01 0.235 0.407教学后22.63±2.61 26.96±2.98 23.975<0.001

3 讨论

3.1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与其他疾病相比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对精神科护士的护理要求也更为细致,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必要基础。我国的精神卫生机构数量较少,这对精神科临床见习及实习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困难,对后期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及护理质量的提升也极为不利[9-11],精神科护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找到更为适合精神科护理教学的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12-13]。既往研究显示[14-16],常规的教学模式易导致护生出现学习态度受挫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也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到护生对精神科护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护生的学习态度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与改善。

3.2 后疫情时代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临床案例

近年来,线上教学的应用与研究也不断增多,而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实现了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17-18]。以微课联合SSP 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针对性的新教学模式,但对护生更深入地学习精神科护理学方面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微课联合SSP 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其对护理学生的理论评分、实践技能评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量表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有更好地改善作用,充分肯定了该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原因为,以微课联合SSP 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精神科等临床实践偏少的学科的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SSP“演绎”的结合[19-20],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精神疾病患者,促进学生对精神疾病症状学、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段及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护生应对精神疾病突发急危事件的能力,对护生的沟通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与提升;同时通过此种方式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该模式适用于精神科、心理科等科室的护理教学[21-22]。

4 小结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以微课联合SSP 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升护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及自主学习能力。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精神科护理师资队伍在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使其熟练掌握SSP 的培训技能以及《精神科护理学》MOOC精品课程的运用。

猜你喜欢

精神科学习态度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