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早期进行膨肺治疗对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肺不张率的影响

2024-03-09张莉娜张甜艺马玲玲

黑龙江医药 2024年4期
关键词:潮气量性反应肺泡

张莉娜,张甜艺,马玲玲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肺不张是ICU 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期间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目前,临床为进一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常采用较小的潮气量进行治疗,但该方法增加了临床肺不张的发生风险、患者呼吸机拔管的难度以及住院时间[2]。对患者进行膨肺治疗,改善机体的肺通气量,能够有效改善细小支气管的病变,促进肺泡复张[3]。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使气体在肺泡内的均匀分布,保持肺泡开放,促进气体在血液中的弥散,改善换气功能。膨肺治疗可分为人工膨肺治疗以及呼吸机膨肺治疗[4],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常规、早期进行膨肺治疗对ICU 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肺不张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慢性疾病、ICU 住院时间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1)入住ICU 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年龄36~55 岁。(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发生肺不张的病例。(2)心力衰竭。(3)时间不足48 h 即出院。(4)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情况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呼吸机膨肺标准操作。呼吸机膨肺标准操作:操作人员操作前使患者充分镇静或处于平静状态,将给氧浓度调整为100%,维持3~5 min,设置呼吸机模式为VC-SIMV,设置潮气量15 mL/kg,PS调为0 cmH2O(1 cmH2O=0.098 kPa),压力上限为40~50 cmH2O,在吸气项按压吸气保持按键维持30~60 s,根据患者病情重复5 次,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包括肺不张发生率、脱机成功率、ICU 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参数。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德国耶格)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潮气量、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气道压力、呼吸功以及氧合指数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3)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 的心排血量(CO)、心率(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进行比较。(4)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以及炎性反应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CEI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肺不张发生率、脱机成功率、ICU 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参数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潮气量、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气道压力、呼吸功以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潮气量、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气道压力、呼吸功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潮气量、肺顺应性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阻力、气道压力、呼吸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参数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参数情况(±s)

项目潮气量(mL)治疗前治疗后气道阻力(cmH2O/s)治疗前治疗后肺顺应性(L/cmH2O)治疗前治疗后气道压力(cmH2O)治疗前治疗后呼吸功(J/L)治疗前治疗后氧合指数(mmHg)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314.77±7.24 349.27±3.31 314.27±6.94 328.77±3.27 0.386 34.128 0.701<0.001 18.04±4.24 14.27±3.72 17.88±4.17 16.27±3.73 0.208 2.941 0.835 0.004 28.77±2.26 46.89±3.37 28.03±2.27 35.02±2.69 1.789 21.323 0.076<0.001 32.03±5.22 23.66±5.37 32.02±5.37 28.13±4.39 0.011 4.992 0.992<0.001 2.33±1.24 1.81±0.31 2.27±1.24 1.97±0.27 0.265 3.015 0.791 0.003 244.04±4.24 339.27±6.72 244.88±4.17 304.27±5.73 1.094 30.699 0.276<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 h、24 h 的CO、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 h、24 h的HR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s)

组别CO(L/min)治疗前治疗12 h治疗24 h HR(次/min)治疗前治疗12 h治疗24 h平均动脉压(mmHg)治疗前治疗12 h治疗24 h中心静脉压(mmHg)治疗前治疗12 h治疗24 h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40.55±10.30 60.44±5.41 80.48±10.30 40.52±10.21 50.12±5.46 65.33±10.21 0.016 10.401 8.092 0.987<0.001<0.001 107.01±10.42 94.69±10.15 80.94±10.11 107.03±10.55 98.89±10.14 86.96±10.19 0.011 2.268 3.249 0.992 0.025 0.002 55.42±5.88 69.09±10.14 80.22±10.09 55.10±5.88 59.08±10.18 66.42±10.23 0.298 5.396 7.439 0.766<0.001<0.001 9.50±2.65 11.33±1.09 12.25±1.28 9.64±2.82 10.42±1.03 11.28±1.22 0.281 4.701 4.249 0.781<0.001<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Renin、E、ACEIⅡ以及NE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情况(±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情况(±s)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Renin(pg/mL)治疗前2.19±0.45 2.18±0.46 0.121 0.904治疗后1.41±0.44 1.58±0.22 2.677 0.009 E(mg/mL)治疗前45.30±4.65 44.99±4.18 0.384 0.702治疗后23.35±4.72 30.47±4.06 8.858<0.001 ACEIⅡ(pg/mL)治疗前27.47±4.11 28.24±4.12 1.025 0.308治疗后26.43±4.69 38.24±5.13 13.161<0.001 NE(mg/mL)治疗前241.55±37.25 243.59±36.66 0.302 0.763治疗后226.62±27.99 239.44±34.42 2.238 0.027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反应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IL-4、IL-10、IFN-γ 以及TNF-α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水平情况(±s) pg/mL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水平情况(±s) pg/mL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IL-4治疗前3.45±1.30 3.43±1.21 0.087 0.931治疗后1.36±0.41 2.05±0.46 8.674<0.001 IL-10治疗前3.45±1.44 3.42±1.30 0.121 0.905治疗后1.32±0.41 2.40±0.55 12.195<0.001 IFN-γ治疗前2.55±0.61 2.51±0.99 0.266 0.791治疗后0.99±0.64 1.29±0.97 2.001 0.048 TNF-α治疗前3.25±1.09 3.22±1.23 0.141 0.888治疗后1.15±0.36 2.55±0.03 30.019<0.001

3 讨论

ICU 患者长期的机械通气治疗,发生肺不张的风险显著升高[5]。而随着肺不张的不断进展,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也显著升高[6]。治疗中患者潮气量得到显著的改善,气道阻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使患者肺脏组织可以得到充分的开放[7],而在肺泡组织开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张的肺泡组织再次塌陷的风险[8],显著降低患者的肺顺应性,恢复患者肺功能,而在病灶部位O2以及CO2等的交换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9],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研究[11-12]认为,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情况明显,呼吸相关肌肉的调节能力显著下降,呼吸肌显著萎缩,极易导致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进一步造成脱机困难。同时,在长期连接呼吸机的情况下,患者的痰液排出能力受阻,口咽分泌物增多,痰液在患者的呼吸道进一步蓄积,进而会造成误吸。而随着痰液的蓄积,口腔定植菌会进入肺部,进而会造成肺部细菌感染情况的升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膨肺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反应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在对患者进行膨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塌陷的肺泡细胞保持一定的压力,在复张的肺泡组织的血氧交换能力显著改善,对局部病灶部位的炎性反应的减少具有积极的意义[13]。而在局部病灶部位的炎性反应减少的同时,气道黏液的分泌水平显著下降,因此造成的口腔细菌的定植水平也随之下降。同时,在对患者进行膨肺治疗时,小气道的扩张作用显著升高,一定的屏气可以使O2在肺泡内均匀分布,同时使局部毛细血管与肺泡的交换能力显著提高[14-15]。

综上所述,采用ICU 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者进行常规、早期的膨肺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肺不张率显著下降。

猜你喜欢

潮气量性反应肺泡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清NT-proBNP水平与潮气量相关性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