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汽车底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

2024-03-09常金丽李黎黎

专用汽车 2024年2期
关键词:冷却系统散热器发动机

常金丽 李黎黎

摘要:研究了一种用于校核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发动机工作所需的散热量,进而推算所需散热器的散热面积,然后通过数据比较选择合适的冷却系统。

关键词:冷却系统;发动机;散热器;中冷器;散热面积;膨胀水箱

中图分类号:U463.1  收稿日期:2023-10-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2.008

1 前言

发动机运转时油料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加以适当冷却,会导致机体过热、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磨损加剧,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要通过有冷却液的散热器和风扇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散热,通过水循环和空气循环将热量带走。

2 冷却系统概述

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散热器、中冷器、膨胀水箱、护风罩以及与发动机连接的各种胶管,如图1所示。散热器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热量,属于大循环,通过节温器来进行控制,只有水温达到发动机设定的温度后散热器才会工作,低于设定值时发动机内部的小循环水路工作[1]。中冷器通过风扇将内部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压缩后的热空气降温。在实际应用中要充分考虑散热器和中冷器的散热能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将散热器和中冷器做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2]。

本文以一款4×4油田勘探车底盘为例,详细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参数的设计过程。

该油田勘探车属于特种作业底盘,需要适应野外崎岖山坡路面,要求发动机功率较大,同时还要满足长时间的行驶要求,这就对发动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比较严苛的要求。针对发动机散热系统要有较为详细的理论数据作为支撑,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参照或者对比选型。以往都会将发动机参数发给散热器厂家,由厂家来匹配,没有具体的设计数据,因此散热系统出现问题往往会比较被动。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发动机工作的实际情况,在选用散热器才更有针对性。

该设计方法也是对散热系统的经验总结,能比较快速准确地计算发动机的实际散热需求,也可以运用到其它车型。

3 发动机主要参数

型号:MCO7H.33-60。

型式:直列六缸、四冲程、水冷、增压。

排量:7 360 mL。

气缸直径与行程:108 mm×134 mm。

额定功率:240 kW(2 200 r/min)。

最大扭距:1 412 N·m(1 200~1 600 r/min)。

4 散热器参数计算

4.1 散热器散热功率

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部分用来做功,一部分热能会传递给冷却系统,我们将这部分热能认为是散热器需要散发的能量[3],可以用以下公式估算:

[Qw=AGeNeHu3 600(kW)]                        (1)

式中,A为散热器需要散发的燃料热量比,一般情况下,A=0.18~0.25,取0.25;Ge为燃料消耗比,柴油机0.20~0.26 kg/(kW·h),取0.25;Ne为发动机最大功率,取最大功率240 kW;Hu为燃料低热值,对柴油机取41 870 kJ/kg。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1)得:

[Qw=0.25×0.25×240×41 8703 600 kW]=174 kW=

149 642 kcal /h

即,发动机需要的散热量为174 kW。

4.2 冷却水循环量

计算出发动机所需散走的热量后,可计算冷却水循环量:

[Vw=QΔtwγwCw(m3/s)]                        (2)

式中,[Δtw]为冷却水循环的容许温升(6 ℃~12 ℃),取[Δtw=]8 ℃;[rw]为水的密度(1 000 kg/m3);[Cw]为水比热(4.187 kJ/(kg·℃))。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2)得:

Vw=312 L/min

即,选取的散热器的水循环流量为312 L/min。

4.3 冷却空气用量

冷却空气用量Va通常等同于散热器的散热功率QW,冷却空气需要量如下:

[Va=Qw/(ΔtraCpa)=174/(20×1.01×1.005)m3/s] =8.57 m3/s (3)

式中,Δt为空气流经散热器前后的温差,通常Δt=10~30 ℃,取20 ℃;[ra]为空气密度,一般取1.01 kg/m3;Cp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 kJ/(kg·K)。

4.4 散热器能力校核

4.4.1 散热器传热系数K的确定

散热器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下:

[K=11αw+δλ+1αa]                          (4)

式中,[αw]為冷却水到散热器壁的导热系数,当冷却水速度为0.2~0.6 m/s时,[αw]约为2 000~3 500 kcal/(m2·h·℃);λ为散热管导热系数(铝的导热系数237 W/(m·k));[δ]为散热管壁厚,一般可取0.15~0.2 mm;[αL]为散热管到空气的散热系数,当流过散热管的空气流速为10~20 m/s时,[αL=]60~105 kcal/(m2·h·℃)。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4)得:

K[=]102 kcal/(m2·h·℃)=427 kJ/(m2·h·℃)

4.4.2 散热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A可由下式计算:

[A=ψQW/(KΔt)]                              (5)

式中,K为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cal/(m2·h·℃);ψ为散热器贮备系数,水垢及油泥影响等,一般ψ=1.1~1.5,取1.1;Δt为冷却水和空气的平均温差,取柴油机最高允许出水温度tw=90℃,由于散热器前装了中冷器,空气先对中冷器进行了冷却,进入散热器的空气已经被加热,取空气前后平均温差ta=45℃。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5)得:

[A=1.1×174×3 600/(427×(90-45)) m2=35.86 m2]

因此,选取的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接近35 m2。

5 风冷式中冷器

中冷器一般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常见的中冷器可以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4]。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同时也导致增压器排出的空气温度升高,随气压升高,氧气密度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有效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

5.1 主要参数

风冷式中冷器的主要参数如下:Gah为增压空气流量(kg/s);Gac为冷却介质流量(kg/s);CPb為增压空气比热容(J/(kg·℃));CPW为冷却介质比热容(J/(kg·℃));tb为中冷器进口(热空气)温度(℃);ts为中冷器出口(冷却后空气)温度(℃);tw1为冷却介质进口温度(℃);tw2为冷却介质出口温度(℃)。

5.2 中冷器的散热量

中冷器的散热量Q是指冷却介质将进入中冷器的热空气降温后所吸收的热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Q=GahCPb(tb-ts)                            (6)

式中,Gah=0.32 kg/s(由发动机厂家提供);CPb=1.026 kJ/(kg·℃);tb=200 ℃;ts=40 ℃。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6)计算得:

Q=52 kW

5.3 冷却介质出口温度

冷却介质通过中冷器后温度会升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tw2=tw1+Q/(CpwGac)]                          (7)

式中,tw1=25 ℃(环境温度);Cpw=1.005 kJ/(kg·℃);Gac=0.45 m2×1.184 kg/m3×10 m/s=5.32 kg/s。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7)计算得:

tw2=35 ℃

5.4 中冷器的传热系数K

中冷器本身的传热系数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的参数也较多,在实际计算时可以参考该相同结构产品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K=1?b+r1+r2+r3+r4+1?wAbAw]

该参数计算比较复杂,通过比较同结构产品,可以取K=54.4 W/(m2·K)。

5.5 利用对数平均温差校核中冷器散热面积

5.5.1 对数平均温差[Δtm]

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公式如下:

[Δtm=(tb-tw2)-(ts-tw1)/ln(tb-tw2)/(ts-tw1)]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

[Δtm=62.5 K]

5.5.2 散热面积校核

散热面积校核计算如下:

Ab=[ Q(KΔtm) ]=15.3 m2

计算所得的中冷器散热面积与实际散热面积会存在一些误差,可以根据实际所需适当更改中冷器的设计参数来满足实际要求。

6 膨胀水箱设计

6.1 设计原则

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回路流动,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为吸收这部分膨胀体积而设置了膨胀水箱,膨胀水箱高度要高于冷却系统的所有部件,尽量靠近散热器布置,使得水管长度最短[5]。膨胀水箱的容积应为散热器水箱容积的4%~6%。

6.2 结构形式

6.2.1 整体式

膨胀水箱与散热器组装成一体,适合大空间布置,节省连接水管数量,通常用于不受空间限制的车型。

6.2.2 分离式

膨胀水箱与散热器分离,单独装配,需要增加连接水管,通常用于水箱布置空间有限,膨胀水箱需要单独安装的车型。

该4×4车型由于驾驶室底部空间有限,膨胀水箱采用了分离式结构,将膨胀水箱安装在驾驶室前部,通过水管与散热器连接。

7 结语

冷却系统设计是发动机能够正常平稳工作的重要环节,发动机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对发动机自身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缩短使用寿命。所以,通过计算校核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就能够很容易选择散热器的规格,从而匹配适宜的散热器和中冷器。

总之,发动机的散热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保证发动机的高效运转,提高发动机的寿命,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柴油机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柴油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

[2]黎苏,李明海.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

[3]俞佐平.传热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杨连生.内燃机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0.

[5]刘永平.机车柴油机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常金丽,女,1978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冷却系统散热器发动机
◆ 散热器
◆ 散热器
散热器
新型中厚板快速冷却系统研发
◆ 散热器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DX-600发射机冷却系统维护
浇铸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应用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
新型1.5L-Eco-Boost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