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2024-03-08赵草草
马 莉,唐 蜜,赵草草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引言
我国一直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虽然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区域差异的变化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区际之间的经济关系、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等产生影响,因此,区域经济差异向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但各板块内部出现明显分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各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部分地区发展困难,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21年,在西部地区中,西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15.5万亿元,占西部地区的64.8%,西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8.44 万亿元,占西部地区的35.2%,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从2000年的0.46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09万亿元,扩大了15倍。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适度的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区域差异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的经济差异会导致不平等的发生,过小的经济差异会不利于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因此区域经济差异要保持适度[1]。
202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2021 年《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实施方案》再次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作为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战略潜力区域,它的高质量发展和基本现代化不可或缺。目前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情况到底如何?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化呈现什么样的变化态势?本文选择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时空演变分析,这也是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以及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学术界通过研究得到了很多关于区域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测度的理论。国外学术界在理论研究方面开展较早,Dagum 通过将基尼系数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区域间超变净值和区域间超变密度三个部分,提供了对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的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这一分解方法至今仍被学者广泛应用于区域差异的研究中[2]。Gezicih 等使用泰尔系数分析土耳其1980—1997年的区域经济时空分异特征,得到土耳其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的结论[3]。Yamamoto 从多个空间尺度入手研究美国1955—2003年各地区人均收入的经济差异,运用不平等指数、核密度估计、对数差异指数与尺度方差分析法等多个探索性空间差异分析工具,发现空间尺度越小经济差异越明显[4]。
在测定方法的应用上,国内学者也有很多研究成果。王建康通过标准差指数和加权变异系数测定了2000—2014年福建省县域尺度的区域差异,发现福建省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5]。黄晓军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测算了2000—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经济的区域经济差异,发现黄土高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它的经济发展冷热点分布呈现的是“中心—外围”空间结构[6]。余颖博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对海洋经济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分析了区域差异变化中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7]。
综上所述,学界关于区域差异的研究有很多,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整个国家层面区域经济差异测定上,国内的研究多以全国、发达地区以及单独的省份为主,针对西部地区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成果不足,尤其对西部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区域经济差异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自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从2000年的2.93倍缩小到了2021年的2.47倍,但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全国生产总值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差距,西南、西北地区之间生产总值的差距从2000年的1.72倍扩大到了2021年的1.84倍。近几年南北经济差异以及西南和西北内部分化引起了广大学者关注,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研究西部地区以及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时间维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的角度,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并采用一阶段泰尔指数分解对2010—2021年西部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进行时空分析,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格局演变分析,根据测算结果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二、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
1.研究区域划分
选择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具体包括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通过ArcGIS10.7软件绘制西部地区行政区域研究区原始矢量图层,如图1所示。
2.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总面积为681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2021年西部十二省(区市)的总人口为3.8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12%,地区生产总值为239710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0.96%,其中西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55299亿元,西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4411 亿元,分别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3.58%和7.38%;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为592202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51.78%①数据来源于2022年国家统计年鉴和2021年各省统计公报。,我国各区域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生产总值远超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西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远大于西北地区的生产总值。
图2 2021年我国各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
(二)区域差异测定方法
1.泰尔指数及一阶段泰尔指数
泰尔(Theil)指数是一种具有空间可分解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区域总体差异变化过程,还可以分析区域间和区域内各自差异变化情况,以及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变化对区域总体差异变化的贡献率。本文采用的是以GDP比重为权重的一阶段泰尔指数Theil系数,一阶段泰尔指数公式为:
其中,N为区域个数,yi为i区域生产总值占西部地区总值的比重,Pi为i地区的人口数量占西部地区人口总数的比重。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大。
首先对以GDP比重为权重的泰尔系数T进行一阶段分解,从而将西部地区的总体差异分解成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内部的差异以及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省际差异。这里定义第i个区域内的区域差异为Ti:
则西部地区总体差异可以被分解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TWR表示区域间差异,TRB表示区域内差异,Y表示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N表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Yi表示i区域的生产总值,Ni表示i区域的人口数量,Yij表示i区域j省的生产总值,Nij表示i区域j省的人口数量。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它的取值在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之间。当基尼系数等于1时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均衡,也就是说全部的收入被某一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当基尼系数等于0 时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均衡,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收入完全相同,不存在差异。由于上述两种情况属于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的极端情况,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一般只能介于0到1之间。由数学原理可以知道,基尼系数越大,区域差异越大。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是某地区人均GDP的基尼系数,SB表示洛伦茨曲线右下方的面积,Bi是SB的微分,SA表示绝对收入曲线和洛伦茨曲线中间部分的面积。将各地区人均GDP 由低到高进行排序,Wi表示第i个地区的人均GDP 占总人均GDP 比重,Pi表示第i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比重,。
3.莫兰指数
(1)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
对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测定是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的核心。全局空间自相关主要通过莫兰指数进行测定,用于分析总体上的区域空间关联或者空间差异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全局Moran’sI,n为西部各省(市区)的数量,即n为12,xi和xj为西部各省(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属性的平均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为样本方差;它的值介于-1到1之间,越接近于1,表明西部邻接空间单元的正相关性越强;越接近于-1,表明西部邻接空间单元的负相关性越强;其值等于0 时,则表明西部邻接空间单元不存在相关关系[8]。
(2)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
由于全局莫兰指数无法更加深入地分析不同地理位置地区的空间关联情况,因此还需要采用局部Moran’sI对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具体特征及其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三)数据来源
2010—2021年西部12省(市区)的区域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以及《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三、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时序演变
(一)相对经济差异测定结果及分析
1.泰尔指数结果
时间维度是分析西部地区区域差异演化特征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西部地区区域差异发展的时间维度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息息相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密不可分。表1 是用泰尔指数对西部地区的相对经济差异进行测定的结果。
表1 2010—2021年西部地区泰尔指数
具体来看,2010—2011年,我国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得到恢复,西部区域差异上升;2011—2020年,我国经济走经济常态化发展道路,去产能使得西部工业面临转型升级,而西部大多数都是资源型城市,西部区域差异下降;2020—2021年新冠疫情当下产生了许多新业态,线上经济发展迅速,重庆、西安等新一线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发展,西部区域差异上升。
2.基尼系数结果
不少学者研究发现,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南北经济分化问题不断扩大,结合张可云等[9]关于西南西北分化起始点的研究方法,本文在进行基尼系数计算时选择2010年至2021年的数据。根据基尼系数公式,运用EXCEL 工具计算出2010—2021 年西部地区总体的以及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基尼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在选择时间区间内,除了2010年,其他年份西北地区的基尼系数均大于西南地区的基尼系数,这表明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大于西南地区的区域差异。
表2 2010—2021年西部地区基尼系数
西部地区区域差异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折线图如图3 所示,从中可以发现,2010—2021 年西部地区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西部地区整体的基尼系数在2011—2020年逐年下降,在2010—2011年和2020—2021年呈现上升趋势。
图3 2010—2021年西部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分解
1.泰尔指数一阶段分解
为了了解造成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原因,通过泰尔指数的一阶段分解将西部地区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具体分解结果及泰尔指数的构成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西部地区一阶段泰尔指数分解及其构成
从西部地区泰尔指数的一阶段分解结果来看,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区域总体差异的变化趋势相同,2010—2021年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一直大于区域间差异。这表明此期间区域内差异是造成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2.东、西部地区整体一阶段泰尔指数
接着对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及西部地区区域差异大小进行比较,东、西部泰尔指数的一阶段分解如图4所示。根据图4可以发现,2010—2021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一直大于西部地区区域差异。这表明缩小东、西部间的区域差异仍然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
图4 2010—2021年东、西部地区泰尔一阶段指数分解结果
3.西南、西北区域贡献率分析
加入各区域生产总值占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权重,可以得到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泰尔指数的贡献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西南、西北地区贡献率如图5所示图5 显示,西南地区的贡献率均大于西北地区的贡献率,这表明西南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更需要重视虽然在2010年之后西北地区的泰尔指数大于西南地区的泰尔指数,但加入生产总值比重作为权重后西南地区的生产总值在整个西部地区占了较大的比重,导致西南的贡献率大于西北的贡献率,从整体来看,即使西北地区内部的区域差异大,但其对整个西部地区的贡献率并不高,所以更加需要重视西南地区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图5 西南、西北地区泰尔指数及其贡献率
四、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
以往的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但根据中心地理论,空间格局变化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还会使得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发生变化,从而对一个地区的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区域差异中加入空间尺度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根据全局莫兰指数计算公式,以2010—2021年西部12省(市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基本数据,得出西部地区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如表4 所示。关于空间权重的选择一般有相邻法和距离法,本文采用相邻法,即只要两个省(市区)有公共边或者公共点就取值1,否则取值0,由此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Wij,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选取空间权重矩阵比较简单方便。
表4 2010—2021年全局Moran’s指数
由表4 可知,在不考虑Z 值的情况下,全局Moran’s指数值全部为正,这表明2010—2021年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即具有高值(低值)的省份与邻近高值(低值)的省份趋向于在空间上集聚。
(二)局部空间自相关
为了进一步说明西部12省(市区)经济发展在局域范围内的邻近空间聚类情况,通过STATA软件绘制2010 年、2017 年、2018 年、2020 年和2021 年这五年的莫兰指数散点图,如图6 所示,由此得到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用以考察区域属性和其邻近区域属性的正相关和负相关程度。
图6 西部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散点图
由图6 可知,位于第一、三象限的省份数量明显多于位于第二、四象限的省份数量,表现出强的空间相关性。位于第一象限的高—高集聚的省份从2010年的3个增加到2021年的4个,这表明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有所提高,可以加强这些省份的区际合作;位于第三象限的低—低集聚的省份始终多于高—高集聚的省份数量,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的空间集聚范围始终比较大。位于第二、四象限的低—高、高—低集聚区的省份数量一直较少而且变化不大,这表明西部地区空间负相关性不明显,异质性区域范围小[10]。
观察图6 并进行分析得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体的空间相关性模式,如表5所示。表5显示,2010年位于第一象限(高—高)的是陕西、宁夏、内蒙古,2021年位于第一象限(高—高)的是陕西、重庆、宁夏、四川,位于高—高集聚区的地区从3 个增加到了4 个,这表明陕西、重庆、宁夏、四川这些地区整体实力较强,极化效应发展为扩散效应促进了其发展成果向周边地区溢出。此年,内蒙古位于第四象限,这表明内蒙古与周边地区的异质性增强。2010年和2021年甘肃和贵州均是位于第二象限(低—高),由于空间邻近以及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处于区域劣势可能使这些地区受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较强。2010年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广西位于第三象限(低—低),2021年青海、新疆、云南、西藏、广西位于第三象限(低—低),这表明青海、新疆、云南、西藏、广西存在显著的低值溢出效应,形成了经济发展低水平聚集圈。此年,四川位于第一象限,这表明四川与周边地区的均质性增强。2010 年新疆、重庆位于第四象限(高—低),2021年内蒙古位于第四象限(高—低),这说明内蒙古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却没有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内蒙古虽然整体实力较强,但极化效应并未发展为扩散效应,因此限制了其发展成果向周边地区溢出。此年,新疆位于第三象限,重庆位于第一象限,这表明新疆和重庆与周边地区的均质性增强。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在这12年间空间相关模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5 西部12省(市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模式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西部地区区域相对差异处于微小波动之中
2010—2021年西部地区总体泰尔指数数值不大且处于微小的波动之中,受经济政策和经济冲击的影响,基尼系数与西部总体泰尔指数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西部地区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一阶段分解显示,区域内差异均大于区域间差异,可见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主要原因。泰尔指数贡献率显示,西南地区的贡献率均大于西北地区的贡献率,说明西南地区的区域协调更需要重视。
2.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空间集聚性加强,整体异质性范围小
西部地区的莫兰指数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散点图显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存在正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在研究时间段内,局部莫兰散点图的高—高集聚区由三个增加到四个,表明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发挥扩散效应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高—高集聚区集中在陕西、重庆、宁夏等地,低—低集聚区集中在青海、云南、西藏、广西等地。提示这些地区间可进行区际合作。
(二)建议
根据西部地区及其西南、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对促进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快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育新型增长极和区域中心城市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形态的空间主体,除了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北部湾地区外,西部其他地区地广人稀,难以形成大而多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很难成为强有力的增长极,因此西部地区要在重视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增长极”积极培育,同时要注重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培养。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需要从单极驱动向多极驱动转变,形成多元化区域竞争格局,培育新的有潜力的增长极。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增长极包括成—渝、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和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级增长极包括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西部区域应通过多元力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西南、西北地区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
区域之间合作互动、协同发展可以促使各区域互利共赢。虽然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面临着不同的资源禀赋,但它们同处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各地域具有基本相似的制度和政策基础,仍然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两个区域可以互相借鉴经验,进行差异化分工和跨地区合作,强化资源流动、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比如,著名“山城”重庆利用交通运输网络经验,通过特色地形和独有的文化资源来促进产业发展,虽然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比不上重庆,但是陕北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特有文化底蕴开发创意产业;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发展一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放弃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转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带动经济发展。
3.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个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要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者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差异,促进西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政府应该持续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来资本投入,提高地区投资水平,进而促进西部地区产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