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独立”的孩子
2024-03-08马志国
马志国
晓欢喜欢玩信封。这天,家中收到快递时,妈妈顺手拆开信封后递给晓欢,然而他并未像往常一样乖乖地拿去玩,而是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妈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晓欢想自己拆信封。
晓欢2岁了,一直比较乖巧。可最近,妈妈发现晓欢不那么听话了。大人不让干的事情,他偏要干,稍不如意,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家人非常疑惑:孩子現在是怎么了?
晓欢的行为是“闹独立”的表现。1岁左右,孩子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独立意识由此萌芽。2岁以后,孩子开始学习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初步发展。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就会生发出独立的愿望。
独立性是孩子其他心理品质发展的基础,对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首要场所,父母要抓住孩子独立性早期发展的最佳时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引导他自己做。如案例中的晓欢可以自己拆信封,大人就可以交给孩子拆。对于稍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如穿衣服、洗脸、收拾玩具等。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孩子会从中感受到自我的力量,不断地增强独立意识。孩子自己做,或许不能像成人一样完成得很好,但家长应该鼓励和欣赏孩子“自己做”的主动意识。
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性不仅要引导孩子独立做事,还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孩子提出疑问时,部分家长习惯于立刻告知答案,这种处理方式看起来简单省事,但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比如阅读绘本时,借助绘本提问:“小熊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现在该怎么办呢?”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想出多元的解决方法。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年纪尚小的孩子自己穿衣服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孩子会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家长会选择妥协,直接帮助孩子完成。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失去成长空间。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依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采取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使他产生胜任感。
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意识。比如,每天上幼儿园穿什么衣服、回家玩什么游戏等都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家长要告诉孩子可能要面对的后果,并勇于承担后果,如自己选择穿漂亮却单薄的衣服,就要接受可能冷的后果。
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在家庭教育上,往往存在对孩子娇宠过度或管教过严两个极端,两者都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为孩子创造表达自我的机会,不执着于必须按照成人意愿做事情,有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会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使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各项能力的发展,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告诉孩子,遇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很好,但也要学会合理采纳他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