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三部曲

2024-03-08李琴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物体长度驱动

李琴

顾名思义,驱动性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兴趣,进而驱动学生进入整节课的学习。驱动性问题犹如“发动机”,带动学生快速地投入课堂学习,推动学生围绕问题进入深入思考、层层探究,经历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设计相对随意、零碎,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的现象,没能起到很好的“驱动”作用。如何设计数学的驱动性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度单位”为例,谈谈设计驱动性问题的三个步骤。

一、整体分析与形成单元结构化知识,问题设计聚焦概念性知识

驱动性问题指向概念性知识,是一节课、一个单元学习知识的核心,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学习中值得持久去思考与探究的重要问题。驱动性问题是通过问题为每一位学生打开思维,为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更深入的理解提供更好的视角与动力。这种问题不是学生随意翻翻书或者用一个简短的句子就能回答的,而是需要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超越简单的事实性知识去探究的问题,最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可迁移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长度单位”这一单元,若从教学参考书所列的知识结构图来看,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包括“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解决问题”等五个知识点,看不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不对单元知识进行结构化整体梳理,只照着书本例题教学,所设问题必然零碎,学生学到的也只是几个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整体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单元的主题聚焦在“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涉及到的单元大概念是“两点间的距离是由长度单位来决定的”,这个大概念包含关于长度单位、测量方法和结果的记录、线段及估测的四个概念性理解——“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物体的长度就是几个长度单位”“线段就是两点间的距离,是直的,可测的”“估测就是运用恰当的长度单位作为参照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判断”。每个概念性知识下包含着各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如下图)

据此,根据单元的结构化知识可以设计驱动单元学习的大问题“如果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该怎么办?”显然,对于没有实践过如何测量的二年级学生而言,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在迫不及待的实践操作中去思考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驱动性问题指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嵌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投入情境问题的思考中,引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动力。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果问题过于抽象与深奥,学生抓不住展开思考的具体落脚点,将会产生畏难情绪,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开深度思考。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借助于日常生活情境,把相关数学知识以学生所熟悉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如果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该怎么办?”这个大问题缺乏一个生活情境,显得较为抽象,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与展开思考。结合班级要换新窗帘这个情境,可以把问题设计为:“学校暑假要进行装修活动,现在要更换教室的窗帘,如果请你来帮忙工人师傅测量一下窗户的长度与高度,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因为有了具体的情境与思考的落脚点,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单元结构化知识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

单元的驱动性问题,由于问题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展开问题,找出问题的线索,显得比较难。如关于“长度单位”的大问题,如何测量窗户的长度与高度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即便能用尺子或者其它工具去实践探索一下,但对于如何测量及记录窗帘长度的问题,还是难以理清其中的关系。因此,针对大问题,我们还需要考慮如何落实单元结构化知识的学习及大问题解决的展开过程。此时就需要给大问题搭架子,在教学中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全链,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思考。

如针对“长度单位”单元的大问题,可根据概念性知识“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的指向及问题解决的步骤,设计出第一个子问题“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如果没尺子,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好地引导学生去了解古人的测量工具及日常生活中可用的测量工具,让学生去理解用什么东西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是由自己根据需要来定的。

待学生用自己选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践后,针对实践结果设计第二个问题“如何表达测量的结果?当同一个物体,因选择的测量单位不统一,出现了测量结果不一样的时候,该怎么办”?此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与理解测量“物体的长度就是几个长度单位”及统一国际单位的必要性,在认识“厘米”与“米”的过程中再一次理解“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这个概念性理解。

当学生思考完第二个问题后,就必然涉及到具体如何准确测量的问题,因而,可以设计第三个问题“如何用尺子较准确地测量出一个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在测量活动实践中深度理解和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要找准测量的起点与终点,测量的是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而明白“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就是线段”,进而探索单元大概念“两点间的距离是由长度单位决定的”的实践意义。

如何引入估测这个测量方法呢?可设计第四个问题“当一个物体较高时如窗户的高度较高,难以完成测量操作的时候,我们如何判断它有多高呢?”引入估测这个方法,在估测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估测就是运用恰当的长度单位作为参照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判断”,再一次引起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

四个子问题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对单元大问题的解决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引导学生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中,完成本单元的知识学习,建构起一个关于长度测量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物体长度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1米的长度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不同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