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齐鲁行踪

2024-03-08吴济夫

党史纵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许世友曲阜济南

吴济夫

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曾20多次踏上齐鲁大地,留下了许多珍贵印记。本文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视察山东的一些细节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首访济南

1951年后,由于劳累过度,毛泽东的精神和身体欠佳,中央决定让他休假。1952年10月25日,他利用休假时间,到山东、河南视察。26日傍晚,毛泽东的专列首次抵达济南。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高克亭、王卓如,山东省公安厅厅长李士英等在车站迎接。许世友把毛泽东一行接到住处——山东分局交际处。座谈中,毛泽东问起山东省工农业和秋征粮食问题,他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做领导的,一定要有群众观点,一定要实事求是,决不能征过头粮,否则老百姓是要骂娘的!”

这时,毛泽东想起了老战友——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于是嘱咐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你们要养起来。”后来,山东分局派人把王尽美的母亲接到济南,与统战部副部长李宇超同院居住,由李宇超夫人专门照顾。汇报座谈结束后,许世友等本想宴请毛泽东一行,话还未出口,毛泽东就说:“各吃各的,你们都回去吧。”

济南是齐鲁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大家都想趁着这次机会请毛泽东多看几个地方。毛泽东说:“可以,但只要个把人和我去就行了。”于是,只留许世友、高克亭和李宇超陪同他。

27日早晨,许世友等人陪毛泽东前往千佛山游览。在路上,毛泽东问许世友:“黄祖炎的墓地在什么地方?我想去看看。自1938年延安一别,到如今已是14年。没想到和祖炎那一别,竟是永别……祖炎同志是个难得的人才,能文能武,为人厚道。他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工作兢兢业业,从未出现过差错。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同志团结友爱,我很怀念他。”黄祖炎曾任毛泽东秘书达4年之久。1938年,他奉命去赣南协助陈毅等组建新四军,从此与毛泽东分别。1951年3月13日,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黄祖炎,在参加山东军区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时遭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枪击而牺牲,时年43岁。

黄祖炎墓位于济南四里山革命烈士陵园的最高处,由花岗岩修葺而成,墓碑上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之墓”。下车后,毛泽东快步来到墓前,深鞠一躬。他轻抚墓碑,深情地说:“祖炎同志,我来看你了!”说着,泪水慢慢地流下,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不禁都潸然泪下。毛泽东又绕墓一周,点点头说:“墓修得很好。山东军区的烈士抚恤工作做得不错。”他环视整个陵园,感慨道:“青山有幸埋忠骨啊!有这么多人民英雄长眠在这里,乃此山之幸也。你们要搞好烈士事迹的宣传,用以教育广大干部,帮助他们进步。”由此,四里山得名“英雄山”,山巅矗立着毛泽东题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

隨后,毛泽东一行来到趵突泉,首先来到济南古八景之一的“趵突腾空”。毛泽东很兴奋,边拍照边笑着问:“你们知道这泉水古代叫什么名字吗?”

“泺水。”随行的人回答。

“对!”毛泽东说,“据《春秋》记载,在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相会于泺,就是这个地方。”

李宇超引导毛泽东来到泉边的蓬莱茶社(原“望鹤亭”)休息,这里是游人饮茶小憩和观赏泉涛喷涌的最佳处。

毛泽东一行刚坐下,服务员就送来一壶茶。李宇超端起茶杯送到毛泽东面前,说:“主席,这是用泉水泡的茶,请您品尝。”

毛泽东接过茶,品了品滋味,脸上露出笑容,称赞道:“不错!这泉水泡茶是原汁原味嘛!喝了很爽口!你们济南人有福啊!天天喝这么好的泉水。”

李宇超介绍道: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来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感觉胜过玉泉水,于是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从此有了“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毛泽东听完风趣地说:“我们待遇好高喽!大家都享受了乾隆的待遇嘛!”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一行又先后来到珍珠泉和黑虎泉。珍珠泉因泉水从池底冒出串串水泡,酷似珍珠而得名。在黑虎泉边,只见泉池南壁并列刻着3个石雕虎头,泉水从虎口喷出,形成小瀑布,泻入护城河。毛泽东看了,笑着说:“泉城的老虎不咬人,光吐水喽!”

许世友说:“主席,黑虎泉护城河的北面,就是攻克济南城的第一个突破口。”

毛泽东点点头说:“好,到那边看看你们是怎么攻进济南府的。”

济南旧城墙的东南角是解放阁旧址。拆除旧城墙时,市长谷牧建议留下这一角,设立纪念地。

许世友说:“这个地方原是济南市的制高点,打开这个突破口可不容易啊!王耀武可不是块软豆腐,济南的城防工事也不是纸糊的!”

毛泽东说:“济南战役很重要,粟裕和你都指挥得不错。你们提出的‘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很好,最后实现了这个目标。”

27日上午,毛泽东一行来到大明湖。他在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前读着门两边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然后环顾四周的风景,感叹道:“济南叫泉城,到处是泉水,真是名副其实啊!”接着,他们又来到黄河边,这里是黄河山东段在历史上频频决口泛滥的地方——泺口。毛泽东仔细询问这里的水有多深、夏季水有多大、黄河底比济南城内地面高出多少等情况。当得知河底比济南高出六七米时,毛泽东嘱咐说:“要把大堤、大坝修牢,千万不要出事。雨季大水,要发动群众上堤防守,必要时军队要上去,坚决死守,不能出事。”

毛泽东又问:“你们知道山东、济南怎么来的吗?”然后他向大家作起了介绍:“山东作为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名称,是从金代开始的。为什么叫济南呢?是因为这里古代的时候,有一条大河,从河南王屋山发源,从山东半岛入海,名为济水。在古时候,济水和黄河、淮河、长江并称为中国四大江河。可到了后来,济水上游发生了变化,下游叫成了大清河。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河水流入了大清河,从此就并称为黄河,济水的名字就没有了。现在的黄河就是古代的大清河、济水故道。因为济南位于济水之南,所以从汉代开始,这里就叫做济南。明朝初年的时候,在山东地区设省,省会就设在济南府历城县。从那之后,济南便一直是省会城市。”

毛泽东点起一支烟,接着说:“济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镇、交通枢纽,还是一座文化名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在济南南部发生的。其实,她哭的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到了唐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对城市建设有过卓越贡献。”

许世友听了毛泽东的讲解,赞叹道:“主席就是主席,厉害啊!”

视察曲阜和徐州

毛泽东对中华儒家文化颇有研究,到了山东,自然不能不去曲阜。于是,在许世友的安排下,毛泽东前往曲阜视察。路上,他问大家:“你们知道曲阜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然后点起一支烟,自问自答说:“据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应劭解释:‘鲁城之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在曲阜城东有一座土山叫做防山,如同高原一样高出城内很多,这应该就和东汉刘熙《释名》之中‘土山曰阜的说法一样,这也就是曲阜地名的来历。”

28日,毛泽东来到曲阜,在时任曲阜县委书记孔子玉的引导下,参观了孔庙宏伟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此殿坐落于双层石台之上,巍峨雄伟、金碧辉煌。檐下正中悬挂“大成殿”匾牌。该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

毛泽东一边看一边对众人说:“所谓‘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在这里,孟子把孔子和中国古代的几位贤者进行了比较,从而找出了真正的圣贤所在。由于孔子的思想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历代封建帝王给了他很多高帽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此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唐太宗李世民加封孔子为‘先圣,高宗又加封为‘文宣王;到了宋代,孔子又被加封为‘先圣文宣王。名号越来越长,夫子是年年都升官、代代都有人加封啊!”一席话使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之后,毛泽东一行又参观了孔府和孔林。返程路上,毛泽东向罗瑞卿、许世友等人由衷地感叹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很多年的学校,出了很多有名的弟子,这件事是很出名的。我小的时候,还没有学马克思列宁的学校,学的还是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套,虽然说这种内容的学习有些过时,但对我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我认字可以说就是孔子教给我的,要不是孔夫子,我连字都不认得呢!”

29日上午,刚从上海返回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向明和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市长张光中一同陪毛泽东来到徐州南部的云龙山(1949年,因江苏尚未完全解放,徐州由山东代管,1952年又划归江苏)。毛泽东在山顶指向下面问道:“那是黄河故道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说:“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市委、市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变灾为利。”下山时,毛泽东又问:“那些山上怎么没有种树?”华诚一说:“我们要发动群众,上山栽树,一定要改变徐州荒山的面貌!”

关心山东粮食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粮食和农民吃饭问题,是毛泽东最操心的几件大事。他多次嘱咐山东省委领导:“山东是个大省,一定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多打粮食,让老百姓都有饭吃。”

1958年8月,毛泽东来到山东兖州,召集济宁地委和几个县委的领导了解情况,第一个话题就是粮食问题。济宁地委的同志汇报说,粮食亩产从1957年的126斤增加到277斤,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当得知济宁连年水灾、滕县(今滕州市)发大水时,毛泽东忙问:“淹了多少亩?”滕县县委的同志答道:“今年39万亩,去年81万亩。”毛泽东听后,连抽了几口烟,表情凝重地说:“要组织好救灾,想想办法,尽量减少损失,特别是粮食,不要让群众挨饿。”

接到向毛泽东汇报的通知时,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第一书记王吉德正在田间组织生产,于是他挽着裤腿,脚上带着泥巴就上了专列。毛泽东见状夸奖说:“不用问,你也是个农民出身。”随后递给他一支烟,问道,“你是什么职务?”王吉德回答:“我是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第一书记。”毛泽东幽默地说:“噢,那你是滕小国的国王了。滕小国在哪里?孟子在滕小国的古迹还有没有?”王吉德说:“还有,滕城有文公台,县城内有铁牌坊。”毛泽东听后纠正道:“铁牌坊与孟子无关,滕文公请孟子来讲学,孟子馆于上宫嘛。上宫还有没有?”王吉德说:“我不知道,没注意过。”毛泽东说:“你可以多学点历史,当地方官了解当地的历史很有好处。”又问:“滕县离微山湖很近吧?微山湖的鱼是4个鼻孔知道不知道?”王吉德回答:“不知道。”毛泽东笑着说:“你这个人很实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接着,毛泽东又询问起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并嘱咐王吉德“工作方法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容易出问题”。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又一次视察山东。在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和济南市委书记秦和珍等陪同下,他直达东郊公社大辛生产队试验田。当他看到旁边的木牌上写着计划亩产1000斤时,便严肃地说:“一亩能收1000斤吗?做事情一定要留有余地,实事求是,不要空口说空话,秋后我要再来看看小麦到底亩产多少斤。”这年9月21日,毛澤东的专列停在济南西郊机场专线上,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历城县东郊公社党委书记郑松等登上列车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问郑松:“大辛生产队的小麦到底收了多少斤?”郑松汇报道:“舒同书记亲自参加试打,20亩试验田小麦平均亩产572斤,比1958年增产254.31%。”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每亩一年增产几成就是很大的成绩了,你们比过去翻一番还多,这是很大的跃进。”

1965年11月,毛泽东去南方视察时再次途经济南。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到专列上汇报工作。毛泽东首先问道:“山东今年的年景怎么样?……全省收了多少粮食?”谭启龙回答说:“今年年景不错,虽然遇到大旱,但粮食可以达到250亿斤,去年是228亿斤。”毛泽东说:“有了粮食,再有些收入,农民的日子就会更好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10多次到山东基层调查,还多次途经山东找当地领导了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对山东省的建设事业给予了有力的指导。他对山东的重视和关怀激励着山东人民焕发出更大的干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大道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题图为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在许世友陪同下视察曲阜) (责任编辑:计媛媛)

猜你喜欢

许世友曲阜济南
曲阜之旅
许世友拒绝与第二任妻子复婚
许世友“生财有道”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许世友五跪慈母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
许世友参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