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破译英雄助力红军抗日东征
2024-03-08路福贵
路福贵
1936年2月至5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高举抗日大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展开东征。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渡河东征中,红军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集了财物,扩大了自身力量。红军东征作为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奏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为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把山西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在红军东征取得的辉煌胜利背后,红军无线电侦察人员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东征山西成为全党共识
中央红军经过历时一年的长征,终于在1935年10月18日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后,于11月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党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红一方面军今后的任务是“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具体行动方向当时有3种意见:张闻天主张向北,彭德怀、林彪主张向南,毛泽东主张向东。
为什么东征?
自古以来,陕北地区就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地方。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人口只有40余万。几乎所有的大小城镇均被国民党军占领,整个根据地被分割包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人员体质和装备都很差,急需扩红休整,筹款补充。而最重要的是:东征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当时,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东北已被日本侵占5年,日本紧锣密鼓导演“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华北五省已名存实亡。1934年春,“日本人来晋者无间断”,希望山西军阀阎锡山出面“主持”华北。而国民党政府却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调动大军对陕甘苏区大举进犯。
毛泽东认为:山西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山西地广人稠,便于扩红筹粮;阎锡山正与日本人勾勾搭搭,攻阎抗日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对我党有利。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统一了思想,东征山西成为全党共识。
为东征红军提供情报保障
为了确保东征胜利,被毛泽东赞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的中革军委二局,在时任局长曾希圣领导下,做好了三大准备工作。
一是全面侦察、监视陕甘苏区周边的敌军动态。二局9部电台全开,侦收敌军纵队以上30余部电台的动向。当时,陕甘苏区周边强敌环伺——南面是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西南面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北面是井岳秀师,东北面是高桂滋师,黄河西岸是阎锡山晋绥军的孙楚部,东岸是晋绥军的主力,西北方向有青海马步芳、甘南马鸿宾、宁夏马鸿逵。而最大的威胁是中央军陈诚部,其在洛阳部署有3个军的兵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向苏区。但是,周边敌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我党掌控之中,因为敌军的无线电密电全部被红军所破译。
二是挑选精兵强将,保障东征军“耳聪目明”。按照军委后方办事处1935年冬的工作计划,二局抽调精干人员和所需的电台、发电机,组成无线电第五分队并配备保障人员和马匹,跟随东征军总部东征。时任中革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的邹毕兆后来回忆说:“12月,军委机关经安塞移住瓦窑堡,二局住在瓦窑堡西五里的瓷窑。1936年2月,红军东征时,二局移住瓦窑堡。此时,由陕北红军调到二局工作的有:冯维精、王精锐、高彩璋、李鉴禹、井润田、阿智(景生智)、李生全。后来罗木青、甄彩云也调到二局。……红军东征时,二局给东征军编制了一本密码,但也只是加复自编本,只有蒋介石密码的水平,还不是来去本。好在我们完全控制了蒋介石的电报,没有蒋介石破译了我们密码的迹象。”邹毕兆还说,“东征时,我们二局一直住在瓦窑堡,所得情报,随时供给前方。”
三是重点对黄河东岸晋绥军的部署进行全天候侦察、监视。1936年春节过后,毛泽东和彭德怀开始计划东征战役。2月3日10时,他们发密电给仍然留驻陕北瓦窑堡的曾希圣:“将所得山西部队的番号、兵力、官长姓名及驻地情形盼电告。”曾希圣立即遵照指示,将毛泽东所需敌情作了详细的综合报告。原来,老奸巨猾的阎锡山早已做了准备。他组建了晋绥军前敌总指挥部,任命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为总指挥,下辖南线兵团3个旅,北线兵团14个旅;预备总队5个旅。这些部队分别驻扎6个区域,形成“三线”(三条防线)、“六区”(六个防区),总兵力达8万人以上。军委二局特别对黄河东岸、晋西吕梁山一带的敌情作了详细侦察报告。晋绥军兵力虽然比红军多4倍,但是,其防线点多线长,分布于山西全省1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且只驻扎在城市和交通要道,很多地方都十分空虚。中革军委二局这个敌情报告太及时了,让毛泽东、彭德怀心中有数,知己知彼。
旗开得胜,势如破竹
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参加东征的红一方面军在此期间改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从土地革命以来已经使用长达9年的“中国工农红军”改为“中国人民红军”,虽只有两字之变,却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紧紧跟上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形势,发出了全民抗日的最强音。东征不仅仅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更是积极抗日和谋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治宣言。
东征红军的领导成员是: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组织部部长黄克诚,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其主力部队是:林彪、聂荣臻领导的红一军团,徐海东、程子华领导的红十五军团,刘志丹、宋任穷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共约2万人。2月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从北起绥德的沟口、南到清涧的河口,沿黄河西岸百余里的渡口同时渡河。拂晓时分,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晋军黄河防线,进入山西。
2月23日,红军主力全部渡河成功,势如破竹,旗开得胜。老百姓口口相传:“红軍飞过黄河来了!”
红一军团在山西中阳县的王家坪渡口强渡登岸后,攻占了三交镇,全歼晋绥军七十一师四一四团一个营,继而又进占了留誉镇。2月25日,红一军团在关上村打了一个漂亮仗,将准备逃跑的阎军独立二旅第四团歼灭,敌团长当场毙命。阎锡山气急败坏,下令将该旅旅长“撤职拿办”。
2月26日,二局破译了晋绥军第三纵队司令李生达25日给各旅的命令。命令详细地划分了该纵队各旅的战斗分界线及与第二、第四纵队的战斗分界线。曾希圣当即向毛泽东、彭德怀和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报告。红军据此调动兵力,为下一步歼敌做了更细致的准备。
红了半个山西
1936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孝义县郭家掌村(今属交口县)召开会议,决定将红军主力兵分三路,扩大战果: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率总部特务团和红二十八军等为中路军,转战隰县、交口一带,牵制晋西方面的敌军;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第一、第二、第四师及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为右路军,沿汾河和同蒲路南下转战晋南一带,扩红筹款,发动群众,并相机分兵上党,挺进河北抗日前线;徐海东、程子华率红十五军团主力第七十三、第七十五、第七十八师为左路军,北上晋西北,直逼太原。
20日4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曾希圣,通报“我右路军攻赵城、洪洞、临汾、曲沃四城,我左路军正攻文水、交城两城”,指出“你须十分注意太原、介休商震部(两个师六个团)及隰县杨澄源之行动”。曾希圣很快用无线电技术侦察手段将敌情侦察得一清二楚,写出敌情动态报送前线。
31日,毛泽东、彭德怀又发密电要曾希圣查清并报告“王靖国(晋绥军第三军军长)是否全部在绥远,李服膺(晋绥军第五军军长)留大同者是一旅是两旅,正太路何部守备”。曾希圣随即布置二局开展无线电侦察,将获得的情报及时上报,保障了先锋军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红军三路分兵,立即遍布了大半个山西。红军所到有灵石、孝义等几十个县域,所到之处,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打土豪、斗恶霸,扩红筹款,帮助穷苦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在黄河沿岸,红军还建立了县、区、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由于红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又得到二局有力的情报支持,从而避实就虚,相机作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迫使阎锡山的晋绥军跟着红军转圈圈,被拖得精疲力竭。
东征红军的节节胜利,让阎锡山非常恐慌。在他的请求下,蒋介石在4月任命陈诚为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并抽调中央军10个师进入山西,使红军正面敌人从8万增加到20万。蒋介石还一直催逼张学良、杨虎城出兵黄河渡口,试图将红军主力封堵在山西境内,又派出几十架飞机,天天实施侦察轰炸。此前,周恩来已与张学良会谈,达成了一致抗日的协定。杨虎城第十七路军也停止了敌对行动。但如果张杨迟迟不动,中央军就会入陕接替,势必对陕甘根据地造成威胁。5日至9日,曾希圣多次报告各路敌军的动态。从4月中旬开始,红一方面军各部边打边收缩,向晋西永和地区集中。4月28日,毛泽东、彭德怀发出电报:“方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顺利条件,容许我们到那边活动,以执行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毛泽东认为东征的目的已经达到,下令主动撤兵。5月2日开始西渡黄河,5日,全军渡过黄河撤回陕北。
5月初,毛泽东在陕北延川县大相寺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在总结东征战役时指出:红军东征动员了全国,军事上、政治上打败了阎锡山,政治上打败了蒋介石,推动了各派军阀的反蒋运动;对山西和全国都有动员作用,说明红军是抗日先锋队,是人民的救星;扩大了红军队伍,争取了资财。
毛泽东领导的东征红军,在山西纵横驰骋两个多月,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数十县,歼敌1.3万余人,俘敌4000余人;同时,东征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余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红军东征作为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奏响了抗日战争序曲,为把山西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基础。
军委二局受到领袖称赞
1936年3月4日14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曾希圣,对一直在陕北后方瓦窑堡夜以继日开展无线电侦察工作的中革军委二局进行了表彰。电报称赞二局工作“是表现了大成绩的,这一工作虽偏技术性质的,但其意义与结果都是军事、政治上一助力。前方的胜利,你们是与有劳绩的”。
邹毕兆回忆:毛泽东、彭德怀不仅发出电报,对二局进行表彰,而且“5月间,东征部队转回陕北。彭德怀军团长给二局送了一大批斜纹布,二局同志每人都做了一套衣服”。
红军回师陕北后,毛泽东等中央首长也住在瓦窑堡,离二局的驻地不远,中间仅隔一个院子。周恩来、叶剑英、张云逸经常到二局指导侦察何方敌情、翻阅破译后的电报,还与二局同志谈心,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当时陕甘苏区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二局的报务、机务人员,都是清一色的“红小鬼”、小青年,日夜值班,整天倾听“滴滴滴”的电键敲击之声,脑海中数字拆解分离、重新组合,变换亿兆、寻踪觅迹,难免幻象丛生、精神迷离。加之长期隐居深山大壑、黄土窑洞,隐姓埋名,很少与人面对面交谈,容易产生浮躁抑郁情绪。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怀教育,对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钢必须淬火,真金不怕火炼。二局从事无线电侦察工作的同志们经受住了考验。正如毛泽东所说:“二局加新华社,等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中革军委二局不仅为东征提供了情报保障,而且在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以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终于胜利会师,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革军委二局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36年11月22日,中革军委决定将二、四方面军技侦情报部门集中到保安,并入中革军委二局,由曾希圣任局长,四方面军二局代理局长罗舜初任副局长。12月8日,军委二局在保安召开了成立庆祝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亲临大会讲话。9日,中革軍委公布了二局机构设置和局长、科长的任命。邹毕兆由破译科副科长升任一科(破译)科长。全局共有各类技术人员70余名,配备电台8部。
1937年1月中旬,二局随同军委直属机关进驻延安,开始了新的征程。(题图为红军东征胜利纪念碑)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