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小学学科融合育人价值和策略

2024-03-08凌志华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五育视域育人

凌志华

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接“五育”并举,引领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改革阶段。如何在五育并举的视域下,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提高育人质量,改善育人效果,实施创新育人策略,是小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学科融合的育人价值

1.促进深度理解

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对知识深度理解的要求,这符合大科学时代学科交融为主流的趋势。在小学教学阶段中,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将逐渐减少,新知识的学习更多建立在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基础之上。学科的融合突破了单一学科的边界,能够创造新的教育情境,将传统碎片化的知识点通过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关联串接起来,形成对问题和情境系统性的看法和理解,在浅层的、碎片化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看待某一类问题、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

2.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受教育者对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之中进行迁移,这需要学科内和学科外知识的有机融合。传统小学教育分科体系固化单一,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交错重叠,目标繁杂。学科融合能够突破“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束缚,超越课本和教育场所的限制,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体现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习具有连贯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3.拓展实践能力

学科融合的教育基础是建构主义至上的探索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好奇心和主动性,通过独特的教育体验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科融合改变了以往被动的教育输入,让学生开始变成课堂的主角,进入“做中学”的模式,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教育的辅助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探寻世界真理。

二、五育并舉视域下小学学科融合的育人策略

1.目标重构:彰显核心素养导向的能力提升

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具有天然的差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融合育人目标。例如对于智育类学科、德育类学科、美育类学科和体育类学科的融合,可以将育人目标确立为培养有智慧、讲美德和文体综合发展的儿童。在进行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道德观念培养、文化修养提高等,实现学科目标之间的交叉融合。

2.资源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之间的资源交换

学科的融合能够突破单一学科的壁垒,将原本分散在各个学科之间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例如美学教育中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可以迁移到语文教学之中,能够让小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多学科目标的达成。各学科之间的资源流动能够让教育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教育资源供给,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共同作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3.技术利用:实现学科技术之间的教育合作

学科融合在实现学科资源互通的基础上,也会实现学科教学技术的共享。例如使用活动更多的体育教学,也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教学,让活动和游戏进入到更多学科之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科融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合作,是学科之间资源和技术的互通,能够打破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局限性,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义务教育在持续、渐进改革的推动下逐步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探讨了小学阶段在五育并举视角下进行学科融合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策略,在学科融合实施和普及的过程之中,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五育视域育人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