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 体育家庭作业一体化合作模式的构建
2024-03-07朱慧敏任智
朱慧敏 任智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质在于减量增效,让教育回归家校共育。体育家庭作业则有助于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彰显体育品德,将“学、练、赛”一体化落到实处。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多项措施分析,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体育家庭作业一体化合作模式的构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家校共育;体育家庭作业;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2-0019-03
伴随着“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体育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体育家庭作业作为体育课堂的延伸,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对健康促进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家校融合新样态下进行了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一、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图1)指向孩子的发展,家庭与学校以协同为基本手段,围绕关键问题,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健康促进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方式。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具体包括家校教育理念共识机制、家校教育职责共担机制以及家校教育协同联动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生活向学校提出了如此复杂的任务,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学校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很难收到完满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学校聚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出减量提质增效:“减量”让教育回到学校,“提质”让教育促进健康,“增效”让教育回到家校共育。笔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等方面,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利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了体育家庭作业构建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研究。
二、一体化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一)搭建平台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政策背景下,“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源,而教育的根本理念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的价值走向就在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而锻炼,而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目的。体育的根本价值在于“育体”,而破题关键则在于“育人”。
为了帮助家长正视体育教育的价值以及体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笔者对任教班级的家庭锻炼情况进行了摸底,发现交互式的家校沟通方式是家校协同共育的重要前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线上沟通方式在家校合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笔者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家校即时沟通:第一,利用QQ和微信平台,及时布置与反馈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引导家长对体育运动建立正确的认知,与学校就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达成一致目的性;第二,利用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体育在线”等栏目,帮助家长与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与原理,也能明白体育运动的价值走向,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第三,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亲子体育活动系列课程以及拓展性课程,在宣传教师以体育人教育理念的同时,促进学校与家庭关于体育教育的同频共振。经过三年的努力,以促进为导向的交流网络,受到了一致好评,为一体化家庭作业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路径
笔者认为使家庭发挥协同共育的基础性作用,必须要提升家长在协同共育过程中的参与感。一体化作业设计要充分开发整合各类共育内容,拓宽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路径。
1.“借”传统类游戏
“四位一体”目标里基于首位的是“享受乐趣”,因此笔者十分重视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幸福体验感。传统体育游戏是集娱乐、文化和健身为一体(表1),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帮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父母耳熟能详,家庭开展极为便利。笔者根据问卷调查,对传统游戏进行二次创编,定期在微信平臺进行推送。
例如在老鹰捉小鸡这类跑跳游戏中,可以增添篮球运球、足球运球等技术,采用母鸡妈妈对老鹰进行防守,帮助小鸡运送球到规定点位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借”传统游戏的魅力,不仅增加了亲子感情,提升了能力,而且帮助孩子了解传统体育文化。
2.“创”主题性作业
笔者筛选了众多主题活动,找出适合居家开展、操作性强的主题活动。
生活主题——废物价值:利用家庭中废弃物品进行加工、改造、再利用,使之成为可运动的“器材”。要求:(1)亲手制作或与父母合作制作;(2)方便使用:例如矿泉水瓶哑铃、纸箱投掷器、绳球、纸球、矿泉水投石器等;(3)设计练习的方法,拍成视频发到作业展示栏。
例如采用易拉罐、布带等制作简易小高跷,让孩子们体会传统游戏的魅力,进一步提升身体协调性。还可以利用快递盒自制飞盘与父母一起进行抛接,也能裁剪成“大脚板”样式与父母一起同步行走,提升亲子氛围。
为了激发大家的“创作”激情,笔者借助校红领巾广播,开展了“我的家庭运动故事”主题活动,每周一个班4个故事,并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分享了学生的制作过程、心得体会以及育儿有方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到处都有体育,也让主题性作业的面更广,参与的人更多。
3.“固”菜单式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家庭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分层化、弹性化与个性化类型的作业。通过结合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开展菜单式学习,巩固课内的学习,让课内外一体化更有实效。通过对体育家庭作业的量度、难度、趣味度进行分层设计,学生与家长可以针对薄弱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学练。通过个性化学练方式赋予学生多样化的自主选择空间的同时,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期初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运动能力水平进行等级测试,通过了解每名学生适宜学习的内容以及相应的难度,精准组织对应的学习模块进行教学,为量身打造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保驾护航。当然,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结束后就应进行相应的总结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仅可了解学生运动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能为下一阶段更好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4.“合”视标性任务
当前我国学生近视现象正呈现高频高发、低龄化、重度化趋势。体育运动能够提升青少年视力健康,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可以结合青少年视力干预进行。例如进行田径类游戏时可以在跑跳过程中追加视觉任务,通过距离与时间的交替变化,提升学生的动态视敏度;进行球类游戏时可以对球体增添数字、图案等,通过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图案、路线的变化,能够给睫状肌的调整提供一定的时间,进而促进睫状肌调节功能。通过在练习中追加视觉任务,能够在保护眼球肌的基础上促进眼球视远—视近的调节作用,从而有效调节睫状肌功能的滞缓现象,进而避免或延缓近视的发生。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一增一减”措施,旨在切实增加体育方面的功课,提升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而促进对学生近视的防控。因此,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就必须发挥好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学校为主体,家校联动合力攻坚,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保护视力健康,做到减负增效,才能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
三、体育家庭作业的多元评价
(一)关注过程性评价
学生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应着重关注学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综合性表现,例如锻炼方法的运用、规则意识的表现、参与运动的热情等,这也是体育“育人”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家长也需要發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密切关注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及时与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和反馈,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二)依托总结性评价
教师应依据体育大单元的技能发展进行作业设计,并按照运动能力的提升、健康行为的养成(例如运动习惯的培养)、体育品德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在一个阶段的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组间比一比”来考验学生该阶段关于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而学校也可以组织“班级赛一赛”“校园吉尼斯”等,让学生进行横向与纵向上的逐级挑战,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驱力。
(三)重视增值性评价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探索学生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与家长更应在评价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本身的进步与成长,并且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进步程度来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增值评价的引导,激活学生的运动活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更好地享受运动乐趣,从而进一步达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
当然,评价机制的形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从而良性反哺到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增长中,评价的本质目的还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体育家庭作业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聚焦“双减”政策,以体育家庭作业为抓手,在遵循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上,于教育合力中构建一体化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