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优化与完善

2024-03-07纳月佳

中国经贸 2024年3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部门制度

纳月佳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持续进行,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效的内部控制不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本身的服务质量,还可以对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规范,但现阶段国内部分地区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此项工作时存在较多的问题,相关领导人员缺乏重视、制度不合理等现象的普遍发生,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事业单位应该主动转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观念,将其作为工作重点,为目前的内控工作提供更标准、更合理的管理制度,充分保证内部控制的成功开展,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则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的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指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事务管理实践中进行创造,并在经过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总结分析之后逐渐得到完善的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整的体系。当前,国内并没有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现阶段,国内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运用以往的思维分析问题,缺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进而对内部控制存在错误认知,甚至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并不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理念,不如相关企业健全,再加上开展内部控制受到人员、财务机构等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始终无法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保证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管理工作时的高效性、科学性。作为一类不具备营利性质的部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有着较高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建设内部控制,可以成功实现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制定出的各项内部控制工作目标,是国家相关部门在新时期下落实各项政策的保障。因此,持续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开展的科学性。

运用此项管控措施,可以对权力进行约束,使得事业单位能够规范使用各项权力。事业单位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依据执行、决策等多项标准,明确实际授权范围以及职工相关职责的划分,实现对权力的约束效果。最终,在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下,逐渐形成不能腐、不敢腐的氛围,以此提升事业单位抵御违规违纪的能力,进而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对于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的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分析

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国内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大多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甚至还有部分地区对内部控制存在错误理解。如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受到自身思维的影响,只是将此项工作划分为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将整项工作作为财务部门的专属工作内容,和其他部门不存在任何联系。而部分基层职工也不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仅仅是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此项控制措施的作用。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针对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制度展开设计工作时要运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使得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开展多方面的审核工作,实际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主要由财务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设计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质,进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始终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由于国内的内部控制实际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在针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展开设计时太过简单,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实际制定的监督制度以及约束条例有着许多漏洞,甚至还有部分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管理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帮助。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此项工作中,并没有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依然沿用以往的管控方式。尽管以往的管控方式可以确保各项财务工作的成功开展,但是受到技术的影响,在对财务系统进行维护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内部控制与财务检查脱节 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与财务检查相脱节的情况,特别是对财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监督,更是敷衍了事。一些单位没有设置内部审计组织,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组织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职能。但是,更多的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有章可循的现象,他们将已制定的制度说到嘴上,但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仅仅用来应付有关部门的稽查,然而,内部监督工作的实施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具体问题上过于强调“弹性”,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丧失了其应有的刚性与严肃性。

优化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对策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对于单位的管理层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应当积极组织此类工作人員参与培训学习,使得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深入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思想理念,进而提升事业单位所有部门对此项工作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要强化和其他单位之间的交流,以此实现互补的效果。其次,还需要针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开展此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提升相关负责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知,得到对此项工作的支持。通过运用多种宣传措施进行专业知识的宣传,为单位开展此项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让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据内部控制相关操作流程开展各项工作。最后,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在此前提下,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要进一步强化对内部控制的了解程度,主动配合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并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操作流程实施优化,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在事业单位中成功开展。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要向社会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展开科学地设计,制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单位层面上,要设计出与本单位相符合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建设执行、决策等相互分离的制度,同时还需要建设相应的责任制度;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岗位进行选拔时要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纳入评价标准;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分配时,要进一步强化对基础工作的管控制度;并合理地运用各类信息化操作技术进一步强化此项管理工作,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创新、完善,保证当前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充分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在业务层面上,需要针对收支业务、资产控制等操作环节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

其次,相关部门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保证各项制度能够得到落实。在评价体系中,相关负责人员要积极建设评价部门,需要以内部审计相关部门为主,再联合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工作;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更规范的评价方案,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展开全面的评价;选择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成立相应的评价团队,以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评价部门要將所有评价进行汇总,仔细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工作的不良现象,并针对不良现象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后,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制度,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发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对自身的影响程度。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积极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摒弃以往的人工管理方式,强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控制方式,整合单位内的各项资源,及时建设风险管控以及风险预警平台,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以及评价工作。事业单位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将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等多项业务处理流程,合理地整合至信息管理系统当中,针对各项业务处理流程实施全程监控;同时还要针对各项工作流程展开梳理,使得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依据标准化的管理需求成功开展。在早期阶段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时,相关技术人员就应当对信息系统展开深入分析以及规划,要在运用、测试等多个操作环节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在初次运行时,对于能够满足需求的操作流程进行保留,并持续展开完善;而对于无法充分满足工作需求的部分则需要展开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强化内部控制与财务稽查之间的联系 在事业单位内部,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建立一个专业的财务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一支专职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人员队伍。要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完善,明确自身职责,提升责任感,加强对预算的执行,并对支出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全面审核部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将检查结果报告给单位管理层或在职工会议中作出通报,并提出改进意见,对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及时的识别与改正。

在强化内部控制的同时,事业单位也要积极地接受来自外界的监督。要意识到,内部监督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外部来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以督促事业单位的管理变得更规范,更合乎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弥补内部监督的缺陷。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既要把常规的检查与专项的检查工作结合起来,也要对各类专项资金进行跟踪反馈,加强监管,把握好资金的流向,使各项专项资金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使用。而对于各类金融违规现象,一经发现,一律从严查处,堵塞各类漏洞,防止违规现象出现。尤其要强化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和检查,核实预算外资金的来源、金额和去向等是否合理,此外还要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展开考核,防止预算外资金滥收和违法使用等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各个地区的事业单位都要将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落实,以此全面提升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力。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思想建设工作,定期规划一段时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培训,以此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结合单位的发展特点,设计出规范的管理制度、操作模式等。对于管控效果较差的工作环节,要及时组织管理人员展开深入的分析,要将各项制度的作用实现充分发挥,进而将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落实,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对各个部门、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的发展不会受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红河州人才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部门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