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2024-03-06范崇军
范崇军
【摘要】体育锻炼有助于初中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初中学生降低焦虑敏感性,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相应的干预途径具体为: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选择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体验感的体育锻炼项目(尤其是定期有氧运动),努力放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降低学生的焦虑敏感性,进而逐步让学生养成自我效能提升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体育锻炼;初中学生;社交焦虑;干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面对这样的课程目标,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取向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关注学生实际情况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技巧之外,还需要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近些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于青少年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等常见心理疾病的困扰,社交焦虑就是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初中生在青少年群体中最具有代表性。当前初中学生确实表现出不少的心理问题,社交焦虑就是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之一。存在于初中学生身上的很多心理问题,实际上都与社交焦虑有关。因此如果能够对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有效干预,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初中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从而让学生真正行走在健康成长的轨道之上。
社交焦虑又被称之为社交恐惧,其主要是指学生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社交情况时所表现出来的害怕与焦虑心理。有统计认为,在我国的青少年当中大约有7%~13%的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社交焦虑的情形。作为一种心理问题,社交焦虑必须引起初中体育教师的关注,同时要以体育锻炼为抓手,对初中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如果能够将这一任务视作是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不仅可以拓展初中体育教学的内涵,还可以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一、当前初中学生社交焦虑的问题及其表征
笔者通过初步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社交焦虑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就初一学生来说,初一学生总体的社交焦虑水平较低,但仍有部分初一学生存在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需要受到关注。相比较而言,学生到了初二尤其是初三之后,社交焦虑会变得更加明显。
其一,社交焦虑的直接表现是学生害怕与他人交往。有社交焦虑的学生都说,走到别人面前时总感觉每一个人都在看着自己。当一个人觉得身边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的时候,就感觉处于生活空间的中央,有被曝光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导致学生的一些生理反应,比如脸红、出汗、心慌等。这种感觉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不舒适,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往往会远离这些空间,当学生为自己所选择的空间缺少事物、尤其是缺少他人的时候,这个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封闭。尽管这些学生能够在自己所选择的空间里,因为没有与他人进行交往的需要而感觉到“安全”,但这种“安全”已经是问题的直观反映,这种安全感无法投射到现实生活当中,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差异,会阻碍学生回到正常的空间里,从而让社交焦虑进入恶性循环的不良状态当中。
其二,社交焦虑的内在原因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社交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初中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习上的挫折、来自教师的批评、来自同学的漠视、来自家长的严厉,所有这些负面的情绪与评价,都有可能让学生处于不自信的状态。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又不是很强,当来自于学习以及多种评价所造成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的时候,又会进一步放大学生的不自信心理,从而让学生在任何一个空间里都感觉到压力的存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选择规避与他人的交往,从而陷入社交焦虑的状态当中。
二、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干预价值
上面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学生社交焦虑的成因以及相关表现,要想从体育锻炼的角度切入,从而对初中生社交焦虑进行积极干预,首先要理解其干预价值。
站在体育锻炼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即可以发现存在着一些共性之处,如初中生社交焦虑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交焦慮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方面,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年级方面,在害怕否定评价维度上,初二显著大于初一;在陌生情景回避维度上,初三初二显著大于初一。同时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初中生的体育活动属于小运动量,且体育锻炼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面对这些实际,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梳理体育锻炼对缓解初中学生社交焦虑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理念上的认同与实践动力。
首先,体育锻炼有助于初中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不仅对人的身体有益,而且能够改变人的大脑。比如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能够对神经系统疾病产生积极的预防作用,所以体育运动对于大脑健康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一种蛋白质)发生积极变化,它能够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连通性,能够提高人的氧气获取量,从而让人的大脑处于氧气充足的积极状态。当这种状态反映到人的心理上时,也会让人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让人更愿意与周围的人打交道。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初中学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初中学生承担着较重的学习任务,教师乃至于家长与学生的交流话题极为单一,目标也非常简单。这个时候能够起到有效矫正作用的反而是体育运动,无论是在体育课堂上,还是在课余、周末或假期的体育锻炼,都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积极,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面对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时候有着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
其次,体育锻炼有助于初中学生降低焦虑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有社交焦虑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很容易产生焦虑,对影响心理焦虑的因素比较敏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焦虑敏感性。心理焦虑敏感性有着复杂的神经作用机制,尽管心理学家对这一机制还没有清楚的解释,但目前公认的就是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有效降低焦虑敏感性,尤其是在体育锻炼当中有所收获和成就的学生,他们能够将注意力投入到更多的、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的影响因素上去,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影响学生焦虑情绪的敏感因素的感知,客观上也是学生自我效能提高的表现。
三、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干预途径
既然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干预学生的社交焦虑,那么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就要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让社交焦虑的干预途径变得更加清晰。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因此在面向更广范围内的学生进行社交焦虑干预的时候,对应的途径可以这样概括: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选择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体验感的体育锻炼项目(尤其是定期有氧运动),努力放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降低学生的焦虑敏感性,逐步让学生养成自我效能提升的内在动力。
比如跑步是初中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有氧运动。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比较排斥跑步的,因为跑步要付出相当大的体力,最终获得的只是教师给出的一个时间而已。笔者对跑步这一锻炼方式进行了改进:首先,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跑步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哪些益处;其次,让学生将跑步运动的优点与自己的成长需要衔接起来。这个过程中的核心是学生反思自己,更努力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隐性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研究的着力点放在自己的社交能力上,这样有社交焦虑症的学生能够在内心将自己的不足与跑步的优点联系起来。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跑步锻炼。锻炼的过程当中用类似于“让自己走出社交恐惧”之类的认识提供动力(当然不需要学生说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去了解并判断)。這个过程中的挑战在于有的学生无法做到坚持跑步,因此还需要教师跟踪关注,及时鼓励学生,尤其是让学生在克服了自身社交恐惧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能够得到教师积极的评价。
事实证明这样的努力是有效的,无论是对于整个班级的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此前摸排到的具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群体而言,学生一旦在跑步这一体育锻炼中有所体验并有所成就的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了,不知不觉当中开始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的窠臼,从而回归到正常社会交往中。
体育锻炼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这是被现实所证实了的,初中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规律,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利用体育课堂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到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每一个付出,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益处。当然,能够引领学生走出社交焦虑的体育锻炼项目并非唯一的,除了有氧运动之外,有一些无氧运动也被相关专家纳入了研究的视野,而阻力运动的价值与耐力运动一样,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走出社交焦虑。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如果能够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课堂,那体育锻炼就能够进一步成为学生走出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俊杰.体育教学课堂互动对初一学生社交焦虑和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
[2]吴东书.足球合作学习教学法对初一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