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羊經濟學(上)
2024-03-06
澳門賭博高利貸市場,一個典型的狼羊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人和人不一樣是其得以存在、依以運轉的本質條件。在賭博高利貸市場上活躍著的,是病人與健康人、惡人與善人、強人與弱人、聰明人與傻人等這些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灰色的“經濟人”。
一、不一樣的人
當今主流經濟學,可以叫“人人經濟學”——人與人打交道的經濟學,人與人都一樣的經濟學。本文要托出另一種經濟學與之相對,“狼羊經濟學”——狼與羊打交道的經濟學,人和人不一樣的經濟學。人人經濟學,人人都知道;狼羊經濟學,只有我知道。為了講解我這個旁門左道的“經濟學”,我會拿我所熟悉的澳門賭博高利貸市場說事兒。
在文學家眼裡,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是一樣的;在經濟學家眼裡,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經濟學這個“人和人都一樣”,不是論證出來的,而是假定出來的——把彩色的世界假定成黑白的,把千姿百態的人群假定成一色的,以方便自己在學術上做功夫。例如,只有假定人人都是理性的、自私的,因而人人都想賤買貴賣,供應曲線和需要曲線才能有個正型,才能緾弄出個像樣的價格理論來。若是人和人不一樣,有的人賤買貴賣、有的人賤賣貴買,則這價格理論恐怕神仙也沒轍。
作假定並不是壞事。先假定一個條件,把條件下這一層道理說清後,再把假定拿掉,把條件放寬,如此理論步步深入,逐漸到達真實——這其實是治社會科學的正路子。經濟學若是按這個路子先以“人和人都一樣”的假定把理論大框搭起來,進一步,再逐漸把“人和人不一樣”放進去——把以暴侵良放進去,把以智詐愚放進去,把以強淩弱放進去,把以兵助商放進去,把國際剝削放進去,把“彼受商益我受商損”(鄭觀應語)放進去……,這樣一步步使理論接近真實生活——這才當得“經濟科學”四個字。
然而看今天的經濟學大勢,它好像不打算按這個路數往前走,而是想永久性地躺在這個“經濟人”假定上過日子,一假到底了。而學術假定一旦固化,就可能產生一個弄假成真效應,就可能固化成定理、原理,進而轉化成哲學性觀念,再進而,化民成俗,浸淫進社會的文化。中國四十年道德災難,“人是自私的”的經濟學假定,功不可沒。
經濟學為什麼要幹這麼個缺德事兒?不知道。但可以猜:
只有把一切市場主體都看作是無差異的經濟人、理性人,才能把自由市場之“自由”的精神突顯出來,才能把市場交易說成是平等互利的,才能把市場經濟說成是和諧美麗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文明光輝才能放射出來,進而,經濟學作為意識形態武器的功能才能發揮出來。反之,一旦把市場主體的任何一種人格差異——善惡之異、智愚之異、強弱之異等等,引進理論體系,例如把英國人用大炮逼著中國人用白銀買鴉片的案例放進去,“自由世界”的美麗圖畫就會改變顏色。所以,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的萬丈光芒,為了保持資本主義制度的意識形態誘惑,這個假定不能動。
這“人人經濟學”是靠假定建立起來的,而我的“狼羊經濟學”,“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不作假定。我選一個案例,更確切地說,選一個市場,一個特殊市場,澳門賭博高利貸市場,一個典型的狼羊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人和人不一樣是其得以存在、依以運轉的本質條件。在對這個市場的考察中,我們將會發現,市場變醜了。
二、不一樣的市場
把借高利貸賭博的行為看作是一種市場交易,學術上的理由只一條:借貸雙方是自願的。僅此一條,就具足了“市場”的定義。
在賭博高利貸市場上活躍著的,是病人與健康人、惡人與善人、強人與弱人、聰明人與傻人等這些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灰色的“經濟人”。一旦把學術眼光投向這獨特的市場,“人和人都一樣”的經濟人假定,不費任何學術手腳,自動脫落。當一個特殊市場的產生僅僅是由於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種特殊的心理疾病時,對這種疾病和這一特殊人群的認識就成了理解這個市場的理論前提——之所以有賭博高利貸市場,是因為這群人與一般人不一樣。當不一樣的人之間進行交易的時候,當一隻羊與一隻狼進行交易的時候,決定交易之勝負的,就已經不是交易平臺的“制度構造”,而是在這個平臺上活動著的行為主體的人格特性——無論什麼樣的合約結構,無論交易雙方在合約中扮演什麼角色,甲方還是乙方,交易的結果都是狼勝羊負。
世界各法域差不多都有反高利貸法,都禁止高利貸,但法律是法律,學術是學術——對普通高利貸的善惡認定,從來就沒有在學術上形成共識,始終有經濟學家認為,應當把權衡風險利弊的決策權和交易權交給市場當事人,而不應由政府來制定利率上限。然而,對這個特殊的高利貸市場,賭博高利貸市場,則是一種“千夫指”的狀況,沒人給它說好話。無疑,賭博高利貸是邪惡的。如果說賭場是陷阱,輸光了的人是落阱者,那麼,賭博高利貸就是在這個落阱人的腳下再開一個洞,讓他直接落入地獄。賭博高利貸是一個註定了的債務人陷阱。靠借高利貸賭博而“返本”的可能性基本是零。絕大多數債務人一旦涉足,便難以自拔,甚至終生難逃。
賭博高利貸的犯罪性質,不僅是因為反高利貸法依據法定的利率上限認定它是犯罪,而且還因為,從下注抽息到追討債本的整個交易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扣押證件、綁架、監禁、拷打、敲詐、乃至強姦等各種各樣的犯罪活動。這些犯罪活動並不是這個金融市場的衍生物或副產品,而是它得以運轉的條件,是這一市場的本質內容。由於賭博高利貸是一種“跑了和尚便跑了廟”的生意,沒有非法拘禁和其他強制性手段,生意便沒法做。
話又說回來,賭博高利貸交易畢竟是自由交易,交易是在雙方自由意志下進行的。交易中的強迫成分,是成交以後的事,而且基本上是作為交易條件在成交時已言明、或交易雙方已不言自明的。債仔之所以勇赴陷阱,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落入陷阱的後果,而是由於賭癮所造成的心理危機擾亂了他權衡利弊的能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