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三维目标的地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4-03-06陈作允沈丹丹胡忠行

地理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流程实验教学目标

陈作允 沈丹丹 胡忠行

摘 要:设计地理实验探索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是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中地理“探究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实验为例,阐明制定三维目标要实现二维生一维、二维进三维,最终达成三维共生的目的。教学过程围绕三维目标设计五步流程,即“引入主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反思、实际应用”,通过“五步”实现学为中心、生生合作共同演绎实验。在实验流程中实施“四式”策略:“情境式”唤醒、“引导式”对话、“反思式”沉淀、“生活式”回归,做到循序渐进,由低阶到高阶推进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三维目标;五步流程;四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3-0066-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强调:设计模拟实验活动,要引导学生经历相对完整、规范的科学研究过程,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操作实施、数据处理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及汇报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地理实验教学即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就是基于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设计并实施实验,通过实验获取并处理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活动策划、实施、分析等行动能力和追求真理、讲求实际的科学精神。基于此,本文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以嵌入的“探究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以下简称“探流因”)实验为例,通过制定三维目标、设计五步流程、实施四式策略,以促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制定三维目标

1.二维生一维——从育知到培能转变

目标引领教学评,二维目标设计对实验教学举足轻重。蒙台梭利指出:“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1]这说明亲身经历对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学设计制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至关重要。地理实验就是在“做中学”,它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将抽象的自然地理原理或规律化为感性的直观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探索建构新知。所以教学设计要凸显“做”这一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实验穿插在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它具体要求学生在对大气、水、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设计、实施实验,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事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最终形成规律性认知。因此,实验就是在探索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过程中学习,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做中学’构建新知”,而“做”是“过程与方法”,是二维目标,“学”是指学“知识与技能”,是一维目标,二维目标催生一维目标。这需要教师在制定三维目标时将“做”与“学”的关系叙写清楚,引领学生经历“做中学”,以便二维生一维,实现从育知到培能的转变。

例如,“探流因”实验教学目标三维叙写第一步(二维生一维):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施实验(过程与方法——二维),探究降水、坡度、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流水侵蚀强度关系的规律(知识与技能——一维)。

2.二维进三维——从培能到育人进阶

实验教学的(第)三维目标是培育地理实践力。所谓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2]。地理实验是培育地理实践力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运用实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它通过完整、规范的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或独立)设计、实施地理实验方案,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能够在实验中表现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把培育地理实践力作为实验教学的素养(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在设计、实施实验的过程(即“做”——二维目标)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志和执行力(即“砺炼”——三维目标)。这需要教师在制定三维目标时把“做”与“砺炼”关系叙写清楚,让学生在“做”实验中“砺炼”,以便二维进三维,实现实验教学从培能到育人的进阶。

例如,“探流因”實验教学目标三维叙写第二步(二维进三维):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施实验(过程与方法——二维),探究降水、坡度、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流水侵蚀强度关系的规律(知识与技能——一维),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三维)。

可见,目标三维叙写,并采用“二维(过程与方法)+一维(知识与技能)+三维(核心素养)”的结构,厘清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三维目标,有利于教学实施时“二维生一维”“二维进三维”,最终实现“三维共生”。

二、设计五步流程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导”与“游”的关系,实验教学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过程、成功获得发展的“自主游”的过程。依据三维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导游”流程分五步:引入主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反思—实际应用。每一步都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任务指令(表1“教师活动”栏),五步指令构成一条驱动链,驱动学习进阶。学生则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展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表1“学生活动”栏)渐入深度学习佳境、解决问题,提升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三、实施四式策略

1.“情境式”唤醒——激发实验兴趣与热情

要取得实验的成功,还需在实验流程中实施“四式”导学策略。学习是自主活动过程,要从实践中学习[3]。创设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是实验教学的第一个必须环节。传统的地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仅有的实践活动往往也只注重知识讲解,缺少情境创设,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实践活动需做“情境式唤醒”,即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真实情境,进行基于实境的探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水土流失”这部分知识,从内容上看难度较低,但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学生,缺少“切身感受与体会”,对这些知识仅是“知其然”。基于此,笔者精选了黄土高原某小流域水土流失视频,并通过Google Earth展示该小流域沟壑地貌,引入主题并设计水土流失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其成因(表1“教学流程1”),培养学生“知其所以然”的兴趣。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情境化、形象化,使之有情有境、有声有形,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意做地理实验,进而发现并解决问题。

2.“引导式”对话——深化实验过程和认知

学生在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中产生生成性问题需教师“导”。由于学生的地理思维还处于初级水平、实验基本技能较为薄弱,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为主线,及时引导学生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融入其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引导式”对话中不断修正实验,改进、深化地理实验的过程和认知。

例如,“探流因”实验从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表1“教学流程2”)到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表1“教学流程3”)的整个过程中,为避免实验偏差,需要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调整方案、逐一改变自变量(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土壤质地、草皮覆盖率等),获取因变量(流失泥土),阐述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水土流失的原理,验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嵌入“引导式”对话,加强了教师对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对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环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整个地理实验过程形成完整认识;让学生顺利体验一次成功的实验之“旅”。

3.“反思式”沉淀——培养实验能力与毅力

实施地理实验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施活动,二是实验反思。反思不仅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地理实验活动的环节,而且有助于调整实验的实施策略,从而提升活动质量和实施能力[5]。因此,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将反思活动有条不紊地融进教学环节、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实验,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合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毅力与能力。

例如,在“探流因”实验中,需配备“生成性和预设性”两个反思环节。一是在学生探究实验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此为“生成性”反思,由教师及时指出,嵌入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目的是改进不正确的操作,从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反思意识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如口头提醒“侵蚀时间与侵蚀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反思发现“侵蚀时间长短影响泥沙流失量,从而影响对比实验的准确性”。二是在教学流程“交流反思”环节,此为“预设性”反思,有书面任务指令,明文要求反思内容,如“反思整个实验流程的成败得失”(表1“教学流程4”)。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角度系统地反思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在反思中学习、沉淀,进而对地理实验所探索的原理和地理实践力有更深的感悟。

4.“生活式”回归——熏陶实验情感和态度

地理是一门对生活有用的学科,“地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走进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只有让实验结果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课堂实验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地理实验的作用与更好地迁移应用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焊接”到现实生活中多变、生动的地理事象上去,让地理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地理真正从课堂走向生活。

例如,“探流因”实验所探索的地理规律,最终回归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问题”(表1“教学流程5”),这是将实验整合过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带入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即会做事,会做事即素养)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体会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让学生做到乐于实践、知行合一,熏陶地理实验的情感和态度。

四、总结与反思

实验教学设计必须做到育人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导学策略适切,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价值,尤其是融入的导学策略决定育人目标的达成。“四式”策略具有主题明、实践真、过程全、感悟深的特点。其中,“情境式喚醒”是前奏,它引出实验主题,唤起实验的欲望;“引导式对话”是关键,它碰出思维火花,推动实验进程;“反思式沉淀”是补充,它修正实验偏差,积累实验经验;“生活式回归”是应用,它拓展实验价值,培养实验情感。“四式”策略变抽象为具象,变说教为体验,让课堂慢下来、让思维活起来、让理解准起来、让应用实起来。经历“四式”策略,实现教学方式转型,实现由地理原理或规律学习(验证)到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培育的进阶。

另外,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安排实验,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功效。考虑到学生实验设计及实施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遵循“先学后教”原则,提早一周布置设计实验方案和准备器材的作业,以便让接下来的实验顺利开展。在实验实施时,给学生留足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和调整实验操作的时间,以便实验结果真实有效,让学生在成功中喜获“真知”。总之,实验教学要合理安排,才能做到“让想得到的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6]。

参考文献:

[1] 刘迎杰,赵洪.蒙台梭利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

[4] 阮艳乐.三环融入:指向地理实践力培育的实验教学常态化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1):43-46,57.

[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 卢明.让想得到的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学校层面推进学历案的九年探索[N].浙江教育报,2022-04-06.

猜你喜欢

流程实验教学目标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