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鄂温克族狩猎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2024-03-06周勇洁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鄂温克族狩猎民族

周勇洁(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古代先民体育文化溯源

1.1、劳动生产体育文化

体育和劳动生产,二者都包含身体的活动,关于二者的关系,马克思就曾说过:“由于劳动要求实际动手和自由活动,就像在农业中那样,这个过程同时就是身体锻炼的过程。”由此来看,可以说劳动生产也是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鄂温克族曾经就是一个把畜牧业、渔业和狩猎作为主要劳动生产途径的民族,当然生产方式中还包括些许林业、采集业和农业。在捕鱼狩猎和游牧的过程中,鄂温克族先民善于总结大自然的规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发展生产技能,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其中包含大量模仿生产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动作或是技能,从实际出发,发展其熟练程度,这些动作技能就为鄂温克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后通过数代人的整理和修正,逐渐发展为世代传承的传统体育项目。《魏书·失韦列传》有记载:“唯食猪鱼,养牛马,俗又无羊。夏则居城,冬逐水草,亦多貂皮。”既养牛马,自然也可说明骑马就是鄂温克族的日常体育活动。《隋书·北狄列传·室韦》中也提到“寝则屈为屋……多貂”,说明其狩猎对象为貂,貂皮作为衣物以御寒,又有“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射猎为务,食肉衣皮……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这也印证了室韦人的劳动生产与骑射体育文化的密切性。

1.2、民俗娱乐体育文化

在特定的区域内,与民俗现象相关并且成为民族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俗娱乐体育。鄂温克族人民将本民族的特殊风俗元素融入到体育互动中,以起到充实生活、锻炼身体的作用,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体育项目,这些“益智有趣”的体育项目,也极大地丰富了鄂温克族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隋书·北狄列传·室韦》中记载:“地多积雪,惧陷坑井,骑木而行。”由此而观,室韦受环境气候影响为方便出行而出现了“骑木”这项体育活动,坐在木板上在雪地中滑行,这类似于今天的冰爬犁。《新唐书·北狄列传·室韦》记载:“婚嫁则男先佣女家三岁,而后分以产,与妇共载,鼓舞而还。”说明乐舞是唐代室韦人日常进行的体育文娱活动,如嘎拉哈、鹿棋、拉棍、颈力等。其中,抢银碗是从古老婚礼演变来的,围猎比赛则是古代集体狩猎习俗的浓缩和再现。

1.3、军事体育文化

体育在战争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现在军事训练离不开体育训练,古代冷兵器时代体育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鄂温克族的传统体育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军事训练印记,“精骑射,善驰逐”便是古代鄂温克族在战争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抗金、反清和反沙俄侵略中鄂温克族将骑射技能融入军事战争,其民族顽强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骑射技能在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之后演变为了一种日常娱乐体育活动。但是“射箭、骑马”作为军事体育文化确实是有迹可循的。《旧唐书·北狄列传·室韦》记:“兵器有角弓楛矢,尤善射,时聚弋猎,事毕而散。”对兵器“楛矢”“骑射”记载这极大程度吻合骑兵作战。《新唐书·北狄列传·室韦》又有:“虽猛悍喜战,而卒不能为强国……器有角弓、楛矢,人尤善射。”骑兵作战给史官留下的印象,算是对其极大程度的肯定。骑射结合军事体育文化,将鄂温克族在战争中的骁勇、猛悍深入人心,这也很大程度发扬了军事体育。

1.4、传统节日体育文化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庆祝丰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重要节日。在节日中,人们会点燃篝火,煮熊肉、熊脖子、熊头,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在这个节日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团结精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育活动是“抢枢”。抢枢是鄂温克族传统的体育比赛项目,抢枢玩法与橄榄球接近,但对抗中融入了蒙古式摔跤,枢只能用手传递,不能抛、踢。这个比赛项目不仅考验选手们的速度和耐力,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瑟宾节还包括射箭、摔跤、赛马等体育活动。总的来说,瑟宾节中的体育文化体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团结精神,展示了鄂温克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2、近代多元体育文化影响

受限于气候,在清初以前东北一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虽然历史上有过几次向东北移民的高潮,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东北社会,外来人口一直处于一个较小的比重,在东北地区活跃的仍然是原生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作为北方原生民族一直是以狩猎经济为主的,在清朝末期开禁以后才流入大量外来人口,至此汉族移民与其民族文化的到来,开始对东北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外来民族的到来,与原生民族开始频繁接触。原生民族的服饰文化逐渐发生变化,曾经食肉寝皮的狩猎、游牧民族在了解了棉衣的实用与美观之后也开始习惯了穿棉布衣服。清朝末年,用兽皮做衣服的鄂温克族也开使习惯穿布料做的衣服。原生民族开始接触到耐用舒适的布衣,其传统的兽皮、鱼皮服饰文化也开始没落,这对其狩猎体育文化存在一定程度冲击。

随着与汉人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信仰萨满教的人也越来越少,特别是长期和关内汉人生活杂居的鄂温克族人,被汉族同化之后便开始将萨满教遗忘,以至于清代统治者推行萨满教也未能起到效果。

3、现代民族共同体体育文化形成

1946 年底,察巴奇开始土改工作,南部村庄开始农业生产,北部山村保留狩猎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鄂温克族农民的农业技能很低,合作社的汉族农民教鄂温克族农民选种、施肥、播种、涉水、收割,提高了鄂温克族农民的农业技能。1955年,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在三个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17 户,其中鄂温克族13 户、达斡尔族2 户、汉族2 户。1956 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大了21 户,成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按照各自的专业分工,从事种地、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然而,由于粮食产量低,农业只是一种辅助经济,乡镇的主要经济是狩猎经济。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中,察巴奇的鄂温克人形成了以狩猎生产为中心的民族文化。鄂温克人离不开森林,森林是他们生命的源泉。他们对自然资源有合理的获取,认为狩猎是为了获得温饱,绝不能滥杀,形成了简单可持续的狩猎理念。鄂温克人的生产方式转变后,狩猎生产被农牧水产取代,狩猎方法和技能无法继续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现象。

4、新媒体语境下鄂温克族狩猎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媒体播放形式,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接收信息,包括网站、论坛、微信、微博、视频平台等。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存在空间局限性和时效差异性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新媒体通过数字、网络和移动技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语境下,鄂温克族狩猎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面临以下困境。

4.1、传承文化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知识文化技能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家庭和部落之间传承。狩猎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当遇到外来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技能,鄂温克族内的狩猎文化传承便会受到冲击。清末年间接触到汉人制作的更加精致耐用的棉衣、布衣,鄂温克族与狩猎文化相关的鱼皮、兽皮服饰文化就开始没落。境外的鄂温克族(埃文基)在苏联集体化的引导下,原有的猎人、狩猎文化传承人也转型成为国有单位的鹿饲养者。作为一种娱乐体育文化,是为了充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但是在生产资料较为丰富,娱乐方式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娱乐方式缺乏竞争力。人们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脑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解新奇的事物。但是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并没有在新媒体平台上输出有效内容。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搜索“狩猎”的检索结果都是电影解说,并没有出现与鄂温克族相关的检索内容。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在大众视野已经淡化。

4.2、传承手段单一

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狩猎体育文化的家庭传承已经消失殆尽;学校传承作为唯一的传承途径,其民族特色也不够明显。更有学校只求政策优惠,所谓民族学校也只是须有其名。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的今天,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的传承手段仅局限于以人为载体,学校教育为输出手段,明显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4.3、传承文化产业开发不足

文化传承者难以靠技能产生经济效益,迫于生活压力导致精神文化传承的后盾不足。从目前形势来看,鄂温克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农牧区的全面小康进程推进。狩猎体育文化作为传统生产类体育项目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并且在鄂温克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狩猎项目没能实现体育-旅游业转型。在新媒体加速生活节奏的背景下,手机直播带货、短视频产品推广等方式已经基本普及,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的副产品(鱼皮、兽皮服饰)并没有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卖货途径,没有跟上大众消费的需求。导致对民族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工艺品爱好者欲求无门,传统手艺传承人却欲销无路。

4.4、传承人发挥的作用不理想

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第三十一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义务规定包含四个方面:对后续传承人才的培养;保管相关的传承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宣传。目前,在鄂温克族的非遗文化传承调查研究中,其传承人是政府官员冠名或上了年纪的老者。在媒体传播多样化的今天,老一辈的传承人很难灵活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对狩猎体育文化的传承资料进行数据保存,也很难在社交媒体平台对传承文化进行公益性宣传。归根结底是传承人审批的把关不严、对传承人的培养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致使传承人的宣传任务难以进行。

5、新媒体语境下为鄂温克族狩猎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的路径分析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 亿人,较2022 年12 月增长1109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 亿人、10.44 亿人和10.26 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数据表明,网络社交媒体用户基数大,国民覆盖率广,通过新媒体手段民族传统狩猎体育文化进行推广是成本低、机会大的可行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中,民族体育文化需要新的传播途径。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文化传播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据《甘孜日报》2023年8 月10 日工作动态《我州促进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活力》显示,甘孜文旅微博、抖音传播力指数2 月排名全省第一,“遇见甘孜的甘孜寻找15 个月亮”、“被甘孜的甘孜美到了”话题频上热搜,道孚文旅局长降泽多吉走红网络,累计曝光量超1 亿次。上半年全州共接待游客1614.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4.23亿元,同比2022 年分别增长53.63%和52.54%,同比2019 年分别增长46.39%和43.47%。该数据表明四川甘孜州在疫情管制结束的旅游综合收入,游客量对比疫情前都有明显提升,说明通过新媒体手段对民族文化进行推广不再停留在理论,而是真实可行的。运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对鄂温克民族传统狩猎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发展是有必要的。

新媒体社交全民化的今天,网红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网红多以短视频创作者为主,吸引同类粉丝群体,因为其粉丝群体对某一领域兴趣的共同性,使网红具有一定商业价值。微博等图文日志类转载数据媒体造就了第一代网红。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孕育了现在的二代网红。网红们在屏幕里记录、展示自己的生活;创造、表演直观的短视频作品。以短视频传播为例对四川甘孜州文旅在旅游文化传播策略与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的现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鄂温克族狩猎体育文化的开发建议。

5.1、培养网红代言人:带民族体育文化走出家乡

甘孜州的旅游推广成功过程中,有两位网红功不可没。一位是骑白马驰骋草原的藏族青年丁真,另一位是为发展当地旅游产业走进屏幕的文旅局长刘洪。少年丁真掀起一股模仿康巴汉子的浪潮,文旅局长刘洪打造出“甘孜州100个打卡点”短视频栏目,吸引网民身临其境地参与“空间芭蕾”活动。两人的走红方式不同,但结果都是将四川甘孜州推向了全体网民,让网民们开始向往甘孜旅游地,提高了甘孜州知名度,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甘孜州的人气上升,走出了一条网红推广家乡,带着家乡文化走出去的道路。鄂温克族的传统狩猎体育文化发展也需要培养出不少于一位网红代言人,按照甘孜经验,可以将“草原-少年”替换为“雪地-少女”,甘孜草原有骏马,鄂温克族有驯鹿。鄂温克族在培养网红代言人方面是由足够的条件与素材的。将狩猎体育文化的传承人与网红代言人结合或是联动,对宣传狩猎文化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5.2、讲好狩猎文化历史:打造领域垂直内容

依赖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但由于传播内容易于模仿、短视频平台用户众多等,在长久的发展中容易出现同质化严重和后续发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培养专业团队,打造他人不易模仿的专业性、原创性内容尤为重要。狩猎体育文化的短视频账号可以采用不同的传承人运营不同账号,不同的文化内容分给不同传承人,将骑马、射箭、驯鹿、手工制作兽皮衣分给不同的传承人进行推广。

5.3、打造立足鄂温克族特色的旅游打卡地

人们对一个民族的基本认知往往始于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地区亦然,打造地方特色十分重要。狩猎文化作为体育活动,应着重参与性,将骑马、射箭等项目纳入旅游体验。同时,可将兽皮制品或工艺品作为旅游吉祥物,借助新媒体强化当地特色旅游,打造旅游打卡地,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为狩猎文化传承打下物质基础。

5.4、契合主流价值观发扬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 年9 月6 日至8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哈尔滨等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等进行调研,前往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东北地区和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性。从宏观来看,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传承正是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和黑龙江地区需要的。鄂温克族作为山林中的游猎民族,也应该摆脱在民众眼里山林就是落后的固化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号召当地民众同心协力发展家乡,让各民族同胞了解鄂温克族的狩猎文化,传递促进民族团结的深刻主题,发扬民族共同体意识。

6、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文化转型不是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少数民族文化的转型是少数民族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习总书记指出,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将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视少数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区分开来,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是错误的。鄂温克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狩猎体育文化曾经受到过汉族优秀文化的冲击。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接受先进的文化发展生产力,但在生产力发展迅速的现代,人们已经不仅以生产力为标准,传统文化作为精神财富也需要得到传承。新媒体社交平台的文化传播中,网民愿意接受在新奇文化获得的新体验,这也为传承鄂温克族的狩猎体育文化提供条件。新媒体语境下传承发展鄂温克族狩猎体育文化既是振兴了北方地区也符合发扬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

猜你喜欢

鄂温克族狩猎民族
民居趣读
我们的民族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民族起源探讨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