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提升北京信创产业能级
2024-03-05宋龙艳
宋龙艳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产业),是我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北京“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抢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将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经开区信创园)建设成为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高地,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打造国家信创产业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北京力量。《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技术创新领航行动、产业联动同舟行动、应用推广破冰行动、生态雨林构建行动、信创人才倍增行动、平台载体阶跃行动、未来新城创建行动七大行动来打造北京信创产业高地,并提出到2025年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建成技术领先、企业集聚、方案突出、服务完备的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100个信创应用场景,集聚400家信创企业,引培万名产业人才,信创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前不久,龙芯中科在2023龙芯产品发布暨用户大会上重磅发布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标志着国产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上均达到新高度。作为汇聚在经开区国家信创园的信息技术头部企业的代表,龙芯中科持续创新突破,正是北京经开区推动科技创新攻坚,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经开区多家企业通过硬核实力,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如青藤云安全(北京升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磅发布了中国首款全栈信创主机安全产品——千载,为信创主机加装“安全防护墙”;北京中科网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基于国产自主可控CPU平台的网络安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持续发力;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整体业绩预计同比提升30%左右,其中AI服务器签约增长率提升了306%。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技术创新领航行动。具体包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面向新型指令集架构(LoongArch、Risc-V)、CPU、下一代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原生自主引擎等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头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面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发布技术攻关清单,遴选优秀技术和产品,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对接交流,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联合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支持企业与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信创领域创新平台,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优化产学研用合作模式,鼓励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用户和高校院所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卡脖子”环节以及行业信创应用共性问题,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围绕开源软件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加强开源标准、开源合规、开源供应链安全、技术和应用等开源模式重大问题的软科学研究,推进开源成果高效转化。
根据《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北京信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其中重点行业共性技术水平和标志性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主体活跃、协同共享、快速迭代的开源创新模式基本形成,基于自主技术底座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累计推出不少于60个优秀信创产品,培育不少于10个优质开源项目。
打造企业协同创新样板
作为工信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唯一国家级信创园区和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集聚了全国90%以上信息技术头部企业,覆盖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超级计算、网络安全服务、应用软件等信创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为打造自主创新、安全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企业协同创新样板、打造新兴技术“种子基地”、高水平打造国际开源社區等,建设产业生态雨林。
打造企业协同创新样板。鼓励链主企业开放产业资源,提供信创领域专业化技术、数据等服务支撑,通过研发合作、技术交叉许可、投资并购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赋能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加强园区企业的遴选、入库、培育、认定等工作,支持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信创领域“专精特新”梯队企业,打造信创产业独角兽,引导信创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打造新兴技术“种子基地”。建设信创领域孵化器,广泛链接创新资源,鼓励“首台套”等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在信创园落地转化,推动实验室成果熟化定型。引进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支撑服务。
高水平打造国际开源社区。通过落地开源产业服务中心、开源项目协同孵化中心等平台,建立开源参与度评价体系,打造全体系开源服务生态。支持组建开源联盟,举办开源峰会和开源大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品牌活动。聚焦基础软件,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原生等重点领域部署一批基础性、前瞻性的优质开源项目,打造开源企业集聚区。
此外,还要释放金融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效应。积极吸引国家层面产业投资基金及行业龙头企业、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信创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支持信创领域优质企业在境内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对成功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基础层调层进入创新层或直接进入创新层挂牌的企业给予市级资金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并购贷、人才贷政策试点,提供固定资产贷款、研发贷等中长期贷款产品。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业发展需要空间支撑。北京经开区通明湖畔,规模超百万平方米的国家信创园一期正在崛起,未来这里将形成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园、软件产业园、网络安全园、新型计算园、新型通信园、数据产业园在内的“一体多园”产业格局,构建链条完整、生态完善、体系完备的特色科创生态。
为给信创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环境和发展氛围,《行动方案》提出未来新城创建行动。具体包括打造蓝绿交织公园新城,北京将出台环通明湖城市提升方案,充分激活通明湖滨湖空间,构建全景式生态系统、全域型多场景交互空间、TOD导向多维度链接的绿色低碳城市空间。加快推进信创园一期建设,全力打造智慧水岸、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场景公园于一体的高品质“花园式”创新园区。此外还要打造产城融合品质新城,加快从产业社区向综合新城转变,建设更懂年轻人的青年友好型城区。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组织青年创业沙龙,打造青年社交平台,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提升商务会展、餐饮住宿等商业配套品质,补充咖啡馆、音乐酒吧、主题餐厅等休闲空间,开发更多吸引青年的时尚消费,打造“24小时青年社区”。增加园区周边地铁接驳班车频次,优化区域慢行系统,打造“15分钟生活圈、半小时工作圈、1小时服务圈”交通体系。
为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北京经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近年来先后出台了30余项扶持企业的专项政策,建立了标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政策工具箱,每年安排近200亿元资金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政策叠加效应。去年年初,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系统化和专业化谋划能力,加强产业体系整体谋划和统筹调度,北京经开区优化调整产业和科创管理体系,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等,全面加强产业细分赛道专业化支持。《行动方案》提出打造营商环境样板新城。大力推进准入准营便利化改革,聚焦企业高频办事需求,新增涉外服务、开辟道口等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深化“一业一证”综合许可改革,推动高频许可证全覆盖,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免费提供注册地址。加强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普惠型产业政策环境,推动数据共享和“全程网办”,实现支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信创园配套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水平建成170万平方米智慧园区,打造通达便捷、配套齐全、宜业宜居的“花园式”园区。同时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站式、全周期产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行动方案》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打造信创英才培养高地,构建多元人才评价认定体系;在技术应用推广方面,提出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支撑重点行业信创需求,同时健全打造“信创+金融”标杆型产品等措施。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将加快推动《行动方案》落实,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突破“新技术”、推出“好产品”、赋能“新领域”、营造“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