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冰雪运动强国建设路径研究

2024-03-05艾士易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冬奥会中国式现代化

艾士易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冰雪运动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冰雪运动强国进行路径研究。路径: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供完备保障,积极承办国际国内赛事积累经验,加大冰雪项目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力度,对地区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利用冬奥遗产发展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借助冰雪运动开展体育外交,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冬奥会  冰雪运动强国

中图分类号:G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2-053-3-ZQ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不同于西方、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结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而体育强国建设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9金4银2铜,位居金牌榜第三,在取得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意识到与竞技冰雪运动强国之间的差距:起步晚、底子薄、群众基础差、后备人才不足,这些不足影响着我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中的地位,也影响着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缩短差距甚至实现超越,是实现冰雪运动强国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

建设冰雪运动强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指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强国建设之路,实现冰雪强国建设目标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数量巨大使得发展面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是巨大的,我国应依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实践中将超大人口的压力转为人口红利,从而化解矛盾、应对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党我国始终坚持全体人民共享共建,始终维护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上的贫困从来不是社会主义的标签,精神上的匮乏也从来不是社会主义的底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物质精神的全面发展。

中國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一体共生休戚与共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坚定不移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立足本身面向世界,在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中国式现代化冰雪运动强国的内涵

人口规模巨大化的特征,要求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设要始终以人为中心,以满足群众所需为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做到“爱体育,会体育,能体育”。在德国,有超过80%的人是某一体育俱乐部会员,其中参加滑雪俱乐部的人数就接近60万人。只有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冰雪活动的热情激情,才能带动冰雪旅游等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体育消费增长,弥补与冰雪运动强国之间在群众基础上的差距。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特征,要求我们要坚持成果共享普惠于民,科学合理的利用冬奥遗产,特别是相应的场馆设施在赛后的惠民使用,如冬残奥会在残疾人服务保障、赛会参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奥运遗产,这对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具有针对性的设施让残疾人也能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运动时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征,要求我们在冰雪运动强国建设中要将体质健康和精神健康作为发展的双重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体育文化作为运动实践中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高度提炼与抽象概况,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积极的精神指引,为此在建设中应坚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与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双轨并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要求我们在冰雪运动强国建设中坚持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注重赛后场馆设施等综合利用,避免出现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在场地建设中提升科技含量,积极使用新型绿色技术,并加强赛场观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绿色观赛。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要求我们注重冰雪运动在外交领域的柔性交流作用,充分利用谷爱凌、苏翊鸣等新生代明星运动员在交流传播中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完善中国叙事体系,以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3、冰雪运动强国建设路径

冰雪运动强国建设包含了冰雪竞技运动、冰雪群众运动、冰雪体育产业、冰雪体育文化、冰雪体育外交五大版图,针对五大版图探索相对应的建设路径,实现全领域的共同进步,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不利局面。

3.1、冰雪竞技运动

(1)培育国内重大赛事。2024年2月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内蒙古召开,项目设置对标2026意大利冬奥会,包括滑冰、滑雪、冬季两项、冰壶、冰球、雪车、雪橇、滑雪登山8个大项、16个分项、176小项。项目设置的对标意在更好地选拔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并借此机会熟悉赛事规则与设施使用,力求在2026届冬奥会有更好发挥。通过参与国内重大赛事帮助运动员熟悉赛事规则保持竞技状态,并合理安排赛事日程确保运动员有充足的休整期,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受伤,为国际大赛做好充足准备;

(2)积极承办国际赛事。利用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的自然优势,特别是新疆地区与多国接壤的地区优势,积极承办国际赛事,例如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场将承办FWT自由式滑雪世界巡回赛资格赛,这也是该项赛事首次在中国落地,将吸引各国选手来到中国,吸引各国冰雪爱好者关注中国。国际冰雪赛事落地中国,一方面能积累办赛经验,拉动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加强与冰雪强国在赛事承办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强化对外传播的效果,通过赛事活动为主办城市带来经济文化双重效益,通过在赛事场地布置、开幕式等环节融入中国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冰雪运动紧密结合并实现对外传播的目的,将中国名片传递至世界各地;

(3)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调动全国资源,集中力量实现国家利益的新机制。新机制下能为运动员选拔、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提供政策保障,推动培养本土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人才培养机制。与此同时新机制也为引进优秀外籍教练、运动员提供政策保障,外籍教练不仅能够为运动员带来更先进的训练方式,更能带动本土教练员水平的提升,总结冰雪强国的训练经验,加以改造结合本国实际,打造出落地性更强、成效更显著的中国训练模式。

3.2、冰雪群众运动

(1)巩固维护“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冬奥会后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冰雪运动也从季节性活动变为全时性活动,而当前场地设施配比量与群众需求量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只有加大对场地建设领域的投资,才能满足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难以长效高效利用的问题,打牢基础避免盲目扩张,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其次冰雪运动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分支,其要求参与者掌握一定的动作技巧并了解相应的比赛规则,这使得社会对于冰雪运动社会指导员、教练员等辅助岗位的需求增多,应加大对冰雪运动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并出台相应的考核标准,保障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科学性、安全性。最后,從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融合冰雪产业与文娱消费等行业,形成全产业生态链,满足更多群众的冰雪运动需求;

(2)冰雪运动进校园发挥育人功能。冰雪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都具有育人功能,参与冰雪运动能够让青少年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提高身体素质疏解学习压力,以新疆地区为例,冰雪运动已经成为阿勒泰地区的特色课程,该地区中小学冬季每周开设半天滑雪、滑冰等课程,并将冰雪项目纳入大中小学生运动会中。通过推动区域特色冰雪项目进校园,有利于保护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体育文化,为国家冰雪竞技运动事业打下人才基础。

3.3、冰雪体育产业

(1)继承冬奥环境遗产。北京冬奥会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首次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所有新建场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三星级标准,并针对雪上场馆评价标准的空白制定了北京标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为日后场馆建设提供了执行标准和北京方案。例如海绵赛区,作为北京冬奥会的特色建设之一,为承办冰雪赛事提供了水资源自我收集利用和全部净化再利用的建设经验,为后续大型赛事、场馆的可持续性建设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2)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工程机械设备配比量不足,装备技术仍有较多待开发领域,国内自主研发动力不足、自主装备品牌建设存在大量空白,冰雪+旅游等项目投入多集中在基础观光服务,科技创新力并未体现出应有之效。面对当前呈现出的问题,应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打造属于本土的冰雪产业品牌,加强科技在装备领域的投入打破技术壁垒,为国产设备及自主研发技术领域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对口人才输送支持,并不断推广国产设备。在冰雪场馆建设上,注重全季节使用,融合夏项与冬项场地设施,避免出现冬练夏废的资源浪费状况。面对南北冰雪资源不协调的问题,应鼓励南方地区兴建室内冰雪运动场,推动室内造雪、造冰技术的应用,增加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产品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平衡;

(3)打造地区特色文旅产业。以北京冬奥会为宣传出发点,借助“大冰雪”氛围进行冰雪文化传播、冰雪运动普及、冰雪产业发展以及冰雪精神的弘扬。以新疆地区为例,作为全球纬度最大的山岳冰川区,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共有大小冰川1.86万余条,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2%,降雪期高达年均180天,具有最优的“粉雪”雪质。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带一路为新疆冰雪旅游带来了连接世界融合全球市场的发展机遇,通过冰雪旅游、赛事等活动强化丝路各国的交流往来,促进冰雪消费拉动当地运动人口增长,助力新疆成为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力求打造属于我国冬季文旅超级IP。

3.4、冰雪体育文化

自古至今,冰雪在中国人民心中都是纯净美好的象征,“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诗句都展现了中国人的冰雪情缘,冰雪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祖先的智慧,传递着前人留下的精神物质财富。冬奥开幕式中,雪花造型的国家名牌组成的主火炬台,诠释了冬奥会的团结进步,诠释了体育运动如雪花般的纯洁无暇,也寓意着冰雪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共同的热爱与支持。

(1)弘扬与冰雪相关的民风民俗活动。冰雪的到来意味着春节将至,北方地区过春节的传统民俗与冰雪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堆雪人、看冰灯、打雪仗,这样的民俗活动到今天依旧是代表北方地区的特色习俗,也是吸引南方游客的特别之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冰雕艺术的集中展现园区,将冰雪化为有温度的文化载体;

(2)保护传统冰雪项目与文化。我国对于传统冰雪项目的历史科普远不及欧洲各国,由于缺乏宣传鲜少有人知晓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最古老的滑雪运动起源地,历史科普与宣传的匮乏,会影响我国民众对于冰雪文化的自信,只有不断挖掘项目背后的人文故事,才能让项目被更多人熟知并记住,才能避免技术的失传和文化的遗失;

(3)培育奋发有为的青年一代。冬奥会后,北京冬奥精神持续传承与发扬,增强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首先,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引导青年一代追求卓越、不畏艰难,通过观看冰雪比赛、参与冰雪运动双路径切实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在冰雪运动中释放压力培育自信心,并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从容应对下一次挑战。其次,举办冰雪赛事离不开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以北京冬奥会为例由高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向各国运动员们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服务,也传递出积极向上开朗大方的中国青年形象。更重要的是,参与志愿服务是培育青年一代的重要实践方式,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培育青年一代的责任心,参与志愿服务更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并在赛事志愿服务中培养组织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成为奋发有为的青年一代而努力。

3.5、冰雪体育外交

冰雪体育外交是指主权国家通过与世界各国和国际冰雪体育组织所开展的冰雪体育交流、冰雪体育比赛和冰雪体育文化的交往等各种活动,从而实现政治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和冰雪体育文化本体发展目标等要求的冰雪体育外事活动总称。利用冰雪运动开展外交活动能够拓宽冰雪运动发展的平台,以冰雪运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学习冰雪强国的建设发展经验,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合作项目。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我国政府进一步强化了体育外交的主动塑造、开拓创新和积极运筹的思维和意识。宏观层面建立友好关系,从我国在国家体育交往的实践来看,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缺乏值得信赖的朋友,微观层面则需要聚焦重点运动员、重点人群,丰富我国冰雪运动对外交流的形式。

(1)加强顶层设计是我国冰雪体育外交的战略选择,“一带一路”与冰雪运动融合出一条神奇的冰丝路,这条冰丝路联结了中国与丝路各国,使具有民族特色的冰雪运动与他国特色冰雪运动得以交流互鉴,展示了文化多元性和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合作方式多种多样,以赛事为主、人文为辅,科技创新作为合作亮点,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展外交合作,推动丝路各国体育文化交流合作;

(2)“谷爱凌现象”与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充分展现了明星运动员对于体育外交的推进作用,通过在中外不同的社交平台与粉丝进行互动,作为中美混血的谷爱凌在讨论中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敏感问题时,能够将不同国家的粉丝集合并促进他们达成共识,中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短时期内也难以消弭,但是通过明星运动员能够建立起意识形态沟通的桥梁。近年来,中国体育人才引进成果显著,以林孝峻、刘氏兄弟为代表的归化运动员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比赛,这不仅是对中国冰雪运动成绩的提升,更说明了“全球中国”的国家形象升级。归化运动员具有全球性传播、跨文化交流等特征,其形象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体育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塑造体育强国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明星在社交媒体中的软性传播优势,能够提升我国外交软实力,消解国际传播中的严肃语境,通过民间交流扭转他国民众对我国的负面认知,为我国冰雪体育的国家话语权提升打下基础。

4、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竞技冰雪运动的发展在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他国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照搬照抄,要结合本国国情与实际,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求的冰雪运动强国建设之路,实现体育强国之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庄薇,邵恩,朱志强等.基于世界级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特征的雪上项目冠军模型研究[J].体育科學,2018,38(10).

[3]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中国人大,2023(16).

[4]刘澳宇,唐海军.冬奥冰雪项目中国与世界强国竞技实力分析及中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J].辽宁体育科技,2023,45(02).

[5]李晋秋,林波荣,周浩等.京津冀首部协同地方标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介绍[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03).

[6]钟秉枢.新型举国体制:体育强国建设之保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3).

[7]李在军.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07).

[8]刘婧怡,孙葆丽.北京冬奥会遗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04).

[9]叶海波,张莹,安婧.我国冰雪体育外交的历史回眸与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09).

[10]张德胜,张钢花,李峰.体育外交在我国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1).

[11]王润斌,张胜军.中国体育外交:作用、问题与任务[J].公共外交季刊,2012(03).

[12]浦义俊,戴福祥,江长东.我国足球外交的历史回眸与当代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06).

[13]张晓义,永树理.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现实困境与提升方略——以里约奥运会为切入点[J].思想战线,2017,43(04).

[14]黄馨瑶.连接、认同、传播:归化运动员推进体育国际传播的三重向度[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出版者不详],2023.

[15]李紫薇,白金木,赵晶.竞技冰雪运动强国发展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3(11).

猜你喜欢

冬奥会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浅谈申办冬奥会对张家口的经济影响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