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媒介机遇及价值意蕴
2024-03-04张家媛周娜
张家媛 周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短视频内容轻量、互动高效、时长短小的特点符合信息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要求,已然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利器。因此,抓住短视频传播的媒介机遇,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以实际行动接过传承文化的“接力棒”,是进一步提高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进阶之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迭代而不断变化,短视频作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已然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达10.79亿人,而短视频用户的规模达10.26亿人。短视频通俗化、趣味化的内容和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吸引了更多人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媒介表征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表征理论”被学者反复提出,其范式强调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媒介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表意作用,其可以为目标受众传达、呈现、复刻出世界图像,并用媒介化的语言建构现实意义。斯图尔特·霍尔在语言符号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对“表征”理论的所指给出了科学阐释,“表征是某一文化的众成员间意义产生和交换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的确包括语言的、各种记号的及代表和表述事物的诸形象的使用”。而在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将表征的意义阐释为“一个符号、象征,或是一个意象、图像,或是呈现在眼前或者心上的一个过程”。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媒介形式,拥有大量的目标群体,因其媒介特性以及符号表意形式,构成了一套新媒体视域下的符码系统。
“视频化生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媒介机遇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創造了个体与外部世界相连接的新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人们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感更强,拥有视频创作权、编辑权、表达权。这既体现了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也体现了媒介化后的日常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不再局限于娱乐领域,开始出现在新闻消息、即时通信、远程会议等众多信息化场景中。短视频在改变现代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他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态。
首先,短视频的适用范围广,受众多。短视频具有创作门槛低、成本低、时效性强、内容碎片化、用户活跃度高等特点,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有力媒介,其可以实现信息的裂变式传播,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其次,短视频的时长较短且观看方便,呈现出“处处可观看,人人可互动”的传播特点。短视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短视频,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学习之余,接触并了解更多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与视频创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有效增强短视频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黏性。再次,一些人给传统文化贴上了“沉闷”“老旧”的标签,这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许多阻力。短视频影像化叙事的特点恰好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媒介转化与包装,用精练、紧凑的视频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达到激活传统文化IP的目的。最后,短视频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可以实现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定位,进而按照用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内容清单,按需推送视频,从而提升内容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时代,人们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开始积极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短视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观看记录等数据对他们的喜好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为他们定向推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的价值意蕴
短视频作为解读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载体,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让人获得审美享受,精神得到满足
短视频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传统戏曲、诗词歌赋等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有意义”变成“有意思”,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门槛,赋予了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利,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使其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2022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春晚,随后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真正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象级的“破壁”与“出圈”。短短两天时间,《只此青绿》在互联网的曝光量就高达2亿多,“东方气质”“一抹青绿”“中式美学”等成为席卷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热搜词条。《只此青绿》讲述的是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到北宋,以“展卷人”的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舞蹈演员用身形的变化类比作画时笔墨之间的张力,还原了作画时展卷、问篆、寻石、习笔、淬墨之间的联系。在交错的时空中,舞者们的举手投足展现的不仅仅是其高超的舞技,还有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出的文化底蕴,让观众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仿佛与画家王希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独特的民族气质,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命脉和思想根基,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精神基因,内涵丰富,既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沃土,也是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类的源泉。利用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筑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2023年8月30日,《逃出大英博物馆》小短剧在抖音平台上线,截至目前,该视频的播放量4.7亿,点赞量2860万,受到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官媒的点赞转发。《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只中国玉壶带着“回家”的信念逃出大英博物馆后,遇到了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倾力帮助下回到中国的故事。
该短视频运用媒介语言赋予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人的形象,带入人的情感,将它的思乡之情合理化、真实化,引起了观众的共情。而共情的原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之一的家国情怀。创作者通过短频频引发受众对中国文物的关注,激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增强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的火爆出圈折射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强大号召力。《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的一个原因是家国情怀一直是有流量的话题,另一个原因是其强化了短视频平台互动性强的传播特点。2023年8月4日,“煎饼果仔”账号在视频剪辑阶段发布了一条预热视频,文案中写道,“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拍摄花絮加“等我”的评论截图,拉近了創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强互动性的媒介环境让受众对视频内容产生了好奇心。
赓续文化血脉,厚植文化基因
短视频迅速发展与“数字原生代”密不可分。消极价值观的传播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想有效避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就要用积极的精神文化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着极高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因此,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运用短视频的形式将文化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有效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短视频交互性强、时效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吸引着大量年轻受众,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既是在青年群体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赓续文化血脉最强媒介渠道。“意外艺术”创始人吴敏婕(抖音账号名“意公子”)在抖音上拥有935.9万粉丝。她曾经创造了在三天时间内涨粉5万,把积压了三年的梵高外文画册全部售罄等短视频媒介的奇迹。身着青衣的她在短视频平台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在她口中,国外的梵高、达·芬奇、莫奈以及中国的苏轼、庄子、李白等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对青年群体来说,一些沉闷、枯燥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此类短视频中变得生动有趣,一个个历史名人鲜活了起来,让人愿意在闲暇时刻打开短视频,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知识与愉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赓续文明血脉。
打破文化隔阂,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短视频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流量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李子柒”“滇西小哥”“手工耿”“阿木爷爷”等网络红人和重庆、西安、淄博、哈尔滨等“抖音网红城市”的成功“出圈”,充分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海外网民的巨大吸引力。目前,很多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都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受到了外国网友广泛的喜爱和关注,中国元素也成为海外网站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打破文化隔阂,消弭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是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跨文化传播中达成“互惠性理解”。
“互惠性理解”指的是在对话、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双方达成理解,把有别于本民族内容的外来文化当作新的知识内容来理解或者当作自身兴趣来学习,如此便可以消弭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建构出跨文化传播的可能。短视频开放、包容、参与、互动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达成“互惠性理解”的有效媒介。在海外成功“出圈”的短视频并没有特意夸耀中国,只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明的中国元素与世界对话,构建跨民族对话的叙事体系,在运用短视频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寻求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进行文化“对话”的机会,找寻文化传播的平衡点,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有的传播格局、传播形态以及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视频凭借自身高互动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让“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理想图景成为现实,实现了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因此,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优势和特点,规避和减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折扣”,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度学校科研项目党建与思想政治项目,项目编号:2023DS—01。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