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培养路径

2024-03-04张绍林李文胜

文化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医养山东省养老

张绍林 李文胜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山东省养老服务机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和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供需矛盾问题。为化解医养结合资源供需矛盾,现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育视角出发,在系统分析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以此作为解决当前医养结合资源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突破口。

山东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同时也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自2018年2月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省份以来,山东省紧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加强制度创新,优化路径设计,扩大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截至2023年7月,全省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有962家,占全国总数的12%以上,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医养结合机构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总体入住率不高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和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养老资源供需矛盾。造成该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

解决当前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在于高素质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鉴于养老服务类专业特点及服务面向群體的特殊性,专业认同对学生专业素养培育、技能提升及对口就业等有着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同其所学专业,才能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上取得成就。近几年,国内学者针对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相关问题做了一些探究。刘莹等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李淼淼等探索构建了“三横三纵”专业认知教育方案,通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校友学长共同参与,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李芳等通过调研和统计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此外,陈艳茜梳理了某职业学院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数据,调查了就业对口率偏低的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养老服务专业就业对口率提升对策。现有研究对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在学生专业认同培育方面尚未给出系统性的对策。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作为化解当前医养结合资源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突破口,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提出系统培育学生专业认同的路径。

专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鉴于专业认同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节首先介绍专业认同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专业认同的内涵

专业认同的核心在于认同,其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是指学习者从内心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接受将来的职业身份,认可本专业的价值,对本专业各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并能够在专业学习中投入大量精力。专业认同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职业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越高,其专业学习时间、精力投入程度和专业情感就会越高,也就更愿意投身于本专业相关工作。因此,专业认同是促进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保证职业稳定的基础。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总体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认知及个人品行等。学生若是自愿选择养老服务专业,即表明其对该专业是认可的,就会在专业学习上更加积极努力。同时,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情况也会影响专业认同。要认可一项事物,首先就要对该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只有从更深层次理解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内涵,才能切实提高对专业的认同度。此外,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为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有一定比例的失能、失智老人,这就对学生的个人品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备勤劳善良、宽厚正直、明礼遵规等优良品行的学生更容易对养老服务专业产生较高的认同度。

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另一类因素属于外在因素,包括社会舆论、专业发展前景、学校育人环境及家庭背景等。从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来看,社会舆论对大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家长和学生往往都倾向于选择一些“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与学生自身情况并不匹配,导致学生难以对所学专业产生高度认同。大学阶段是年轻人进入社会职场前的一个准备阶段,很多大学生都将所学专业视为在就业竞争中谋得好职位的有力工具,通过就业率和薪资待遇反映出来的专业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大学阶段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其专业认同。此外,学生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收入水平及城乡差异等家庭背景因素通常会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及心理成熟产生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专业认同。

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为便于探讨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本节分别介绍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招生情况及学情。

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招生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立足于全省人口发展和老龄化省情,以创建全国首个医养结合示范省份为契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医养结合的山东范式,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强化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山东省支持高校增设护理、康复、养老类等医养健康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专科院校历年招生计划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数量从2020年的772人增加到2023年的1489人,招生规模近乎翻番。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水平、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有效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老龄化持续加深的问题提供了保障。

高职养老服务专业学情分析

养老服务行业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需求为核心,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属性。相较于其他行业,养老服务行业更具特殊性,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富有爱心及同理心,具备乐于奉献及吃苦耐劳等品质,以及积极阳光的心态。但从实际情况看,山东省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学情与上述要求间尚有一定差距。一是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低,表现为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主动报考人数少及转专业率高。据调查,全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志愿平均报考率为18.7%,而转出率高达32.1%。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学生若不认可所学专业,就不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职业发展前景难言乐观。二是生源质量不高。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2022年各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各招生院校的最低录取位次中位数为47万名左右,该专业的招生门槛较低,导致生源总体质量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偏低。三是缺乏养老服务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充满个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同理心等问题,而这些又是与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相矛盾的。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发现,实际学情与养老服务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爱心与耐心兼具的照护服务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既不利于相关专业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无法保障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健康养老服务。

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提升策略

在前文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及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节着眼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视角,提出系统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

传承齐鲁孝文化

孝的伦理观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山东作为孔孟之道的发源地,齐鲁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孝亲敬老是齐鲁儿女的传统美德。儒家经典古籍《孝经》中关于孝道的阐述,以及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不独亲其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思想都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推动孝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传承好孝文化是高职院校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首要任务,应将其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为落实好孝文化传承任务,除了可以通过显性的宣传标语和专题活动等方式传承孝文化外,还可以使用“润物无声”式的培育方式。对此,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能够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程学习过程,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自然融入孝文化元素,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孝亲敬老的价值理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其专业认同。

培养对老年人的同理心

同理心强调在人际交往中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和化解矛盾的重要因素。由于养老服务照护对象具有特殊性,常规的沟通方式无法适应相关工作场景,在很多情况下,护理人员不能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此时,同理心就成为能否开展好照护工作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其是专业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联系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情感的纽带。拥有同理心的人不仅可以理解老年人的感受,还会与老年人的感受相融,并付诸行动。综上,培养同理心是提升当前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育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同理心。一是要让学生感受生命历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生理特点。老年阶段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阶段,奔波操劳一生又即将走过终点的老年人应得到关爱和尊重。二是要让学生体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生活状态。同理心形成的关键在于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亲身体验是一种感知老年人身心状态的有效途径。为此,学生可以通过穿戴“着装式老年行动模拟装置”进行实训,模拟老年人衰老和偏瘫的生活状态,体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偏瘫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通过体验活动,学生能够体会服务对象的身心状态,换位思考并理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营造重视养老服务专业的校园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单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校园内营造重视养老服务专业的氛围,对提高养老服务专业认可度,增强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具有直接影响,是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方式。

與校园文化的构建类似,营造重视养老服务专业氛围的方式也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营造方式主要体现在校园的物质环境,如场地设施、文化长廊和校园活动仪式等上;与直观的显性营造方式不同,隐性的营造方式侧重在深层次上的“内隐”,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及典型人物事迹的示范引领、校园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的约束及有针对性的目标激励等,将重视养老服务的观念有效融入校风、班风、学风及人际交往等中。应从全员、全过程和全要素育人的视角出发,为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阵地。要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离不开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制订好工作计划,并基于闭环管理思想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偏好及条件,找准努力方向并制订好阶段学习计划,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具。

面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问题,通过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明确职业晋升路径和要求,能够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进而增强专业认同。为此,一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由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分析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岗位要求及职业发展路径,同时对比学生自身条件,帮助学生找准职业目标定位,明确努力方向。二要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通过结合实际养老服务情景的实践教学、针对老年人突发意外的有效应对训练及各类养老服务配套设备的操作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本文针对山东省机构型医养结合资源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从高质量养老服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角度出发,以提高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作为解决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基于当前山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情分析,从传承齐鲁孝文化、培养同理心、营造校园氛围、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四个方面,为系统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以此保障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高质量供给,从而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本文仅仅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视角探讨了提升养老服务专业认同的策略,而要想根本改善养老服务专业认同状况,还要着眼于国家和社会层面,做好传统孝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工作,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并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和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氛围。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孝文化视阈下山东省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L2022C1017027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医养山东省养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医养当兴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山东省即墨市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