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与情感体验:儿童视角下图画书美育的价值与策略

2024-03-04蒋赏

文化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图画书亲子美育

蒋赏

美育对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图画书作为优质美育资源,受到学龄前儿童及家长的广泛喜爱。现探讨图画书的美育价值及其在培养儿童审美意识、创造性思维、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提出美育策略:亲子共读;选择与儿童认知发展相匹配的图画书作为素材;加强互动与引导,提升儿童审美情感体验。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选择适合其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图画书,通过亲子共读等方式引导儿童深度参与美育活动,最终实现儿童审美体验的积累和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儿童美育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美育,即美感教育,是指培养儿童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儿童美的理想、情操、品格与素养。图画书作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阅读材料,其中包含的美育元素是学龄前儿童美育的重要媒介。《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图画书是综合的艺术载体,是儿童能够接触到的优质美育资源,其主要受众为0—6岁学龄前儿童与小学低龄段儿童。图画书中包含丰富的视觉艺术、文学艺术,为儿童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优质阅读材料。

审美体验主要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感受。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听故事、看图画,契合儿童美育的审美体验要求。经典图画书通常有充满个性的视觉艺术表达、丰富的创作手法、符合儿童审美情感发展趋势的故事情节和意蕴深刻的主题。图画书为儿童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优质的儿童美育教材。美育以情感体验实现教育目标,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让儿童全身心投入其中。图画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独特的视觉艺术表达激发了儿童的情感共鸣,插图、色彩、图像等传达了作者的丰富情感与情绪。美育是让儿童在内心感受到触动,进而有所思考与领悟。图画书美育在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造性思维、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独具优势。

图像叙事情感体验下图画书美育价值分析

图画书是以图像叙事为主体的艺术形式,其在提高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创设多感共融的情感体验场景,提升契合儿童认知的情感经验三个方面具有较高的美育价值。

丰富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儿童难以思考抽象的事物,喜欢形象具体的事物,图画书是儿童进行艺术鉴赏,提升审美能力的优质资源。学龄前儿童还不具备文字阅读能力,在阅读图画书时,儿童主要是用耳朵听故事,用眼睛看图画。圖画书中的故事以图像叙事的方式铺陈在儿童眼前。图画书中的图像以叙事为中心,其是以儿童的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与儿童对形象符号的感知水平相匹配。儿童能够从他们熟悉的事物与形象中发现阅读故事的乐趣,并产生愉悦的审美情感。儿童对情景感受有着天然的兴趣,而图像的直观性能够帮助儿童进入故事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美育是感性的教育,其本质是体验,图画书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感性阅读材料;儿童通过敏锐的感知在图画书所讲述的故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从而实现想象自由,进而提升儿童的创造力。图画书中具体的、有所指的图画更容易引发儿童的叙事性联想,儿童可以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图像进入故事世界,由此实现儿童自我情感与图画书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统一。美育是一种创造力教育。图画书为提升儿童感知力提供了助力;艺术家创作图画书时使用大量的素材与艺术表现手法,极大地拓宽了儿童的视野,提高了其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创设多感共融的情感体验场景

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多感共融的情感体验场景,图画书能够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插画以具象的方式构建了儿童可理解的叙事场景,色彩能够在视觉上营造故事氛围,形状与线条能够在视觉感知上强化叙事节奏与形式表达,视觉形式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而在文字叙事中,常用的拟声词可以激发儿童对语言的兴趣,丰富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图画书是可触摸的,各式各样的书籍形态设计为儿童提供了不同的触感体验。在图画书的结构设计中,折页、拉页、挖孔、异形等设计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儿童的参与感和书籍的互动性,使儿童可以更沉浸地投入故事情景中,提升儿童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儿童认知发展和情感经验的积累

王国维曾提出:“美育即情育。”儿童图画书的主题包括勇气、爱、孤独、生命等,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感知、理解不同的情感。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儿童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复杂的故事情节、推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情感的多维度呈现,可以提升儿童的情感体验。角色的动作、表情、语言,能让儿童深刻感受角色情感的变化。图画书中的角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可观的视角,将故事中的角色与自身的体验进行了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故事情感经历。图画书中的故事创设了与儿童现实生活相似的场景,使儿童能将故事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图画书阅读促进了儿童审美经验的积累,而审美经验的积累贯穿在审美体验过程中。

儿童认知发展与美育阅读材料选择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是让·皮亚杰(Jean Piaget),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并梳理出阶段性特征。在美育方面,为儿童选择适合其认识发展阶段的审美阅读材料至关重要。其中,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是图画书的主要读者。

以儿童感知能力为中心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他们更注重以实际的物理经验来理解事物,难以同时从多个方面或角度进行思考。该阶段的儿童思维还较为具体,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选择图画书时更倾向于选择插图和颜色丰富的图画书,以激发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引起儿童的兴趣。

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

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启迪思维的图画书。根据2—7岁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色彩明亮、形象生动的图画书是理想的选择,能够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视觉注意力。2—7岁的儿童处于自我中心期,其认知集中在自我中心阶段,即儿童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或体验,更倾向于以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儿童通过对人物角色产生认同,从而将自己带入故事角色去理解、共情、经历故事。刘绪源老师曾经提到:“创作儿童图画书的出发点,首先应是儿童。”拟人化的角色为儿童提供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想象的原点,进而实现与故事的共情。

现实主义的吸引力

儿童对图画书叙事内容的理解依赖于对图画内容的感知。McGhee&Dziuba的研究表明,2—3岁的儿童表现出了对现实主义的偏好,他们更喜爱关于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一现象从儿童“涂鸦”阶段一直持续到青少年阶段。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依赖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考,逐渐摆脱直觉动作思维,这一时期是儿童想象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写实图画能够使儿童将书中的情节与自身联系起来,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依据。另外,真实的场景为儿童提供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经验,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进行阅读。写实的图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引发儿童对细节的关注,培养儿童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图画书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在筛选图画书时保持审慎的态度。

儿童认知发展视角下图画书美育策略

儿童美育要回归儿童本位,发展契合儿童成长规律的美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思考:第一,亲子共读,促进审美情感共融;第二,选择与儿童认知发展相匹配的图画书;第三,加强互动与引导,提升儿童审美情感体验。

亲子共读,促进审美情感共融

亲子共同阅读图画书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儿童在3岁以前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母亲的语言与互动对儿童情感的激发尤为重要。认知类图画书以集体讲读效果最好,适合在教学场景中应用,而故事类图画书则在亲子共读场景中美育效果更好。在亲子共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儿童的个性情感能够得到升华。亲子共读图画书能够为儿童带来深度的审美体验,满足儿童情感发展的需求,领悟图画书中语言艺术、绘画艺术等的丰富内涵。

在亲子阅读中,儿童看图,父母为其讲述文字故事,从而在儿童脑海中构建起整个故事的框架,这是图画书理想的阅读方式。

选择与儿童认知发展相匹配的图画书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难以同时进行多方面或多角度的思考,思维较为具体,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当代图画书中融入了很多艺术观念,艺术家也在图画书中进行了很多概念性的尝试。例如,后现代主义图画书中充满了对图像叙事的探索与创新。后现代主义图画书中丰富的视角与反讽的表达方式,对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与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心理发展水平不符。大卫·威斯纳的作品《三只小猪》对传统故事进行了重塑,运用了新的叙事结构,其多元的观点对学龄前儿童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学龄前儿童还不能从不同视角理解故事,所以不能体验到故事的丰富性。这本书几乎没有文字,对传统故事的讲述顺序和逻辑都进行了颠覆,理解这个故事需要更多文化的积累。

经典的图画书较为写实、直观,叙事性较强,易于儿童理解。而后现代主义图画书中注重艺术的表达,与儿童的理解能力不相适应。

加强互动与引导,提升儿童审美情感体验

加强互动与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图画书以图画的方式鼓励儿童参与故事、提出问题、进行互动,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提问促使儿童反复观察图画,在图画中发现线索,了解人物关系。儿童通过细节进行推测以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进而深入理解故事,激发审美情感。图画书中设置的开放性问题,能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鼓励儿童将自己的经验与图画书故事联系起来,促进其对故事情节的思考,提升審美体验。图画书中还可以通过书籍形式设计提升互动体验,比如,洞洞书、拉页、翻翻书、弹出式等设计,在视觉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触觉、听觉等体验,提升了儿童的阅读体验。

美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画书作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阅读材料,能使儿童沉浸在视觉艺术和文学艺术中,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美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体验,图画书阅读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亲子互动等特点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契合,为美育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图画书通过图像叙事激发儿童深入体验故事情境,通过多感共融的情感体验场景,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图画书美育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以儿童感知能力为中心,基于儿童视角,选择现实主义作品,以亲子共读的方式促进审美情感的共融。通过加强互动与引导提升儿童的审美体验,助力其成长为全面发展且具有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个体。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认知心理学视阈下图画书阅读与儿童美育的实践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0-GX-3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图画书亲子美育
图画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花是一本图画书
美育教师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