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让体验更“沉浸”

2024-03-04王姝丹

文化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戏剧数字文化

王姝丹

数字时代下,要想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就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沉浸式体验是多领域交阿叉融合的先锋产物,不仅通过融合多学科呈现出多样业态,也拥有深刻的意义。沉浸式体验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拥有强大的发展势头。要想在数字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沉浸式体验产业,就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对外交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IP。

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未来要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在数字时代,一切都建立在电子信息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刻影响了数字试听内容的生产实践,数字试听内容正在进行结构性转型与升级。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中国沉浸式体验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沉浸式体验的基本内涵

在心理学领域,沉浸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又被称为心流理论(Flow Theory)。该理论由匈牙利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认为当个体将精力完全投入某个活动时,会忽视时间的流逝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最终达到全身心投入其中,十分忘我的状态。同时,心流的产生也会为个体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吴帆在《聚焦沉浸式体验,构筑产业链价值:中国沉浸式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沉浸式体验定义了从交互性文化创意作品或项目中所获取的价值,通过环境渲染、场景塑造、内容交互、科技致幻等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参与者的注意力和行动力,在有限边界的虚拟或现实空间里,创建亲密度和联系感。沉浸式产业是各种体验作品不断扩大的集合,旨在提供一个充满娱乐、教育和艺术的环境。”不论什么类型、什么领域的沉浸式场景,接受者、消费者都能在其中产生较强的互动感、悦己感、临场感,这就可以称为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的多学科特性

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塑造精品内容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上海版2016年首次在上海公演后,轰动了中国的演艺市场,因此2016年也被喻为“中国沉浸式娱乐爆发元年”。《中国沉浸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暨〈不眠之夜〉上海版3周年总结报告》显示,96.55%的观众认为该剧的艺术品质吸引人,91.74%的观众认为该剧新鲜猎奇。截至2019年12月,《不眠之夜》上海版累计演出917场,累计获得收益超1.98亿元,平均上座率达95%。《不眠之夜》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麦克白》,故事主要讲述主角麦克白夫妇利欲熏心,杀人如麻,最终麦克白成为一位人性泯灭的血腥暴君。在故事的结尾,麦克白夫妇发生了改变,他们幡然醒悟,最终以死来救赎自己的灵魂。整个故事给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引导读者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思考。莎翁用麦克白的人性悲剧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悲剧,具有重要的教化意义。在表演艺术方面,沉浸式戏剧打破了“第四堵墙”,重塑了观演关系。在演出中,观众跟随不同的角色开启不同的故事线,演员以精湛的演技在观众面前表现这部作品,让观众以第三视角观看故事,代入感极强。Punchdrunk公司选择对这部莎翁名作进行改编且能获得成功,不仅是因为戏剧舞台的布景引人入胜,还因为这部作品知名度较高、故事情节波折、戏剧冲突强烈、角色众多且个性鲜明,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沉浸感,更是因为其内涵深刻,能引发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除了有棋盘格式的表演空间外,还有其他独特的设计。例如,进入园区要经过百亩麦田,其中种植的是专门培育出来的观赏型麦子,麦田象征着粮食,这一设计体现了中国人对粮食的敬畏。整个园区被黄色的夯土墙所包围,黄土墙是中原文化符号元素的提炼,寓意着深沉的中原文化。该主题公园拥有坚实的文化内核,园区立足于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以沉浸式戏剧为表现手法,以精心设计的幻城建筑为表演空间,讲述有关“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从纵向来看,戏剧内容的时间跨度从夏商开始至今;从横向来看,戏剧内容涵盖绘画、音乐、服装、诗词歌赋、农业等方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再现悠远厚重的黄河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利用科技成果打造沉浸场景

沉浸式艺术展是一种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展览形式,艺术家在特定空间内运用声、光、电等元素,为观众打造一个沉浸空间,让观众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感官进而产生互动感、愉悦感。“沉浸式体验在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动下,发展成为集硬件设备、软件内容等于一体的包裹型、多感官、即时型、可控型的体验系统。”韩国沉浸式多媒体数字艺术体验馆ARTE MUSEUM以Island为主题,用数字显示屏和立体环绕音响呈现了海浪潮汐、热带雨林、世界名画等11个虚实变化的主题沉浸式场景。该展览所有的沉浸式场景旨在致敬大自然,引导观众探索万物共生的世界,认真思考生命的本源。Ramus创造的The Star沉浸式体验空间的正中间有一块长25米的8K超清分辨率数字显示屏,显示屏上不间断地播放一些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中央画布前还有一个巨型水景,柱形的水幕从天花板倾泻而下。全场的光线变化作为数字画布的延伸,灵动地流转在墙壁和巨型水景之间。该项目将光、水以及交互式艺术画廊融为一体,呈现了一个精美的沉浸式空间,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沉浸式艺术展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感官上的极致体验。例如,通过呈现一個虚实相生的空间来增强人们的沉浸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实现人与艺术品的交互;利用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等使成像效果更加逼真,也让艺术作品更具冲击力。

沉浸式综合体集合多种业态

沉浸式综合体是指包含多种沉浸业态的综合形态。位于拉斯维加斯的AREA15是全球首座专业定制化体验和娱乐综合场馆。该场馆包含沉浸式艺术体验展览、沉浸式餐厅、沉浸式酒吧等空间,几乎涵盖了文娱休闲的所有领域。这些沉浸式场景有些是利用前沿数字技术塑造的虚拟空间,有些是还原目标场景的装潢陈设,有些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营造场所的专属氛围。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有游戏玩家、科幻爱好者,也有沉浸式体验爱好者。麦迪逊广场花园娱乐公司和拉斯维加斯金沙公司合作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球形沉浸式体验中心MSG Sphere。该体验中心有四个突出特点。在视觉方面,场馆内的LED屏幕覆盖面积超过三个足球场,还有10台8K摄像机来捕捉360°全景影像,拍摄高清画面,并且在场馆内无需佩戴VR眼镜就可以享受VR体验。在听觉方面,该场馆运用了“波束成形技术”的数字科技系统,可以在会场的任意区域播放音频。在触觉方面,特制的地板可以让座椅与场景同步震动。在嗅觉方面,场馆内的嗅觉系统会根据不同场景释放出相应的气味。

这些沉浸式综合体将各沉浸业态整合在一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的集合平台,也提供了一个集艺术鉴赏、文化教育、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对消费者来说,这些场所的出现可以更大程度地丰富他们的文娱生活,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新方式。对于沉浸式产业的运营主体来说,沉浸式综合体能够创造更多的收益。

沉浸式体验的现实意义

个人层面

让个体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麦肯锡2019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从购买商品转向经历体验,人们不再执着于拥有多少物品,而更加看重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本身”。沉浸式产业能从三个方面为人带来满足感。第一,豐富感知力。VR、AR、MR等技术都提升了受众的感知力。沉浸式产业利用前沿技术成果将文化艺术作品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维度进行再现,增进了消费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渲染了环境氛围,增强了消费者的代入感。第二,增强想象力。当观众沉浸在环境中并受到感官刺激后,沉浸式体验可以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愉悦感,让人们忘记现实,在“乌托邦”中自由畅想。第三,提升认知力。沉浸体验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

社会层面

积极健康的沉浸式体验产品与服务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019年中国沉浸式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2020年中国沉浸式产业总产值为60.5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26%。对生产者而言,国内沉浸式产业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相比北京、上海,其他城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沉浸式产业下各细分业态之间、细分业态内的项目也在不断竞争,这种竞争有助于催生更高质量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文化方面,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通过沉浸式产业丰富中华文化的数字呈现形式,让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数字时代下中国沉浸式体验的发展对策

加深多学科的交叉相融

沉浸式体验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相融,它不仅涉及前沿技术,也涉及工程领域。从产业分类来看,中国沉浸式产业有30多个细分业态,如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新媒体艺术、沉浸式综合体、沉浸式教育、沉浸式餐饮等。这些细分业态均以精品文化资源为内容支撑,以先进的科技成果为表现载体。沉浸式展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了观众在观展时的体验。Team Lab团队成员有400余人,包括数学家、数据库工程师、艺术家、CG动画师、计算机工程师、视觉设计师、互动感应专家等。Moment Factory多媒体工作室的成员有图形和动作设计师、多媒体导演、插画家、建筑师、照明设计师、音乐家、环境设计师、制片人、程序员、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等。相较于国外沉浸式产业,我国在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跨界融合上还存在不足,目前多是引进国外IP进行改造,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IP。同时,原创的高水平新媒体艺术较少,对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存在不足。鉴于此,中国要加深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原创文化创意内容与前沿科技成果相结合,依托我国现有的区域文化产业带,促进沉浸式产业的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数字时代,人才已成为发展沉浸式产业的关键要素。我国的沉浸式产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对此,有关主体要积极加强对外交流,通过将人才送往国外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推动中国沉浸式产业的发展。此外,有关主体可以依托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大城市群,发挥出人才密集、科技发达、国际化程度高、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优良的优势,形成发展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IP

目前,国内多重视沉浸式产业的硬件设备建设,而忽视对内容创新、知识产权等软件的投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沉浸式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在IP打造和内容孵化上缺乏代表性的产品。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许多文化产业从业者已经意识到这一不足,打造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沉浸式光影体验《夜上黄鹤楼》等文化产品。这些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沉浸体验项目是否能成为代表性IP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鉴于此,有关主体要通过挖掘经典文化符号打造文化IP,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IP,活化文化资源,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角度整理出IP内容生态的构建方法,以实现对更多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戏剧数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谁远谁近?
答数字
戏剧类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