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2024-03-04高波

文化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众高质量

高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现旨在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之举,对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从标准化、精准化、特色化、普及化、共享化等维度深入讨论。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因此,要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政府就要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经常性维护管理工作,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使用和运转。

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其他相關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还包括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其他相关服务,可以满足广大群众读书看报、看演出、看展览、参加文化活动等需求。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组织和推广文化活动

组织和推广文化活动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和推广文化活动,公众不仅可以欣赏和学习文化艺术,还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相关主体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化教育和普及工作

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校、社区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等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能够满足公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关主体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每个人都应该公平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这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增加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是十分必要的;加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在线图书馆和虚拟博物馆等也非常关键。此外,还应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着力消除阻碍城乡之间公共文化保障服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创造公共文化向薄弱环节倾斜的社会环境,促进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要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更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开发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等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也意味着相关主体既要重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也要创新文化表达形式。相关主体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设立文化基金等方式,为文化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相关主体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鼓励和支持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切实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过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服务形式与内容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下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策略

“标准化”打造文化服务阵地,夯实活力根基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在国家标准指导下的体现不同地方特点的标准化,其目的是要因地制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在人员培训方面,相关主体应制定一套全面的培训体系,确保所有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好地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其次,在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相关主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具有专业性和规范性。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可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再次,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标准化操作至关重要。通过对活动的预告、场地管理和后勤支持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有序地运作。

最后,客户服务的标准化是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关键。通过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投诉处理机制,可以及时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实施标准化措施,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公众的满意度,从而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精准化”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公众文化生活

在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今天,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相关主体应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对于儿童,可以策划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如互动剧场、科普展览和创意工作坊。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对于青少年,可以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编程研习营或者艺术设计工作坊。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满足青少年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能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老年人,可以开设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兴趣班。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还能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相关主体还应根据地区特色和文化背景策划一些特色文化活动,如地方民俗节庆等,以增强公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为了有效推广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还能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文化传承,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

“特色化”谋划文旅融合项目,助力文化振兴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施“特色化”战略,关键在于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相结合。这不仅可以展示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还可以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首先,可以开发以地方特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例如,建设民俗体验村,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其次,可以重建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例如,修复古建筑或举办历史展览,让游客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等,进一步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

再次,可以采取多种宣传手段,比如在社交媒体和旅游网站上发布相关内容,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特色旅游套餐,以及在地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上播放相关宣传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最后,还可以与学校和社区合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和居民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

通过实施“特色化”战略,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和吸引力,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普及化”推广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公众

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化”旨在通过广泛传播文化知识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确保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入理解。

首先,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对于学生群体,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知识。针对成人群体,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公开讲座和研讨会,同时设置问答和讨论环节,让公众深入理解文化主题。

其次,举办展览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定期在博物館和图书馆举办各种主题展览,让公众直观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导览解说服务,使公众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最后,利用媒体和数字平台进行文化知识普及。例如,制作一系列关于历史、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专题节目,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设计互动环节,邀请观众参与,通过答题学习文化知识;举办线上展览、在线比赛、文化挑战等活动,鼓励公众参与互动。

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化”策略,不仅能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还能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共享化”促进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化”策略旨在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提高服务效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资源合作,以及公私合作模式的有效运用。

首先,跨部门和跨区域资源共享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化”的重要途径。例如,不同区域的图书馆可以共享图书和数字资源,通过建立联合目录系统,使读者轻松获取各种资料。博物馆和艺术馆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共同策划大型展览或活动,集合多馆的资源和力量,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盛宴。除此之外,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PP)引入社会资本,可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例如,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化”的重要内容。比如,建立志愿者系统,鼓励社区成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或者组织社区文化活动,让居民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成为服务的提供者。

通过实施“共享化”策略,公共文化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和公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一个互联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本文深入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认识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下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策略,旨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公众高质量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公众号3月热榜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