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老年人认知衰弱可视化分析

2024-03-04王黎平黎贵湘刘嘉怡刁艳君卓瑜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3期

王黎平 黎贵湘 刘嘉怡 刁艳君 卓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1.胰腺炎中心 2.中西医结合科 3.心理卫生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卫生统计报告》,全球平均老龄化水平已达9.3%[1],意味着每10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加上近3年来COVID-19疫情的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社会的极大关注。身体衰弱和认知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2种健康问题。据研究[2-3]显示,老年人身体衰弱的患病率为18%~47.2%,而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5.5%~42%[4-5]。二者容易造成大量不良影响,如基本生活能力降低、医疗保健服务使用增加、患者发病和死亡等风险增加[6]。2013年,国际老年/老年病学协会(IAGG)和国际营养衰老学会(IANA)将“认知衰弱”定义为有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且没有明确的痴呆症临床诊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7]。越来越多的研究[8-9]表明,认知衰弱相较衰弱或认知障碍,在预测老年人的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残疾、痴呆和其他不良健康结果方面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认知衰弱具有可逆性,如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恢复到身体健康和(或)认知功能正常的状态[10]。为了深入了解该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热点、演变过程等,本研究将纳入的文献,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简明、直观的图像并进行讨论总结,以便选择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认知衰弱,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为认知衰弱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与检索以“认知衰弱、老年、老年人”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以“cognitive frailty、old age、old、older、elder、aged”等为主题词,检索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语种为中、英文。共检索到Web of Science 4 056篇,知网285篇,排除会议论文、书籍、新闻等文献类型,阅读标题、摘要及正文,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共纳入Web of Science(国际)177篇,中国知网(国外)112篇,共289篇。

1.2文献分析使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6.1.R6进行文献梳理,分别以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作为节点生成图谱,关键词聚类分析选择对数似然率LLR算法,并与研究员交换意见,讨论分析。

2 结果

2.1发文量趋势自2013年“认知衰弱”概念被国际组织首次定义以来,国际发文量大致呈上升趋势。我国从2018年开始,有相关研究者关注该领域,年发文量逐步攀升,于2021年超过国际发文量,达到40篇,国内外老年人认知衰弱发文量,见图1。

图1 国内外老年人认知衰弱发文量

2.2核心力量分析国外发文量前3位作者为Shahar(马来西亚)、Hidenori(日本)、Panza(意大利),各7篇;国内发文量前3位作者为刘玥婷5篇,毛靖4篇,李节4篇。国外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共14篇,机构中心度为0;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各4篇,机构中心度为0。Web of Science分析显示,国家发文量前3分别为中国54篇(中心度0.01),美国35篇(中心度0.63),日本24篇(中心度0.05),中心度数值越大,代表其合作越密切。

2.3 关键词分析

2.3.1高频词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概括,纳入文献合并后的关键词频次,一定程度反映了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频次越高热度越大。排除主题词“cognitive frailty,older adults,older people,认知衰弱、老年、老年人”合并近义词“cognitive impairment,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为“cognitive impairment”,合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析”为“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国内外高频关键词统计,见表1和表2。关键词中心性的值大小与其在图谱结构中的重要性成正比。国内外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和图3。

表1 国外高频关键词(Web of Science)

表2 国内高频关键词(知网)

图2 国外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3 国内关键词共现图谱

2.3.2关键词聚类 基于国内外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见图4和图5。国外文献聚类Q值为0.549 8,S值为0.781 9,国内文献聚类Q值为0.657 1,S值为0.899 5表明两者的聚类结果有效,聚类结果,见表3。

表3 国内外关键词聚类组

图5 国内关键词聚类图谱

2.3.3关键词突现分析 短期内关键词在相关文献中频次出现急剧增加的现象,能够反应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国内外纳入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见图6和图7。国内研究大致呈现3个阶段:对认知衰弱的基础研究,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并发症与影响因素。国外则对认知衰弱的基础研究时间较长,长达4年,后期逐步向疾病的风险影响,疾病预防发展。

图6 国外关键词突现图

图7 国内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3.1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国际上看,自2013年“认知衰弱”相关概念被定义、传播以来,发文量总体成锯齿状上升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及作者均来自日本,且日本也是发文量前3的国家。这也进一步表明,认知衰弱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日本,已受到较多学者关注,其科研成果值得深入学习与交流。虽然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2018年知网数据库才开始收录相关领域文献,但从Web of Science统计发现,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一,说明我国学者倾向于向国际上相关领域期刊投稿,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及交流。但从2021年开始,知网数据库年发文量超过Web of Science,表明国内该领域也开始逐步发展。

3.2国内外研究热点分析

3.2.1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患病率及不良影响 据报道,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全球患病率约为1.0%~9.8%[11],而基于临床的研究中,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患病率约为10.7%~40.0%[12]。可能由于住院老年人躯体活动不足,营养状况较差,社会交流减少而易出现孤独、抑郁,又因疾病因素,可能引起躯体衰弱及认知障碍[13]。认知衰弱容易引起老年人的不良结局,包括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跌倒、残疾、痴呆(特别是血管性痴呆)、再住院、死亡等[14]多种不良健康结局风险。认知衰弱老年人发生不良结局的概率相较于衰弱或认知障碍老年人显著增加[8,10],死亡风险增加了5倍,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了12倍[15],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提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现象,做到积极筛查、评估,制定和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老年人认知衰弱带来的不良结局。

3.2.2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病机制 肌少症是指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量减少、肌力减退和(或)躯体活动能力下降的综合征,是躯体衰弱发生机制的核心要素[16]。研究[17-20]发现,肌少症与认知衰弱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包括激素水平改变、miRNAs、细胞衰老、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和氧化应激。例如炎性因子的升高,可能导致认知衰弱患者肌肉分解代谢增加[21],并作为分子递质间接诱导细胞衰老[22],影响肌肉再生,进而造成骨骼肌系统的损害而形成肌少症。慢性炎症状态下,炎性细胞通过血脑屏障将炎症因子释放到脑组织,改变大脑血流量导致脑功能连接变化,从而导致运动或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损伤[23]。氧化应激的增加将触发骨骼肌中线粒体信号转导功能异常[24],加速氧化产物的堆积,造成骨骼肌的损伤、退化以及肌肉萎缩[25],并促使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使脑内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生有毒的氧化产物,损伤和杀死神经元最终对大脑完整性造成损害,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6]。因此,肌少症与认知衰弱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2.3老年人认知衰弱与共病的关系 已有研究[27]表明,罹患的疾病种类越多,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越高。共病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功能缺失、用药、卧床时间增加等情况,进而导致衰弱;相反,衰弱患者又易患有多种疾病,二者存在很大程度的叠加且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28]。多项研究显示:老年共病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病率为15.9%~43.7%[13,29-30],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较为常见[31]。

高血压患者比普通人群认知衰弱的发病率高,可能与高血压造成的血栓或心脏血流输出减少、脑血流灌注失衡、β淀粉样蛋白沉积、脑白质与灰质的损伤[32],进而导致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刘泳秀等[33]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生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且糖尿病与认知衰弱显著相关。长期反复高血糖或低血糖状态可能会造成血脑屏障功能的损害,更多抗体与炎性分子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细胞,导致相应区域的脑功能受损等[34],从而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生。同时,高血压与糖尿病,都能够造成肌肉功能损伤,促进肌少症的发生,增加身体衰弱的发生风险[35]。药物不良反应容易随着患者共病数量、用药种类增多而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躯体功能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促进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生,并形成恶性循环[13]。

3.2.4老年人认知衰弱相关影响因素 抑郁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疾病[36],管丽娟等[37]调查显示,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共病患者约占40.18%,且抑郁程度不一。抑郁易导致老年人出现疲乏、日常活动量减少、大脑处理速度与注意力下降等多维度的认知功能受损,增加认知衰弱和肌少症发生的风险[29,38]。同时,患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更易出现负性情绪[39],减少社会活动,进而导致食欲下降,饮食习惯改变,营养摄入不足等,增加了身体衰弱的风险,而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E等容易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40]。因此,我们应及时评估老年人的虚弱状态,针对老年人抑郁、营养不良等现象制定干预措施,预防或改善认知衰弱。

3.3研究趋势分析结合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关键词聚类与突现图,可将认知衰弱的发展趋势归纳如下。

3.3.1老年人认知衰弱的评估 目前国内外对认知衰弱评估的主要内容为认知功能与躯体衰弱状况。评估量表较多,最常使用的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的组合。国内外对于认知衰弱的研究评估多为问卷类,适用范围较广,但其适用场景等并未统一,从而影响了认知衰弱评估的标准化和可比性[41]。Mantovani等[42]提出了临床环境下认知衰弱评估的多维度模型。Shimada等[43]在社区老年人调查中,以肌无力情况与行进速度等评估躯体衰弱,以注意力、大脑处理速度等评估认知功能,发现该模型评估的认知衰弱能够较好的预测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44]。他们为认知衰弱在不同场景的筛查提供了新思路。而面对我国的老龄化国情,我们应对认知衰弱评估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研发适合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等多场景适用的评估工具。同时,可联合多学科对老年人认知衰弱进行干预,为我国健康老龄化提供实践和理论支撑。

3.3.2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干预 (1)饮食干预推荐给予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炎症反应,降低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改善衰弱状态[45]。国内对认知衰弱的老年人饮食干预的研究较少,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饮食习惯,气候差异各不相同,可以因地制宜,更加细致的进行饮食干预研究。(2)抑郁等精神状态与认知衰弱也存在密切关系,两者往往共存并相互影响。应当鼓励老人积极开展日常活动,勤与他人交流,融入集体和社会,帮助老年人改变对衰弱的消极看法,缓解抑郁症状,从而改善认知衰弱状态。(3)锻炼能够调节大脑功能,促进部分神经因子的表达,改善认知功能[46],还能调节骨骼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延缓衰弱的发生,从而减轻认知衰弱[13]。叶钰[47]研究发现,规律性的八段锦运动可以行气活血、宁神定志、内养脏腑、外练身形,同时减少其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老年人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这提示中国传统运动是该领域值得探索的方向,其运动形式、程度、时长等可以进一步细化研究,我们应当积极将其发扬光大,焕发时代新色彩。未来可针对中国特色干预措施进行探索,例如结合本地老年人饮食习惯、生活规律与传统中医疗法与功法,研发多学科、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尽力改善老年人认知衰弱,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4 小结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对老年人认知衰弱国内外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可以发现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度正逐渐上升,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后劲十足。未来,我国学者可以对认知衰弱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也可以从中医角度,结合中国地域饮食、传统运动等,对改善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与院校、国际机构合作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受限于研究条件,本研究仅对Web of Science和知网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未检索国内外其他数据库。但最终纳入的文献数量充足,Web of Science纳入的文献最早为2013年,与“认知衰弱”的概念确立时间一致,检索的数据库亦为国内外典型数据库,能真实的反应出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