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改革

2024-03-04俞炜于程吴梁玉沈超群刘向东张程宾

科技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成果导向培养体系

俞炜 于程 吴梁玉 沈超群 刘向东 张程宾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是培养兼具工程实践经验及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本文阐述了能源动力类专业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以产出导向理念为核心,从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对能源动力专业产教融合改革开展分析,构建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以及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成果导向;培养体系;工程实践

目前,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已经发布,并且全球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从结构、模式、理念、质量、体系方面所改革的培养体系,为培养较好适应当前科技革命与就业形势的新工科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1] 。新工科的典型特征为新的技术、产业、业态和模式,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对打通教育、人才、创新、产业之间的有效链接起着重要作用,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师资队伍、协同资源配置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是当代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23] 。而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注重学生的培养结果,明确了以学生学习后所获得的成果为核心,教学过程的制定和实施始终贯彻以学生毕业要求以及高质量就业的达成为中心。将以往以教育过程为主导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成果及毕业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采用中心为学生,毕业要求与就业质量为导向的OBE理念,有利于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改革。

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在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持续推进,秉持OBE理念的产教融合体系已广泛运用于人才培养[4] 。产教融合与OBE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是高度契合且相辅相成的,具体表现为:两者均注重当前及未来就业市场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以此要求来改进和更新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使得所培养的人才与就业环境相适应,达到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时监测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持续升级和完善高校与企业对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软硬件支持,使学生不局限于课堂理论学习而深入参与类就业状态的实践;注重制定和实施针对产教融合项目的保障制度与措施,推进专业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5] 。将OBE理念与产教融合有机结合,对传统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产教融合的结果产出导向性,这对提高人才社会适应性,脱离大学象牙塔,促进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6] 。本文以能源动力类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OBE理念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改革的探索。

一、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能源动力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滞后

传统能源动力类专业将授课重点放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与课程设计,校内与校外实践环节明显偏少。有些院校为数不多的实践环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是浮于形式和流于表面,有些院校则将专业实践课设置在毕业季,学生在此期间忙于考研、实习和求职,无过多时间和心思投入实践课程。因此,现有的侧重理论教学且配以部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的培养体系,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以适应就业市场和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产教融合的观念和模式不成熟

产教融合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价值诉求与核心关注点均不同。公益性高等院校和营利性企业之间的不同性质导致利益相悖。对于高校,其参与校企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较高,却受限于校企双方对接不畅通;有些高校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在产教融合发展道路上停滞不前,安于现状;而有的企业对于产教融合存在诸多顾虑,顾忌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企业运转与经济效益。产教融合合作企业大都是高新产业企业,运行机制灵活、效率高,在具体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些不同步,例如高校复杂且耗时的审批过程等,会导致合作推进缓慢、缺乏时效性。有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即使已建立并投入运行,也只是止步于框架协议或挂牌挂名,学生在企业只是走马观花,并未真正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企业兼职教师也只在高校履行个别课程的义务,没有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的作用。因此,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和深挖细节。

(三)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匮乏

从师资力量来看,高校师资队伍是产教融合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也是产教融合顺利进行最重要的保障。目前高校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深度远在工程实践经验及能力之上,这使得高校中具有深厚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均不足。此外,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有所提高,这就会挤压高校教师的科研与备课时间,而待遇却没有明显提高。此外,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偏少,从而导致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费缺乏,而有些实践课程工作量认定相较于理论课程更是减半。因此,高校缺乏对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这使广大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二、改革理念与目标

以OBE理念為根本基础制订本科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底层逻辑,在企业专家、用人单位、高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下重新构建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打通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效衔接,防止两者之间出现供需错位,实现向就业市场输出高质量能源动力类人才。

以就业市场大环境为重要背景,吸收汲取合作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和方法,通过高效合作链接,把行业高新技术、高端装备、技术团队、骨干力量、项目资源、培训体系和管理体系引入高校实践教学,通过高校教师担任企业顾问或挂职以及企业骨干担任高校校外导师,使得高校和企业均能共享高校专业发展与行业前沿同步更新的技术。

高校依据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联合企业共建校企实践基地。基于学生所处年级,依托高校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企业专家的工程实践经验开展实践活动,结合实践基地内的工程实践项目,在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达成给学生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及实践目标。通过校内实践课程与校外基地实践,使得学生掌握和拓展有关现有及未来能源动力技术方面的知识。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需将目光投放到具有高水平实践技能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培养之上。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交流,高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企业专家进入高校培训教师实践技能。高校为“双师型”师资队伍配套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以此建设一支兼具深厚专业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改革方法与策略

以贯彻OBE理念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为中心,拟建立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以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的教育目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建立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机制

首先贯彻OBE理念,以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确立产教融合课程的制定方向。在充分考虑专业定位、行业技术发展、专业优势及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改革能源动力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四部分,即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邀请企业工程师及研发人员深度参与源动力类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和实践课程建设,并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更新和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整个课程体系可持续更新。根据学院有关政策,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共建的產教融合课程教研室,构建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及产教融合课程的全方位课程。由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共同设计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包含真实操作加虚拟仿真的双模块,由企业和高校的双导师共同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校外导师全面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专业基础,对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进行指导。经由实践课程培训,使得学生深入接触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工艺,优化已有专业知识,提升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建设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将产教融合与OBE理念有机结合,建设先进的OBE实践基地模式,其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以生产导向为目的,结合产教融合思路,脱离传统能源动力实践课程理念,搭建符合工程认证的实践模式。根据校企的共同需求,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内,企业专家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工程实践课题,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基础,在教师建议下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认领课题。通过学校实践课程和基地实践完成课题,通过项目课题形式,使得学生了解企业技术,接触生产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由于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大多来源于行业一线企业,这种企业环境对学生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由此这些关键能力的优化也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同时对于学生升学读研也是一种工程眼界的拓宽。产教融合基地可深化学生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型企业生产管理体系的认识,加强学生团队协作与项目工程管理能力。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政府牵头,政府、高校、企业共同为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对接与协调校企之间的合作,协调资源分配,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和制度,发挥主管监督作用,由此充分保障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运行。

(三)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课程教学不仅需要依靠实践课程与实践基地,还需要配备对应的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其建设框架如图3所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提升高校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这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为教师营造相应的学习与深造机会。高校定期安排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通过深度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提高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高校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开展实践技能培训讲座,讲解工程实践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全流程。高校应建立照顾实践教学教师的激励政策并予以落实,例如,给予教师实践培训与教学相应的工作量认定及经济补助,给予职称评选上的政策性照顾,在教学监督与考察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纳入考核指标。通过扶持政策和监督考核,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热情,加快打造一流的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结语

(1)构建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动力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为宗旨,实践教学中始终遵循“以教学产出导向为原则、以企业需要为主体”的OBE理念,鼓励学生职业化发展。

(2)基于当前就业市场对能源动力类人才的需求,邀请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以OBE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生能力、兴趣及所处阶段,学生依托专业教师良好的理论基础及企业工程师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其工程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双师型”师资培训,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锻炼,高校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高校建立合理的实践培训与教学的奖励与考核机制,从这几方面对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与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

(4)政府可为产教融合项目提供一定的经费与政策支持,满足高校在购置实践教学设备以及教师培训的资金需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对建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扶持,减轻合作企业对产教融合影响经济效益的顾虑。

参考文献:

[1]汤苗苗,郝思鹏.基于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认证协同驱动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探讨[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2(7):8386.

[2]冀宏,张扬,朱益波,等.产教融合课程的理路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行业课程建设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7076.

[3]武时会,吴绍锋,强华.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机械专业工程训练体系构建与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8):232234.

[4]何茂刚,张颖,刘向阳.OBE教育模式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01):121123.

[5]李磊.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OBE理念[J].中国高校科技,2021(8):7074.

[6]王海明,曾令艳,宋彦萍,等.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实验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172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3010 065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904453074457、220904738071304、220604738100834)、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NSJZW2021Y13)

作者简介:俞炜(1988— ),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成果导向培养体系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