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品新说 集“难”成诗 道尽情怨

2024-03-04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24年2期
关键词:赵之谦南城俚语

胡西林

这件《集俗谚七字句》行书扇页为赵之谦入赣后所作,确切地说,是他入赣后二任知县届满,即将从奉新复归南昌继续候补的闲暇期间所作。时在壬午(光绪八年,即1882年)八月,赵之谦54岁。

赵之谦江西谋事1 2 年,前6 年在省志局编辑《江西通志》,后6 年前后三次候补待缺,也就是在省城南昌等待知县空缺。候补的时间不一,有缺才能补,缺又有肥瘦之分,赵之谦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就是肥缺,下等则在穷乡僻壤,虽然有俸银,届满离任时往往所剩无几,有些地方甚至连署所用房都要从俸银中自掏腰包来租赁。

清 赵之谦《集俗谚七字句》行书扇页

奉新当然不是上缺,但是也算不得下缺。这一年的农历六月廿三日,赵之谦在致友人伯循的信中说:“此次歇手(指奉新任),较鄱阳稍善,可得两年口粮。无能归计,再侯一年轮委,轮委后,虽一文不存,亦必走矣。”其实,鄱阳、奉新、南城三任知县都是中下缺,苦差事,加之诸多家事累赘让他烦恼,所以任职江西期间常常心情不好。

当时,赵之谦在署所等待与新任交接。交接原本大概在六七月间进行,但因七月初广东主考要过境奉新,作为知县是要做接待的,接待就要花费开销,赵之谦估计大约要三百金。他当然希望继任早日到位,继任到位,接待任务就是继任的事了。但是继任也精明,虽然还没有接任,广东主考过境奉新的事他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不急于交接。

继任姓蒋,年近七旬,赵之谦谑称其“蒋门神”。“蒋门神”候得此缺乃“以女易得”(赵之谦致友人信中语),也就是用嫁女儿作为交换,得此一缺多么不易,可见晚清官场的腐败。而对于“蒋门神”不会在广东主考过境前来办交接,赵之谦

在与朋友的通信中早就做出预判,料其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不会办理交接(见壬午六月廿三日赵致伯循信)。他料中了,这时已经是农历八月,接待的事早已完成,赵之谦还在等待交接。这天趁空闲他信手拈笔,看似打发辰光,其实是发牢骚,释放情绪。且读释文:千般道路万般难,请客容易款客难。说时容易做时难,做官容易发财难。朝内无人莫做官,你自容易我自难。识得秤来没肉卖,天下无如吃饭难。集俗谚七字句得十余章,意有未尽,复成此,仿独木桥体。壬午八月,头痛初愈,左耳尚聋,静坐无事,案有旧箑,戏书其上。所谓一尺还他十寸,八两原是半斤也。憨寮。

牢骚归牢骚,字却写得收放自如,从容不迫,到底是大家手笔。而笔者更关心的是这帧扇页的内容,在笔者看来,连同跋文在内百十数字看点有二:其一,诗歌语言直接地气;其二,跋文透露了赵之谦晚年的身体状况。

先说第一点。这是以俗谚集成的诗歌。集俗谚为诗歌对于赵之谦来说并不费力,甚至可以说张口即来,他的存世诗歌中有多首就是集自俗谚,俗谚则出自其家乡绍兴一带的越人俚语。由此可见赵之谦对家乡民间话语的关注和了然程度。绍兴古为山阴、会稽,是春秋时越国的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土壤肥沃,反映在语言上,包括俗谚俚语在内的绍兴民间话语自古生动丰富。这是绍兴地域文化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有营养,滋润人,尤其滋润文人和艺术家。

举一例——徐渭。徐渭是绍兴人,明代大才子,他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但是他的成就绝不仅限于书画艺术,他还是著名的戏剧家和语言大师,其戏剧代表作《四声猿》中的一些台词对白就是提炼于绍兴的民间话语和俗谚俚语。

再者,绍兴地区流传着许多与徐文长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诙谐幽默,虽然它们并不一定全部发生在徐文长身上,但是通过绍兴民间话语和俗谚俚语传达的智慧确实与徐文长的越人秉性相符。徐渭是绍兴民间俗谚俚语的受益者,也是传播者。

赵之谦生于绍兴、长于绍兴,这片文化沃土同样滋润了他,他骨子里满满都是越人智慧和脾性。所以當他在署所等待交接打发辰光的时候,牢骚与情绪借由绍兴人的俗谚俚语迸发为诗,写得轻松是一目了然的,关键在于他的牢骚源自生活,接着地气。笔者以为,那些俗谚俚语是晚清社会的世态怨情,是赵之谦笔下的现实主义诗作。

而他对绍兴民间俗谚俚语的了然并不止于此,书此扇页是在他一气写下十余章(首)七字句谚语后(各章内容在致友人的信中悉数全录),因为兴犹未尽而以“独木桥体”再作遣兴,腹笥文章,可窥一斑。何谓“独木桥体”?“独木桥体”是古体诗词中通首以同一字作韵的诗歌载体,赵之谦集“难”成诗,句句谚语,这固然因为绍兴民间俗谚俚语丰富发达,他谙熟如此更是应该大大点赞的!

再说第二点。赵之谦生于道光九年(1 8 2 9 年)七月初九日,卒于光绪十年(18 8 4年)十月初一日,满打满算阳寿仅得55岁又三月。奈何老天如此无情,大才未得大命,惜乎哀哉!若作回望,他的一生以前后期分,4 4岁入赣,江西12年尤其后6 年最为伤人,客观上为衙务所累,主观上受“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所囿,加之生活困顿,家事忧心,不仅创作受到极大牵制,日常生活同样不尽如人意。呜呼!才华如斯之学人艺术家,本应以更大成就彰显艺术史,如此便受牵绊了。在笔者看来,他是近代艺术史上最让人惋惜的一位艺术家。

清 赵之谦篆刻“为五斗米折腰”边跋:㧑叔戏反陶彭泽语以自况。

赵之谦奉新任上为潘祖荫刻“赐兰堂”,这是赵之谦一生所刻最后的印章。边跋: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此为潘大司寇纪皇太后特颁天藻,以志殊荣,敬勒斯石。之谦。

他的离世当然不是正常死亡,是疾病叠加愁劳夺走了生命。他本患有肺疾,在与家人友人的通信中多次谈及相关情况。大约离任奉新一年零两个月的时候,他第三次获委任,署理江西南城。南城在江西中东部,古临川以东近武夷山一带,当年其地贫困,悍民逞凶滋事甚于鄱阳奉新。这是下缺,得此委署出乎赵之谦的意料,依之前的设定他是不会赴任的。光绪八年八月廿九日致友人信云:“…… 轮委遇苦缺,则弃之以走,可得不赔者再敷衍一年。”

“可得不赔者再敷衍一年”,这样的话出自赵之谦之口是下限了。做官如做生意,他早已没了寄托,哪里还是如其初衷为成就“ 父母生我之意”!所以,在这封信中他接着说道:“弄到盘缠,亦决计引疚归去矣。老天断无清明之日,何必因卧阴霾待霜雪耶……”晚清官场种种怪现象他看得分明。一个多月后,在与另一位友人的通信中他又一次谈及轮委的事:“……弟自交代清楚,尚可轮署一次,看是何地,劣则急退,否则再作牛马一年,决计归矣。”但其运已悖,又涉及人情世故,所以尽管有设定,终未坚持,最终他还是赴任了。

而正是这一次赴任,赵之谦身心俱疲,累倒了。倒在他前面的,是伴其入赣的继配陈氏,三月十七日,陈氏在赵之谦赴任南城不到半年因病殁于南城署舍,年仅30岁,膝下幼女刚过1岁。

赵之谦奉新任上绘赠友人《墨梅图》

对此赵之谦心里是有所准备的,因为继室患疾已有时日,医家诊视“内子病势日危,论脉象当在夏至,诊病形则朝不保暮,现已刻刻担心。”(致觉轩札)但终于撒手对他的打击依然很大。他还要署理衙务,当时又正值童考(明清两代取得生员即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或小试。应考者无论年龄大小,均称童生,或称儒童、文童。童考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三年考试两次,分别为岁考和科考),而南城童考是有闹事传统的,这一年童考闹事更是规模空前,连同看热闹的在内有数千人之众,为首者甚至哄煽群眾闹署……赵之谦虽在悲伤中,不畏不避,果断平息事端。

可是一事刚平,诸事接踵而至。其时法国军舰两度在福建犯海,左宗棠奉命钦差督办军务,征兵转饷取道江西,南城为过境之地。赵之谦为此大忙,而就在这时候,“不知何处谣言,有南城百姓与教堂为难事,奉札查问……”(致友人札),还有乡民争讼墓地案等等,一桩接一桩,交互叠加,复杂难办。他秉性认真,倾心尽力,还要处理文稿简牍,复信、注疏、作跋……终于身心俱疲,旧疾加重,十月初一日肺气肿哮喘病发,赵之谦卒于南城署所。

怎不让人叹息啊!如此艺术天才殁于颓世苦差,等于非命!而笔者之叹息,是责老天不公,既然给了人家大把才华,怎么才用一半就收回去了?

但这并不是笔者读《集俗谚七字句》行书扇页起心札记的全部原因,笔者起心作此札记还因为扇页跋语中“头痛初愈,左耳尚聋”八个字。换言之,赵之谦命不假年,肺气肿哮喘病固然是直接原因,可是除此之外,平日里他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有,“头痛初愈,左耳尚聋”就是。笔者非医家,不知道这是什么病症,但笔者相信这一定是病症,八个字里有信息。这也是他的常病,刚到南城,继室已处于垂危状态,赵之谦因为过度疲劳也发病了,症状也是头痛耳聋。其致家人信云“……前月末,旧疾复作,左耳忽闭……”左耳忽闭就是左耳忽聋,这个时候左耳忽闭的唯一好处是“免闻外事,却亦清静”(致家人书),因为此时正有讼事要他这位“县太爷”断案,如此便“不能听讼,只可请假”了(致家人书)。但这顽疾时重时轻,久久不愈,最终他殁于肺气肿哮喘病,这顽疾应该是并发催命的。

请教读者中的医家朋友,笔者这“诊断”有无道理?如果赵之谦注意预防并积极治疗,是否不致命殒55岁又三月?可惜啊,如果命作加持,添寿10年、20年,赵之谦一定会触碰他的艺术天花板的……不聊了,且以张公束(鸣珂)《挽赵之谦联》止笔者此番札记:

西汉文章,北朝书法;南城仙吏,东浙通人。

赵之谦赴任奉新前得闲,以应好友觉轩五年前之索,临郑僖伯白驹谷题字。

猜你喜欢

赵之谦南城俚语
赵之谦咸丰时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南城秋意
赵之谦:用篆刻记录刻骨铭心的爱
赵之谦书法篆刻专题
怪少女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