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2024-03-04周振国
周振国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主要经济形式,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我国农村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乡村建设、乡村文明得到极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对农村资源要素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与当地政府、企业等高度互动,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对此,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展开分析,从多角度出发,促进农村集体产业信息化、良性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农村集体经济;资源管理;人才工程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导致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扩大,同时,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严重阻碍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与传统农村经济模式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以农民为中心,组织科学的管理架构,充分挖掘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农民以及经济的共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能够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为实现农村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相关人员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济变革战略目标。
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经营期间,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人员通过培育农村特色产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外部资本,能够形成农村产业品牌,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下,农村产权逐渐受到改革,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产业的不断完善不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够直接推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集体经济能够良好完善农村治理架构,实现对集体资源的确权。通过将经营资产实施产权量化,制定相关经济组织章程,提高决策民主性的同时,强化管理效果。另外,新型农村经济直接增加居民经济收入,良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在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增强农民居住以及生活的幸福指数,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活条件[1]。
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主要发展措施
2.1 树立新型经济观念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在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无法实现快速、稳定进步,这主要是由于思想认知方面的不足。从村干部角度出发,作为乡村经济的直接引领者,需转变自身陈旧观念,树立新型经济观念。在日常工作中,需结合乡村实际情况,优化基层干部配置。以业务能力、责任心等因素为指标,结合管理经验有效筛选人才,使其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实现良好经营,则需要带头人具有正确的发展观,并且在制定重大决策时能够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从内心提升对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知。针对政府部门而言,为强化集体经济经营质量,需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大宣传进而良好提升农民乡村振兴意识,使其形成共同富裕共识。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水平,为集体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期间,需充分发挥党建对经济活动的引领以及促进作用,以建设村领导班子为重点,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相关人员可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为村班子选取能干事、文化高、年纪轻且受群众信赖的党员,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开拓进取精神,为农村集体经济的进步助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领导人员需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结合实际需求更新并优化干部思想观念。通过积极组织外出考察活动,提高眼界的同时学习先进、成功经验,提升集体经济的建设能力。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增强村班子对经济的能动作用,结合当地产业优势,进行总体规划,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案,提升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实施“一村一品”的经营方式与战略,积极吸取农民的意见,强化民主决策能力的同时,使其为经济管理出谋划策,增进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2]。
2.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为贯彻落实新型集体经济建设目标,需加大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视,将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中。相关人员需不断强化目标考核,针对村干部新型集体经济情况制定考核细则,同时,结合具体经营需求与标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其自身激励价值,将其作为村干部任用的主要条件。在具体操作中,可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情况与村干部劳动报酬相联系,针对其中具有一定贡献或者经济建設反响较好的村干部适当给予表彰。从激励角度出发,可以对其进行物质奖励、表彰、职位提拔等。针对没有顺利完成经济建设指标的村集体,可制定处罚措施,例如,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转变农村经济观念,使其积极、主动探索集体经济新模式,实现乡村伟大振兴。
2.4 全面抓好资源管理
为增强资源整合质量,需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方方面面的管理。管理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资源清理工作,针对集体资源滥用的情况进行全面处理,部分单位或者个人往往未经合法程序使用集体资源,针对此类情况需对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在规范时间内进行清退。在此基础上,村集体可重新规划资源利用方案,对资源进行重新评估之后实施公开招投标。例如,在育种领域,农业经济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为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农户更加注重对土体的可使用面积。对此,为实现统筹管理的目标,可建立代表集体经营机制,准确捕捉农产品信息的同时,规范买卖活动,良好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在现代化经济模式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是以一户一田为主,针对部分有长远规划的农民而言,可将不愿继续种地农民的土地实施收集,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强化资源配置,充分解决土地管理分散的问题[3]。
2.5 全面实施人才工程
高质量人才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基础,相关人员应加大重视,切实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在现代化背景下,需建立新型组织领导班子,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管理。为实现可持续化管理,对村干部自身的经验以及声望进行考察,同时,注重教育培训,加强对管理者以及经营者的培训,使其提升自身经济建设能力。针对管理人员而言,建设具有创业能力以及担当精神的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干部薪酬激励机制,规范薪酬结构以及发放流程,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干群关系。另外,需做好运营团队的建设工作,组织人才引进工作,辅之本土人才培养,促进集体经济产业的进一步扩展。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发挥企业聚集优势创办生产基地,有效实现招商引才目标的同时,促进产业导流回村。
2.6 合理选择经济类型
2.6.1 投资型集体经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人员可结合内部情况,综合分析资源要素的经营模式,投资型集体经济主要是以政府或者社会资本为主导,实际经營风险较低,从根本上来说,属于外生发展模式。在经营期间,对财政转移性支出进行优化,使其顺利转化为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针对可开发资源匮乏且无法实现内生建设的农村较为适用,充分解决其人才匮缺的问题,在该经济模式下可以避免直接遭遇市场经营风险。但是,受经济模式的影响,政府对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管理较为严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因此,为实现长远经营目标,在应用该经济模式时需设置集体股,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比例,为实现再生产目标奠定基础。不仅增加农民实际收入,还能够强化村集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加强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2.6.2 服务型集体经济
现阶段,在农村经济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分工逐渐趋向专业化,为充分满足农民生产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相关人员需选择服务型集体经济模式,借助村集体的优势与作用,使其积极协调政府、村民之间的关系,以便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综合管理政策扶持资源,顺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而增强村民生产性服务水平。在该经济模式下,需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其应有的权益。根据具体需求,在利用政府资金成立农机合作社的背景下,则可允许村民进行入股,采取资金或者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按劳分配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服务型集体经济能够实现土地规模化管理,同时依靠代种、代耕等多项服务工作增加农民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内外部资源高度整合的同时,强化经济建设能力。较为适用于缺乏经营性资产的农村,使其不用直面市场经营风险,避免被市场淘汰[4]。
2.6.3 租赁型集体经济
租赁型经济与投资型经济具有一定相似性,其属于内生管理模式,主要采取股份制改革的方式,将农民与集体资产利益相关联,把集体资产按照股份制度将其量化到个人,切实盘活集体资产。应用集体+农户的管理模式,虽然该种经济模式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但是,其良好展开需建立在高质量经济水平之上,并且受社会情况、经济模式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相关人员在选择农村集体经济类型时,需综合考量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各个集体经济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深化经济模式与乡村情况的契合性。如果农村区位条件较好,则可积极改善基础设施,针对景观或者文化深入挖掘,应用文旅+租赁的模式,进一步激发新型集体经济的创造性,在发挥农村特色文化的同时,为乡村伟大振兴提供保障。
2.6.4 经营型集体经济
经营性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该种经济模式主要是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在立足于本地优势的基础上,以村集体为核心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在实施期间,需对种植、畜牧以及渔业等多方面产业进行开发生产,同时,基于产业振兴角度出发,促进农村各类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以集约化经济为目标,促进农业种养经济模式转变为农产品加工流通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特色旅游,结合乡村绿色资源以及文化特征,探索适宜性的发展路径,例如,民俗康养、田园养生等。该种经济模式需要直接面对市场风险,相关人员在具体操作期间需以本地为主,将各个利益团体有机结合,增强风险抵御能力[5]。
2.7 推动经济数字化改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基础庞大且规模大的特点,要想实现集体经济的良好经营,促进资本与产业的精准对接,相关人员需积极推进集体经济数字化改革。现阶段,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技术依赖较大,在良好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农民自身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结合数字化发展模式,村集体需转变经营方式,将闲置资源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折换,同时,对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将其顺利转化为资产,扩大财富积累。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投资公司实现股份制度向合伙制度的有效改革。在有效保证资产安全的同时,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另外,数字化改革能够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的需求,并且实现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良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产风险,通过建设数字化交易平台,满足企业与资本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智能匹配方案,实现双赢目标。
2.8 提高政府财政保障效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需不断加强对村集体的财政补贴,提升村集体承担能力。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在经营期间,社会负担过重,通过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模式,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机制,实现对资金的统筹分配。从土地供给角度出发,可积极鼓励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类型,将其顺利开发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采取出租以及合作的方式,逐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其全面盘活宅基地以及农用房。结合优质项目需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增加对其他闲置房产的带动作用,进而良好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综合考量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对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例如,贷款担保、降低利率等。
2.9 完善集体经济利益分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增加集体资产,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经营成果人民共享的思想理念。政府部门需出台相关政策,确保集体经济的经营成果能够分配给农民,定期开展核资工作,确保共享经济权责分配的合理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共享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完善集体经济利益的分配情况,以村集体经济利益为核心,提高资金共享水平,通过将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学生建立制度、临时救助等方面,科学制定分配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收入水平。建立乡村治理基金,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增强农民凝聚力的同时,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牢固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进一步培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需树立新型经济观念,强化党建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抓好资源管理、实施人才工程、合理选择经济类型、提高政府财政保障效果、完善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屈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0):223.
[2] 高强,崔文超.从封闭到开放: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5):2-12.
[3] 钟真,廖雪倩,陈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经营路径选择:自主经营还是合作经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5):13-25.
[4] 李晓.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评江西教育出版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9):214.
[5] 刘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逻辑与路径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23,37(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