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策略研究
2024-03-03魏会廷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技术赋能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在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2023BJY041)
作者简介:魏会廷(1980—),男,河南漯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
摘 要:高素质农民培训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很多地区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设置,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开放与共享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源,构建虚拟实验室,完善培训的成果评价与反馈体系,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效果,促进我国“三农”事业向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技术赋能;农民;培训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2019年正式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指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高素质农民。
目前,很多地区对于高素质农民培训比较重视,但仍存在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农民参与性较低等问题,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网络学习平台和资源开展数字化学习培训引起广泛关注,亟须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意义
(一)优化农民教育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即“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農业从业者”。2020年,国家又将新型职业农民表述为高素质农民。河南省职业农民常被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
数字化学习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资源、数字平台和数字工具开展的学习活动。其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广泛性、交互性、个性化等。通过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共享网络数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采用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培训,有助于农民节约学习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果。
(二)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可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丰富的案例资源和视频资源,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很多地区在开展培训过程中,首先利用网络调查问卷,了解农民最关心、最想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培训中加强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培训结束后,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有助于与专家的沟通联系
数字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农民与专家进行线上交流与讨论,参加专家的直播课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目前,网络直播、网络会议、网络视频通话在人们生活中迅速普及,微信、QQ、电子邮件的使用远远超过电话和信件。网络加快、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也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可利用微信群、QQ群、微信视频通话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专家们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疑释惑。
二、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数据,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有31 422万人,其中未上过学的、小学文化、初中文化、高中或中专文化、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占比分别为6.4%、30.7%、48.4%、7.1%、1.2%。第一,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对于数字化学习中很多程序和软件不会使用,参加数字化学习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第二,很多农民对于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了解不多,对其应用有畏难情绪。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较广,智能收割机和无人机播种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急需学习相关操作技巧和原理,才能有效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二)教师队伍储备不足,流动性较大
不少地方由乡镇教育、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联合大中专院校共同开展短期或者中长期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教师以院校老师、农业技术专家、农业农村部门领导为主。培训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兼职教师,教师流动性比较强。培训结束后培训教师同农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多,对农民农业生产情况没有跟踪服务和效果评价,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但农村网民仅为2.93亿,占网民整体的27.9%,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这表明有将近一半农民不便参加网络学习,且农民上网更多是用于娱乐而不是学习相应知识。
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影响了数字化学习的开展,不利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相关调查显示,每年能接受系统培训的农民不到5%,1年以内能够接受3次以上培训的农民不足3%。
(四)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
高素质农民培训评价机制包括对于培训课程内容评价、教师评价等,也包括对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和实地成果评价。一些地区忽视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的监督与激励作用。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跟踪,一些培训活动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微乎其微。
三、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凸显科学性和实践性
第一,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科学与实用,应涵盖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课程可以分三类设置。第一类课程内容以国家政策法规、文件通知和相关农业知识为主。比如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政策、涉农法规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等。第二类课程内容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为主,突显实用性和针对性。第三类课程以信息技术为主,目的是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拓宽农民科技信息视野。
第二,注重实践操作,增加实验课程比重。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组织农民利用网络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和专项学习。在培训方式上,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培训手段上,将传统课堂培训与信息化培训相结合。如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采用符合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和送教下乡模式。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训过程中突出重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其中专家讲座、基层讲堂、案例分析占30%学时,现场教学、实用技能、观摩学习、研讨交流占70%学时。
(二)组建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水平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核心因素。当地政府应持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条件,留住人才,建立一支人员充足、专业度高的教师队伍。在数字化学习背景下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应组建线上和线下两支高水平教师团队,线下以指导实践为主,线上以网络指导和问题交流为主。线下教师团队可定期开展培训与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网络数字化学习教师队伍可由高校农业专家或者技术专家组成,在网络中与农民开展沟通与交流,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电脑或手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展数字化学习。
(三)聘请农业专家,定期开展讲座与指导
为提高农民在生产中的科学水平,很多地区邀请专家开展科技专题讲座和科技指导活动,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在农业专家的培训和指导下,很多农民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术,同时建立了与专家的联系,自身科技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四)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第一,应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很多地区农业部门利用网站、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目前,适合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网站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天天学农网站、中国农民研修在线等。第二,可采用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很多农民倾向于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普及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农民利用零星的空闲时间开展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提倡组织学员先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再在课堂上分享、实践练习,也适合于高素质农民培训。在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可以开发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网络App软件,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建设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践操作场景
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在数字化学习背景下,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来开展培训。如畜牧养殖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搭建虚拟养殖场和实验室,教师引导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利用各种设备开展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学习各种畜牧养殖实验实际操作,感受与实际相仿的畜禽养殖过程。在数字化学习背景下利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搭建虚拟实验室开展农业培训,有助于带给农民逼真的情境体验,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促进高素质农民能力发展。
(六)构建高素质农民学习成果评价与反馈体系
第一,建立有效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一是可通过多维度、多视角来进行评价。如从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网络考试、农产品检验等方面考查农民培训情况。二是综合考评后设立奖项进行鼓励。如给成绩优秀的农民发放培训证书和获奖证书。三是可对农民农业生产实践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效果评价。例如,山东潍坊市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中设置“跟踪服务”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莱西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组织专家队伍对集中培训的174人开展上门指导和电话咨询,了解农民培训后的生产情况,及时巩固培训成果。
第二,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激励农民持续学习。可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听取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反馈信息,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出台更加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学员评价机制和课程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机制来进一步激励农民持续学习,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发展。
四、结语
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将线上与线下教育培训相结合,在线上组织农民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农业理论知识学习,在线下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开展实践指导。通过开发在线课程,建设虚拟实验室,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等策略来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001).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EB/OL].(2022-04-06)[2022-04-15].http://www.moa.gov.cn/xw/bmdt/202204/t20220415_6396538.htm.
[3]王琦,陈延潼.河南省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21(7):9-10.
[4]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EB/OL].(2017-12-16)[2017-12-16].https://www.stats.gov.cn/sj/tjgb/nypcgb/qgnypcgb/202302/t20230206_1902105.html.
[5]马宽斌,黄丽丽.“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20,40(7):37-42.
[6]郑丽,陈林.“互联网+”时代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12):183-185.
[7]海飞,袁水霞,张志刚,等.“互联网+”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例[J].河南农业,2021(21):48-50.
[责任编辑: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