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码“1+X”, 架构主题式教学

2024-03-02谢称发

江西教育B 2024年1期
关键词:主旨议题文本

谢称发

新课程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任务群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打破传统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了用好、用活教材,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教师要以大语文观的视野,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近年来,笔者尝试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架构“1+X”主题式教学,让语文课有深度、有厚度、有效度。

何谓“1+X”主题式教学?凭着多年的教学探究与实践,笔者从语文小课堂教学的角度(非课内外阅读),对相关元素予以解析。

一、解码“1+X”相关元素

1.解码文本元素“1”

“1”,实为一篇文章、一首诗词或一篇文章、一首诗词中的一个人、一个景、一种写作方法……简言之,“1”既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名作、一首经典诗词,也指一篇经典名作、一首经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一个关键人物、一个景点(地点)、一种写作方法等,我们称之为“议题”。这个议题可能是主题,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作者,也可能是某种观点等。教学时,教师要依托“1”引入相应的“X”,进行多元架构,实现多文本主题教学,这样,教师教起來有抓手,学生学起来不糊涂。显然,课前,教师要充分解读文本,要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特点来选择和提炼教学议题“1”。

2.解码文本元素“X”

“X”是指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训练重点,选取的与议题“1”相关的几篇文章(几首诗词)。“X”的导入,强化、突出了文本“1”,让对比、发现等教学策略落到实处。

3.解码叠加形式“+”

“+”,即由“1”到“X”叠加的几种形式。“1+X”主题式教学成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实现了从一篇课文阅读教学向多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确立好主题教学的议题“1”,并对高质量的“X”课文进行精心筛选、加工,抓住“+”的时机,巧用“+”的办法,使主题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简言之,在文本“1”与“X”的教学切换中,方法要灵活多变,以提高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二、解读文本,慧眼识“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两条清晰的主线,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解读教材时,要有“1”的提炼意识,学会慧眼识“1”。

有些文本,主旨中心清晰了然,教师可以把“1”指向文章主旨确定教学议题。如《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可以根据主旨确立议题为“诙谐幽默显智慧”。

有些文本,体裁特点一眼辨之,教师可以把“1”指向文章体裁确定教学议题。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可以根据体裁特点将议题设置为“科技幻想之奇妙”(说明文)。

有些文本,人物形象特征清晰,教师可以把“1”指向文中人物确定教学议题。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物议题“周恩来”,《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物议题“毛泽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物议题“鲁迅”。

有些文本,写法特点鲜明,教师可以把“1”指向文章写法确定教学议题。如有伏笔表现特征的《穷人》《桥》《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可以将议题设为“伏笔写法”。再如“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这组文章“字里行间众生相”,着重表现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突出了人物的特点,教师可以把这一组文章的议题“1”定为“人物肖像技法”。

有些文本的作者是名家,教师可以把“1”指向文章作者确定教学议题。如《芙蓉楼送辛渐》,可确立议题为“诗人王昌龄”;《有的人》,可确立议题为“作家鲁迅”。

总之,“1”这个议题的确定,需要教师把教材读通、读透、读薄。确定了“1”,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也就清晰了,教学重点也就明确了。

三、架构教学,智引“X”

我们常说,立足文本,超越文本。立足文本,就是把握文本特点,确定议题“1”。超越文本,就是智慧整合,引入与议题相关的文本“X”,叠加学习,以此拓宽领域,实现超越。

“X”的导入是在与“1”确定议题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它根据教学需要,在议题“1”的指引下,选择一篇或多篇与议题“1”相契合的课文。“X”的叠加要根据议题“1”进行,需要智慧叠加,灵活迁移。

当教学文本“1”指向文章主旨确定教学议题时,教师就得从文章主旨出发,选择“X”,叠加教学。如教学《杨氏之子》,根据其“诙谐幽默显智慧”的主旨议题,教师可以选择“X”文本《咏雪》《徐孺子赏月》,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悟其“应声答曰”的敏捷,之后顺势引导学生阅读《咏雪》《徐孺子赏月》,从“未若柳絮因风起”“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感受谢道韫与徐孺子幽默的语言中彰显的智慧,进而推荐学生阅读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当教学文本“1”指向文章体裁,并据此确定教学议题时,教师可以从文章体裁出发,选择“X”文本,进行叠加教学。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师可以根据“科技幻想的精彩”(说明文)的主旨议题,选择“X”文本《宇宙生命之谜》。通过类比阅读,激发学生的科技幻想,让学生初步感知说明文的几种写作方法。

当教学文本“1”指向写法,并据此确定教学议题时,教师可以从写作技法出发选择“X”文本,进行叠加教学。如教学《刷子李》时,教师可以根据行文特点,选择“X”文本《泥人张》《快手刘》。这些文本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通过正面渲染、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教师借此将学生引向课外,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

当教学文本“1”凸显主要人物时,教师可以从人物出发选择“X”。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表现了农家少年见多识广、热情大方、健康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学完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顺势介绍中年闰土,引出《故乡》一文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读到一个拘谨、木讷、潦倒、孤僻的中年男子形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自然就感受到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区别,并会不断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一个人?

当教学文本“1”的作者很优秀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选文叠加教学。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就有冰心的短诗三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首诗组合教学。冰心的诗,是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体现了冰心对童真、童趣、童心的珍爱,对母爱的珍爱,对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在诗人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天真烂漫。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入她的其他文章,如将《肥皂泡》《别踩了这朵花》组成一组,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冰心的散文、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由单篇到多篇,再由多篇到整本书,层层递进地阅读。这样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对作者的个性特征和作品特征有更深刻的感受。

为了达到“1+X”主题式教学的效果,在“X”选好之后,还要进行适度优化,也就是重新聚焦主题阅读的组文——长短适宜、难易适宜、文美结合、体式多样,这样便更适合在课堂上阅读。

“1+X”主题式教学,开启了语文教学新样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大胆改革,在课堂上引入课外阅读,以“1”为基础,超越“1”,在多元主题阅读中有效叠加“X”,突出语文“味”,让学生在多元主题阅读中静心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旨议题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主旨演讲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