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2024-03-01赵雪高洁张萍首都医科大学怀柔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1400
赵雪 高洁 张萍 首都医科大学怀柔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14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3年6月高度怀疑为胆管梗阻患者119例,入院后均接受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结果: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在定位诊断、良恶性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定位准确率、良恶性定性诊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胆管梗阻为自变量(非胆管梗阻=0,胆管梗阻=1),以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胆管梗阻的曲线下面积(0.961,95%CI:0.763~0.985)高于单一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75%、96.67%(P<0.05)。结论: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均能够实现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诊断在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胆管梗阻是胆管排出通道局部存在管壁外浸润压迫以及管壁自身疾病、胆管内疾病导致的胆管阻塞,胆汁排泄异常[1]。该疾病多见于存在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病变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胆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对于早期发生于胆管下段的炎症病变、小结石、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效果不佳[2]。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更为直观表现病情,对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3]。基于此,本文分析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23年6月接受治疗的高度怀疑为胆管梗阻患者119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7例,年龄40~78岁,平均(62.18±4.22)岁,病程1d~4年,平均(1.16±1.08)年。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高度怀疑为胆管梗阻,伴有黄疸、腹痛等症状;②对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以及MRCP诊断均耐受良好;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为其他类型的胆疾病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不可耐受有创检查;③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转移至胆管受累;④存在严重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⑤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层螺旋CT机,患者检查前8h禁食,扫描前适当饮水,根据患者身体表现判断是否采用山莨菪碱(20mg)进行肌肉注射。取患者仰卧位,使用平扫肝顶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位,进行3期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射90mL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3mL/s。扫描参数设置:准直宽度0.625×64,电压120kV,电流250mA。3期增强扫描:动脉晚期使用150HU触发阈值,触发后延迟25s;门脉期延迟55~60s;延迟期延迟10~15min。将所获取的图像信息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以静脉期作为胆管重组扩张成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完成矢状面、冠状面成像,标记兴趣区,确定中心层面,根据胆管以及胰管结构画线,获得曲面重组图像。对图像可垂直于所选路径全长进行360°旋转,调节窗位、窗宽。观察扩张胆管管壁以及管腔,适当调整手工画线,获取较为满意的扩张胆管以及病灶显示。所有患者由同一位影像学医师完成扫描及图像重组。
MRCP诊断:使用飞利浦Achieva3.0T超导MRI扫描仪,采用8通道阵列线圈检查,检查前8h禁食,取仰卧位,使用腹带加压,使用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以横膈下开始至双肾下级扫描。使用单次继发快自速回旋波序列重建T2WI,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进行图像处理,观察胆总管炎、胆总管癌、胆总管结石等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诊断结果,包括256 层螺旋CT 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良性病变共52例,恶性病变67例。根据诊断结果获取定位诊断准确率(胰腺段、壶腹段、胰上段)、良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胆管囊肿、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炎性狭窄、胆管结石)、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癌、胰头癌)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完成对本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预测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采用Hanley & McNeil检验,胆管梗阻为自变量(非胆管梗阻=0,胆管梗阻=1),以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为因变量。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灶定位诊断准确率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在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定位准确率与病理学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病灶定位诊断准确率(n=119,n/%)
2.2 良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在良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准确率低于病理诊断(P<0.05),联合诊断的良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良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n=52,n/%)
2.3 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在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准确率低于病理诊断(P<0.05),联合诊断的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n=67,n/%)
2.4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以胆管梗阻为自变量(非胆管梗阻=0,胆管梗阻=1),以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为因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胆管梗阻的曲线下面积AUC(0.961,95%CI:0.763-0.985)高于单一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75%、96.67%(P<0.05),见表4、图1。
图1.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的ROC图
表4.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3.讨论
胆管梗阻疾病在临床上的诊断方式较为多样,但是由于胆管解剖结构较为细微,导致对胆管梗阻诊断检出率较低,并且难以定性[4]。影像学诊断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胆管梗阻的首选方式,其中包括CT、MRI、MRCP、超声等,均属于无创诊断方式。其中超声诊断是胆管梗阻中较为常用的临床检查技术,还具有无辐射性的优点,但是超声检查的分辨率容易受到腹腔气体的影响,如肠道能存在较多的气体,就可出现大量的漏诊和误诊案例[5]。并且胆管梗阻通常是由于结石、炎症以及肿瘤等疾病的产生引起,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且多样,在胆管梗阻早期由于病灶体积小,还可能增加诊断难度。因此临床上使用更为准确的胆管梗阻诊断方法,对该疾病的早期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定位诊断、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准确率均更高于MRPC(P<0.05)。说明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较高。并且这一研究结论与胡国辉等[6]研究结论相似。分析原因在于CT诊断原本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图像清晰度较高,而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增强扫描后使用图像处理能够达到ERCP的造影效果,并且扫描范围更广、扫描层厚较薄、诊断速度快,且辐射剂量较低,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灶情况,因此更有利于病灶的定位以及定性诊断。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肿瘤范围以及远处转移的评价中更优于MRCP[7]。当然与CT检查相比MRCP同样具有优势,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胆管结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也显而易见,如患者存在大量腹腔积液、检查配合不好、呼吸不均以及体内存在金属内置等情况,均可影响检查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于MCRP诊断,而两种诊断方式的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于256层螺旋CT诊断(P<0.05)。说明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的诊断中优势更为显著,并且为增加诊断准确性,可采用联合诊断。在付裕等[8]研究中认为,为增加胆管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可采用联合诊断。原因在于,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快速方便,患者接受度高,成像清晰,并且增强扫描有利于开展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存在腹腔积液、体内置有金属等患者更为推荐CT诊断。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研究病例数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文中结论。
综上所述,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均能够实现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各有优势,在诊断准确率方面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较高,而两者联合诊断在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