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疑的无限

2024-03-01李志娟

剧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阿洛教会学校弗林

李志娟

2023年6月,美国剧作家约翰·尚利(John Patrick Shanley)的名作《怀疑:一则寓言》(Doubt: A parable下文簡称为《怀疑》)登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本次演出由胡开奇翻译,周可执导,贺飓担任复排导演。自2005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排演的《怀疑》首次和国内观众见面以来,国内多家专业剧团及各大院校都曾排演过该剧。《怀疑》的再次到来,昭示着该剧所传递的思辨精神和怀疑精神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

进入剧场后,伴随着莫扎特《C小调大弥撒》(Great Mass in C minor K.427/417a)等音乐的循环播放,静穆的宗教氛围在剧场内悄然弥散。观众可直观地看到舞台上矗立着巨大的深灰色墙壁布景,体现了天主教教会学校森严的秩序与较为封闭的氛围。墙壁布景的中间部分进行了十字架状的镂空处理,显露出后方宗教花纹图案的彩色背景板。彩色十字架和整体色调与黑、灰二色的舞台布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复排导演贺飓在进行导演阐述时,将这种对比形容为“巨大十字架下渺小的我们”[1]。 总体而言,《怀疑》的舞台设计风格较为简练,该剧在演出过程中并未变更基本的布景,而是以表演区内桌椅、书柜、花园长椅、梯子、推车等道具的摆放,展现出了剧中教堂、校长室、庭院等不同场景的变换。

尚利将《怀疑》的发生时间设定为1964年,在那个年代“整个世界都在孕育着某种深远的变革”“曾经生机勃勃的表情已成了死的面具”[2]P16。 凭借着对时代变化的切身体悟与精湛的编剧技巧,尚利通过戏剧角色的对话和言语,搭建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真相支离破碎的世界。剧作家在创作中融合了其在天主教教会学校求学的经历,将故事发生地设置于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一所天主教教会学校里。该剧没有庞杂的人物谱系和繁冗的情节脉络,所讲述的主要情节可概括为一句话,即:阿洛西斯修女身为教会学校的校长,强烈地怀疑学校的弗林神父引诱了校内唯一的黑人男孩——唐纳·穆勒,她联合下属詹姆斯修女,企图查明事实的真相。阿洛西斯修女的怀疑、调查和弗林神父的自证构成了该剧最基本的冲突,故事在二者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中展开。

从《怀疑》的戏剧结构层面观之,该剧共分为九场,其中一、三、六场为弗林神父的布道与演讲。在这些场次中,饰演弗林神父的演员独自站在舞台中央,念出大段具有感染力的独白。其余的场次,则为演员之间展开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戏剧性对白,且各场次之间互有关联、环环相扣。此种独白和对白穿插、联络的段落划分,构成了演出过程中的节奏感与层次感。调查真相是阿洛西斯修女这一角色的最高任务,她在剧中所有的行动皆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目标导向型的叙事结构保证了情节能朝着既定方向不断推进。在第二场中,阿洛西斯修女和詹姆斯修女进行了一场私人谈话。两位修女看似在谈论教阶制度、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学生生活情况等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然而这些富有风格的对白却未曾游离于主线之外,不仅塑造了不同人物的迥异个性、凸显出人物之间上司与下属的社会关系,亦清晰地展示与说明了教会学校内森然的等级制度。剧作家在人物对白中巧妙地铺设了多条线索,互相埋伏照应,表明了阿洛西斯修女和詹姆斯修女、弗林神父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情感与意志的冲突。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观众可愈发直观地感受到阿洛西斯修女和弗林神父在性格、行为方式、处世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前者恪守教会学校古老而严苛的教学理念,她严格管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限制异性之间的交往,审查晚会节目,甚至要求学生使用钢笔而非圆珠笔。弗林神父则迥异于古板的阿洛西斯修女,他是教会学校中的“革新派”代表人物,想将更贴合人性、符合人道的教学理念引入学校。在生活中,弗林神父幽默而富有亲和力,他使用圆珠笔写字,爱吃甜食,在体育课上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是教会需要的“一张更亲切的面容”。

第五场中,阿洛西斯修女在怀疑弗林神父做出了不轨行为后,她联合詹姆斯修女一同邀请弗林神父到办公室中会面。在这场谈话中,阿洛西斯修女直截了当地质问了弗林神父与唐纳·穆勒之间的关系,因而导致了冲突爆发。受到怀疑的弗林神父不甘示弱,他先是在第六场中做出了一次有关“流言蜚语”的布道以实行反击,并在第七场中私下与詹姆斯修女会面。凭借着富有感染力的言辞、貌似诚挚的态度与合乎逻辑的解释,弗林神父获取了信任与支持。在《怀疑》的三位主要人物中,詹姆斯修女是一个让观众备感亲切、产生代入感的角色。她与观众的情感和视角极为相似:相较于古板严苛的阿洛西斯修女、位高权重的弗林神父,詹姆斯修女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普通人,她性格单纯,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既反感阿洛西斯修女在某些时候不近人情的处理方法,又不愿相信弗林神父扯出人道的大旗来掩盖罪行的残酷事实。詹姆斯修女对二位前辈同时保有尊重,但她在调查过程中所搜集到的证据,并不足以支持她做出任何判断。因此,和现场的观众一样,詹姆斯修女痛苦地摇摆于信任和怀疑的两极。

第八场是该剧的高潮部分,阿洛西斯修女邀请穆勒的母亲——穆勒太太来到校长室会面,询问唐纳·穆勒和弗林神父之间的关系。阿洛西斯修女的主动出击使得事件进入临界状态。当穆勒太太离开后,闻讯而来的弗林神父来到校长室质问阿洛西斯修女,二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针对“穆勒是否遭受引诱”这一命题,在三个人物的两场对白中,不同人物因有着迥异的主体意志、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主观立场,而产生了无法消除的“视差”(parallax),使得三者对于同一事件分别产生了各自的叙述版本,且每一版本都受到视差的限制,与他者形成了抵牾。在阿洛西斯修女看来,不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她都需要查明作为客观实在的真相。穆勒太太却认为儿子的前途优先于真相和道德伦理,由于唐纳·穆勒在六月份就将要升学,因此她不愿意追查到底,反而认为“有时候事情不是那么黑白分明”。随后,在阿洛西斯修女和弗林神父那一场剑拔弩张的对话中,弗林神父认为阿洛西斯修女并未掌握任何证据,她所坚信的是一种“情感”而非“事实”。为了反击弗林神父,阿洛西斯修女以一个谎言打破了力量的均势与平衡,终结了这场“罗生门”式的纠纷:阿洛西斯修女谎称自己暗中调查了弗林神父的过去,此举迫使弗林神父调离教区,这场争辩也告一段落。作为一部戏剧作品,戏剧的结尾“必须表现为斗争和一切已经激起的冲突的彻底终结”和新秩序的重新建立。在风波平息、秩序重新建立之后,阿洛西斯修女已经改变了原先笃定的态度,她发现自己失去了分辨善恶的能力,忍不住发出喟叹:“我真是怀疑,太怀疑了!”

值得关注的是,《怀疑》中有大量富有思辨色彩的“辩论”(dialecties)场景,这无疑是西方社会中绵延不绝的“辩论文化”传统在当今戏剧世界中的生动展现。古希腊先哲曾在宗教、哲学、文艺、政治等多个领域展开辩论——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可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认识真相,为思想“助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认为辩证法是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哲学辩论“不用眼睛和其他的感官,跟随着真理达到纯实在本身”[3]P306。在《怀疑》中,尚利继承了易卜生和萧伯纳惯用的剧作技巧,将涉及伦理和教育改革的问题放置于舞台上,让剧中人物围绕问题进行公开辩论。大量的辩论场景使得该剧的戏剧语言富含理性与思辨色彩,也展示了在盛行所谓“法庭文化”的今天,人们可以借助诡辩技术来消解真相而非探求真理,“我们生活在一个辩驳、对质、裁决、判定的极致文化中。论战已取代了商讨,交流已成为意志的决斗”[2]P15。在剧中,人物不仅通过询问、假设、推理、争辩、反诘等方式来论证“唐纳·穆勒是否受到引诱”这一命题,亦针对宗教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龃龉和歧异而展开辩论。结合该剧设定在1964年的时代背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之下,伴随着美苏的“冷战”与对峙、越南战争的爆发,以及美国国内风起云涌进行的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等运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工作,以培养适合二十世纪城市化与工业化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应遵循传统,抑或革新内容,在改革过程中又应如何摆脱宗教意识的缠绕?戏剧中的天主教教会学校成为不同价值观念碰撞、冲突的竞技场。尚利通过讲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引发观众思考何为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应具备怎样的功能。

《怀疑》没有采用传统的因果式叙事结构,尚利有意让暧昧的疑云保持到演出的最后一刻。直至演出结束,他也没有为观众揭开谜底,而是为该剧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阿洛西斯修女所掌握的证据无法为弗林神父定罪,有娈童嫌疑的弗林神父并未得到彻底的调查,反而得到一次晋升。此种结局营造了“世事不定”的整体氛围,造成了作品在主题上的多义性。走出剧院后,观众可以依据所接受的信息,结合知识、经验甚至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偏见与情绪,为弗林神父做出有罪或无罪的审判。在戏剧中始终没有出场的受害者唐纳·穆勒,或许象征着在他人的言语和意志冲突中不断被遮蔽、消解的真相。怀疑和信仰具有同等的力量,正如尚利所说:“我们必须学会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的世界中生活。结论并不存在。这就是我们时代强音之下的无言与沉默。”[2]P17

参考文献:

[1]《“好的话剧能让理性回归”》,发布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公众号,见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AD-opP99SG_SwTJscbEk9A

[2]约翰·尚利等:《怀疑(普利策奖戏剧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3]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猜你喜欢

阿洛教会学校弗林
天才大厨弗林·麦加利
天才大厨弗林·麦加利
旅游视角下岳阳教会学校遗址规划研究
阿洛的奇遇
阿洛与阿萝
阿洛与阿萝
教会学校音乐教育开启学堂乐歌之潮流
沧州教会学校创建历史及其影响
教会学校适合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