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联疗法对盆腔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
2024-03-01覃海莹
覃海莹
盆腔炎的主要表现包括月经不调、带下异常和肛门坠胀, 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炎性反应[1]。在中医理论中, 盆腔炎患者多是由于产后或月经期间外感湿气, 冲入胞宫, 导致气血不畅, 气机受阻。常见的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湿热瘀结以及寒湿凝滞[2]。其病因以气滞血瘀为主, 以正气为基础, 以瘀血为表征, 虚实相生, 治疗时必须要虚实结合, 方可从根本上治疗病症。传统的西医或者中药治疗往往不能彻底治愈, 导致患者的病情迁延不愈[3]。中药透入疗法+中药温敷+中药保留灌肠能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起到行气活血、散结消肿、缓中止痛的作用, 对盆腔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基于上述理论, 作者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0 例, 探讨中药三联疗法(中药透入疗法+中药温敷+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罗定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0 例盆腔炎患者,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盆腔炎诊断标准, 即通过临床检查结合B超等辅助手段确认患者符合《妇产科学》[5]中盆腔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气滞血瘀诊断标准;③年龄18~55 岁, 有性生活史的妇女;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生殖系统其他严重病变者;②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或其他药物禁忌证者;③合并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病变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其他原因导致依从性不佳或中途退出者。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之后, 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 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23~53 岁, 平均年龄(44.3±7.3)岁;平均病程(1.2±0.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2~55 岁, 平均年龄(45.3±7.8)岁;平均病程(1.3±0.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奥硝唑胶囊治疗。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50063, 规格:10 ml×10 支)口服, 2 支/次, b.i.d., 连续服用4 周;奥硝唑胶囊(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239, 规格:250 mg×48 粒)口服, 2 粒/次, b.i.d., 连续服用4 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三联疗法(中药透入疗法+中药温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透入疗法采取中药电离子透入法, 取没药50 g, 白花蛇舌草50 g, 乳香100 g, 红花150 g, 桂枝20 g, 血竭60 g,当归尾120 g, 香附180 g, 蒲公英250 g, 穿心莲120 g 作为主药, 浓缩提取药液后浸入2 块等大纱布, 分别与极板一起放置于大赫穴和中极穴, 电离子透入治疗30~40 min/次, 温度控制在45℃为宜, 强度15±5, 接通治疗仪开关进行治疗, 1 次/d, 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4 周。中药温敷使用加味双柏散以及赋形剂,研磨成糊状后敷于患者双下腹, 100 g/次, 1 次/d, 持续2 h/次, 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4 周。中药保留灌肠使用三棱15 g, 延胡索10 g, 莪术8 g, 川楝子12 g,桂枝8 g, 败酱草10 g, 红藤12 g, 茯苓8 g, 加水400 ml熬煎至100 ml, 取药汁经患者肛门插管15 cm 深注入,1 次/d, 30 min/次, 2 周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为: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 症状评分降低>95%为痊愈;治疗后腹痛、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 症状评分降低71%~95%为显效;治疗后腹痛、腰骶部疼痛、疼痛等症状均得到缓解, 综合症状评分可降低30%~70%为有效;治疗后腹痛、腰骶部疼痛不明显或加重, 综合症状评分降低<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分标准:以少腹刺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3 种主要症状及经期腹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情志不舒4 项次要症状进行评价。主要症状按0~6 分计分, 次要症状按0~3 分计分, 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③血清炎症指标:在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TNF-α、IL-2、 CRP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38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32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少腹刺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经期腹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情志不舒积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 分)
2.3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IL-2、TNF-α 和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盆腔炎多因患者摄生不当, 导致气血不畅, 加上体内的积血还没有排出, 久而生癥, 就会出现病症[7,8]。盆腔炎临床上以少腹部疼痛为主, 少腹部是肝经的主要来源, 故本病与肝的运行有很大关系;女性月经前后胸胁乳房胀痛, 烦躁易怒, 都是肝功紊乱的表现[9]。中药三联疗法(中药透入疗法+中药温敷+中药保留灌肠)能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机体, 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起到行气活血、散结消肿、缓中止痛的作用,对盆腔炎的瘀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并且对调理内脏的运化有很好的效果[10], 因此, 本研究将此综合方案应用于盆腔炎的治疗中, 以期达到较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 盆腔炎是由于外感湿热, 而客于胞络,滞留在体内, 干扰三焦的运行。三焦是人体的精气之源,可以统摄五脏六腑, 统摄气血, 调节人体的水分, 所以, 湿热瘀阻导致肝脾肾功能衰竭[11]。而中药电离子透入法将没药、白花蛇舌草、乳香、红花、桂枝、血竭、当归尾、香附、蒲公英、穿心莲等通过特定的磁场促进局部发热, 增强大赫穴和中极穴对药物吸收, 以达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目的[12]。加味双柏散在下腹部热敷可利湿活血、化瘀消癥、行气止痛, 从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13]。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灌肠汤剂中包含三棱、延胡索、莪术、川楝子、桂枝、败酱草、红藤、茯苓, 其中三棱、莪术能够活血化瘀, 败酱草、茯苓则能够清热利湿解毒, 川楝子、延胡索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可通过灌肠直接作用于病灶, 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无效, 以祛留连之邪, 帮助改善局部微循环, 充分发挥药效[14-16]。本次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不仅综合疗效更好, 且中药证候分数明显下降, 说明中药三联疗法能改善少腹刺痛、带下异常、抑郁烦躁等症状, 主要是通过通调三焦, 祛瘀止痛。也有相关研究[17]认为, 中药三联疗法中诸药合用, 具有舒肝泄热、理气止痛等功效, 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同时, 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药三联疗法后TNF-α、IL-2 以及CRP 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TNF-α 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 其可以与特定的膜受体结合, 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途径, 如核转录因子(NF-κB), 从而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8]。IL-2 是一种广泛的抗炎因子, 其能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 并能促进B 细胞的激活。正常情况下, TNF-α 和IL-2 在体内的表达是比较稳定的, 在受到刺激后, 随着炎症的加重, TNF-α 和IL-2 水平也会增加[19,20]。此外, 桂枝、红藤具有温经通脉、活血化瘀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骨盆内的炎症包块和脓肿[21,22]。
综上所述, 对盆腔炎患者进行中药三联疗法(中药透入疗法+中药温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其综合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 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