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的实践和探索
——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2024-02-29马玉娥叶南南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公众

马玉娥 叶南南 杨 冬 张 伟 岳 鹏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西安 71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质量导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 近年来,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在科学普及农业绿色生产理念、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 宣传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促进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经营, 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提高消费者科学认知水平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基于科普内容、 科普形式、科普对象等基础研究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更新, 科普行动的研究从生产、 管理、 消费、 引导等不同层面获得突破。 本文通过总结陕西省西安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的实践做法, 对科普行动的发展方向和困境进行分析, 提出科普行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路径, 以期全方位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

一、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的实践做法

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 其农业发展向着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迈进, 打造了优势突出、 特色鲜明、 效益显著的“三区一带三基地13+6 集群”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2]。 2020 年开始,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以下简称西安市农检中心)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业务技术工作机构,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开展。 近年来, 西安市农检中心以 “强监管、 保安全、 提品质、 增效益” 为工作主线, 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试点为抓手, 积极开展常态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学宣传、 科学解读、 答疑释惑、 技术培训、 生产指导、 消费指引、 检测评估、 舆情监测、 农事体验、 展览展示等工作, 让公众共享西安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果, 推动优质农产品的营养供给和消费升级,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活力[3], 不断探索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的西安模式[4]。

(一) 生产基地实地指导西安市依托每年建设、 提升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面向生产经营主体持续推出各类技术培训课程, 内容涉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等法律法规、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文件精神、 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制度政策、 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和防控技术[5]。 通过科普新理念、 新方法、 新技术、 新要求, 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牢固树立“不合格不上市” 的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 提升其识假辨假、 安全用药、 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能力以及自律水平, 共同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二) 线上线下科普培训近几年, 新冠疫情导致部分科普培训工作由线下转至线上。 西安市面向各涉农区县基层工作者、 生产经营主体、 高素质农民等举办大规模的线上科普培训, 提高科普宣贯的覆盖率, 将科普知识贯穿于农产品生产、 检测、监管、 上市前的整个过程, 让公众更全面地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链条化的监管模式[6]。 线下的科普行动结合常态化的监督检查、 农业执法、 党建宣传等工作, 不断赋予科普行动新内涵、 新形式、 新业态, 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科普行动先锋模式。

(三) 多元化科普主体培育近年来, 西安市农检中心以调研走访、 实地考察的形式, 推荐了一批具备科普意愿和科普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和科研机构共同推进科普工作。 (1) 创建科普基地, 整合农业产业、 人力资源、 乡土文化等优势资源, 努力打造出一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科普队伍, 让科普行动成为有“品” 有“质” 的社会公共服务名牌, 为公众的美好生活添加新色彩。 (2) 围绕获得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辖区、 取得各类资质认定以及开展全程质量控制试点的科普主体, 联合政府机构,对接社区以及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将各种优质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和市场超市搬到广大市民聚集的公共场所, 提供体验和品鉴服务, 促进消费, 提高各类科普主体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推动探索科普行动新的发展空间。(3) 推出 “试验站+科普基地+科普专员” 的模式, 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力, 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服务、 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活动, 让科普行动成为提升农民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的有力推手, 让公众成为科学普及的受益者和科技成果的传播者, 享受农业科技发展的成果,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7]。

(四) 科普作品编制大数据时代,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 信息量极速增长。 研究显示, 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达93.83%, 但他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信息的了解却只有47.73%[8]。加之网上的科普知识内容庞杂, 真假难辨。 因此,西安市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指南》 等科普知识读本, 接受群众来电询问, 主动曝光不实虚假报道, 公开发布相关的辟谣文章、 视频, 利用大数据和舆情监测及时有效地回应当前公众最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更好地增进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公众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培养公众科学膳食的能力[9]。 此外, 充分利用“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西安农检” 等公众号的线上科普专栏, 持续推送科普原创文章、法律法规、 农业生产科学用药讲解等短文或小视频, 让科普行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最具创新性、 科学性、 广泛性的一项活动。

(五) 科普活动开展近年来, 西安市农检中心精心组织各类科普主体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 利用生产种植、 采摘体验、 休闲观光等产业功能, 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活动, 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和好评。 为满足公众科普需要, 让更多公众感受农产品检验检测的科技魅力, 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公众开放日” 科普活动, 邀请中小学生、 市民代表、 社区居民代表走进实验室进行零距离参观, 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 (兽) 药残留检测知识, 演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 定量检测前处理过程, 提供相关检测咨询等服务。 为增加科普的受众范围,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特邀请市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走进西安市农检中心、区县农检中心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 此外, 还举办了“阎良甜瓜, 甜蜜见面”“户太八号, 水果品鉴” 等活动。 丰富的精品科普活动让大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农产品的生产知识、健康知识、 文化历史, 在参与式体验中了解本地农业发展全景、 农业高新技术, 引导其树立科学消费理念, 实现科普行动与公众和农业三者的融合。

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的发展方向

(一) 面向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落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离不开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农村科学氛围的提升、 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10~12]。开展科普行动可以加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践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形成多维度、 大范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共治共享的文化氛围,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二)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作为第一产业, 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 5G 技术、 物联网、 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农业降本增效、 优化结构提供了各种可能, 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未来农业现代化的方向。 基于此, 将科普行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合, 促进“研究-转化-产出” 协同发展和深度耦合是实现农业绿色创新发展的目标,是促进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三) 鼓励科普传播和工作模式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以及微博、 微信、 抖音、 快手等社交平台和自媒体的广泛应用, 让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13]。 曾经有短视频发布农产品相关谣言,引起了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恐慌, 造成相关农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 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 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未来利用短视频平台做好线上科普宣传, 积极推动科普知识正确有效传播十分必要。 同时也需要创新 “抽样+科普”“调研+科普”“速测+科普”“党建+科普” 等“N+1” 的科普工作模式 (见图1) 以及 “传统报纸、 期刊、 图书+新媒体平台” 的科普传播方式, 将科普工作和科普传播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

图1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模式

(四) 深度融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 科普行动的内容和方向也需要积极顺应、 深度融合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 (见图2)。 围绕产品研发, 可以从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发展理念等方面开展; 围绕种植养殖业, 可以从生产指导、 法律法规、 检验检测、 监管执法等方面开展; 围绕农产品加工, 可以从科学搭配、 提质增效、 过程赋能的角度出发; 围绕农产品销售, 可以开展优质特色产品品质品种、营养健康、 消费引导等方面的科普工作等。 未来,可针对农业产业的不同环节, 确定相关的科普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健全和完善科普体系, 服务于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下不同产业、 不同受众的多样化科普需求。

图2 农业产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

(五) 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14~15]。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力量, 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底气所在和自信之源。《“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强调, 要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15]。 通过科普行动可以挖掘传统农业中各种作物的耕作方式、 农业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等早期的农业生产经营智慧, 编制农业教育培训的教材。 同时, 可助力乡村农书、 农制、 农事、 农艺、 农技的保护, 传播民间故事,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形成美丽宜居的乡村文化空间, 让科普的功能元素在促进农业文化遗产赋能和农业产业价值增值方面发挥自身潜能。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面临的困境

(一) 常态化科普机制不健全目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主要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推动和展开。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常态化的工作需求已经被深知, 但是常态化的科普机制并未及时建立,形成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忽视科普工作价值的思想认知。 建立了科普队伍, 培育多元化科普主体, 但因人员不足、 衔接不力而无法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导致科普的制度化建设落后于科普行动的实践需求。 推进科普行动的制度化建设, 建立规范、 长效的科普机制, 才能更好地优化农业整体的科普环境。

(二) 科普资金保障力度不够目前, 科普行动工作主要围绕项目实施开展, 技术培训、 宣传资料编制、 主题活动组织等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保障。 近年来, 虽然科普行动的资金保障逐年递增, 但要建立科普体系、 壮大科普队伍、 扩大科普行动的社会影响力, 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因此,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科普场馆、 设立科普基金等, 可以作为资金保障的新渠道。 此外, 建议科技部门设立科普类创新项目, 为丰富科普研究、 提高科普创作水平探索开辟一条资金保障的新路径。

(三) 科普队伍力量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科普人员。 现阶段,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主要依靠的还是农业工作者, 由于知识有限和工作内容的限制, 导致整个科普行动在人员力量上显得相当薄弱。

(四) 科普作品内容不够丰富目前, 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普内容局限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的范畴, 体现在科普作品中, 描述的都是农产品产地环境、 营养成分、 理化特征等内容, 形成了被动、 单一、 枯燥、 分散的科普传播现状, 无法将科普工作更深层次地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融合, 也无法全方位地服务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的需要。

(五) 科普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每年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和科普宣传日等关键时间节点, 各级农业农村及相关部门紧扣时代发展趋势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开展不同主题、 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短期集中的科普在消除舆情风险隐患、 化解公众疑虑、 提升消费信心、 促进信息交流、 维护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 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关注、 消费的疑问、 农药残留的担心、植物激素的误解、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各方面的科普需求一直都存在。 创新科普活动形式, 丰富科普活动的内容, 利用科普平台和宣传资料让科普活动发挥长效、 持续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 搭建科普工作平台发挥各级部门联动执行作用, 加强与宣传、 科技、 教育等部门的合作, 融入各类农业、 教育、 科技等协会的力量, 从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 科普能力、 科普愿望等各个方面入手, 搭建科普工作平台, 对科普活动开展效果进行评估, 加强科普评价体系建设, 保障科普宣传取得数字化、 可视化的社会影响力[16], 推动形成一种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

(二) 创作经典科普作品创作内容规范、 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行动的重要内容。 科普作品也应以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引领, 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在语言方面, 科普作品要通俗易懂; 在内容方面, 要全方位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先进理念和科学知识, 满足公众对高品质农产品消费知识的需求; 在创作手段上, 要紧跟时代发展, 将传统和现代媒体有机结合使用, 利用好各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通过经典的科普作品带领不同的社会群体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普文化天地。

(三) 开展精品科普活动目前, 科普活动的方式有科普讲座、 科普参观、 科普动画等, 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根据科普对象、 科普需求、 科普内容来精心组织。 对于科普对象, 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可以提供生产指导、 技术推广的培训; 针对消费者, 可以举办公益性科普讲座, 提供科普参观服务; 针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育, 举办有趣的科普实验操作课程。 对于科普需求, 要紧密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热点、 焦点、 舆情事件, 在事前开展消费引导, 事后开展辟谣、 科普宣传报道。 关于科普内容, 结合现代农业产业的整个环节, 主动融入、深入实践, 把握科普创作的关键点。 未来, 依托于网络平台和线下空间, 科普活动将呈现数字化、 智能化、 科学化等形式丰富、 价值多元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激活科普行动的能量空间。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公众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