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024-02-29黎雅怡徐萍萍
黎雅怡,赵 静,徐萍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2488)
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自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医院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1],中医医院如何投入最有效,资源获得最优产出,并推动技术水平进步是当前提高卫生资源运营效率的关键要点之一[2]。本研究基于公开统计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评价2012-2021年我国中医医院资源配置效率,为优化全国中医医院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1978年,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提出了基于相对效率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法[3]——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1988年,我国学者魏权龄系统地介绍DEA方法[4]后,许多采用DEA进行的理论研究问世。近年来,随着应用范围的推广, DEA已被引入医疗卫生领域,成为常用的卫生经济分析方法[5]。目前最常见的是利用BCC模型将综合效率进行分解,使之等于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的乘积[6],来实现对规模报酬变动前提下的DMU有效性的确定,从而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效率。DEA效率值结果在0~1,效率值由大到小分别表示DMU相对有效(DEA=1)、轻度无效(0.8≤DEA<1)、中度无效(0.5≤DEA<0.8)和严重无效(DEA<0.5),轻度无效、中度无效及严重无效均属于相对无效[7]。
Malmquist指数可用于分析多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从而确定未来整体效率改善的方向[8]。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TFP)、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技术进步指数(TC)、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CT)、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C)五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9]:TFP=EC×TC=(PECT×SEC)×TC。Malmquist指数等于1即TFP无变化,大于1表示增加,小于1表示降低。
本研究中1个省市即为1个决策单元,采用DEA-BCC模型对横断面数据进行横向分析,采用Malmquist指数对多个时期或多个主体的卫生资源数据进行纵向分析。通过2种方法相结合,实现对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的横向与纵向分析。
1.3 指标选取
本文参考既往研究指标选择情况,结合数据可得性原则,选取效率评价投入产出指标见表1。在横向分析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时,选取31个省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除外)中医医院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纵向分析2012-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时,由于西藏自治区2012-2019年的数据缺失,因此在纵向分析中将其剔除。
表1 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的投入产出指标
2 结果
2.1 我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2012-2021年,我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中医医院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增长率达到了60.26%,其中2016-2017年增长速度最快,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的增长率分别为85.16%和86.65%。服务利用情况方面,我国中医医院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除2020年较2019年有所减少之外,其余各年份较上一年份均有所增长,2012-2021年诊疗人次与出院人数的增长率分别为46.59%和68.46%,见表2。
表2 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中医医院投入产出情况
2.2 2021年我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横向分析
2.2.1 31个省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值为1的有6个,分别是广西、上海、湖南、江苏、贵州和重庆,共占比19.35%,DEA相对有效;云南、四川、新疆等11个省份为轻度无效发展,占比35.48%;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份为中度无效发展,占比38.71%;严重无效发展的省份有2个,占比6.45%,分别是内蒙古和西藏。综合效率均值为0.806,18个省市处于均值以上。见表3。
表3 2021年我国各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江苏、上海、北京等13个省份效率值为1。在规模效率上,全国规模效率均值为0.952,辽宁、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规模效率值为1,占比29.03%。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省份分别有10个、11个和10个,见表3。
2.2.2 DEA无效单元的松弛量分析
DEA无效的17个省份在投入方面处于冗余状态的指标主要是机构,14个省份的机构有冗余,其中山西需要改进的松弛量最大;其次是床位,安徽、江西、湖北中医医院的床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安徽需要改进的松弛量最大,辽宁、黑龙江的中医医院机构数量过多和床位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存在;仅有山东的卫生技术人员相对过剩;山东、青海在诊疗人次方面产出不足;2021年我国中医医院在出院人数方面无省份存在产出不足的问题,见表4。
表4 DEA无效省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投入与产出的松弛量
2.3 2012-2021年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纵向分析
2.3.1 从时间序列角度的评价分析
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的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TFP)呈不规则变化,均值为0.985,提示卫生资源TFP年均下降1.5%。从逐年的情况来看,2014-2015年、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TFP有所下降,2019-2020年相比其他时间段TFP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达到17.3%,2020-2021年恢复到了历年平均水平;其余年份实现了TFP增长,但涨幅均较小。技术效率年均下降1.0%,其中2013-2014年、2015-2016年、2018-2019年技术效率增长,其他年份均有所下降,降幅最大的是2019-2020年;技术变动年均下降0.5%,其中2019-2020年降幅最大。可见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共同导致了2012-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TFP下降,其中技术效率对TFP下降的影响大于技术水平,见表5。
表5 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中医医院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2.3.2 从地区角度的评价分析
2012-2021年,上海、广东、广西、重庆、贵州5个省份的中医医院TFP大于1,提示以上省份的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在2012-2021年总体提升,其中上海涨幅最大。山西省的TFP等于1,提示山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不增不减。其余的25个省份TFP均小于1,提示这些地区的效率整体上出现了下降,其中有21个省份技术变动下降,21个省份技术效率下降。在这25个省份中,江苏、湖南、云南TFP的总体下降主要受技术水平的影响,浙江、福建、山东则主要受技术效率影响,其余19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均小于1,提示这些省份TFP的下降是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共同造成的,见表6。
表6 2012-2021年各地区中医医院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3 讨论与建议
3.1 我国中医医院效率总体偏低,应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2021年我国实现中医医院相对有效发展的省份仅占比19.35%,这些省份的中医医院卫生资源从全国范围来看利用相对充分,产出最大化基本得到实现。但大部分省份中医医院所投入的卫生资源未能得到相应的产出,总体而言我国中医医院效率较低。对此,政府应进一步探索更适应当地发展的中医医院规模,使中医医院的规模与其他资源投入、人们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相匹配,规模过小的医院可实行医疗机构重组合并以提高规模效率,规模过大的医院应避免因盲目扩张而降低医院的运行效率[10]。其次,DEA无效的中医医院应该针对机构内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投入指标进行调整,缩减不必要的卫生配置。最后,《“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并未将中医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以及同类的产出指标列为主要发展指标,当前处于“十四五”的中期阶段,政府在引导各相关部门在实现投入主要指标的同时,更应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健全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体系与机制,支持各中医医院提高诊疗人次与出院人数,以更大程度地将中医医疗资源运用到实处,实现中医医院综合配置效率相对有效发展。
3.2 中医医院资源配置存在省际间差异,应平衡省域间的服务提供水平
我国13个省份综合效率高于0.9,占比41.94%,表明这13个省份中医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好;7个省份综合效率低于0.6,占比22.58%,表明这些省份卫生资源配置亟需优化。可看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严重的省际间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各省份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中医药卫生资源存量等有关。为平衡省域间的中医药服务提供水平,首先,相关省份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发展的重视,通过对口帮扶、定向培养等政策,对中医医院卫生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源配置的可及性[11]。其次,国家应完善中医药卫生人员流动机制,鼓励中医药人才流入中医医院发展较落后的省份与地区,解决部分地区中医药人才短缺的问题。最后,建议相关部门加快中医药发展高地的建设,以形成能带动周边省份中医医院协同发展的新动力源;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短缺、转外就医多的地区应在国务院《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引导下,积极推动院地合作、省部共建,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12],促使全国中医医院的健康发展。
3.3 我国中医医院机构冗余现象明显,应合理调整投入
2021年我国共有14个省份中医医院机构存在冗余,占比45.2%,可见总体上我国中医医院机构冗余现象较为明显。在原因上,一方面,可能部分省份为达到《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中医医院数量指标的发展目标,盲目地增设中医医院,脱离了该省中医药服务供需情况实际;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增速较中医医院增速慢所导致。对此,建议中医医院存在冗余的省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地区内中医药服务的供需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并明确中医医院存在冗余的原因。对于因投入过多导致中医医院冗余的省份,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统筹与监管,在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地区经济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规模、布局和结构进行分类规范和引导[13],改善该省中医药服务供大于求的问题,同时达到优化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目的;对于因产出不足导致中医医院冗余的省份,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中医药政策的宣传和引导,通过提高当地群众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政策的认知水平来促进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提升。
3.4 中医医院技术与组织管理水平总体下降,应提高技术进步率、探索更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
从时间上看,2012-2021年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TFP有所下降;从地区情况上看,我国25个省份中医医院TFP下降,占比83.33%,提示10年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中医医院在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组织管理水平方面均有所退步,总体上我国中医医院未实现技术的进步,或是技术的进步未能促进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组织管理模式亦有待提升。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中医医院在引入新技术时优先考虑其能否适应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以促进新技术应用于实际需求。其次,国家应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机制[14],通过在岗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提升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15];各省份应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政策要求,根据当地中医药实际需求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招聘绿色通道,实现引入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医院技术水平提升的目的。最后,建议政府部门对各年份与中医医院发展相关的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实现TFP小于1的年份相关规划的不足之处,汲取宝贵经验,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可行、灵活适用的卫生规划奠定基础;同时各中医医院应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及时贯彻落实各级相关政策,对各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提升组织管理水平,促进机构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