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分析*

2024-02-29莫小俊康有安黄光影张可欢

中国药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一对一咨询互联网+

莫小俊,康有安,黄光影,潘 勇,张可欢,屈 双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精神分裂症属我国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生具有遗传性与反复性,患者多表现为精神异常、失去部分生活及社交能力,且反复发作易引发精神残疾,出现不可逆后果[1-2]。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来控制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预防发作,但部分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并不明确,出现不同程度的服药依从性差等问题,导致疗效欠佳[3]。药学服务是为患者提供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服务,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现已广泛运用于各类慢性疾病的管理[4-5]。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众多互联网工具应用于医学管理中,“互联网+”药学服务也在不断兴起与完善,为通过互联网途径向患者提供医药知识提供了便利[6]。但目前将“互联网+”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中对此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7];入组前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首次发病;无恶性肿瘤疾病;无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审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脑部器质性病变;酒精、药物依赖;智力障碍;入院后未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妊娠期或哺乳期。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 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0 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30)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 30)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疾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包括利培酮、奥氮平等;依据患者精神状态制订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依据康复进程调整治疗药物。观察组采用“互联网+ ”药学服务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互联网+ ”药学服务途径:1)建立精神分裂症管理App。功能包含患者档案建立、个人信息录入与保存、精神分裂症精神状况预警及相关分析等,App分为患者端与医师端,患者及其家属均能通过App自行获取疾病治疗相关资讯,录入用药类型、方式等信息并设置提醒,医师端通过患者录入的数据进行评价。2)建立微信互动群。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可提出相关药学问题,并由专业人员答疑解惑,医院方定期推送疾病相关文章、视频、图片等健康及用药科普内容,病友间也能相互交流。3)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平台设置自动回复、一对一解答、群发推送等功能,患者输入关键词后即可得到相关推送,若需用药辅导则进行“一对一”咨询,由相关人员定期更新内容。

“互联网+”药学服务内容:1)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用法指导,包括药物剂量、类型、使用时间、相关禁忌证等。2)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包括白细胞减少、低血钾、便秘等症状的针对性处理;预防药物间相互作用,将所有在用药物的信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反复提醒用药注意事项。3)将患者被动用药态度转化为主动,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8]:共11 个条目,其中条目1-4、7、10-11,0~4分,条目5-6、8-9,0~8 分。分数≤5 分为正常,6~13 分、14~20 分、21~30 分、>30 分分别为轻、中、重、极重度狂躁。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包括24个项目,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34 分为肯定抑郁、8~19 分为可能抑郁、<8 分为正常。3)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分[10]:包括服药态度、信念、服药行为3个方面,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是或否,其中条目1,6,9 选择“否”记1分,其他条目选择“是”记1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服药依从性越好。4)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11]:包括4个因子,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0~7分,0分表示正常,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康复效果越差。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12]: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3个方面,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1~7 分,满分210 分,分值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4。

表2 两组患者YMRS与HAMD评分比较(,分,n=30)Tab.2 Comparison of YMRS and HAMD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 = 30)

表2 两组患者YMRS与HAMD评分比较(,分,n=30)Tab.2 Comparison of YMRS and HAMD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 = 30)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表3、表4同。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 < 0.05 (for Tab.2 - 4).

干预后12.36±3.29*16.69±3.57*4.885 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YMRS评分干预前32.65±5.14 33.08±5.37 0.317 0.753干预后17.34±3.19*22.68±3.75*5.941 0.000 HAMD评分干预前24.68±4.19 25.03±4.63 0.307 0.760

表3 两组患者MARS与MRSS评分比较(,分,n=30)Tab.3 Comparison of MARS and MR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 = 30)

表3 两组患者MARS与MRSS评分比较(,分,n=30)Tab.3 Comparison of MARS and MR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 = 30)

组别MAR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MRS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36±1.16 4.32±1.08 0.138 0.891 7.31±2.01*5.66±1.58*3.535 0.001 61.20±6.75 60.98±6.53 0.128 0.898 46.85±6.12*54.49±6.37*4.737 0.000

表4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分,n=30)Tab.4 Comparison of PAN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 = 30)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阳性症状干预前25.10±4.78 25.23±5.04 0.103 0.919干预后12.06±2.63*15.98±3.58*4.833 0.000阴性症状干预前21.78±4.76 21.31±4.52 0.392 0.696干预后6.42±1.41*10.77±2.39*8.586 0.000一般精神病理干预前29.32±5.47 29.14±5.18 0.131 0.896干预后9.98±3.02*13.37±3.46*4.043 0.000总分干预前76.20±10.32 75.48±11.26 0.258 0.797干预后28.46±6.42*40.12±9.37*5.623 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质量均较低,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式,故需采取一定措施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监督与评价[13]。药学服务通过医师及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可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YMRS 及HAMD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前者的狂躁及抑郁情绪改善更明显,原因可能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药学服务,通过专业的App管理且搭载了微信公众平台,完善患者信息的同时,也使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得到“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不仅完善了药学服务相关内容,也调节了他们的负性心理。患者在微信群中与病友分享康复及用药经验,相互鼓励,增强康复的信心,改善消极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MARS评分较对照组高,MRSS评分较对照组低,表明前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更高,且康复状态更佳,原因可能为“互联网+”药学服务将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纳入管理,除定时提醒、医师监督外,加入了家属的督促,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在反复、多次接受相关信息后能更理解用药行为,更接受患病的事实及相关治疗。此外,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ANSS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前者精神症状改善更好,这是由于常规的管理仅对患者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而“互联网+”药学服务使用的精神分裂症管理App分为患者与医师2 个客户端,患者录入用药信息后即可在用药时得到提醒,且能在用药后得到医师的评价等,促进了患者的合理用药,使其疗效更显著。还能有效规避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更高。但需注意,在“互联网+”药学服务干预中,要及时听取患者的想法,若存在患者无法理解的情况时,应采取多次科普的方式增加其印象,并转化为更通俗易懂的形式,切勿满足于单向输出;在微信群中交流时,涉及隐私的信息应在征得相关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再进行公开或交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15]。

综上所述,“互联网+ ”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躁狂、抑郁等消极情绪,提升其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疾病症状。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纳入样本量偏小,且未对患者的远期效果进行观察,在今后将会有针对性地改进。

猜你喜欢

一对一咨询互联网+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