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病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24-02-29牛胜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5期
关键词:老年病负性依从性

牛胜男

辽宁省金秋医院,沈阳 110000

随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而出现一系列老年病,病程较长、且患病后需要每日按时服药,可能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1-2],一些老年病患者甚至产生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抑郁情绪,极大影响老年病患者的治疗稳定性。在治疗老年病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情,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因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对于病情的治疗有着负面影响,使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加重病情,这时采取正确的心理干预方式尤为重要[3]。常规护理不够完善,只能针对患者基础疾病展开护理和干预,并不能针对老年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护理,因此在此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不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善老年病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提升老年病患者治疗配合程度[4]。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病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患者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辽宁省金秋医院在2022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时期内收治的老年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存在老年病;②患者配合度良好;③年龄≥60 岁。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②脏器功能不全;③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本次研究经过辽宁省金秋医院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内容。

1.2 方法 基于不同护理方式将老年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记录患者每日生理指标,并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做好风险评估。患者服药后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与患者沟通为其介绍疾病详情和后续治疗手段,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认知。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一致。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与患者经常交流沟通,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提升患者的信任。在初期交流和互动中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在患者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更为全面的信息,对不同的患者展开评估并发现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进而制订解决方案。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主要诱因在于疾病的产生和自身年龄的增长,使患者对自身价值产生了怀疑,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此给予重视,辅助患者对自身展开正确认知,采取辨证的方式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衰老和疾病的产生。护理人员需在日常沟通中不断转变患者的想法,促使患者能够理性的看待自身负性情绪对家庭和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后续治疗和日常生活。一些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家庭密不可分,因此患者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关注,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了解患者当下所需的情感支持,不断构建完善的家庭关怀网络,在多方面支持下,帮助患者走出不良情绪。为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规划,保证患者清淡饮食,搭配蔬菜和水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①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SAS、SDS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②两组治疗依从性:患者应始终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饮食,每日适量运动,若三项全部执行则依从性优,若执行其中两项则依从性良,若执行其中一项则依从性一般,若无一执行则依从性差。治疗总依从性=依从性优%+依从性良%。③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 分,>80 分表示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60~80 分表示患者对护理基本满意,<60 表示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不良情绪评分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以±s的形式予以呈现;依从性与满意度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P<0.05 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老年病患者10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 例(54.00%),平均(69.54±2.51)岁;病程6~12 年,平均病程(9.05±1.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 例(58.00%),平均年龄(69.56±2.22)岁;病程6~13 年,平均病程(9.53±1.26)年。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比较不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在步入老年期后,老年人会因为脏器衰老和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老年病,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年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5-6]。心理问题等负性情绪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在出现应激事件的时候产生的情绪状态,例如不安、紧张、恐惧、忧愁等,多种情绪交织会使患者心理承受巨大压力,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7-8]。大部分老年病患者会因为受到疾病的折磨和困扰出现负性情绪,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抑郁等现象,威胁老年人心理健康[9-10]。老年病患者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不但对患者自身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对老年人自身疾病有着不利因素,甚至会加剧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还会使老年病患者家属压力剧增,老年人在出现心理问题后,对于治疗存在排斥心理,降低其治疗配合度,阻碍治疗继续进行。

老年病患者对于自身心理情绪存在回避障碍,在自己身体状态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需要家庭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若老年病患者找不到发泄及倾听的对象那么就会加重其负性情绪程度[11-12]。作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病患者属于弱势群体,年龄逐渐增长的阶段其人际交往和活动空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缩减,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在逐步降低,这时极易出现沮丧和悲观情绪,若没有及时关注并予以解决,就会增加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出现感情缺失,并处于自我价值怀疑的阶段[13]。老年病患者在处于焦虑、抑郁的阶段中对其身体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一些存在焦虑的老年病患者睡眠质量会大大降低,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长此以往老年病患者会出现精力不足,情绪消极等情况,这也加速了老年病的进一步发展[14-1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心理干预治疗方面需要结合不同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焦虑根本因素来展开治疗,在专业的心理视角下展开干预,将心理干预和基础护理结合,给予老年病患者全面的护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老年病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损害,因此可以聚焦于医学领域,融合预防与治疗,更好的将老年病患者病因找出,针对性解决,加速老年病患者恢复心理健康。综上所述,老年病护理过程中接受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老年病负性依从性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