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

2024-02-29徐爽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情艾滋病服药

徐爽爽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 116033

艾滋病属于一种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主因为HIV 病毒感染,且患者晚期合并恶性肿瘤以及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面向这类群体还未有较好的方案治愈,多采用高效抗反转病毒方案干预,以最大程度减少感染问题的出现,从而在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上,延长生存期[2]。但不少患者本身缺乏对该疾病的了解,且依从性与配合度较低,部分还存在受到排斥和歧视的消极心理影响,不但会出现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产生抵触行为,还会直接影响其后续的治疗效果[3]。基于此,更要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使其在身心上感受到舒适,从而提高后续治疗的依从性与配合性,强化对疾病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应用实践中发现,共情护理非常适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可在缓解甚至消除不良情绪影响的同时,自觉依从以保障疗效,患者满意度也较高[4]。以下为我院近两年纳入的相关病例的研究分析,与方案的开展与效果对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入的艾滋病病例均于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在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与护理。纳入标准:患者入院诊断均与《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标准相符[5],确诊为该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腹泻、乏力、盗汗或发热等症状表现;患者评估生存期均>2 年。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有严重认知障碍而无法沟通交流;临床资料不完整,配合度极差;预估生存期≤2 年。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 例与对照组45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有营养且易于消化的合理的饮食方案,制订符合其体质需求的运动锻炼计划,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定期返院复查,若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则要遵医嘱坚持治疗,避免不同疾病之间相互影响,产生不良影响。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提升患者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共情护理:①角色转换: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前,尝试用角色转换的方式理解患者的立场与心情,为患者详细解释有关的疾病知识,针对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培训,确保护理的效果。②换位思考:协助患者应对困难,解决问题,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真正去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和情感问题,强化自身的感受,并结合患者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和优化,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和信心。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鼓励患者倾诉真实想法,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要予以抚慰和纠正,并鼓励患者通过行为加以转变,使其负性情绪得以缓解和消除。③整理信息: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予以足够的理解和信任,为患者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增强信心,此外共情的作用还可以表现在眼神、面部的细节上,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由此促使患者更主动表达想法和感受,护理人员借此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寻求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针对患者的合理诉求应尽可能予以满足,帮助患者优化心态,也提高护患之间的共情性。多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阶段性的成效总结,让患者实际感受到自身的进步,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则多采用开导性的方式进行抚慰和激励,通过自主调节心态,提高配合度来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①负性情绪。患者的情绪评估主要包括焦虑与抑郁两个方面,分别以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评估,临界点分别是50 分和53 分,分数高低与患者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服药依从性。参考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以8 分为满分,评分<6 分即为患者依从不佳,6~7 分为部分依从,8 分为完全依从,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③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问卷主要包含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舒适度、护理有效性4 项内容,护理满意度按照评分高低划分等级,满分为100 分,若分数≥85 分,为非常满意;若分数位于76~84 分内,为满意;若分数位于61~75 分内,为一般满意;若分数≤60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各数据在SPSS 22.0 统计学工具中计算,其中计数资料用率或比表示,检验单位为χ2,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为检验单位,在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患者90 例,两组各45 例。观察组有男性38 例(84.4%),年龄范围22~61 岁,平均(40.0±6.8)岁,包括已婚28 例,未婚17 例;文化程度包括初中14 例,高中18 例,大中专13 例;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1.9±1.6)年;住院天数平均为(18.9±6.6)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 例(97.8%),年龄范围为22~55 岁,平均(36.6±5.2)岁,包括已婚19 例,未婚26 例;文化程度包括初中9 例,高中15 例,大中专21 例;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2.6±1.7)年;住院天数平均为(19.6±6.7)d。两组男女、婚姻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受教育年限、住院天数、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实施干预前,观察组SAS 与SDS 评分分别为(58.22±3.83)分和(57.51±3.17)分,对照组为(58.13±3.94)分和(57.43±3.25)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SAS 与SDS 评分分别为(43.82±2.15)分和(43.81±1.9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63±2.75)分和(49.07±2.23)分(均P<0.05)。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在服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艾滋病是医院感染科重点监测的疾病之一,该病的诱发与感染AIDS 病毒有关,而该病毒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影响[6]。以艾滋病病理机制来看,艾滋病因HIV 引发,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直接攻击人体的CD4+淋巴细胞,导致大量细胞遭受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甚至逐渐丧失,因此患有其他疾病的风险和概率明显增大。HIV 在人体中有很长的潜伏期,大部分患者在病毒潜伏期中无任何临床症状,这对患者认识了解疾病和引起重视产生阻碍,也不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7]。基于AIDS 传播机制以血液传播、性传播为主,而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包容度较低,很多患者会受到歧视,不但因病情无法治愈而焦虑,还会因社会歧视而产生抑郁感,使其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依从性与配合度降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恶性循环下对其治疗非常不利。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强化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长期以来,艾滋病患者护理的选择方案较多,均有一定成效,但随着诸多方案同质化严重、内容单一,无法进行差异化、个体化的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因此必须加大重视力度[8]。在对艾滋病患者开展的护理干预中,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同理心和共情感,对患者的想法与处境感同身受,这样开展的情绪疏导才具备现实意义,也更能触碰到患者内心,满足其心理需求,所以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要以共情为基础开展[9]。

在本研究中,采用共情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单一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共情护理与艾滋病患者需求的适应性。近年来共情护理干预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真正将患者作为护理的切入点,在充分评估个性特点后,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去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掌握实情,并通过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整理信息等步骤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为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同时注重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其提供不同频率的共情干预,加强针对性,这样才更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护理特性,最终提高艾滋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护理团队要认真学习和培养共情能力,结合艾滋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干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配合度。于子涵[10]在其研究中提倡通过创建和培训共情护理小组的方式,分阶段为不同程度负性情绪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发现,采用共情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与服药依从性均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其效果对比单一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均P<0.05)。研究还从患者干预后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以及HIV 病毒载量、CD4+T 含量的病毒控制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均证实共情护理有更显著的应用价值(均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诸多因素影响应激系统理论,比如应激刺激、人对事物的评价和面对问题的方式等,因此基于因素的分析下及时采取与之需求相符的针对性措施,可及时发现艾滋病患者的疑虑,抚平其心理创伤,促使其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所以护理人员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后,患者找到了倾诉对象,有助于释放心理压力,还能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为后续服药依从性和治疗配合度的提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结合患者应激源和调节立场的方法获取患者感知信息,让其得到更多的支持与肯定,在有效宣教中提高疾病认知,调节心态,逐渐产生更多正向的心理暗示,减少自卑情绪,经放松身心的方法辅助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提高依从性,增强信心,最终减少应激,也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共情护理,可很好地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服药依从性,保障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共情艾滋病服药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 世界艾滋病日》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