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02-29方新友吴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5期
关键词:达标率休克动力学

方新友,吴雪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急诊科,扬州 225200

休克指的是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造成有效循环血量迅速下降,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严重不足,引起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以及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引发全身性危重病理反应的临床症候群[1]。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危重症研究的重点,提高对重症休克患者的监测,并选择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确保患者整体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前提方式[2]。本研究评价了我院对重症休克治疗期间使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干预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我院100 例的重症休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重症休克相关诊断标准者;病因未心源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免疫性疾病;心脏功能异常;凝血障碍;恶性肿瘤疾病。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临床是否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测,分为无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对照组,和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观察组。

对照组:选择无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常规重症监护和治疗,进行及时的液体复苏治疗,还要予以血管活性类的药物、对症营养干预与机械通气治疗等基本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选择中心静脉压监测。经机体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成功置管后,把导管与三通管有效连接,让导管和多功能监护器、输液器装置以及压力传感器有效连通,在连接后设置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持续监测模式。在监测期间,护理人员要随时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应的数值变化,并及时上报给主治医师,让其根据监测的数值、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原因,调整相应的治疗手段,并选择利尿和强心剂的具体使用和补液量,并按照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列指标:

(1)治疗效果相关指标:计算两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6 h 复苏达标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2)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72 h 的APACHE Ⅱ的评分,包括急性生理、机体年龄与慢性的健康状况三方面,满分是71 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3]。

(3)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2 h两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00 例患者,每组50 例。观察组:男28 例(56.0%),平均年龄(43.2±3.7)岁;心源性休克32 例、脓毒性休克18 例。对照组50 例,男27 例(54.0%),平均年龄(43.6±3.5)岁;心源性休克34 例、脓毒性休克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死亡率、6 h 复苏达标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6 h 复苏达标率更高,且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更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对比

2.3 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APACHEⅡ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2 h,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3 讨论

重症休克是临床很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早期有效的评估并确认休克的分型对临床的整体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在休克的6 h 内予以持续的液体复苏治疗,来尽快纠正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紊乱现象,可以有效改善整体的预后情况,减少病死率[4]。虽然该治疗能够在短时间里面尽快改善机体的血压,来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消除机体的炎症反应,但是在复苏期间要严格控制整体的复苏量[5]。目前在液体复苏治疗期间为了确保复苏量可以达到临床需求,大多根据监测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变化,来确定液体的具体输入量,所以寻找一种科学安全的检测方法,可以给早期治疗提供非常关键的指导依据[6]。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交界位置的压力,可以反映血容量、心功能、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而且中心静脉压比动脉压能更早反映出全身血容量与心功能状态,临床上常用于急危重症疾病的监测,通过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准确了解右心前负荷状况。当中心静脉压出现异常时,提示可能存在的疾病有休克、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7-8]。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监测时,根据动态中心静脉压,结合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评估机体的整体血流动力学状态,为临床调整输液量或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避免发生输液过量,并有效预防急性器官衰竭等相关并发症,提高临床的整体治疗效果[9]。对休克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压的持续监测,并能够实时准确反映机体的循环状态,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输液的剂量及速度,比常规监测及临床经验判断输液量更加精准[10]。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死亡率更低、6 h 复苏达标率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每个时间点的APACHE Ⅱ评分更低(P<0.05),提示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更佳。同时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血压及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更优(P<0.05),以上结果均表明了中心静脉压监测组的干预效果更好,改善了机体的循环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减少了死亡率,提高了6 h 复苏达标率,改善了病情严重程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改善了治疗预后。分析原因是,中心静脉能够实时反映重症休克患者治疗期间血容量、心功能、血管张力等情况,指导临床治疗调整控制具体的补液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1]。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心静脉压监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体位、精准定位并有效置入导管,而且监测期间做好护理保证导管一直保持畅通状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所用导管的整体长度以及置入的深浅程度,这些也可以影响监测的临床准确性[12]。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用于重症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6 h 复苏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慢性健康评分,使其尽快出院,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达标率休克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谨防过敏性休克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