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
2024-02-27孙梦玥
李 刚,孙梦玥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众生活质量有飞跃式提升,但由于我国多采取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1],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成为环境污染最严重、环境与经济矛盾最激烈的时期[2],这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恶果[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建设一直处在重要位置;“十九大”提出以生态文明为千年大计,强调国家要推进绿色发展;“二十大”提出尊重自然、顺应时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显然改善环境质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4],由于环境存在公共产品及外部性等特征[5],若不加以控制则会被无节制地使用与破坏[6],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环境规制政策并探究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寻求两者间互利互通机制,为推动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助力。
1 文献综述
针对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学者们主要提出如下观点。一是基于“遵循成本”理论提出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成本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认为环境规制的实施会通过“波特效应”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遵循成本”理论认为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企业为了达到“三废”排放标准必然会将部分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投入大量人力资本,从而增加污染治理成本[7];同时企业的合规成本也会由于环境规制的实施而增加,最终会降低小规模企业的利润率[8];环境规制会通过改变管理流程和形式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的治理成本与管理成本最终会转移到产品价格上使产品价格在市场上缺乏优势[9],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阻碍。此外,环境规制的实施还会挤占生产性投资[10],导致制造业技术无效率[11]。我国学者将企业环境成本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制成本,指为达成某环境标准而产生的所有费用、对产生污染支付的损失赔偿及对某些资源转移而间接产生的费用等。另一类是机会成本,主要指受环境规制影响导致的发展、竞争机会的丧失[12],显然,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规制成本与机会成本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述学者基于“遵循成本”理论进行研究,还有学者基于“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能改善社会福利,有利于经济绿色发展[13]。该假说认为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双向机制,政府对企业实施的环境规制会激励企业创新,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生产效率的提升。国外学者认为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进步,并且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正向作用不仅能弥补环境规制导致成本增加带来的负向作用,还会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14]。我国学者利用中国数据对“波特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虽然环境规并非推动技术进步的直接原因,但环境规制的实施的确能够加大企业在研发部门的投入[15],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16]。且环境规制对不同种类技术的影响程度不同[17],如在战略性新兴部门,环境规制有利于技术进步,这种促进作用对起步阶段的企业效果最好,作用效果随着技术创新性的增加而减弱[18]。有学者发现,环境规制不仅刺激企业创新技术,还对产业结构、规模效率等方面均有正向作用[19],有学者在分析太湖流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发现,环境规制在缓解地区污染的同时还会通过刺激各地对外贸易、加大加强对外开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等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20]。此外,学者们还发现环境规制类型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如李小平等人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1];薄文广等人从地方政府吸引外商投资的角度出发对环境规制的选择进行探究,发现政府竞争机制的不同会使环境规制政策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22]。近年来有学者在分析环境规制与经济绿色发展关系时发现,两者间呈倒“U”型关系[23],测度对两者间耦合协调度,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水平呈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不同地区存在差异[24]。
当前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与资源紧俏两方面制约,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长三角41个地级市为例,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其发展水平,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有助于正确认识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了解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路径,厘清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作用。
2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影响生产成本与技术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生产,因此学者们提出“遵循成本”与“波特假说”理论。“遵循成本”理论认为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对污染排放、技术水平的要求,间接增加生产成本,为了避免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企业往往会选择提高产品价格,但价格的上涨会在减少产出同时削弱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导致产生的负向作用大于正向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波特假说表明了环境规制的长期与短期影响,认为在短期内环境规制会使得生产成本上升,但长期来看,环境规制的实施会促使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能在弥补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获得超额利润,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推动经济发展。
以下将基于“成本遵循说”与“波特假说”从效率、结构、与持续性三个方面出发对环境规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
从经济增长效率来看,环境规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可分为两种,一是环境规制影响要素生产效率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环境规制作用于能源利用效率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短期来看,环境规制对企业的生产设备、治理设备等有着更高的需求,同时企业为了能够达到环境规制标准对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方式、员工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等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此外,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政府部门和供应商谈判的交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25]。各类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环境治理的投资并不会直接转化为生产价值,反而会挤出生产性投资,从而使生产效率下降。现实中存在企业为了避免由于环境规制导致的利润下降,而使用掺假原料、削减工艺步骤等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产生了低质量生产链,扭曲资源配置,最终造成低效率的市场资源配置,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26]。但从长期来看,存在“波特假说”的可能性,在环境规制的作用下,企业会更新生产设备、创新生产技术,设备与技术的更新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污染,还有利于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与企业生产效率。有学者认为,当期加大环境规制力度不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考虑滞后一期时,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强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27],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这种基于“创新补偿论”的“波特假说”存在的前提是具有充足资金支持,因为该效应的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及滞后性,若没有充足资金支持会导致技术进步受到阻碍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效率、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经济增长结构来看,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在政府实施环境规制后,未达到污染排放标准的企业将会被逐出市场,而剩下的企业由于要满足更高的环境要求需要更新设备或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增加污染治理成本,形成进入壁垒,防止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企业随意进入市场。由于不同行业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有所差异,环境规制会对产生污染的企业造成约束,其中,污染治理边际成本较低的企业在绿色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而污染治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会由于环境规制使其规模逐渐缩小、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逐渐淘汰[28]。具体来看,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能够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改变生产方式,实现清洁生产,最终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如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的企业由于环境规制被迫退出市场重新选择产业时,可能会由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向清洁产业,从而实现市场结构优化[29]。
从经济增长持续性来看,环境规制能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与制度革新由此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企业面临由于环境规制导致成本上升的难题时,往往选择技术创新走出困境,技术创新在弥补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外,还能带来超额利润。同时,这种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学者们将这种“创新补偿”分为“产品补偿”与“过程补偿”两类。若环境规制刺激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生产质量或性能更高的产品即存在“产品补偿”。若环境规制实施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如更合理高效地使用副产品、生产过程中废料产生量的减少等,则被称为“过程补偿”。这两种“补偿”间存在关联性,其中一种“补偿”实现时另一种“补偿”也会得以实现。由于当前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企业技术创新后生产出的质量与性能并存的绿色产品有着更为可观的市场。最终得出环境规制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结论。
因此,提出假设:环境规制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模型构建、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3.1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3.1.1 指标构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创新、开放、绿色、稳定四个方面,因此基于已有文献[30-31]从上述4个维度出发构建包括目标层、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列。考虑到在主观赋权法中每个人有各自的主观价值体系[32],所构建指标体系的权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具有参考价值,因此选定熵值法测度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2010—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3.1.2 结果分析
长三角各地区2010—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测度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所有城市均为正向增长,未出现负增长现象。具体来说,在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均值由0.301上升至0.408,年均增长率为3.476%。2020年上海、南京、杭州与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超过0.500。上海市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遥遥领先且在研究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增长幅度最大,为0.198,而扬州市的增长幅度最小仅为0.043。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中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其他地区,安徽省内2020年仅有合肥市与芜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大于0.4,而其他城市均低于0.4,其中,淮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0.303,是长三角范围内41个城市中的最低水平。由此说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均衡性。
3.2 模型构建
为了探究长三角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向与作用大小。接着引入空间面板回归,对各变量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及总效应进行分析。
(1)动态面板回归
上式中,EQit为第i个地区第t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EQit-1为第i个地区第t-1 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Zit为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误差项。
(2)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的一般公式为
考虑到所研究的内容并结合已有文献[4],建立模型如下:
上式中,EQit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ERit为环境规制程度;W为空间权重矩阵,分别将邻接空间矩阵W1、地理距离矩阵W2及经济距离矩阵W3分别代入空间计量模型中;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X为控制变量;ui、vt分别为控制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
为排除伪回归现象对结果产生影响,现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认为各数据均是平稳序列。
表2 单位根检验
3.3 变量选择
3.3.1 被解释变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EQ),测度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10—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3.3.2 核心解释变量
环境规制(ER),在文献[33]的基础上,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科学性,最终选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万立方米/日)与城市绿地面积(公顷)共同对该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进行表征,计算城市环境规制综合评价指数。
3.3.3 控制变量
为避免由于变量遗漏等原因造成误差,加入控制变量。将选取基础设施(infrus)与政府规模(gov)作为控制变量。基础设施(辆)采用私人汽车拥有量(辆)表征。政府规模(%)选取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进行刻画。
3.3.4 空间矩阵
将从地理、经济不同角度选取邻接空间矩阵W1、地理距离矩阵W2及经济距离矩阵W3作为空间矩阵分别纳入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邻接空间矩阵W1、是根据两地区是否邻接进行设定,若相邻则取1,若不相邻则取0。由于任何省份均不与自身相邻,因此邻接空间矩阵的对角元素均设为0;地理距离矩阵W2主要取决于地区间的距离,权重值由两地区间直线距离的倒数表示;经济距离矩阵W3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纳入空间矩阵中,利用地区间人均GDP差值为指标,若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相似则空间依赖性越大,权重值越高。
3.4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为2009—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数据缺失采用Stata内插法补充。
4 实证分析
4.1 空间自相关检验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规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tata软件可获得空间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矩阵与经济距离三种不同空间矩阵下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规制全局Moran’sI指数及其显著性水平,具体如表3。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规制全局Moran’sI指数取值均介于[-1,1],在Moran’sI指数取值范围内且多数通过了10%以上的显著性检验,即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规制间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其次,Moran’sI指数的结果有正有负,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地理距离矩阵下的全局Moran’sI指数均为负值但显著性不强,但在邻接空间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下的Moran’sI指数显著均为正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显示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方面与地理距离两方面的交互效应。最后,观察环境规制在三种不同空间矩阵下得出的Moran’sI数值,表明从地理角度构建的矩阵系数绝对值明显大于经济角度构建的矩阵系数绝对值,地理位置是影响环境规制对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区环境规制成本可能小于产业转移成本,较高的产业转移成本使得污染企业无法向更远的地区迁移,导致邻近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大,该效应作用强度与地理距离呈反向关系。
4.2 空间杜宾模型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4,可得以下结论:①空间自回归系数rho 在三种不同空间矩阵下系数均为正,其中在邻接空间矩阵与经济距离矩阵下显著,而在地理距离矩阵下并不显著,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正向的自身空间溢出效应,除当地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外,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也会对其产生影响。②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使用三种不同空间矩阵下均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验证假设正确,表明长三角地区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③观察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发现本地基础设施与政府规模对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将不同空间矩阵纳入考虑,发现基础设施呈现显著正向溢出效应,而政府规模呈现显著负向溢出效应,认为在地理或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间基础设施与政府规模同样是解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4 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
4.3 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环境规制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将上述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如表5。
表5 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
首先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矩阵下系数均为正且通过5%以上的显著性检验,认为长三角环境规制的实施显著推动本地及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验证假设的合理性。这是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体现,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够促进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强不利于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生存,会迫使这类企业转型或停止营业;其次,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矩阵下系数同样为正且均通过1%水平以上的显著性检验,即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最后政府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系数均为正,溢出效应系数有正有负并均通过10%以上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即政府在财政支出规模有利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环境规制、基础设施与政府规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合力推动经济,证实假设成立。从总效应看,各因素不仅作用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周边城市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环境规制与基础设施均对周边城市有着正向作用,而政府规模对周边城市整体存在负向作用。
4.4 调节效应检验
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地区,专利授权数会越多,因此采用地区专利授权数衡量技术创新程度。使用调节效应进行分析,图1是根据回归结果绘制的不同技术创新水平的简单斜率检验图,图中斜率是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小。其中,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水平交互项系数为0.301 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不仅对自身有利,还能通过对新技术的推广、改进等将有利影响扩散至其他企业,因此得出结论,技术创新能够强化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验证假设。
图1 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调节效应
4.5 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部分变量回归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显著性与方向未发生变化。对比不同空间矩阵下的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基础设施与政府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向、大小及显著性仅存在细微变化,认为空间矩阵类型选择未导致模型误差,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5 结论与建议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正稳步上升,但区域间经济发展非均衡问题仍显著存在。①2010—2020 年间,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互动效应,加大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技术升级等方面,体现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②区域环境规制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③环境规制不仅刺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对周边城市有显著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地区间经济依赖度具有正相关关系。④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受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还受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及政府规模大小的影响。
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3条建议。
一是实行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程度、城市环保设备等因素的不同,各地政府在实施环境治理政策时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经济状况、清洁设备等制定实施计划。同时,当地政府对本地管理也要采取不同污染物不同实施方式等。
二是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各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应发挥好辐射作用,扩大空间溢出效应,促使长三角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并且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应多加支持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给予一定的经济与技术支持,避免生产要素的流动壁垒,促进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经济与技术的双重合作,最终促进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智慧化环境规制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整合数据资源,构建生态大数据,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信息共享,以数据为基础带动全国环境规制的大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