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措施的探讨

2024-02-27余冰晶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事业单位

余冰晶

一、前言

2020年5月,中共F市委审计委员会发布《F市内部审计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原则,并在三年内重点推进资金量大、下属单位多和具有行业系统管理指导职能的63家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优化内部审计职能,强化内审力量,将内审工作与财务工作分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方案实施以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依然存在独立性不足、缺乏专职人员且专业胜任力不强、审计内容单一、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内审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针对上述问题,F市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的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所起的重要作用,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强化内审力量、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建立内审整改回头看机制、扩大结果运用范围,深入研究更好发挥内审作用的理念思路、目标方向、内容重点、实现路径,以维护财经秩序、规范经济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积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开展审计工作。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指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等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

(一)确保合规性,提高财务透明度

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通过对单位的财务报告、经营计划、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可以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促进事业单位的合法经营和合规管理。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记录等进行审核,可以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错误、遗漏和虚假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二)增强风险管理,保障资产安全

内部审计通过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核实和监督,可以发现并纠正资产管理中的问题,防止资产被挪用、浪费或遗失,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维护单位的利益。

内部审计通过评估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可以发现并提醒管理层潜在的风险点,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帮助单位有效规避和应对可能的风险。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对单位的治理、运营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单位稳健发展。

(三)促进组织改进,提升组织治理能力

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涉及流程优化、成本控制、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单位的治理结构、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可以发现并提醒管理层潜在的治理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治理改革和完善,提高治理水平。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单位内部进行独立、客觀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内部审计有助于确保事业单位的合规性、提高财务透明度、降低风险、促进组织改进以及保障资产安全,同时,对于提升组织治理与促进反腐败工作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运营效率,更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独立性是关乎内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独立性不足毫无疑问成为制约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短板。独立性不足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F市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内审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如财务、法务、纪检部门等。独立的内审机构是保障内审工作独立开展的先决条件,部门合并设置的方式使内审机构缺乏独立话语权,内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专职人员少,内部审计人员由其他职能部门员工兼任,日常需承担其他繁重的业务工作,缺乏足够的精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内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1]。因内审人员数量少且由其他业务部门员工兼任,现场审计时可能出现无法回避现象,即内审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尤其是当内审人员发现并需报告管理层的不当行为时,内部审计人员为了自身晋升、评优评先等切身利益,作出不客观的职业判断,影响相关内审问题的披露。独立性不足已经日益成为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发挥职能的“拦路虎”,阻碍内审机构高质量发展、内审工作高水平推进。

(二)内审人员胜任力不足

F市事业单位内审队伍大部分人员财务知识储备丰富,但缺乏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深入评估复杂的业务流程,导致对管理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的分析预测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内控各环节存在的风险和管理漏洞,容易被审计单位牵着鼻子走[2]。内审部门作为新兴部门,时常在单位中处于边缘化位置,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加之部分单位对内审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知有所偏差,误认为内部审计局限于某个部门的职责,其他部门及人员很少参与进来,支持力度大打折扣。内审制度中虽明确规定,必要时可抽调其他处室人员组成内部审计组进行联合审计,但由于缺乏内控意识,实际执行过程中时常遇到阻碍,业务处室时常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参与审计组检查。

内审人员业务素养是决定内审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F市事业单位大部分内审人员非审计专业,未参与过真正的一线审计,缺乏内审经验,对内审没有整体概念认知,不熟悉编制取证单、底稿等常见审计工作内容,难以独立胜任复杂的内审工作。许多单位的做法是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内审人员未亲身参与项目一线审计,无法真正积累必要的内审经验,难以判断所购买内审报告的质量高低,在与事务所沟通以及议价时常处于被动一方,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近些年F市审计局陆续组织开展“以审代培”活动,旨在开拓多元化渠道,提供项目实践机会,让内审人员参与到具体项目审计中,通过实践掌握内审知识,以便内审人员更好地组织开展本单位内审工作。但各单位报名并不踊跃,相当部分单位至今未组织内审人员参加“以审代培”活动。

(三)内部审计内容单一、信息化程度不足

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项目主要涉及财务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审计等。当前,大多未设立独立内审部门的事业单位为了应对检查,全年仅安排1个内审项目,且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较为关注财务数据,主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内审仍停留在财务层面的合规性审查[3],对其他重要方面如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关注有限。审计项目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全面评估和发现整体运转问题,内审人员防范综合风险的作用削弱。

此外,F市事业单位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极大增加数据处理时间和人工成本,审计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内部审计质量[4]。内审人员在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方面依赖于纸质文档和手工处理方式,未使用审计大师等专业审计软件开展审计,缺乏数据分析能力,更谈不上通过专业手段分析数据内部关联来评价内部控制风险,内审信息化程度不足[5]。缺乏信息化系统还可能使内审过程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数据遗漏或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内审人员若使用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做出不恰当的结论或建议,影响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内审整改、结果运用不到位

鉴于当前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较为弱势地位,仍存在部分被审计部门片面认为内审是自己人给自己人找茬,对内部审计存疑而不支持不配合的现象,内审人员为避免引起冲突,在制定审计问题清单时优选被审计部门容易整改的问题,而对于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硬骨头”则拖延不查甚至隐匿不报。

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在思想上未严肃认真对待审计整改工作,抱有抵触情绪,整改执行意愿不强,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对事业单位领导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领导通常已调离原单位或已退休,部分新领导“新官不理旧账”,对审计整改敷衍了事,审计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经过长时间积累就像雪球越滚越大,影响单位高效运转[4]。内审部门对于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通常仅在审计报告出具后进行1次跟踪,对于一些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后续未适时开展跟踪回头看,整改落实监督不到位,难以发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021年6月施行的《福建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三十条规定,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前,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结果通常经过党组会或者内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但仅告知被审计对象,未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震慑力不足。内审人员抱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态,较少追究被审计对象责任,单位在提拔任命干部时也未将内部审计结果纳入考核范围,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佳,间接削弱内审的影响力和公信力[6]。

四、新形势下强化F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举措

(一)设置獨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内审人员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可能导致内审人员在收集信息和形成审计报告时受到人为因素和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导致信息的失真、遗漏或掩盖,面临无法有效地揭示内部存在的不合规行为或违法行为的风险。F市事业单位应确保内审部门具有独立性,审计过程中不受被审计部门的干扰,并从领导层面给予内审工作有力支持,为内审团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培训机会,彰显单位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热情,增强其认同感、价值感、归属感[7]。内审队伍也应与单位的财务、人力、业务、合规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注重部门协作,以便及时发现风险点,有效堵塞风险漏洞,为单位提供更全面和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F市可出台规定要求事业单位须配备专职内审人员,确保会计岗位、审计岗位相分离,同时细化内审职责分工,优化人员配置,分别做好有关账、表、据等审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底稿编制、内审报告撰写等工作,保障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鼓励各单位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内审队伍,丰富人才储备,提升内审团队综合实力。

(二)锻造专业队伍,强化内审力量

F市审计局、内审协会应发挥引领作用,定期为内审人员提供精准化、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丰富线上培训模式,鼓励内审人员参加“以审代培”,熟悉内审流程及审计重点、难点,锻炼内审人员业务水平。每年持续更新《内部审计法规汇编》,并收集汇编典型案例,及时传达至各单位,为内审人员开展审计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F市各部门可通过开拓多元化渠道加强内审人员专业素养,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各级审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专项培训,积极与各单位交流经验,加强岗位锻炼,以训促学,以学促行。同时,可抽调其他专业人员尤其是精通本单位主要业务的专业人员加入审计队伍,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专业化内审队伍,进一步强化内审队伍力量。F市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应组织人员认真研读《内部审计法规汇编》,了解内审相关政策,更新自身内审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拓宽视野,培养审计思维。

内审人员可通过征订《中国财经审计法规选编》《中国审计报》等审计相关报刊拓宽知识层面,并持续抓好学习成果的消化、深化和转化,深刻领会内审工作要求。同时,不断加强与市审计局的沟通联系,自觉接受市审计局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日常工作中注重不断提高业务洞察力,明确本单位风险点和内控需求,尽可能依靠自身力量开展内部审计项目,确有需要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应严格筛选第三方专业机构并把控审计报告质量。

(三)拓展内审范围,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涵盖方方面面,旨在评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运转效率、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等。目前,内部审计以财务专项审计为主,主要检查财务支出是否遵循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列支手续是否完备,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除了财务层面外可适当拓展内审范围,如风险管理、合规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审计,尤其应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审计领域之一,促使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有效推进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转变传统审计模式迫在眉睫,审计电子化变得至关重要。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内审人员快速收集、分析大量数据,减少基础性、重复性工作,腾出更多精力集中于分析数据,更好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单位可为内审人员配备适当的审计软件或系统来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内审人员也应积极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努力掌握更多相关的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技能,提高审计胜任力[8]。

(四)建立内审整改回头看机制,扩大结果运用范围

当前,内审未整改到位问题已成为各类巡察、外部审计的重点关注对象,内审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跟踪督促检查内审整改情况,建立内审整改回头看监督机制、整改销号机制,采用定期跟踪和不定期跟踪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审计整改。针对整改不到位的可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的被审计单位采取必要处置措施。被审计单位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内审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方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提高整改实效,另一方面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增强风险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避免审计问题的再次发生。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结果的运用,因此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内审结果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开,探索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并将结果运用于领导干部工作考核、评价奖惩、任免方面[9]。一旦发现重大违纪违法线索内审人员应将其报送审计局,切实引导各单位转变观念,重视内审工作,使内审真正成为规范运行、提高运转效率的有力监督形式[10]。

五、结语

虽然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亟待加以完善,内审工作的持续改进之路任重道远。随着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开启,面对一系列新机遇和挑战,国家对内审工作愈发重视,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业务范围,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更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内审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引用

[1]黄健刚.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对策[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3(04):27-29.

[2]苑丽敏,于建丽.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2023,27(02):2-5.

[3]潜靓靓.Y市统计局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4]刘荣全.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措施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3):158-160.

[5]戚国伟,雷雯,史莉莉.关于加强内部审计促进院校治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23(03):62-65.

[6]王国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分析[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3(03):23-24.

[7]周海龍.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23(03):67-69.

[8]苏丹.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强化路径探讨[J].财会学习,2023(04):106-108.

[9]李慧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23(05):156-158.

[10]吴雪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探讨[J].财经界,2023(07):171-173.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