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特色小镇” 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02-27贾沐恬
刘 畅 贾沐恬
(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1 职业教育助力“特色小镇” 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围绕“县域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作为联系基层最深、覆盖面最广、与经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既是乡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 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 ~2025 年)》,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2]。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3]。《实施方案》为职业院校服务特色小镇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从宏观政策导向看,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职业教育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特色小镇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两者互惠互荣是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举措,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 职业教育助力 “特色小镇” 人才培养的意义与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着为特色小镇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从目前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向整个经济社会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同时,存在一些相对共性问题,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4 个方面。
2.1 职业教育办学思维与乡村振兴理念“契合度”较低。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对于学历有着一条清晰的鄙视链,金本银硕铜博,职业院校不值一提。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乡村振兴是政府部门的事,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只是走过场、走形式。随着“职教20条”发布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协同发展,以实现共创、共融、共发展才是职业院校走出困境,实现长远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是一项互惠共赢的“项目”,职业院校需要有相当的自主意识,更新观念,发挥自己在人力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地为特色小镇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服务[4]。
2.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特色小镇人才需求“匹配度”较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就业民生、助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河北省特色小镇发展很快,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和供需脱节的现状。由于“办”与“用”分离,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与特色小镇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5]。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习实训为辅的教学理念仍未打破,与特色小镇产业特色急需创新技能人才不符,职业院校对行业需求缺乏认知和定位,导致职业教育人才与特色小镇需求匹配度低下[6]。
2.3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特色小镇产业布局平衡问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没有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去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对接职业标准设置课程,对接小镇建设过程组织教学。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特色小镇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格局,但是职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训、技能考核、创新能力等方面,未能与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有效衔接,还无法从区域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特色等角度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技能培育、实习实训等[7]。
2.4 教师实践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有待提高。职业院校对于师资有着极其特殊要求,2022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出的重要要求[2]。目前的现状是职业院校在教师招聘方面,存在重学历、轻经验的问题。在职在岗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也多流于形式,虽然学院对任课教师每年在企业的实践有一定的要求,但缺乏考核和监督,效果并不显著。由于职业院校“双师型”的老师不多,就很难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河北省特色小镇发展中人才需求分析
3.1 河北省特色小镇发展中人才需求现状。河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特色小镇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看,河北现有国家级特色小镇12 个(其中第1 批入选4 个,第2 批入选8 个)。12 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高端制造、文化创意和生态农业各2 家,分别占比16.67%,旅游休闲和特色产业各3 家,分别占比25%。除上述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外,河北省还有规模、数量不等,创办模式各异的省、市、县各级特色小镇,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当中[8]。从产业结构看,特色小镇涵盖高端制造、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等多个产业体系,吸引了大批新技术、新工艺,需要多元化高端人才支撑。通过实地调查,目前特色小镇人才需求方面,一是人才需求总量持续增长。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二是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大。多元化需求需要职业院校提供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供给,满足特色小镇建设中人才的需要;三是大数据相关类人才数量需求增加。大数据技术在全球正在飞速发展,目前的趋势已经影响到包括特色小镇建设在内的各个行业。在乡村战略推进的过程中,电商助农、农产品电商成为了热门,掀起了农村创业就业的热潮,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拓宽了销路,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销的问题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人才问题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 人力资源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对河北省特色小镇的走访调研来看,各地特色小镇在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力资源欠缺、人才引进困难等现实问题,人才问题成为了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瓶颈。
3.2.1 人才外引缺乏长远规划。由于地域差距,特色小镇多处在乡村,条件艰苦,经济落后,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基本上是临时抱佛脚,需要时临时聘请。既懂系统管理又有数字化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的进,留不住。
3.2.2 “内部培训”项目效果欠佳。在特色小镇员工培训上,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从业人员的“内部培训”。第三方机构多以盈利为目的,对小镇建设与发展认识不够,从业人员急需的大数据意识、信息技术实操技能等数字化能力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3.2.3 “校企合作”不紧密,产教融合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在与职业教育合作上,虽然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雕刻小镇建有河北曲阳雕刻职业学校,但教育存在工具性和辅助性,合作不够深入,没有“订单班”为特色小镇“量身定制”人才,与多产共融的职业教育特色小镇要求还相差甚远。
4 职业教育助力特色小镇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应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高校教学现状,从培养出符合特色小镇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
4.1 “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协同育人模式。建立“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搭建校镇合作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开展乡村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是随着各地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开展才被提出的概念,是指在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下,以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为主导,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以职教主题体验、文化旅游休闲为配套,打造一种集职教、文化、旅游、社区等多功能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城市化区域[7]。建设上可以借鉴常州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县域高职优质资源,激活乡村人力资本,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县域高职中,遴选德才兼备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实际教学中采用“1+2+1”教育模式,即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后在学校学习2 ~3 年理论,再回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为助力现代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大批留得住的“田秀才”“土专家”“致富带头人”“乡创客”[9],壮大当地建设队伍,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4.2 “职教园区+特色小镇”示范区人才共建模式。河北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以河北正定职教园区为例,将市区12 所职业学校整合为8 所学校进入职教园区,在校生规模达2.8 万人。园区内有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双创科技园、图书信息中心、体育馆、艺术馆等共享设施,设置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骨干专业30余个,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创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8]。基于此,从园区各院校遴选业务骨干,组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团队形式开展技术服务。利用职教园区人才优势,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享、设备共用、文化互补、管理互通、强强联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生不出小镇就能完成教学实习和生产实践,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特色小镇培养出接地气、上岗即用的合格专业人才[10]。
4.3 科技生态小院示范专业点人才培养模式。科技生态小院是张福锁院士2009 年在河北省曲周县创建,经过10 多年的实践,已有最初的研究生培养扩展到本科生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也由农业专业扩展到农、林、牧、水、生态旅游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与职业教育助力特色小镇人才培养有异曲同工之效,科技生态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同样适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职业院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小镇产业特点和学校骨干专业,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学生团队,由职业院校教授带队进驻特色小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科技小院,把讲台迁到小镇,把实验室搬到现场,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和技术员,既可学习、搞创新、写论文,还要给村民讲课传播新技术。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接地气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天然契合,已经得到了学界、业界的认可,非常值得在职业院校借鉴并推广应用。
4.4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与科技小院不同的是,科技小院学生为核心,科技特派员制度则以专家为核心。两者的服务宗旨均是:科技带动区域产业发展。2021 年河北省在乡镇(街道)政府和科技园区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75 个,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室43 个,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基层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农业合作社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换。“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科技资源,在不适合建校的小镇,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快“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抓好相关科技工作研究谋划、提出科技工作思路建议基础上,结合特色小镇实际为当地培训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使河北省自2022 年开始正式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落地生根。同时做好科技政策宣讲、企业科技需求征集、产学研合作对接等工作,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区域产业和企业中的转化应用,促进“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11]。
5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职业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举足轻重。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培养多层次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方面具备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当地特色小镇进行对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搭建育人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上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将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特色小镇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