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水生生物学》 课程思政探索

2024-02-27于姗姗王青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水生思政课程

于姗姗 王青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体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MOOC+微课”在线平台、翻转课堂平台及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实现师生交互紧密联结的教学过程[3]。在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思路与方法探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类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中,让专业课在传递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价值的引领。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海洋科学、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生物调查方法,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其他水生生物。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水生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认识水生生物常见类群。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水生生物学知识框架。

传统的教学过程包含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将理论课程与实验内容相结合。改变以往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借助各种教学平台,让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多样化,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知识学习方式,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水生生物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水生生物的高清视频,弥补了有些生物样品由于不易获得或不常见而无法在实验课观察的弊端。

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形态与分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浮游生物个体非常微小,且种属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思政案例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设实际案例分析,借助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发起讨论、投票的课堂互动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未来服务社会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2 《水生生物学》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动物学、生物饵料培养、甲壳动物增养殖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混合教学模式将水生生物学理论知识内容和生物分类、生物调查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3]。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视频资源,并在教学中增加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素养[4]。深度挖掘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如时事热点、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等,通过典型思政案例,让学生产生共情,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专业课程同时具有深度、广度和温度。

混合式教学实现方式主要借助由课程学习平台、优质视频资源网站、微信群构成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立体式、全时段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具有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并提交课程作业;老师在线批改作业,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立即做出反馈,更有效率和针对性的实现师生互动。优质视频资源网站:给学生推送优质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纪录片等资源,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微信群: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作为学习平台师生互动的补充;此外也可以借助微信群发放教学资料。

2.2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熟悉其生态分布和意义。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海洋科学、水产养殖、环保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环境责任感,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平等博爱、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品质。

2.3 教学过程设计

2.3.1 课前教学设计。课前通过超星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将学习内容分为数个任务点,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任务点中发布各章节对应的预习任务,如各门藻类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态学意义等文字材料,并配合一些对应的视频材料,以及教师提前录制的讲解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对一些较简单的知识能够初步掌握,了解章节的知识点框架。通过超星平台教师端的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完成情况以及反刍率,进而依据学情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课前环节的思政教学设计可以根据章节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们查阅资料,如“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藻类学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突出贡献?”并在线下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分享,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以在平台上推送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纪录片,如《地球家园》 《大海追鱼》《蓝色星球》 《绿色星球》 《奇幻大自然》 等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在这些纪录片背后科研工作者和电视工作者的艰辛。

2.3.2 课中教学设计。课中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线下的课程讲授和线上的讨论互动环节。授课过程中仍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的授课模式。通过线下的多媒体教学讲授知识点,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有疑问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思政案例的分享(见表1)。例如,在进行藻类概述章节讲解的时候,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在这里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讲授我国藻类学奠基人曾呈奎院士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故事,引导学生时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中,把发展海洋当做自己的科研目标。通过“项目驱动、生产需求驱动”等开展互动教学。例如,在讲解绿藻门分类时,可以引入“浒苔爆发”的案例,给同学们介绍浒苔的形态特征和爆发原因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轻浒苔爆发的不利影响,以及对大量繁殖的浒苔该如何加以利用,并在学习通上分组讨论。通过案例的引入,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表1 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表

2.3.3 课后教学设计。课后环节也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让专业课的课程学习更加完整。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章节作业,将题目设置“容易”、“一般”与“困难”三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答题后可以及时查看正误及解析,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融合,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地方生产需求,围绕水生生物学课程中涉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绿色养殖等热点问题,设计课题,安排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社会服务,并完成调查报告,实现产学融合、服务地方,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2.4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知、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通过多角度、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公平守信、用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2.4.1 专业知识的考核。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考核方式的设计。力求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开学初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学习兴趣但学习能力较差、有学习兴趣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开学初一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授课内容具有较大的兴趣,但往往随着课程的进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增多而逐渐丧失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学生兴趣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其提出不同的课程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对没有学习兴趣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出课程最基本的学习要求,要求其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能够识别常见的水生生物;对于没有学习兴趣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当提高学习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点和识别常见生物的基础上,掌握水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不常见但对水域生态系统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生物识别;对于具有学习兴趣的同学应更加注重对其兴趣的培养,可以引导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案例,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课程理论应用到实际,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2.4.2 思政效果的考核。思想政治学习也纳入考核范围,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思政汇报情况等都可以作为量化指标。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基于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考核可以实现多元化评价与反馈。利用平台的自动统计分析功能,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发言获得相应的分数积累;小组讨论过程中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都可以引入到思政效果的考核中。此外,借助学习通平台,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过程化评价,也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总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专业课教学加入思政元素后,明确了课程的价值目标,提高了育人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线下教学和线上学习相结合,优化课程设计,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互动感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进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水生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