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标准化育苗及造林技术
2024-02-27朱晓基
朱晓基
(大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山西 大同 037000)
1 实施内容和实施地点
选用大同市桦林背林场优选出的优良沙棘树种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面积为8 亩。通过对比优选出的优良沙棘扦插苗木在大同市桦林背林场西团堡村南部山区(阳高县)示范造林550 亩。育苗地点为大同市桦林背林场一苗圃(阳高县友宰镇西团堡村),造林地点为大同市阳高县友宰镇西团堡村南部山区。
2 实施的意义
2.1 沙棘培育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对沙棘的研究已逐渐从食用转向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在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方面,还是在商品林发展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大同地区地处农牧交汇地带,畜牧较为发达。沙棘枝叶和沙棘果制品残渣是优质的饲料资源。据有关研究证明,沙棘叶及沙棘果渣作为补充饲料,对各种禽畜的生长、生产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沙棘叶鲜嫩肥美,适口性高,家畜多吃沙棘叶,不仅上膘而且有很好的免疫作用[1]。
2.2 沙棘培育的生态意义。沙棘极耐干旱、贫瘠、冷热,其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仅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链条。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 ~5 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6 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含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 倍以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 倍以上,而且连种3 年地力不衰[2]。
2.3 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降低胆固醇,缓解发作,还有防治冠状性心脏病的作用。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3 实施地基本情况
3.1 自然条件。大同市桦林背林场经营范围地处太行山脉的恒山,六棱山山系为东西走向,境内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平均海拔约1 700 m。最高处是黄羊尖,海拔2 420.5 m,最低处为林场旧场部,海拔约1 000 m。
3.1.1 气候。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4.0 ℃,7 月平均气温19.9 ℃,极端最高气温33.0 ℃,1 月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低气温-37.0 ℃;年平均降雨量390 mm;无霜期为100 d,一般在11 月初降雪并结冻,结冻期为6 个月;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3.1.2 土壤。土壤主要有三个土类、六个亚类,分别为山地草甸土类的山地草原甸类土亚类;黑钙土类的山地黑钙土、山地淋溶黑钙土亚类;栗钙土的山地栗钙土、淡栗钙土性土、淡栗钙土亚类。
3.1.3 植被及自然灾害状况。境内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草原过度地带,即温带草原地带由森林成分局部侵入,形成独特的植被类型。建群种主要是油松、落叶松、云杉、白桦、山杨及虎榛子、绣线菊、沙棘灌丛。由于复杂的地形和地理条件差异的影响,植被的水平分布、垂直地带性都很明显,主要植物带有:①针叶林带:在海拔1 300 m 以上的阴坡、半阴坡,为油松、白桦、椴树分布区,林下灌木主要有虎榛子、绣线菊、六道木等,草本主要有苔草等。在1 800 ~2 300 m 的阴坡、半阴坡,为云杉分布区,伴生有油松、落叶松,以及虎榛子、绣线菊等灌木。②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1 600 ~2 000 m,主要由云杉、桦树、山杨组成,林下灌木主要有虎榛子、绣线菊、六道木等,草类主要有蒿类植物、羊胡草等。
项目实施地位于阳高县和广灵县二县交界处,属于山区,海拔1 700 ~2 000 m,年降雨量400 mm,无霜期110 d,年平均气温6.5 ℃,土壤为栗钙土,pH值为7 ~8,有机质含量为0.5%~1.0%,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较热多雨,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当地沙棘自然分布从海拔1 500 ~2 200 m,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好,非常适合沙棘生长。
3.2 社会、经济条件。阳高县宜林地实施了沙棘造林项目,推广示范后,可以带动周边农民培育并出售苗木,增加收入。增加沙棘栽植面积,可以提高农民采收沙棘果的收入。因风电项目实施后,兴修道路,便于沙棘果采收和运输。项目实施期间,周边劳动力充足而便宜,既可以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又便于施工。
4 技术方案
4.1 扦插育苗
4.1.1 插条采集。选择本地优良沙棘树种,且选取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采集时间为7 月,嫩枝选择直径0.3 cm 以上、长度15 ~20 cm,保留上部6 ~10 个叶片。
4.1.2 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水电方便、土层较厚、土壤质地为沙壤土的地块。将土壤深翻,深度20~30cm,整地前地面施黑矾50 kg/ 亩、复合肥50 kg/ 亩。作畦,宽1.5 m,长度依地势而定,土埂宽40 cm。
4.1.3 扦插。插穗采用根宝蘸根基部2 ~4 cm。硬枝扦插时间在4 月中旬~5 月上旬,嫩枝扦插应在6 月下旬~7 月中旬的傍晚或早晨进行,随采随处理随扦插。扦插前用0.5%高锰酸钾对床面进行消毒,株行距5 cm×5 cm,深度2 ~4 cm。
4.1.4 管护。扦插后及时喷水,少量多次喷雾,保持叶面水雾状。每隔7 ~10 d 喷洒400 倍多菌灵溶液1次。每隔15 d 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营养液1 次,用量为0.25 kg/m2。9 月下旬停止施肥和杀菌,通风炼苗。10 月底喷1 次透水,覆土越冬,先用无纺布覆盖,再用土覆盖2 ~3 cm。
4.2 造林技术
4.2.1 苗木选择。选择本地优良沙棘苗培育的2 年生营养杯(袋)苗木,苗高>35 cm、地径>0.5 cm,苗木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根系发达。
4.2.2 区划及整地。延等高线进行区划,以9 m 等高线水平方向,每隔4 m 做1 个雄株栽植标识,株距2 m、行距3 m,整地方式为鱼鳞坑整地,规格为0.6 m ×0.6 m ×0.4 m,坑底施底肥并与活土拌匀,施复合肥20 kg/亩。
4.2.3 栽植。栽植时间为2020 年4 ~5 月,造林密度为110 株/亩,要求雌雄配置8∶1,隔两个雌株行栽植一个雌雄混栽行,在混栽行内每隔2 株雌株栽1 株雄株。栽植要求:撤去营养杯,活土回填,生土打埂,覆土至一半时,边填土边踩实,覆土后围堰高不低于10 cm,最后把营养杯平铺于覆土上起保湿作用。栽植后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适时防治病虫害、除草、施肥。
4.2.4 管护及保护性围网。造林项目设专职管护员,防止牛羊啃食、火灾、人为破坏等,并在示范区安装保护性围网1 000 m,水泥桩10 cm ×10 cm ×200 cm,刺丝5 道。设置标识牌,注明实施内容。项目标识牌采用镀锌不锈钢管为立柱,立柱高3 m,牌面材质为铝板,规格为1.3 m×2.0 m。
5 预期效益
5.1 生态效益。大力推进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优先、产业支撑、科技引领的林业发展模式,力争走出一条生态与产业共进、建设与改造并举、山上与山下并重、工业与农业互动的持续发展道路,为加快大同地区生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通过项目实施,为造林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苗木,增加了荒山绿化面积,提高了水土保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5.2 经济效益。沙棘是经济林,全身都是宝,可以改良土壤,沙棘叶可以制茶,沙棘果可以制饮料和保健品,沙棘籽可以提炼沙棘油加工保健品。项目实施后,预计可提供优良沙棘苗木24 万株,实现苗木收入72 万元;培育沙棘林550 亩,进入盛果期可年采摘沙棘果15 000 kg,实现年收入30 万元。通过育苗、造林推广,培育沙棘苗和采收沙棘果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带动了农民育苗的积极性,助力脱贫攻坚,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5.3 社会效益。通过推广并实施示范项目,预期效果显著,为探索出适合当地沙棘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把当地的优良沙棘品种在全省推广,推动山西省的沙棘产业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